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油嘴及其防腐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50086发布日期:2019-04-30 18:12阅读:438来源:国知局
一种注油嘴及其防腐处理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注油嘴,特别涉及一种注油嘴及其防腐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注油嘴为润滑油枪的组成部件之一,润滑油腔即用于给机械设备加注润滑脂的工具。最常需要注油处即轴承,轴承长期转动磨损耗损大,定期需要注油,注油时注油嘴与轴承座的注油口处配合完成操作。注油嘴的结构简单,一端带有螺纹而用于与油枪螺纹连接、另一端油口处设有密封钢球以及抵紧钢球的弹簧。公告号为cn204114535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润滑油枪用注油嘴,包括本体、销轴、第一弹簧、盖帽、第二弹簧、堵孔珠、支架和引流孔,所述本体的顶端设有引流孔,所述本体的通道内设有支架,所述支架上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上设有堵孔珠,所述堵孔珠封堵本体的输入端口,所述盖帽通过销轴与本体可开启连接,所述盖帽罩盖本体的上端,所述销轴上套有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钩在盖帽上,另一端钩在本体上。上述注油嘴存在以下技术问题:弹簧和堵孔珠无法拆卸更换,有待改进。同时注油嘴经常与润滑油接触,虽然通常润滑油对金属的腐蚀性都是很小的,但是目前部分含有特殊添加剂(例如含硫添加剂)的润滑油仍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其腐蚀作用主要表现有机酸的氧化腐蚀,因此为提高注油嘴的使用寿命,其防腐处理十分必要。技术实现要素: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注油嘴,密封弹簧和密封钢球能够拆卸更换。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注油嘴,包括连接件、注油件、密封弹簧、密封钢球,所述连接件包括带有外螺纹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一端连接有拧转部,所述拧转部背离连接管的一端连接有连接球,所述连接球连接有螺纹管,所述注油件包括与螺纹管螺纹连接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背离连接球的一端连接有出油部,所述连接件内腔为连接腔,所述注油件内腔为与连接腔连通的出油腔,所述出油腔背离连接球的一端锥状设置且开口内径小于密封钢球直径,所述密封弹簧一端紧贴密封钢球、另一端紧贴螺纹管。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拧下注油件后,密封弹簧和密封钢球便能拆下更换。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注油嘴防腐处理工艺,能够有效地提高注油嘴防腐性能,延长其使用寿命。一种注油嘴防腐处理工艺,涉及由不锈钢制成的注油嘴,包括如下步骤:s1机械整平:对注油嘴进行磨光、抛光;s2清洁:将注油嘴浸入除油剂中脱脂除油,持续20-30min,除油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s3酸洗:将注油嘴浸入酸洗溶液中酸洗15-30min,酸洗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s4钝化处理:将注油嘴浸入钝化剂中,持续45-60min,温度50-60℃,处理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所述钝化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双氧水9-12份硝酸6-8份硝酸铈0.6-0.8份氟化钾7-10份缓蚀剂a2-3份水120-150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双氧水具有氧化性,可使注油嘴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进而阻止其表面进一步腐蚀,达到防腐作用,而在钝化过程中铈离子与氢氧根结合,并附着在注油嘴表面,干燥处理时氢氧化铈形成氧化铈而作为钝化膜的一部分,可提高钝化膜的防腐性;氟化钾的加入,一方面氟与铁结合成配体,可以使得溶解出来的铁离子失去催化活性,从而降低双氧水的分解速度,有助于提高双氧水的稳定,另一方面氟将铁去除后,表面形成的氧化膜富铬,防腐性能提高。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钝化剂还包括1-3份稳定剂,所述稳定剂的制备过程如下:按重量份计,先往100-120份50%乙酸溶液中加入10-15份三氯化磷,并加热至110-130℃,反应2-3h,再降温至80-90℃,减压蒸馏得到低沸点产物,最后用20%氢氧化钠中和至ph为3-4,得到稳定剂。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稳定剂的主要成分是膦酸酯,具有较强的络合能力,防止金属离子加速双氧水分解。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钝化剂还包括1-2份1,12-十二烷双磷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1,12-十二烷双磷酸可在注油嘴表面形成有机磷酸盐膜层,与致密金属氧化膜层之间存在协同复配作用,能够提高防腐性能。