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高弹性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455832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有色金属加工领域,具体涉及铜基弹性合金,尤其涉及一种高强高弹性铜合金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高强高弹铜合金是弹性元件和电子元器件的关键材料之一,广泛应用在电子、通信汽车等领域。

目前国内市场上铜基弹性合金以铍青铜和锡磷青铜等材料为主,铍青铜是一种优质弹性材料,但是也有其固有缺点,铍的氧化物或粉尘有毒,合金性能对热处理敏感,高温抗应力松弛能力差,不宜长时间在较高温度下工作。锡磷青铜属于应用最广泛的铜基弹性合金,但其弹性性能较低,耐疲劳性能差,仅应用于中低端弹性元件。普通家用墙壁插座或插排,要求插拔次数≥5000次,插拔力:1.5n(min),一般锡磷青铜即可满足要求。对于人流量较大的户外或者公共场合,对插座使用频率极高,要求插拔次数≥40000次,插拔力:1.5n(min),锡磷青铜在插拔30000次时会出现裂纹,因此不能满足户外或公共场合需求。

专利201611036913.4《一种高强高弹cunisn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合金含有ni8.5~10.5wt%、sn1.8~2.8wt%、co0.5~1.0wt%、b0.005~0.01wt%、v0.01~0.05wt%、p0.1~0.5wt%、余量为cu,得到的铜合金不能兼顾强度和韧性,当强度变高时,材料的韧性则明显下降,不能兼顾强度和韧性。

专利201611046219.0《一种高强、中导新型铜合金cu-zn-cr-re导条及制备方法》公开了铜合金中化学组成及其重量百分比为:cr0.25~0.35wt%、zn6~10wt%、re0.05~0.15wt%、fe0~0.05wt%、pb0~0.03wt%、其余为铜,但是该合金应用于异步牵引电机转子,因此是以电学性能为最主要指标,得到的材料电学性能优异,并且常温下断后伸长率高达20%左右,但是室温屈服强度却不超过500mpa。

专利201611116079.x《一种多元微合金化高强高导铜合金及其制备工艺》公开了含有铬0.2~0.3wt%,锆0.08~0.1wt%,镁0.02~0.03wt%,镧0.04~0.08wt%,余量为铜的铜合金,合金的导电率良好,但是整体力学性能提升并不突出,抗拉强度最高仅超过700,在低抗拉强度450mpa以上,延伸率≥6%,高抗拉强度下即≥650mpa,材料延伸率极低。

专利201580025319.2《高强度黄铜合金及合金产品》,该黄铜合金涉及包括58~66重量%cu;1.6~7重量%mn;0.2~6重量%ni;0.2~5.1重量%al;0.1~3重量%si;≤1.5重量fe;≤0.5重量%sn;≤0.5重量%pb;以及剩余的zn连同无法避免的杂质的高强度黄铜合金,但是其力学性能范围过大,合金拉伸强度为400~920mpa,断裂伸长率为3~19%,且当拉伸强度在780~920mpa时,断裂伸长率仅为1.5~3%。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铜合金强度与韧性不能兼顾的缺陷,提供一种强度与韧性优良,且电性能良好,耐疲劳的高强高弹性铜合金。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目的,发明人通过大量试验研究并不懈努力,最终获得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强高弹性铜合金,该合金由以下成分及含量熔炼而成:ni4.8~7.6wt%,co0.05~0.10wt%,v2..3~5.7wt%,cr1.7~2.2wt%,mo3.5~5.7wt%,zn1.5~2.3wt%,mn1.2~2.3wt%,ti0.7~2.5wt%,余量为cu。

优选地,如上所述的高强高弹性铜合金,其由以下成分及含量熔炼而成:ni5.0~6.2wt%,co0.07~0.09wt%,v3.2~5.4wt%,cr1.8~2.0wt%,mo4.0~5.1wt%,zn1.7~2.0wt%,mn1.6~2.0wt%,ti1.2~1.9wt%,余量为cu。

