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火轮拆卸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382阅读:29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退火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退火轮拆卸装置。



背景技术:

铜线材经过拉制工序后,铜线内部产生了残余内应力,外部表现为铜线变硬、变脆,需要通过必要的热处理工序来消除这种内应力和恢复铜线的综合性能,这一过程就是对铜线进行退火处理。在对铜线退火处理的过程中需要使用到退火轮,退火轮一般都是过盈安装在退火轮安装轴上的,原来都是通过人工敲打进行拆卸,劳动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拆卸麻烦,费时费力,满足不了企业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拆卸方便的退火轮拆卸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退火轮拆卸装置,包括:退火轮安装轴和与退火轮安装轴过盈配合的退火轮,在所述退火轮一侧的退火轮安装轴端面上设置有固定螺栓孔,拆卸装置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螺栓孔相连接,所述拆卸装置的结构包括:需要固定在机架上的伺服减速电机,所述伺服减速电机的电机轴与螺杆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螺杆的另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设置在固定座内,所述固定座通过固定螺栓与固定螺栓孔相连接,在所述螺杆上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螺套,在所述螺套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横向调节杆,在所述横向调节杆上设置有横向调节滑槽,竖向调节杆的上端横向滑动设置在横向调节滑槽内,所述竖向调节杆的上端还通过横向调节螺栓与横向调节杆相连接,在所述竖向调节杆的下端设置有竖向调节滑槽,卡爪竖向滑动设置在竖向调节滑槽内,所述卡爪还通过竖向调节螺栓与竖向调节杆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上述退火轮拆卸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对退火轮实现自动拆卸,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拆卸人员的劳动强度,拆卸方便,省时省力,满足了企业的生产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退火轮拆卸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退火轮安装轴,2、退火轮,3、固定螺栓孔,4、固定螺栓,5、伺服减速电机,6、电机轴,7、螺杆,8、轴承,9、固定座,10、螺套,11、横向调节杆,12、横向调节滑槽,13、竖向调节杆,14、横向调节螺栓,15、竖向调节滑槽,16、卡爪,17、竖向调节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详细描述一下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内容。

如图1所示,退火轮拆卸装置,包括:退火轮安装轴1和与退火轮安装轴1过盈配合的退火轮2,在所述退火轮2一侧的退火轮安装轴1端面上设置有固定螺栓孔3,拆卸装置通过固定螺栓4与固定螺栓孔3相连接,所述拆卸装置的结构包括:需要固定在机架上的伺服减速电机5,所述伺服减速电机5的电机轴6与螺杆7的一端相连接,所述螺杆7的另一端通过轴承8转动设置在固定座9内,所述固定座9通过固定螺栓4与固定螺栓孔3相连接,在所述螺杆7上设置有与其相互配合的螺套10,在所述螺套10的两侧对称设置有横向调节杆11,在所述横向调节杆11上设置有横向调节滑槽12,竖向调节杆13的上端横向滑动设置在横向调节滑槽12内,所述竖向调节杆13的上端还通过横向调节螺栓14与横向调节杆11相连接,在所述竖向调节杆13的下端设置有竖向调节滑槽15,卡爪16竖向滑动设置在竖向调节滑槽15内,所述卡爪16还通过竖向调节螺栓17与竖向调节杆13相连接。

上述退火轮拆卸装置使用时,将固定座9通过固定螺栓4与退火轮安装轴1端面上的固定螺栓孔3相连接,伺服减速电机5安装在机架上,松开横向调节螺栓14和竖向调节螺栓17,将竖向调节杆13沿横向调节滑槽12向外横向滑动至横向调节杆11的边缘确保卡爪16不会干涉退火轮2,将卡爪16沿竖向调节滑槽15向下竖向滑动直至穿过退火轮2,锁紧竖向调节螺栓17使卡爪16固定在竖向调节杆13上,此时向内横向滑动竖向调节杆13,竖向调节杆13带动卡爪16伸入到退火轮2的下端,锁紧横向调节螺栓14使竖向调节杆13固定在横向调节杆11上,此时启动伺服减速电机5,伺服减速电机5的电机轴16带动螺杆7转动,螺杆7通过轴承8在固定座9内转动,螺杆7转动带动与其相互配合的螺套10在螺杆7上向上移动,螺套10带动两侧的横向调节杆11向上移动,横向调节杆11带动竖向调节杆13向上移动,竖向调节杆13带动卡爪16向上移动,卡爪16向上移动与退火轮2发生干涉从而带动退火轮2向上移动直至脱离退火轮安装轴1,松开固定螺栓4,取下拆卸装置,退火轮2自动掉落下来。

上述退火轮拆卸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对退火轮实现自动拆卸,自动化程度高,降低了拆卸人员的劳动强度,拆卸方便,省时省力,满足了企业的生产需求。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