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44584阅读:453来源:国知局
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铸成型领域所用的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生产制造行业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及物质支撑,从而加速了生产制造行业的发展步伐。

而在压铸行业中,离不开压铸机的使用。且众所周知,压铸机就是在压力作用下把熔融金属液压射到压铸模中冷却成型,开模后得到固体的金属的压铸件之一系列工业铸造机械,其最初用于压铸铅字。但是,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生产的不断进步,尤其是汽车、摩托车以及家用电器等工业的蓬勃发展,使得压铸技术已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从而使得压铸机得到广泛的普及。

其中,在压铸机的压铸模之工作过程中,离不开对压铸模所成型出的压铸件进行取件的取件装置及在取件中对压铸模进行喷雾的喷雾设备,这是由于压铸模所成型出的压铸件温度很高,故需借助取件装置将压铸模所成型出的压铸件取走以确保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正由于压铸模是在高温下压铸成型压铸件的,为提高压铸成型效率,故需借助喷雾设备对压铸模进行喷雾处理,以缩短压铸模在压铸成型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但是,目前的喷雾设备都是通过驱使喷雾头以水平移动的方式去接近压铸模,以实现对压铸模喷雾的目的。正由于现有的喷雾设备是驱使喷雾头以水平移动的方式接近压铸模,故使得喷雾设备所占的厂房面积较大,相应地增加了投入成本;同时,现有的喷雾设备还存在结构复杂及成本高的缺陷。

因此,急需要一种降低占用厂房面积并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来克服上述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一种提供降低占用厂房面积并具有结构简单和成本低的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包括机架、喷雾装置、一伺服电机、一驱动轴、一从动轴、一第一连杆、一第二连杆、一第三连杆及一沿所述机架的上下方向布置的安装架。所述驱动轴沿所述机架的前后方向组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伺服电机驱使所述驱动轴旋转;所述从动轴沿所述机架的前后方向组装于所述机架上并位于所述驱动轴上方;所述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驱动轴上;所述第二连杆位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方并与第一连杆并排布置,所述第二连杆的第一端安装在所述从动轴上;所述第三连杆分别与所述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第二端枢接,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驱动轴、从动轴及机架构成一平面四连杆结构;所述安装架组于所述第三连杆处,所述喷雾装置的喷雾头安装在所述安装架上;其中,所述伺服电机通过所述平面四连杆结构和安装架带动所述喷雾头做上下移动。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二连杆相互平行。

较佳地,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三连杆的枢接点至所述驱动轴之轴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枢接点至所述从动轴之轴心的距离。

较佳地,所述驱动轴之轴心至从动轴之轴心的距离等于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三连杆的枢接点至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枢接点距离,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三连杆的枢接点至所述驱动轴之轴心的距离大于所述驱动轴之轴心至从动轴之轴心的距离。

较佳地,所述喷雾头分别安装在所述安装架的左侧及右侧处,位于所述安装架左侧处的喷雾头与位于所述安装架右侧处的喷雾头背对布置。

较佳地,所述伺服电机与所述驱动轴间连接有一减速器,所述减速器组装于所述机架上,所述伺服电机组装于所述减速器上。

较佳地,所述机架包含水平座架及立架,所述立架沿所述机架的左右方向滑设于所述水平座架处,所述驱动轴及从动轴组装于所述立架上。

较佳地,本实用新型的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还包括用于驱使所述立架滑动的转动电机,所述转动电机组装于所述水平座架上。

较佳地,所述转动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一沿所述机架的左右方向布置的驱动丝杆,所述驱动丝杆上滑套有一驱动丝母,所述驱动丝母固设于所述立架处。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包括机架、喷雾装置、伺服电机、驱动轴、从动轴、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及一沿机架的上下方向布置的安装架,且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驱动轴、从动轴及机架构成一平面四连杆结构,安装架所述第三连杆处,喷雾装置的喷雾头安装在安装架上,故使得伺服电机通过平面四连杆结构和安装架带动喷雾头做上下移动,实现喷雾头以上下移动方式接近压铸模并对压铸模喷雾,从而降低占用厂房的面积而降低投入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中的伺服电机通过平面四连杆结构和安装架便能带动喷雾头做上下移动,一方面提高喷雾头上下移动可靠性,另一方面简化本实用新型的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的结构和降低其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至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的工作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的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100包括机架10、喷雾装置20、一伺服电机30、一驱动轴40、一从动轴50、一第一连杆61、一第二连杆62、一第三连杆63及一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即箭头D所指方向)布置的安装架70。驱动轴40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即箭头A所指方向)组装于机架10上,伺服电机30驱使驱动轴40旋转,为驱动轴40的旋转提供动力;具体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伺服电机30与驱动轴40间连接有一减速器80,减速器80组装于机架10上,伺服电机30组装于减速器80上,以使得伺服电机30通过减速器80降速,从而为驱动轴40输入更大的扭矩和更低的转速,但不以此为限。