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蚀剂a为偏钒酸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偏钒酸钠的加入使得钝化膜中含有钒,一方面起到良好的缓蚀作用,另一方面与铈之间存在协同作用,加强抑制阴阳极反应的作用,进而提高注油嘴表面的防腐性能。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除油剂包括10-14份氢氧化钠、4-7份磷酸钠、3-7份碳酸钠、0.5-2份硅酸钠、80-100份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较好的除油效果,以便于后续钝化处理。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酸洗溶液包括10-12份盐酸、20-25份磷酸、20-25硫酸、80-100份水、2-5份缓蚀剂b。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酸洗效果好且缓蚀剂b阻止注油嘴表面过度腐蚀的麻烦。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蚀剂b的制备过程如下:步骤一,摘取新鲜杉科树种叶片,洗净后通风晾干,再放入50-60℃烘箱中干燥,接着将其磨成粉状,得到叶片粉末;步骤二,按重量份计,将20-25份中叶片粉末放入100-130份水中,加热至沸腾1-2h,过滤后蒸干至恒重,得到缓蚀剂b。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蚀剂b具有良好的缓蚀效果且天然环保,其主要成分有叶片多种水溶性化学物,例如:脂肪酸、多糖等,其官能团中含有缓蚀基团。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杉科树种为水松、池杉和柳杉中的一种。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缓蚀效果优异。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钝化剂中硝酸铈和偏钒酸钠的协同作用,能够显著提高注油嘴的防腐性能;2.钝化剂中1,12-十二烷双磷酸形成的有机膜层与金属氧化层之间存在协同作用,防腐性能高;3.酸洗溶液的缓蚀剂b能够有效阻止注油嘴过度腐蚀。附图说明图1是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沿a-a线的剖视示意图;图3是实施例二至四的流程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连接件;11、连接管;12、拧转部;13、连接球;14、螺纹管;2、注油件;21、转动部;22、出油部;3、密封弹簧;4、密封钢球;5、连接腔;6、出油腔。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实施例一:一种注油嘴,如图1、图2所示,包括均由不锈钢制成的连接件1、注油件2、密封弹簧3和密封钢球4。连接件1包括带有外螺纹且用于与注油枪螺纹连接的连接管11,连接管11一端固定连接有外侧呈正六角状的拧转部12,便于人们拧转连接件1。拧转部12背离连接管1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球13,连接球13外侧固定连接有螺纹管14。连接件1内腔为连接腔5且贯穿连接管11、拧转部12、连接球13和螺纹管14,因此润滑油依次通过连接管11、拧转部12、连接球13后从螺纹管14开口处流出。注油件2包括与螺纹管14螺纹连接的转动部21,转动部21背离连接球1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出油部22,转动部21外侧呈正六角状,便于人们拧转。注油件2内腔为贯穿转动部21和出油部22的出油腔6,注油件2与连接件1螺纹连接时出油腔6与连接腔5连通,因此润滑油从螺纹管14处流入出油腔6内。出油腔6背离连接球13的一端锥状设置且开口内径小于密封钢球4直径,密封弹簧3一端紧贴密封钢球4、另一端紧贴螺纹管14。因此密封钢球4受到密封弹簧3作用而堵住出油腔6开口,进而起到密封作用。而密封钢球4受压后与出油腔6内壁之间存在间隙,进而使得润滑油流出。实施例二:一种注油嘴防腐处理工艺,涉及实施例一中的注油嘴,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机械整平:利用磨光机对注油嘴进行磨光,去掉其表面的毛刺、锈蚀、划伤、焊瘤,提高表面平整度,再通过抛光机对注油嘴进行抛光,减少其表面粗糙度,获得光亮平整的外观;s2清洁:将注油嘴浸入除油剂中脱脂除油,持续20min,除油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除油剂包括10份氢氧化钠、4份磷酸钠、3份碳酸钠、0.5份硅酸钠、80份水;s3酸洗:将注油嘴浸入酸洗溶液中酸洗15min,酸洗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酸洗溶液包括10份盐酸、20份磷酸、20硫酸、80份水、2份缓蚀剂b;s4钝化处理:将注油嘴浸入钝化剂中,持续45min,温度50℃,处理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注油嘴各零部件单独完成以上步骤,再进行组装。钝化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双氧水9份硝酸6份硝酸铈0.6份氟化钾7份偏钒酸钠2份水120份稳定剂1份1,12-十二烷双磷酸1份。稳定剂的制备过程如下:按重量份计,先往100份50%乙酸溶液中加入10份三氯化磷,并加热至110℃,反应2h,再降温至80℃,减压蒸馏得到低沸点产物,最后用20%氢氧化钠中和至ph为3,得到稳定剂。缓蚀剂b的制备过程如下:步骤一,摘取新鲜水松叶片,洗净后通风晾干,再放入50-60℃烘箱中干燥,接着将其磨成粉状,得到叶片粉末;步骤二,按重量份计,将20份中叶片粉末放入100份水中,加热至沸腾1h,过滤后蒸干至恒重,得到缓蚀剂b。