另外,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高强高弹性铜合金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准备配料,(2)真空感应熔炼,(3)均匀化热处理,(4)铣面、粗轧,(5)热轧,(6)固溶退火处理,(7)合金冷变形,(8)时效热处理,其中步骤(2)真空感应熔炼具体为:将原料加熔炼炉内,进行抽真空,至真空度≤10-2pa,充入氩气进行保护,熔炼温度1550~1800℃,所有物料完全熔化后,磁搅拌均匀并保温3~5分钟,导入浇注模具进行浇铸,得到合金铸锭。

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高强高弹性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3)均匀化热处理具体为:将合金铸锭放入热处理炉中,在900~950℃下保温时间3~4h。

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高强高弹性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步骤(4)铣面为将合金上下表面各铣1mm,主要除去表面氧化皮等不良缺陷,粗轧为对合金进行冷轧开坯,粗轧总变形量为60~70%。

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高强高弹性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5)热轧的温度为650~700℃,热轧总变形量为65~80%。

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高强高弹性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6)固溶退火处理的温度为900~930℃,退火速度50~80m/min,冷却速度60~65℃/s。

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高强高弹性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7)合金冷变形的总变形量为10~20%。

进一步优选地,如上所述高强高弹性铜合金的制备方法,其中步骤(8)时效处理的温度为550~600℃,保温时间为4~5h。

在时效处理后对材料进行酸洗,拉弯矫直,分剪,得到的铜合金可以应用于弹性电子元器件。本发明中涉及到酸洗等过程都为现有公开技术,其的目的是去除之前热处理等造成合金表面出现的氧化皮缺陷。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和进步性:

本发明制备得到的铜合金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达到1300mpa~1600mpa,良好的塑性,断后延伸率在11.5%~16.0%,同时具有很高的疲劳强度,疲劳强度不低于460mpa;而且本申请得到的铜合金抗拉强度、断后延伸率波动范围都小,可满足插拔力1.5n时,插拔次数≥40000次的要求,可以用作电子弹性元器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按照表1所示合金成分进行选料

表1铜合金试验合金设计成分表(wt%)

铜合金制备过程如下:

熔炼:将上述原料加熔炼炉内,进行抽真空,至真空度10-2pa,充入氩气进行保护,熔炼温度1550℃,所有物料完全熔化后,磁搅拌均匀并保温3分钟,导入浇注模具进行浇铸,得到合金铸锭。

固溶退火:将铸坯放置在退火炉中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900℃,保温时间3h然后快速冷却。

铣面、粗轧:对合金铸锭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0.8mm),然后冷轧开坯,轧制道次8次,总变形量为60%。

热轧:将粗轧后的带材进行热轧处理,热轧温度为650℃下,热轧道次6次,热轧总变形量为65%。

固溶退火处理:固溶退火处理温度为900℃,退火速度50m/min,冷却速度60℃/s。

冷变形:对合金带材进行冷轧,轧制道次2次,使得总变形量为10%。

时效处理:冷轧后的带材放入罩式热处理炉中进行时效处理,温度为550℃,保温时间为4h。

在时效处理后对材料进行酸洗,拉弯矫直,分剪,得到的铜合金。

对上述不同组别得到的铜合金进行力学及电学性能检测,结果如表2所示:

电导率测量:将合金板材样品稍微打磨,去除氧化膜后进行电导率测量,测量仪器为smp10型涡流导电仪。

室温力学性能测试:采用日本岛津ag-50kne万能材料试验机测试样品相关力学性能,根据gb/t228-2002《金属材料室温拉伸试验方法》,材料经机械加工成圆形试样,在日本岛津ag-50kne万能材料试验机上进行室温拉伸试验;疲劳强度按照gb/t4337-2008《金属材料疲劳试验旋转弯曲方法》进行测试,在疲劳强度试验机上进行,为了准确测得上述数据,上述实验均是选择三个样品测得各数据后取其平均值。

