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不锈钢加工器械表面致病菌生物菌膜的清除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7550126发布日期:2019-04-30 18:12阅读:504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食品安全与卫生检验领域,涉及生物酶降解和细胞表面电荷理论,针对细菌粘附于不锈钢器械表面,形成生物菌膜后产生的胞外分泌物骨架结构组分,研发出一种绿色、安全、高效的不锈钢加工器械表面细菌生物菌膜的清除方法,可全面降低交叉污染,保障食品安全。



背景技术:

食源性致病菌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引发食品安全事故的主要危害因子,每年约60%以上的食品安全事件与其密切相关,这对公众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食源性致病菌因其污染范围广、危害性大,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据欧洲食品安全委员会(efsa)、美国fda和中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跟踪统计,每年均会爆发上千起食源性致病菌食物中毒事件,导致近百万消费者感染;此外,每年在全球因食源性致病菌污染导致大批食品被召回,这对加工企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和名誉损失。

食品受致病菌污染的途径很多,据中国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统计,27%的污染来自于食品加工设备等造成的交叉污染,是最主要的污染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在美国,18%的食源性致病菌食物中毒是由加工过程中的交叉污染引起的,在英国,32%的细菌性食物中毒与交叉污染密切相关。食品器械设备引起的交叉污染主要归因于器械设备表面存在的粘附菌体和生物菌膜,已有研究表明食源性致病菌可以粘附、生长于食品加工器械表面,在菌体-菌体和菌体-接触面的相互作用下,并通过菌体增殖、分泌胞外基质而形成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细菌聚集体,该聚集体被称为生物菌膜(biofilm)。食品加工器械表面(不锈钢、塑料等表面)存在的致病菌生物菌膜对食品安全具有极大的威胁,尤其是现代食品加工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快速发展,增加了加工器械与食品接触的面积和机率,同时也增大了致病菌在器械表面形成生物菌膜的机会,使食品受污染的概率明显增大。目前已从多种食品生产线的加工接触面中检测到致病菌生物菌膜的存在。

食品加工接触表面形成的致病菌生物菌膜对食品安全具有灾难性的影响,常规的清洗方法难以使其彻底清除,残留的菌体可发展为新的生物菌膜,形成交叉污染的传播中心;相对于浮游菌体,生物菌膜菌体对外源杀菌、清洁剂有更强的耐受性,生物菌膜的胞外分泌物对清洗剂有一定的阻碍作用,使其难以渗透到生物菌膜内部;控制清除生物菌膜的形成,减少交叉污染,一直都是食品安全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常用的清洗措施大多为化学杀菌剂结合水清洗,控制理念仍停留在传统模式,清除效果不理想,生物菌膜残留量较大,化学清洗剂容易使细菌产生耐受性,同时对器械设备带来较大的腐蚀性。已有研究结果表明,沙门氏菌与不锈钢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疏水和静电等)是其粘附于不锈钢表面的主要原因,同时,伴随生物菌膜形成时产生的胞外分泌物是其天然屏障,胞外分泌物的主要骨架为糖苷键和肽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食品不锈钢加工器械表面致病菌生物菌膜的清除方法,该方法可以彻底清除食品不锈钢器械表面的生物菌膜。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食品不锈钢加工器械表面致病菌生物菌膜的清除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清除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将纤维素酶溶于酸性水溶液中,得到纤维素酶清洗液;

2)、取ctab溶于水溶液中,得到ctab清洗液;

3)、首先使用步骤1)制备得到的纤维素酶清洗液对形成生物膜的器械设备表面进行喷涂、浸泡处理,之后使用步骤(2)的ctab清洗液对器械设备再次喷涂、浸泡处理;最后使用清水对器械设备表面冲洗。

本发明技术方案步骤1)中的酸性水溶液是ph值为5.0~6.0的水溶液。

本发明技术方案步骤1)中纤维素酶的质量体积浓度为30~100mg/ml;优选纤维素酶的质量体积浓度为30~50mg/ml,最优选纤维素酶的质量体积浓度为40mg/ml。

本发明技术方案步骤1)中酸性水溶液的温度为35~45℃。

本发明技术方案步骤2)中ctab的质量浓度为0.01~1%;优选ctab的质量浓度为0.08~0.15%,进一步优选ctab的质量浓度为0.1~0.15%。

本发明技术方案步骤3)中纤维素酶清洗液对形成生物膜的器械设备表面进行浸泡处理的时间为0.5~3h;优选浸泡处理的时间为0.5~1h。

本发明技术方案步骤3)中ctab清洗液对器械设备浸泡的处理时间为0.5~3h;优选浸泡的处理时间为0.5~1h。

本发明技术方案步骤1)中所述的纤维素酶为纤维素酶r-10。

本发明技术方案所述的ctab的中文名称为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发明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发明。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实施例1