实施例三:一种注油嘴防腐处理工艺,涉及实施例一中的注油嘴,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机械整平:利用磨光机对注油嘴进行磨光,去掉其表面的毛刺、锈蚀、划伤、焊瘤,提高表面平整度,再通过抛光机对注油嘴进行抛光,减少其表面粗糙度,获得光亮平整的外观;s2清洁:将注油嘴浸入除油剂中脱脂除油,持续30min,除油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除油剂包括14份氢氧化钠、7份磷酸钠、7份碳酸钠、2份硅酸钠、100份水;s3酸洗:将注油嘴浸入酸洗溶液中酸洗30min,酸洗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酸洗溶液包括12份盐酸、25份磷酸、25硫酸、100份水、5份缓蚀剂b;s4钝化处理:将注油嘴浸入钝化剂中,持续60min,温度60℃,处理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注油嘴各零部件单独完成以上步骤,再进行组装。钝化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双氧水12份硝酸8份硝酸铈0.8份氟化钾10份偏钒酸钠3份水150份稳定剂3份1,12-十二烷双磷酸2份。稳定剂的制备过程如下:按重量份计,先往120份50%乙酸溶液中加入15份三氯化磷,并加热至130℃,反应3h,再降温至90℃,减压蒸馏得到低沸点产物,最后用20%氢氧化钠中和至ph为4,得到稳定剂。缓蚀剂b的制备过程如下:步骤一,摘取新鲜池杉叶片,洗净后通风晾干,再放入60℃烘箱中干燥,接着将其磨成粉状,得到叶片粉末;步骤二,按重量份计,将25份中叶片粉末放入130份水中,加热至沸腾2h,过滤后蒸干至恒重,得到缓蚀剂b。实施例四:一种注油嘴防腐处理工艺,涉及实施例一中的注油嘴,如图3所示,包括如下步骤:s1机械整平:利用磨光机对注油嘴进行磨光,去掉其表面的毛刺、锈蚀、划伤、焊瘤,提高表面平整度,再通过抛光机对注油嘴进行抛光,减少其表面粗糙度,获得光亮平整的外观;s2清洁:将注油嘴浸入除油剂中脱脂除油,持续25min,除油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除油剂包括12份氢氧化钠、5份磷酸钠、3-7份碳酸钠、1份硅酸钠、90份水;s3酸洗:将注油嘴浸入酸洗溶液中酸洗25min,酸洗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酸洗溶液包括11份盐酸、22份磷酸、22硫酸、90份水、3份缓蚀剂b;s4钝化处理:将注油嘴浸入钝化剂中,持续50min,温度55℃,处理完成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干燥。注油嘴各零部件单独完成以上步骤,再进行组装。钝化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组分:双氧水10份硝酸7份硝酸铈0.7份氟化钾8份偏钒酸钠2.5份水135份稳定剂2份1,12-十二烷双磷酸1.5份。稳定剂的制备过程如下:按重量份计,先往110份50%乙酸溶液中加入12份三氯化磷,并加热至120℃,反应2.5h,再降温至85℃,减压蒸馏得到低沸点产物,最后用20%氢氧化钠中和至ph为3.5,得到稳定剂。缓蚀剂b的制备过程如下:步骤一,摘取新鲜柳杉叶片,洗净后通风晾干,再放入55℃烘箱中干燥,接着将其磨成粉状,得到叶片粉末;步骤二,按重量份计,将22份中叶片粉末放入120份水中,加热至沸腾1.5h,过滤后蒸干至恒重,得到缓蚀剂b。实施例五: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缓蚀剂a为钼酸钠,其余均相同。实施例六: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钝化剂不包括1,12-十二烷双磷酸,其余均相同。实施例七: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钝化剂不包括稳定剂,其余均相同。对比例一: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钝化剂不包括缓蚀剂a,其余均相同。对比例二: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钝化剂不包括氟化钾,其余均相同。对比例三: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钝化剂不包括硝酸铈,其余均相同。对比例四:与实施例三的区别在于:注油嘴不经过钝化处理。缓蚀剂b缓蚀性能测试:步骤一,称量15g实施例二中的缓蚀剂b加入到1l5%盐酸溶液中,配置成酸液,记为a组;步骤二,另设置b组、c组、d组、e组,b组与a组的区别在于缓蚀剂b采用实施例三;c组与a组的区别在于缓蚀剂b采用实施例四;d组与a组的区别在于缓蚀剂b中杉科树种为水杉;e组与a组的区别在于不加入缓蚀剂b;步骤三,注油嘴采用的不锈钢材料制成2cm*2cm*1cm的试样,称量得到酸洗前重量;步骤四,将试样浸入各组酸液中12h,取出后清水洗净,干燥,再称重得到酸洗后重量;步骤五,计算缓蚀效率=(1-(酸洗前重量-酸洗后重量)/酸洗前重量)*100%,重复三次,取均值,记录在表1。表1缓蚀剂b缓蚀性能测试表a组b组c组d组e组缓蚀效率/%98.598.298.185.362.9注油嘴防腐性能测试:不锈钢管抗腐蚀性能测试:根据国家行业标准《gb/t25150-2010》工业设备化学清洗中奥氏体不锈钢钝化膜质量的测试方法中记载的蓝点法,对注油嘴钝化层质量进行测试,得到滴液变蓝的时间,记录在表2。根据国家行业标准《gb/t4334.6-2015》不锈钢5%硫酸腐蚀试验方法,测试注油嘴的耐腐蚀性,得到腐蚀率,记录在表2。表2各实施例及对比例注油嘴防腐性能测试结果表变蓝时间/s腐蚀速率(mg/cm2*h-1)实施例二11991.65实施例三12521.69实施例四12741.93实施例五8123.98实施例六8553.77实施例七11552.26对比例一7924.13对比例二10222.67对比例三6345.50对比例四6163.32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