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酸洗助焊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719795阅读:3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酸洗助焊槽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铜线加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酸洗助焊槽。



背景技术:

在铜线镀锡的工艺过程中,需要在镀锡前将铜线通过助焊剂处理,一方面通过助焊剂中的酸洗去铜线表面的氧化物等脏污,另一方面要使表面活性成分附着在铜线表面,使锡液可更好的附着在铜线上。因此会在锡炉前设置一个助焊剂槽对铜线进行处理。而在实际生产中,由于铜线牵引速度较快,铜线通过助焊剂槽的时间较短,未等助焊剂中的酸充分发挥清洁作用就已进入锡炉,影响铜线镀锡质量。而单纯的增加助焊剂槽的长度会使铜线上附着过多的水分带入锡炉造成炸锡,且助焊剂中的去离子水的蒸发速度加快影响助焊剂的浓度,需要频繁补充。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酸洗助焊槽,包括主槽体,所述主槽体由隔板分隔为放置酸洗液的第一槽体和放置助焊剂的第二槽体,所述隔板上端水平并列设置有多个引导铜线的眼模,铜线通过第一槽体后经眼模引导又从第二槽体通过。

优选的,所述第一槽体内设有第一毛毡组,所述第二槽体内设有第二毛毡组,所述第一毛毡组包括多块叠放在第一槽体底部的毛毡,所述第二毛毡组包括多块叠放在第二槽体底部的毛毡;所述第一槽体底部和第二槽体底部齐平,所述第一毛毡组和第二毛毡组的高度相同;铜线可先从第一毛毡组顶部的毛毡间穿过,经眼模引导后从第二毛毡组顶部的毛毡间穿过。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槽体内设有插入第一槽体底部的第一补液管,所述第一槽体的侧壁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的高度低于第一毛毡组的高度;所述第二槽体内设有插入第二槽体底部的第二补液管,所述第二槽体的侧壁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二排水孔的高度低于第一排水孔的高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槽体与第二槽体的槽长比例为4:1。

进一步的,第一毛毡组的宽度和第二毛毡组的宽度比例为4:1。

本实用新型可以使铜线先通过第一槽体内进行充分的酸洗,洗去表面的氧化物等脏污后再通过第二槽体进行助焊处理,从而提高铜线镀锡质量;并通过设置相应的补液管,不断的更新槽体内的酸洗液和助焊剂,并通过排水孔来防止槽内液位过高使得铜线直接浸泡在酸洗液或助焊剂内,避免铜线上附着的水分过多造成炸锡,影响镀锡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酸洗助焊槽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酸洗助焊槽实施例第一槽体、第二槽体、隔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酸洗助焊槽,包括主槽体,主槽体由隔板3分隔为放置酸洗液的第一槽体1和放置助焊剂的第二槽体2,隔板3上端水平并列设置有3个引导铜线的眼模31,铜线4通过第一槽体后经眼模31引导又从第二槽体2通过。第一槽体1与第二槽体2的槽长比例为4:1,第一槽体1的长度较长,以便于铜线4充分酸洗清洁。

第一槽体1底部和第二槽体2底部齐平,第一槽体1内设有第一毛毡组11,第二槽体2内设有第二毛毡组21;第一毛毡组11和第二毛毡组21的高度相同,且均由多块叠放在一起的毛毡组成;铜线4可先从第一毛毡组11顶部的毛毡间穿过,经眼模31引导后从第二毛毡组21顶部的毛毡间穿过;第一毛毡组11的宽度和第二毛毡组21的宽度比例为4:1,第一毛毡组11较宽,便于对铜线4充分酸洗清洁。第一槽体1内的酸洗液将第一毛毡组11浸润,当铜线4从第一毛毡组11顶部的毛毡间穿过时,毛毡内的酸洗液有较长的时间与铜线4表面的氧化物及其它脏污发生化学反应,且毛毡与铜线4表面产生摩擦,使氧化物和脏污脱落;而后铜线4经眼模31引导,从第二毛毡组21顶部的毛毡间穿过,第二毛毡组21顶部的毛毡由第二槽体2内的助焊剂浸润,将助焊剂快速涂抹在铜线4表面。

为方便补充不断消耗的酸洗液或助焊剂,第一槽体1内设有插入第一槽体1底部的第一补液管12,第二槽体2内设有插入第二槽体2底部的第二补液管22.为防止酸洗液或助焊剂在相应的槽内的液位过高使得铜线4直接浸泡在酸洗液或助焊剂内,从而使铜线4上附着的水分过多造成炸锡,第一槽体1的侧壁设有第一排水孔13,第二槽体2的侧壁设有第二排水孔23,第一排水孔13、第二排水孔23与外部的废液桶或回收装置连通,其中第一排水孔13的高度低于第一毛毡组11和第二毛毡组21的高度;第二排水孔23的高度低于第一排水孔13的高度,使得助焊剂的液位低于酸洗液的液位,因此第二槽体2内的助焊剂对第二毛毡组21的浸润程度低于第一槽体1内酸洗液对第一毛毡组11的浸润程度,因酸洗时需要对铜线4表面进行充分清洁,因此酸洗液对第一毛毡组11的浸润程度高可以提高酸洗效果,而涂抹助焊剂后铜线4将立即进入锡炉中,因此应避免铜线4表面有太多水分,因此助焊剂对第二毛毡组21的浸润程度应较低。

上述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显而易见的替换形式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