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钝化用夹持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408496阅读:2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钝化用夹持移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钝化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钝化用夹持移动装置。



背景技术:

手机和笔记本电脑外壳多为塑料或金属材质。

金属材质的手机或电脑外壳具有美观的金属光泽,并且结构强度较高,抗冲击性较强,可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手机或者电脑内部的核心元器件在受到外力时不被轻易损坏。

但是,金属材质的抗氧化能力与抗腐蚀性较弱,需要对其进行钝化处理,以保证在其抗氧化能力与抗腐蚀能力,进而保证美观性。

由于手机外壳或者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形状较为特殊,为了保证钝化面完全覆盖外表面与绝大部分的内表面,所以只能将钝化夹持设备与手机外壳或者笔记本电脑外壳的接触处设定在内侧,因此,需要设计一款适用于手机外壳或者笔记本电脑外壳的钝化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钝化用夹持移动装置,可对手机外壳或者笔记本电脑外壳进行夹持并移动,以实现钝化和转移操作,并降低夹持与钝化面的影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钝化用夹持移动装置,包括固定板、伺服电机、第一滑板、缓冲气缸、第二滑板、伸缩杆以及电磁线圈;所述伺服电机与固定板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板通过第一滑轨与固定板相接,所述第一滑轨内侧设置有丝杠,所述伺服电机的转轴与丝杠同轴连接,所述缓冲气缸位于第一滑板上端,所述第二滑板通过第二滑轨与第一滑板相接,所述缓冲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滑板连接,所述第二滑板下端设置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块,所述伸缩杆位于固定块上横向设置的通孔内,所述电磁线圈位于同一通孔内的两个伸缩杆之间,所述伸缩杆与电磁线圈之间设置有弹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滑轨横向设置,所述丝杠与第一滑轨相平行,所述第二滑轨竖向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伸缩杆朝向固定块外部的一端呈圆头状,所述伸缩杆为金属材质,所述伸缩杆外围靠近圆头的位置处设置有挡圈,所述挡圈的尺寸与通孔的中间段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钝化用夹持移动装置,通过固定板、伺服电机、丝杠、第一滑板、缓冲气缸、第二滑板、连接架、伸缩杆以及电磁线圈的综合利用,可对手机外壳或者笔记本电脑外壳进行稳固夹持并移动,以实现钝化和转移操作,同时夹持点位于手机外壳或者笔记本电脑外壳的内侧侧面,有利于降低夹持与钝化面的影响,充分保证钝化面的最大化,进而保证了手机外壳或者笔记本电脑外壳后期的抗氧化能力以及抗腐蚀能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钝化用夹持移动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钝化用夹持移动装置的固定块内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参考图1以及图2,一种钝化用夹持移动装置,包括固定板1、伺服电机2、第一滑板5、缓冲气缸6、第二滑板7、伸缩杆11以及电磁线圈13;所述伺服电机2与固定板1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滑板5通过第一滑轨4与固定板1相接,所述第一滑轨4内侧设置有丝杠3,所述伺服电机2的转轴与丝杠3同轴连接,所述伺服电机2用于带动丝杠3转动,进而驱动第一滑板5沿第一滑轨4的水平移动,所述缓冲气缸6位于第一滑板5上端,所述第二滑板7通过第二滑轨8与第一滑板5相接,所述缓冲气缸6的活塞杆与第二滑板7连接,所述缓冲气缸6用于驱动第二滑板7沿第二滑轨8的上下升降移动,所述第二滑板7下端设置有连接架9,所述连接架9的下端设置有固定块10,所述伸缩杆11位于固定块10上横向设置的通孔12内,所述电磁线圈13位于同一通孔12内的两个伸缩杆11之间,所述伸缩杆11与电磁线圈13之间设置有弹簧14。

所述第一滑轨4横向设置,所述丝杠3与第一滑轨4相平行,所述第二滑轨8竖向设置。

所述伸缩杆11朝向固定块10外部的一端呈圆头状,可降低伸缩杆11与待进行钝化操作的手机外壳或者笔记本电脑外壳的接触面积,提高钝化接触面积,所述伸缩杆11为金属材质,可受磁力吸引,所述伸缩杆11外围靠近圆头的位置处设置有挡圈15,所述挡圈15的尺寸与通孔12的中间段相配合。

所述电磁线圈13在通电时产生磁力,吸引通孔12内的两个伸缩杆11均朝向通孔12中间移动,此时伸缩杆11可完全缩回通孔内,便于放置或者取下待进行钝化操作的手机外壳或者笔记本电脑外壳;电磁线圈13断电时,磁力消失,通孔12内的两个伸缩杆11在弹簧14的弹力作用下,均朝向通孔12外端的方向移动,使伸缩杆11的圆头状部位伸出通孔12,以实现对待进行钝化操作的手机外壳或者笔记本电脑外壳的锁紧夹持。

上述实施例用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但并不将本实用新型局限于这些具体实施方式。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理解为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