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磨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38482阅读:557来源:国知局
多用磨床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磨床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多用磨床。



背景技术:

多用磨床床兼有万能外圆磨床和万能工具磨床的功能,能磨削各种圆柱、圆锥零件的内外表面,刚性好,精度高,操作灵活,维修方便。

目前,公告号为CN20532538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精确加工轧辊深槽的磨床,磨床的支撑台上放置有显微镜外筒,显微镜外筒上部的支撑台上装有刻度盘,显微镜外筒内穿装有砂轮显微镜,砂轮显微镜上端与刻度盘经螺钉固定,下端伸出支撑台,显微镜外筒一端装有角度调节装置,角度调节装置下端装有进刀调节装置,高度调节装置上装有轧辊显微镜,轧辊用发动机和砂轮用电机放置于磨床上并分别与轧辊和砂轮相连。

这种磨床可以解决普通轧辊磨床磨削深槽精度低的问题,但是,由于显微镜是一种高精密的光学仪器,安装在磨床上,裸露的光学镜片很容易被磨削产生的金属颗粒、碎屑烫坏镀膜,或是击伤镜片表面,影响工作人员的观察与测量。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用磨床,能够在加工过程中,保护显微镜上的光学镜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用磨床,包括主轴、支撑架与工作台,支撑架上安装有砂轮显微镜,所述砂轮显微镜包括调节结构、目镜结构、镜筒、物镜结构以及照明系统,所述物镜朝向主轴的一端设有物镜保护结构;

所述物镜保护结构包括位于物镜与主轴之间的隔板、固定于镜筒的固定卡箍、以及用于连接隔板与固定环的连接杆;

所述隔板与连接杆之间设有转动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物镜保护结构上的隔板可以在不需要观测的时候,架设在物镜镜片与主轴上的砂轮之间,尽可能避免应砂轮打磨工件时,飞溅的金属颗粒,对物镜上的镜片造成伤害;

通过固定卡箍来实现固定,结构紧凑、拆装方便,此外,转动结构的设计,方便工作人员切换隔板的位置,方便在需要观测的时候,打开隔板。

进一步的,所述转动结构包括连接通孔,连接通孔开设于隔板的表面、并通过转动轴承与连接杆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实现连接杆与隔板的转动连接,开关动作简洁、高效。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卡箍的一侧固定有转轴,所述转轴与连接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在物镜近距离靠近加工工件时,通过转动连接杆,使隔板移到物镜的一侧,避免隔板阻碍、碰到主轴上的砂轮或工件。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包括若干依次套接的套管,各套管相对主轴的一端均设有背向自身轴心外翻外沿边,且各套管背向主轴的一端均设有朝向自身轴心内翻、并使外沿边抵接内沿边。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套管的套接实现伸缩功能,在物镜近距离靠近加工工件时,能够收起隔板,避免隔板阻碍、碰到主轴上的砂轮或工件;

外沿边与内沿边的配合,则保证各套管的连接,避免套接后掉落。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的两侧呈凹陷的弧形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避免隔板在上升或转动的过程中,与物镜的外面发生磕碰。

进一步的,所述隔板远离连接通孔的一侧设有转动手柄,所述转动手柄从隔板的表面朝向固定卡箍方向延伸、并与隔板一体成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手柄方便工作人员借力、转动隔板,与隔板一体成型的结构,紧凑、实用。

进一步的,所述物镜的上套设有螺纹管,所述螺纹管与物镜的表面螺纹连接,且螺纹管相对主轴的一端设有密封垫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长期不需要检测的时候,转动螺纹管,使密封垫圈与隔板抵接,能够进一步保护物镜,避免物镜与外界杂质、环境接触,保护镜片的同时,延长镜片表面镀膜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物镜保护结构,在保护物镜上的裸露的光学镜片,减少被磨削产生的金属颗粒、碎屑烫坏镀膜,或是击伤镜片表面等现象发生,保证工作人员的观察与测量的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物镜保护结构的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二中物镜保护结构的主视图。

图中:1、主轴;2、支撑架;3、工作台;4、砂轮显微镜;41、调节结构;42、目镜结构;43、镜筒;44、物镜结构;45、照明系统;5、物镜保护结构;51、隔板;511、转动手柄;52、连接杆;53、固定卡箍;531、转轴;54、转动结构;55、连接通孔;56、套管;561、外沿边;562、内沿边;57、螺纹管;58、密封垫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一种多用磨床,包括主轴1、支撑架2与工作台3等基础零部件,为支撑架2上安装有砂轮显微镜4,砂轮显微镜4包括调节结构41、目镜结构42、镜筒43、物镜结构44以及照明系统45等部分,本实施例中的照明系统45具有独立的照明散热结构,保证设备的正常使用。

结合图1与图2,物镜保护结构5包括位于物镜与主轴1之间的隔板51、固定于镜筒43的固定卡箍53、以及用于连接隔板51与固定环的连接杆52,其中,隔板51上打有连接通孔55,通孔通过转动轴承与连接杆52实现转动连接。

此外,固定卡箍53的一侧安装转轴531,连接杆52通过转轴531与固定卡箍53实现转动连接,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卡箍53紧箍与镜筒43,并通过紧固件连接、固定。

而隔板51的两侧呈凹陷的弧形结构设计,类似梨形结构,避免转动的时候,与物镜、镜筒43的侧壁触碰,同时,也给连接通孔55的设计,提供了空间。

从图2中可以仔细看出,隔板51上的转动手柄511,从隔板51的表面朝向固定卡箍53方向延伸,并与隔板51一体成型,方便工作人员借力。

从图2中可以看出,物镜上套设的螺纹管57,通过与镜筒43螺纹连接的方式,同时起到调节、限位的作用,密封垫圈58用来抵接隔板51,起到基础的防灰、防尘效果。

本实施例的工作过程:在需要观测的时候,通过转动手柄511转动隔板51,隔板51以连接杆52为轴心转动,从物镜出移开,并在需要的时候,可以以转轴531为轴心转动,使隔板51处于物镜或镜筒43的一侧。

在长期不使用砂轮显微镜4的时候,通过旋拧螺纹管57,使密封垫圈58抵接隔板51,防尘防灰,延长物镜的使用寿命,尤其是保护镜片上的精密镀膜。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杆52通过若干依次套接的套管56实现收缩隔板51,各套管56相对主轴1的一端设置背向自身轴心外翻的外沿边561,背向主轴1的一端设置朝向自身轴心内翻,并使外沿边561与内沿边562抵接。

同时,各套接的套管56的内、外壁均抵接,在收缩的时候,只需将下方套管56朝向推动即可,而在伸长的状态下,外沿边561与内沿边562能够防止套管56脱出,简单、实用。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