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青铜文物修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8504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青铜文物修复设备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一种青铜文物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考古事业的发展,发掘出土了大量青铜器文物,由于年代久远,大多数出土的青铜器均出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传统的青铜器破损修复常采用灌缝、填缝和补缺等方法,这些修补方法均需要使用粘结剂,由于粘结剂存在老化的问题,因而传统修复方法存在重复修补的问题,现有的青铜器破损修复方法采用先进的激光熔融修复法,在激光熔融修复破损部位时,激光熔池处容易被空气中的氧、氢等氧化,影响修复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操作方便、适用范围广的青铜文物修复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一种青铜文物修复装置,包括修复室,所述修复室右侧设有料门,修复室前部设有视窗,所述视窗上装有操作手套,所述修复室内底部设有操作台,所述操作台上设有固定装置,所述修复室上部设有粉料罐和激光焊接机,所述粉料罐通过管路连接抽料泵,抽料泵出口端通过软管连接喷料头,激光焊接机通过软光纤连接激光头,所述修复室左侧通过管路分别连接充氦气装置和真空泵,所述充氦气装置的出口端还连接所述粉料罐,所述真空泵的出口端连接集尘袋。

优选的,所述修复室上设有第一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粉料罐上设有第二压力表。

优选的,所述修复室与充氦气装置之间、修复室与真空泵之间、充氮气装置与粉料罐之间均设有控制阀。

优选的,所述料门上设有门把手。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修复装置,修复使用前通过真空泵和充氦气装置对修复室内抽真空和充氦气操作,在通过激光焊接机对青铜文物的破损、断裂进行激光熔融修复时,保护熔融部位免受氧化;充氦气装置连通粉料罐,粉料罐内的青铜粉送至激光熔融部位填充修复时,粉料罐内产生负压,此时可通过充氦气装置向粉料罐内充氦气保压,不仅有利于青铜粉料的顺利抽出,且青铜粉进料过程受氦气保护;在青铜器的清理、打磨修复时,青铜器上的灰尘和打磨产生的粉尘,可启动真空泵抽出,并收集到集尘袋中,真空泵可用作吸尘器使用,节约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青铜文物修复装置,包括修复室1,所述修复室1右侧设有料门12,修复室前部设有视窗3,所述视窗上装有操作手套19,所述修复室1内底部设有操作台2,所述操作台2上设有固定装置16,用以夹紧固定青铜器17的位置,所述修复室1上部设有粉料罐6和激光焊接机9,所述粉料罐6通过管路连接抽料泵7,抽料泵7出口端通过软管连接喷料头8,激光焊接机9通过软光纤11连接激光头10,所述修复室1左侧通过管路分别连接充氦气装置4和真空泵5,所述充氦气装置4的出口端还连接所述粉料罐6,所述真空泵5的出口端连接集尘袋15。

所述修复室1上设有第一压力表14。

所述粉料罐上设有第二压力表18。

所述修复室1与充氦气装置4之间、修复室1与真空泵5之间、充氮气装置4与粉料罐6之间均设有控制阀13。

所述料门12上设有门把手20。

本实用新型具体使用时,青铜器17和打磨清理工具均从右侧料门12进入修复室内并由固定装置16夹紧固定青铜器17,关闭料门12,修复室为密封状态,开启真空泵5对修复室内抽真空一定时间,启动充氦气装置4对修复室内充入氦气,循环抽真空和充氦气3次,修复室充满氦气;启动激光焊接机9,同时操作人员通过操作手套19使手伸入修复室内进行修复操作,修复操作时使激光头10的光斑对准青铜器破损位置,启动抽料泵7抽取粉料罐6内的青铜粉送至激光光斑处,对青铜器进行涂覆修复,激光涂覆完成并冷却后,手动对青铜器表面尤其是破损修复处进行打磨修饰处理,同时开启真空泵5抽取净化打磨产生的粉尘,收集到集尘袋15中。

本实用新型修复装置,修复使用前通过真空泵和充氦气装置对修复室内抽真空和充氦气操作,在通过激光焊接机对青铜文物的破损、断裂进行激光熔融修复时,保护熔融部位免受氧化;充氦气装置连通粉料罐,粉料罐内的青铜粉送至激光熔融部位填充修复时,粉料罐内产生负压,此时可通过充氦气装置向粉料罐内充氦气保压,不仅有利于青铜粉料的顺利抽出,且青铜粉进料过程受氦气保护;在青铜器的清理、打磨修复时,青铜器上的灰尘和打磨产生的粉尘,可启动真空泵抽出,并收集到集尘袋中,真空泵可用作吸尘器使用,节约了设备成本。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