反向给汤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4604阅读:452来源:国知局
反向给汤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成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将溶融的压铸液输送至压铸模处的反向给汤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生产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及物质支撑,从而加速了生产制造行业的发展步伐。

而在压铸行业中,离不开压铸机的使用。且众所周知,压铸机就是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成型模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得到固体的金属的压铸件之一系列工业铸造机械,其最初用于压铸铅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汽车、摩托车以及家用电器等工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压铸技术已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从而使得压铸机得到广泛的普及。

其中,在压铸机的工作过程中,离不开给汤机的使用,这是压铸模在压铸成型压铸件时,需要将溶融的金属液体输至压铸模处;又由于溶融的金属液体的温度十分高,高温会给操作人员带来危险,因此,使用给汤机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所以,给汤机是压铸成型十分必须的器具。

但是,现有的给汤机需配一个炉子,没法实现对炉子的共用,故增加了投入成本。

因此,急需要一种能实现炉子共用以节省成本的反向给汤机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实现炉子共用以节省成本的反向给汤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反向给汤机,包括一机架、一第一轴、一第一驱动器、一第二轴、一第二驱动器、一驱动杆、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一第三连杆、一第四连杆及一勺子结构。所述第一轴沿所述机架的前后方向组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器组装于所述机架并驱使所述第一轴旋转;所述第二轴沿所述机架的前后方向组装于所述机架并位于所述第一轴的上方;所述第二驱动器组装于所述机架并驱使所述第二轴旋转;所述驱动杆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第一轴上;所述第一连杆沿所述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所述驱动杆的第二端枢接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处;所述第二连杆沿所述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并位于所述第一连杆的上方,所述第二连杆的右端组装于所述第二轴上;所述第三连杆沿所述机架的上下方向布置,所述第三连杆的下端与所述第一连杆的右端枢接,所述第三连杆的上端组装于所述第二轴上,且所述第三连杆与第一连杆的枢接点位于所述驱动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枢接点的右侧;所述第四连杆沿所述机架的上下方向布置且上端与所述第二连杆的左端枢接,所述第一连杆的左端枢接于所述第四连杆的中部处,所述第一至第四连杆共同构成平面四连杆结构;所述勺子结构组装于所述第四连杆的下端处。

较佳地,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的枢接点至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枢接点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枢接点至所述第二轴之轴心的距离,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的枢接点至所述第二轴之轴心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的枢接点至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枢接点的距离,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枢接点至所述第三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枢接点的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四连杆的枢接点至所述第四连杆与所述第一连杆的枢接点的距离。

较佳地,所述第一驱动器为一旋转电机,所述旋转电机沿所述机架的上下方向布置。

较佳地,所述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沿所述机架上下方向布置的旋转蜗杆,所述第一轴上安装有与所述旋转蜗杆啮合传动的旋转蜗轮。

较佳地,所述第二驱动器为一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沿所述机架的上下方向布置。

较佳地,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沿所述机架上下方向布置的转动蜗杆,所述第二轴上安装有与所述转动蜗杆啮合传动的转动蜗轮。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反向给汤机包括机架、第一轴、第一驱动器、第二轴、第二驱动器、驱动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第四连杆及勺子结构,故在第一驱动器驱使第一轴转动及第二驱动器驱使第二轴转动下,由转动的第一轴通过驱动杆带动第一连杆平移及转动的第二轴带动第三连杆平移,故在第一连杆及第三连杆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将安装于第四连杆下端处的勺子结构由一位置水平地移至另一位置,达到反向给汤的目的,因而能共用一个炉子以节省成本。另,本实用新型的反向给汤机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向给汤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反向给汤机在隐藏部分的机架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所示的反向给汤机在隐藏第一至第四连杆、驱动杆及勺子结构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和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反向给汤机的工作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反向给汤机100包括一机架10、一第一轴21、一第一驱动器31、一第二轴22、一第二驱动器32、一驱动杆40、一第一连杆51、一第二连杆52、一第三连杆53、一第四连杆54及一勺子结构60。第一轴21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即箭头A)组装于机架10上,第二轴22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组装于机架10并位于第一轴21的上方,较优的是,第二轴22与第一轴21平行。第一驱动器31组装于机架10上,且第一驱动器31驱使第一轴21旋转,为第一轴21的旋转提供驱动动力;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驱动器31为一旋转电机以确保工作精度及可靠性,旋转电机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布置,旋转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沿机架10上下方向布置的旋转蜗杆311,第一轴21上安装有与旋转蜗杆311啮合传动的旋转蜗轮312,一方面使得旋转电机能更精准可靠地驱使第一轴21旋转,另一方面使得第一驱动器31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布置而第一轴21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布置,从而使得第一驱动器31及第一轴21于机架10上的布置更合理紧凑,但不以此为限。