从动轴50沿机架10的前后方向(即箭头A所指方向)组装于机架10上并位于驱动轴40上方,较优的是,如图2至图4所示,从动轴50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与驱动轴40相错开且位于驱动轴40的左侧处,但不以此为限。第一连杆61的第一端安装在驱动轴40上;第二连杆62位于第一连杆61上方并与第一连杆61并排布置,第二连杆62的第一端安装在从动轴50上;第三连杆63分别与第一连杆61和第二连杆62的第二端枢接,使得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第三连杆63、驱动轴40、从动轴50及机架10构成一平面四连杆结构;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61与第二连杆62相互平行;第一连杆61与第三连杆63的枢接点P2至驱动轴40之轴心C1的距离等于第二连杆62与第三连杆63的枢接点P1至从动轴50之轴心C2的距离;驱动轴40之轴心C1至从动轴50之轴心C2的距离等于第一连杆61与第三连杆63的枢接点P2至第二连杆62与第三连杆63的枢接点P1距离,且第一连杆61与第三连杆63的枢接点P2至驱动轴40之轴心C1的距离大于驱动轴40之轴心C1至从动轴50之轴心C2的距离,以使得第一连杆61及第二连杆62构成平面四连杆结构中的两条平行的长边,而机架10和第三连杆63构成平面四连杆结构中的两条平行的短边,以使得安装架70的上下移动范围更大,但不以此为限。

安装架70组于第三连杆63处,使两者固成一体;喷雾装置20的喷雾头21安装在安装架70上,故在伺服电机30的工作下,通过平面四连杆结构和安装架70便带动喷雾头21做上下移动,实现以上下移动方式对压铸模进行喷雾的目的;具体地,如图2至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喷雾头21分别安装在安装架70的左侧及右侧处,位于安装架70左侧处的喷雾头21与位于安装架70右侧处的喷雾头21背对布置,以提高喷雾效率,但不以此为限。更具体地,如下:

如图1至图4所示,机架10包含水平座架11及立架12,立架12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滑设于水平座架11处,使得立架12能相对水平座架11左右滑动;此时,驱动轴40及从动轴50组装于立架12上,相应地,减速器80是组装于立架12上;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100还包括用于驱使立架12滑动的转动电机90,转动电机90组装于水平座架11上;较优的是,转动电机90的输出端安装有一沿机架10的左右方向布置的驱动丝杆,驱动丝杆上滑套有一驱动丝母,驱动丝母固设于立架12处,以使得转动电机90通过驱动丝杆和驱动丝母能更精准可靠地驱使立架12相对水平座架11滑动的目的,但不以此为限。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100包括机架10、喷雾装置20、伺服电机30、驱动轴40、从动轴50、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第三连杆63及一沿机架10的上下方向布置的安装架70,且第一连杆61、第二连杆62、第三连杆63、驱动轴40、从动轴50及机架10构成一平面四连杆结构,安装架70组于第三连杆63处,喷雾装置20的喷雾头21安装在安装架70上,故使得伺服电机30通过平面四连杆结构和安装架70带动喷雾头21做上下移动,实现喷雾头21以上下移动方式接近压铸模并对压铸模喷雾,从而降低占用厂房的面积而降低投入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的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100中的伺服电机30通过平面四连杆结构和安装架70便能带动喷雾头21做上下移动,一方面提高喷雾头21上下移动可靠性,另一方面简化本实用新型的伺服连杆上下喷雾机100的结构和降低其成本。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而已,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