以工业化禽肉屠宰、加工过程中净膛、分割和修整工序中使用的不锈钢器具和操作面为目标清洗物,在连续的工业化生产中,细菌(包括致病菌)易在此类器具表面形成生物菌膜。用hcl配置ph在5.0~6.0的水溶液50l,以ph试纸对溶液进行快速测定,对确定ph后的水溶液利用加热釜或其它加热设备,使其温度上升为35℃之间,添加2kg的纤维素酶r-10,充分搅拌后配制成40mg/ml的纤维素酶清洗液,备用;称量75g的ctab添加至50l的水中,充分溶解混匀后,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15%的ctab清洗液,备用;利用加压喷水设备将制备好的纤维素酶清洗液尽量均匀的喷洒在操作表面,或将操作器具浸泡于纤维素酶清洗液中,作用0.5h后,再将ctab清洗液喷洒于操作面,或将操作器具浸泡于ctab清洗液中,作用1h后,利用清水冲洗操作器具或不锈钢操作面3min,此时,加工器械表面的致病菌生物菌膜已被彻底脱落清除,清除效果基本达到了100%。

实施例2

以超市自制食品加工中或酒店餐厨中使用的不锈钢刀具为目标清洗物,长期的连续使用过程中,因清洗不当,细菌极易在此类器具表面形成生物菌膜。准备温度为40℃的热水20l,用hcl将其ph调整至5.0~6.0之间,用ph试纸快速确定溶液ph,添加0.8kg的纤维素酶r-10,充分溶解混匀后配制成40mg/ml的纤维素酶清洗液,备用;称量20g的ctab添加至20l的水中,搅拌混匀后,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1%的ctab清洗液,备用;将操作器具浸泡于纤维素酶清洗液中,作用1h后,去除器具再将其浸泡于ctab清洗液作用0.5h,随后,利用清水冲洗不锈钢器具2min,此时,不锈钢刀具表面的细菌生物菌膜已全部清除,清除效果基本达到了100%。

实施例3

以工业化禽肉屠宰、加工过程中净膛、分割和修整工序中使用的不锈钢器具和操作面为目标清洗物,在连续的工业化生产中,细菌(包括致病菌)易在此类器具表面形成生物菌膜。用hcl配置ph在5.0~6.0的水溶液50l,以ph试纸对溶液进行快速测定,对确定ph后的水溶液利用加热釜或其它加热设备,使其温度上升为45℃之间,添加1.5kg的纤维素酶r-10,充分搅拌后配制成30mg/ml的纤维素酶清洗液,备用;称量40g的ctab添加至50l的水中,充分溶解混匀后,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08%的ctab清洗液,备用;利用加压喷水设备将制备好的纤维素酶清洗液尽量均匀的喷洒在操作表面,或将操作器具浸泡于纤维素酶清洗液中,作用1h后,再将ctab清洗液喷洒于操作面,或将操作器具浸泡于ctab清洗液中,作用1h后,利用清水冲洗操作器具或不锈钢操作面3min,此时,加工器械表面的致病菌生物菌膜已被彻底脱落清除,清除效果基本达到了100%。

实施例4

以工业化禽肉屠宰、加工过程中净膛、分割和修整工序中使用的不锈钢器具和操作面为目标清洗物,在连续的工业化生产中,细菌(包括致病菌)易在此类器具表面形成生物菌膜。用hcl配置ph在5.0~6.0的水溶液50l,以ph试纸对溶液进行快速测定,对确定ph后的水溶液利用加热釜或其它加热设备,使其温度上升为40℃之间,添加2.5kg的纤维素酶r-10,充分搅拌后配制成50mg/ml的纤维素酶清洗液,备用;称量40g的ctab添加至50l的水中,充分溶解混匀后,配制成质量浓度为0.08%的ctab清洗液,备用;利用加压喷水设备将制备好的纤维素酶清洗液尽量均匀的喷洒在操作表面,或将操作器具浸泡于纤维素酶清洗液中,作用1h后,再将ctab清洗液喷洒于操作面,或将操作器具浸泡于ctab清洗液中,作用1h后,利用清水冲洗操作器具或不锈钢操作面3min,此时,加工器械表面的致病菌生物菌膜已被彻底脱落清除,清除效果基本达到了100%。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发明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内。本发明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