第二驱动器32组装于机架10,且第二驱动器32驱使第二轴22旋转,为第二轴22旋转提供动力;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第二驱动器32为一转动电机以确保工作精度及可靠性,转动电机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布置,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沿机架10上下方向布置的转动蜗杆321,第二轴22上安装有与转动蜗杆321啮合传动的转动蜗轮322,一方面使得转动电机能更精准可靠地驱使第二轴22旋转,另一方面使得第二驱动器32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布置而第二轴22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布置,从而使得第二驱动器32及第二轴22于机架10上的布置更合理紧凑,但不以此为限。

驱动杆40的第一端安装在第一轴21上,由旋转的第一轴21带动驱动杆40绕第一轴21枢摆;第一连杆51沿机架的左右方向(即箭头B所指方向)布置,驱动杆40的第二端枢接于第一连杆51的中部处。第二连杆52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布置并位于第一连杆51的上方,第二连杆52的右端组装于第二轴22上。第三连杆53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即箭头D所指方向)布置,第三连杆53的下端与第一连杆51的右端枢接,第三连杆53的上端组装于第二轴22上,由旋转的第二轴22带动第三连杆53绕第二轴22枢摆,且第三连杆53与第一连杆51的枢接点P1位于驱动杆40与第一连杆51的枢接点P2的右侧。第四连杆54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布置且上端与第二连杆52的左端枢接,第一连杆51的左端枢接于第四连杆54的中部处;第一至第四连杆共同构成平面四连杆结构。勺子结构60组装于第四连杆54的下端处,故在第一驱动器31通过第一轴21对驱动杆40的驱动下,以及第二驱动器32对第二轴22的驱动下,使得由第一至第四连杆共同构成的平面四连杆结构带动勺子结构60由如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水平移动至如图5所示的给汤位置,实现反向给汤的目的。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第二连杆52与第四连杆54的枢接点P3至第四连杆54与第一连杆51的枢接点P4的距离大于第三连杆53与第一连杆51的枢接点P1至第二轴22之轴心C1的距离,第二连杆52与第四连杆54的枢接点P3至第二轴22之轴心C1的距离大于第二连杆52与第四连杆54的枢接点P3至第四连杆54与第一连杆51的枢接点P4的距离,第四连杆54与第一连杆51的枢接点P4至第三连杆53与第一连杆51的枢接点P1的距离大于第二连杆52与第四连杆54的枢接点P3至第四连杆54与第一连杆51的枢接点P4的距离,以使得第一连杆51及第二连杆52构成平面四连杆结构中的二条长边,还使得第三连杆53及第四连杆54构成平面四连杆结构中的两条短边,更好地确保勺子结构60能由如图1所示的初始位置水平移动至如图5所示的给汤位置的需求,但不以此为限。

结合图1、图4及图5,对本实用新型的反向给汤机100的工作原理进行说明:初始时,如图1所示,此时的第四连杆54处于竖直状态;接着,第一驱动器31驱使第一轴21旋转,以及第二驱动器32驱使第二轴22旋转,由旋转的第一轴21通过驱动杆40带动第一连杆51沿顺时针平移;与此同时,由旋转的第二轴22带动第三连杆53也沿顺时针平移,故在第一连杆51及第三连杆53的平移作用下,实现第四连杆54带动勺子结构60由图1所处的初始位置水平移至图5所示的给汤位置,而此时的第四连杆54处于水平状态,状态见图5所示。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反向给汤机100包括机架10、第一轴21、第一驱动器31、第二轴22、第二驱动器32、驱动杆40、第一连杆51、第二连杆52、第三连杆53、第四连杆54及勺子结构60,故在第一驱动器31驱使第一轴21转动及第二驱动器32驱使第二轴22转动下,由转动的第一轴21通过驱动杆40去带动第一连杆51平移及转动的第二轴22带动第三连杆53平移,故在第一连杆51及第三连杆53的共同作用下实现将安装于第四连杆54下端处的勺子结构60由一位置水平地移至另一位置,达到反向给汤的目的,因而能共用一个炉子以节省成本。另,本实用新型的反向给汤机100还具有结构简单的优点。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