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控制压铸机抽真空阀门开闭的液压油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96394阅读:40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控制压铸机抽真空阀门开闭的液压油路。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文献号为CN102773448A于2012年11月14日公开一种真空压铸机,它在压铸机内集成了型腔抽真空用的外真空系统、驱动型腔真空通道截止机构开启或截断模具型腔抽真空通道的液压系统,和具备控制上述两系统功能的压铸机集成控制系统,使得该压铸机能根据真空压铸工艺要求,通过集成控制系统对真空压铸的全过程进行智能集成控制,其实施真空压铸时,在浇注、冲头前行封闭压室浇口后,集成控制系统准确、有序地驱动型腔真空通道截止机构快速开启模具型腔抽真空通道,对型腔抽真空,并在充型熔体流抵开设在模具型腔末端的抽真空通道入口前,驱动型腔真空通道截止机构快速截断模具型腔抽真空通道,可靠地实现真空压铸生产。但是该结构相当复杂,同时无法实现抽真空阀门的快速、准备开闭,无法满足用户的使用需求。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安全可靠且使用范围广的用于控制压铸机抽真空阀门开闭的液压油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

按此目的设计的一种用于控制压铸机抽真空阀门开闭的液压油路,包括储能部分、快速放油和泄油部分,其特征在于:储能部分由减压阀和单向阀组成,快速放油部分由储能器、电液方向阀和液控单向阀组成,泄油部分由第一节流阀、第二节流阀和第三节流阀组成;所述的压铸机包括抽真空油缸、定模、动模和模腔,动模上设置有抽真空阀门,抽真空油缸的活塞杆活动伸缩开闭在抽真空阀门上。

所述储能器与电液方向阀直接连接、且二者置于抽真空油缸最近的位置。

所述电液方向阀上设置有A口和B口,液控单向阀设置有二个、且分别设置在A口和B口上;所述抽真空油缸上形成有进油口和回油口,电液方向阀的A、B口分别通过液控单向阀与进油口和回油口配合连接,以防止抽真空油缸工作时后退。

所述第一节流阀一端与储能器配合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节流阀、第三节流阀一端配合连接;第二节流阀另一端分别与抽真空油缸的进油口和电液方向阀的A口配合连接,第三节流阀另一端分别与抽真空油缸的回油口和电液方向阀的B口配合连接。

所述单向阀一端与减压阀配合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储能器和电液方向阀配合连接。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述结构的改良,利用电液方向阀的换向动作控制储能器的油迅速进入抽真空油缸,以驱动抽真空油缸的活塞杆运动,从而达到快速、准确的开启和关闭抽真空阀门的效果,使压铸机的抽真空阀门能够在一百多毫秒内完全开启或关闭,同时每次的时间误差能控制在几十毫秒之内,使用户使用更加方便。其具有结构简单合理、性能优异、制造成本低、易生产、易实现、安全可靠等特点,还可以广泛地适用于其他需要快速运动的液压回路中,使用范围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本用于控制压铸机抽真空阀门开闭的液压油路,包括储能部分、快速放油和泄油部分,储能部分由减压阀1和单向阀2组成,快速放油部分由储能器4、电液方向阀5和液控单向阀6组成,泄油部分由第一节流阀3、第二节流阀7和第三节流阀8组成;所述的压铸机包括抽真空油缸9、定模11、动模12和模腔13,动模12上设置有抽真空阀门10,抽真空油缸9的活塞杆活动伸缩开闭在抽真空阀门10上。

进一步地讲,储能器4与电液方向阀5直接连接、且二者置于抽真空油缸9最近的位置。

进一步地讲,电液方向阀5上设置有A口和B口,液控单向阀6设置有二个、且分别设置在A口和B口上;所述抽真空油缸9上形成有进油口和回油口,电液方向阀5的A、B口分别通过液控单向阀6与进油口和回油口配合连接,以防止抽真空油缸9工作时后退。

进一步地讲,第一节流阀3一端与储能器4配合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第二节流阀7、第三节流阀8一端配合连接;第二节流阀7另一端分别与抽真空油缸9的进油口和电液方向阀5的A口配合连接,第三节流阀8另一端分别与抽真空油缸9的回油口和电液方向阀5的B口配合连接。

进一步地讲,单向阀2一端与减压阀1配合连接,另一端分别与储能器4和电液方向阀5配合连接。

其工作原理如下:

当压铸机的压力高于减压阀1设定的压力值时,储能器4开始进行储能,储能压射达到一定位置时就会发出信号给电液方向阀5,电液方向阀5的右边电磁铁得电,抽真空油缸9的活塞杆下移同时打开抽真空阀门10,压铸机开始抽真空;当压铸机抽真空结束后,电液方向阀5的左边电磁铁得电,抽真空油缸9的活塞杆往上移同时关闭抽真空阀门1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