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布轮集尘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98251阅读:566来源:国知局
大布轮集尘罩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抛光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抛光装置,特别是一种大布轮集尘罩。



背景技术:

机械抛光是利用柔性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

抛光布轮一般用多层帆布、毛毡或皮革叠制而成,两侧用金属圆板夹紧,其轮缘涂敷由微粉磨料和油脂等均匀混合而成的抛光剂。抛光时,将工件压向高速旋转的抛光布轮,使磨料对工件表面产生滚压和微量磨削,从而获得光亮的加工表面。在机械抛光过程中会产生很多粉尘,不仅对环境造成污染、影响生产安全,而且直接影响工人的身体健康。

由于抛光布轮直径大且比较柔软,抛光机停机后抛光布轮会坍塌变形,设置集尘罩可能造成集尘罩卡住和钩住抛光布轮,影响抛光机启停;因而传统的大布轮外均不设置集尘罩。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发明人曾提出了大布轮集尘罩(授权公告号CN202278498U),该大布轮集尘罩具有适用范围广、吸尘效果好以及外形美观的优点;但该大布轮集尘罩的集尘效率仍无法满足部分客户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大布轮集尘罩,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大布轮集尘罩的集尘效率和保证布轮抛光机正常运行。

本实用新型的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本大布轮集尘罩包括呈立式扁平状的主罩体,主罩体的前端部开有抛光操纵口;主罩体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中具有避让口,避让口的边线延伸至抛光操纵口处;主罩体的顶壁和/或后侧壁上开有吸风口;本大布轮集尘罩还包括能覆盖避让口和能从避让口处移除的遮盖件。

本大布轮集尘罩在抛光机启停阶段,将移除遮盖件,并引导大布轮向避让口方向倾斜和坍塌,避免大布轮集尘罩与大布轮相接触。抛光机处于转速稳定运行状态时,使遮盖件覆盖避让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大布轮集尘罩通过设置避让口,有效地避免了抛光机启停时大布轮运动不稳定而产生集尘罩钩住大布轮现象。本大布轮集尘罩又通过设置可移除的遮盖件,在抛光机处于转速稳定运行状态时提高大布轮被遮盖的面积;进而使大布轮的外侧除加工工件所需的抛光操纵口外均被本大布轮集尘罩遮盖,进而显著地提高了集尘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中大布轮集尘罩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一中大布轮集尘罩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二中大布轮集尘罩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三中大布轮集尘罩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四中大布轮集尘罩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罩体;1a、抛光操纵口;1b、盛水槽;1c、吸风口;1d、凸起;2、遮盖件;2a、金属板件;3、铰链;4、分离结构;5、大布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一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大布轮集尘罩包括主罩体1和遮盖件2。主罩体1呈立式扁平状,即主罩体1的宽度相对于长度和高度来说较小,主罩体1的宽度与大布轮5处于稳定转速运行状态所需宽度相适应;主罩体1的长度和高度均大于大布轮5的直径。

主罩体1的前侧面为其中一个窄侧面,主罩体1的前端部开有抛光操纵口1a,抛光操纵口1a的大小根据实际工况开设。

主罩体1的左侧壁或右侧壁中具有避让口,说明书附图给出避让口位于主罩体1的左侧壁上,那么抛光机设置在主罩体1的右侧。避让口的高度应略大于大布轮5的直径,避让口的长度也应与大布轮5的直径相适应,避让口的边线延伸至抛光操纵口1a处;换言之在实际使用中建议用于选择直径小于避让口的高度的大布轮5与本大布轮集尘罩配套使用。避让口的面积仅略小于主罩体1的左侧壁的面积,即保证避让口的面积最大值;再通过选择匹配的大布轮5直径便可保证集尘罩不会钩住大布轮5或与相擦碰。

遮盖件2能覆盖避让口和能从避让口处移除。遮盖件2为一张金属板件2a,避让口的后侧缘部与遮盖件2之间通过铰链3相连接,遮盖件2与主罩体1还设有锁止结构,即遮盖件2上固定有插销,主罩体1上开设有与插销位置相对应的插孔。当遮盖件2覆盖避让口时插销插入插孔内,实现锁止遮盖件2。将插销从插孔内拔出,遮盖件2能绕着铰链3转动,实现遮盖件2从避让口处移除。

主罩体1的顶壁和/或后侧壁上开有吸风口1c;除尘器与吸风口1c相连通。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主罩体1的底部为盛水槽1b,主罩体1的后侧壁底缘与主罩体1的底面之间具有吸风口1c,当盛水槽1b内盛放有水时,应仍留有吸风口1c。这样抛光产生的粉尘大部分便落在水面上,气流通过吸风口1c时会夹带水汽,使粉尘与水汽混合,既避免粉尘燃烧,又能提高除尘效率。

主罩体1的后侧壁底部具有向主罩体1内腔凸出的凸起1d,凸起1d有效降低了主罩体1内腔后侧下部区域体积,以及使吸风口1c更靠近大布轮5的底缘,进而提高集尘效率。

主罩体1的后侧设有与主罩体1固连的分离结构4,分离结构4与吸风口1c相连通;说明书附图给出的分离结构4为折板迷宫式分离结构4。分离结构4分离出的粉尘和水在水流作用下进入主罩体1的盛水槽1b内,实现水循环以及粉尘聚集。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遮盖件2由多张金属板件2a横向依次排列且相邻金属板件2a之间通过铰链相连接而成,这样遮盖件2从避让口处移除时占用的空间更小。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遮盖件2由多张金属板件2a上下依次排列且相邻金属板件2a之间通过转轴相连接而成,遮盖件2的顶部与避让口的顶缘部固定连接。这样遮盖件2可卷曲或折叠后位于主罩体1的顶部,使遮盖件2从避让口处移除时占用的空间更小。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同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结构及原理基本相同,基本相同之处不再累赘描述,仅描述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地方在于:遮盖件2由柔性材料制成,遮盖件2的顶部与避让口的顶缘部固定连接。这样遮盖件2可卷曲后位于主罩体1的顶部,使遮盖件2从避让口处移除时占用的空间更小。为了避免遮盖件2向主罩体1的内腔凹入,可在避让口处设置可拆卸的防护挡杆以及遮盖件2上固定有能与防护挡杆相吸的磁铁。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