从该实施例可以看出,所有组别的导电率基本相当,而组3、4、5、6的抗拉强度、断后伸长率、疲劳强度和插拔次数均显著高于其它组,抗拉强度可以达到1320mpa~1610mpa,断后伸长率达到12.3%~15.8%,疲劳强度≥460mpa,且插拔次数达到46100次以上。

实施例2

合金成分见表3

熔炼:将原料加熔炼炉内,进行抽真空,至真空度10-2pa,充入氩气进行保护,熔炼温度1550℃,所有物料完全熔化后,磁搅拌均匀并保温3分钟,导入浇注模具进行浇铸,得到合金铸锭。

固溶退火:将铸坯放置在退火炉中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900℃,保温时间3h然后快速冷却。

铣面、粗轧:对合金铸锭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0.8mm),然后冷轧开坯,轧制道次8次,总变形量为60%。

热轧:将粗轧后的带材进行热轧处理,热轧温度为650℃下,热轧道次6次,热轧总变形量为65%。

固溶退火处理:固溶退火处理温度为900℃,退火速度50m/min,冷却速度60℃/s。

冷变形:对合金带材进行冷轧,轧制道次2次,使得总变形量为10%。

时效处理:冷轧后的带材放入罩式热处理炉中进行时效处理,温度为550℃,保温时间为4h。

在时效处理后对材料进行酸洗,拉弯矫直,分剪,得到的铜合金。

实施例3

合金成分见表3

熔炼:将原料加熔炼炉内,进行抽真空,至真空度10-2pa,充入氩气进行保护,熔炼温度1800℃,所有物料完全熔化后,磁搅拌均匀并保温5分钟,导入浇注模具进行浇铸,得到合金铸锭。

固溶退火:将铸坯放置在退火炉中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950℃,保温时间4h然后快速冷却。

铣面、粗轧:对合金铸锭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0.8mm),进行冷轧开坯,轧制道次10次,总变形量为70%。

热轧:将粗轧后的带材进行热轧处理,热轧温度为700℃下,轧制道次9次,热轧总变形量为80%。

固溶退火处理:固溶退火处理温度为930℃,退火速度80m/min,冷却速度65℃/s。

冷变形:对合金带材进行冷轧,轧制道次5次,轧制总变形量为20%。

时效处理:冷轧后的带材放入罩式热处理炉中进行时效处理,温度为600℃,保温时间为5h。

在时效处理后对材料进行酸洗,拉弯矫直,分剪,得到的铜合金。

实施例4

合金成分见表3

熔炼:将原料加熔炼炉内,进行抽真空,至真空度0.5×10-2pa,充入氩气进行保护,熔炼温度1600℃,所有物料完全熔化后,磁搅拌均匀并保温3分钟,导入浇注模具进行浇铸,得到合金铸锭。

固溶退火:将铸坯放置在退火炉中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900℃,保温时间3h然后快速冷却。

铣面、粗轧: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0.8mm),进行冷轧开坯,轧制9次,总变形量为65%。

热轧:将粗轧后的带材进行热轧处理,热轧温度为650℃下,轧制道次8次,热轧总变形量为70%。

固溶退火处理:固溶退火处理温度为900℃,退火速度60m/min,冷却速度60℃/s。

冷变形:对合金带材进行冷轧,轧制道次4次,使得总变形量为15%。

时效处理:冷轧后的带材放入罩式热处理炉中进行时效处理,温度为550℃,保温时间为4h。

在时效处理后对材料进行酸洗,拉弯矫直,分剪,得到的铜合金。

实施例5

合金成分见表3

熔炼:将原料加熔炼炉内,进行抽真空,至真空度0.5×10-2pa,充入氩气进行保护,熔炼温度1700℃,所有物料完全熔化后,磁搅拌均匀并保温5分钟,导入浇注模具进行浇铸,得到合金铸锭。

固溶退火:将铸坯放置在退火炉中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950℃,保温时间4h然后快速冷却。

铣面、粗轧: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0.8mm),进行冷轧开坯,轧制10次,总变形量为70%。

热轧:将粗轧后的带材进行热轧处理,热轧温度为700℃下,轧制道次9次,热轧总变形量为75%。

固溶退火处理:固溶退火处理温度为930℃,退火速度70m/min,冷却速度65℃/s。

冷变形:对合金带材进行冷轧,轧制道次4次,使得总变形量为20%。

时效处理:冷轧后的带材放入罩式热处理炉中进行时效处理,温度为600℃,保温时间为5h。

在时效处理后对材料进行酸洗,拉弯矫直,分剪,得到的铜合金。

实施例6

合金成分见表3

熔炼:将原料加熔炼炉内,进行抽真空,至真空度0.5×10-2pa,充入氩气进行保护,熔炼温度1650℃,所有物料完全熔化后,磁搅拌均匀并保温5分钟,导入浇注模具进行浇铸,得到合金铸锭。

固溶退火:将铸坯放置在退火炉中进行退火,退火温度为910℃,保温时间3h然后快速冷却。

铣面、粗轧: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表面各铣0.8mm),进行冷轧开坯,轧制8次,总变形量为70%。

热轧:将粗轧后的带材进行热轧处理,热轧温度为680℃下,轧制道次8次,热轧总变形量为75%。

固溶退火处理:固溶退火处理温度为930℃,退火速度55m/min,冷却速度60℃/s。

冷变形:对合金带材进行冷轧,轧制道次5次,使得总变形量为20%。

时效处理:冷轧后的带材放入罩式热处理炉中进行时效处理,温度为550℃,保温时间为5h。

在时效处理后对材料进行酸洗,拉弯矫直,分剪,得到的铜合金。

对比例1

合金成分:ni10.25wt%、sn2.8wt%、co0.56wt%、b0.07wt%、v0.028wt%、p0.25wt%、余量cu。

该铜合金按照如下步骤制备:

1.熔炼:采用工频感应炉在非真空环境下进行熔炼,合金加入顺序为:先加入铜,融化后,在加入镍、钴、钒、铜硼合金,再低温下计入锡,待全部融化后加入铜磷合金,成分化验合格并对炉渣清理后,使用烘烤后的木炭覆盖;熔炼温度为1270℃,铸造温度控制在1200℃。

2.固溶退火:将铸坯放置钟罩退火炉中进行固溶退火,退火温度为820℃,保温时间4h。

3.铣面:对合金进行铣面(上下各铣0.8mm)。

4.粗轧:将经过铣面后的合金带材进行冷轧开坯,粗轧总加工率为70%。

5.中间退火:将冷轧后的带材装入罩式热处理炉中进行退火,退火温度580℃,保温7h。

6.中轧:将经过铣面后的带材进行中轧,中轧总加工率为80%。

7.固溶处理+表面清洗:将中轧后的板带材进行在线固溶处理,固溶温度为880℃,保温7h。

8.精轧:将固溶处理+表面清洗后的带材进行精轧,精轧总加工率为30%。

9.时效处理:将精轧的带材装入罩式热处理炉中进行时效处理,温度520℃,保温8h,得到铜合金。

实施例7

对实施例2~6及对比例1的铜合金进行测试,测试方法如实施例1所示,结果如表4所示。

表3实施例2~6的铜合金成分组成(wt%)

表4铜合金力学及电学性能测试结果

从表3和表4可知按照本发明的合金各成分配比,控制制备过程中的温度、时间等参数,得到的铜合金抗拉强度在1350~1680mpa范围内时,断后伸长率未低于11.5%,达到11.5%~16.0%,而现有抗拉强度优异的cunisn合金,其抗拉强度为1235mpa,且在该抗拉强度下,材料断后伸长率仅有6.1%,疲劳强度也仅有420mpa。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