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除尘器阴极线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77670阅读:3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除尘器阴极线生产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除尘阴极线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电除尘器阴极线生产装置。



背景技术:

电除尘器阴极线作为发电厂除尘设备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要和越来越严格的情况下,其应用越来越多,相应的生产产能需求就越来越大。

目前,我们国内环保企业一方面是采用人工生产为主的模式,其生产产量、质量等严重依赖于人工,生产产量低、质量一致性较差。

另一方面是采用融熔的金属浇注至模具中,再通过冲压机冲压成出齿型,但在冲压过程中只能一段一段冲,无法做到连续冲压,因此综合生产效率低下,无法适应阴极线的需求现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将产品一次成型的、可连续生产产品的电除尘器阴极线生产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电除尘器阴极线生产装置,包括生产台架和垂设于生产台架内的钢芯线,生产台架内还设有两个压辊,所述压辊包括圆柱形本体,压辊的圆柱形外表面开设有绕圆柱一周的凹槽,沿所述凹槽两侧设有与凹槽接通的齿部凹槽结构,两个压辊的圆柱形外表面紧贴设置并使两个凹槽位置对正,两个凹槽内表面相对于钢芯线对称设置,两个压辊的齿部凹槽结构位置对应。

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为圆柱形凹槽。

更进一步地,所述凹槽两侧与齿部凹槽结构相接处设有台阶,以减小所生产产品本身的集中应力。

进一步地,还包括加料装置,所述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槽,加料槽底部设有进料孔,所述进料孔与压辊凹槽位置对应。

更进一步地,所述进料孔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进料孔上设有适配的锥形棒用于控制进料流量。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压辊出料位置的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用于对压辊中的阴极线进行冷却成型。

更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为气体或液体喷射装置。

再进一步地,所述冷却装置内的冷却介质为干冰或液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可持续生产:采用两个托辊相互紧贴挤压,使融熔合金溶液注入凹槽和齿部凹槽结构后再随着托辊之间的相对转动而脱出凹槽冷却成型,整个过程连贯畅通,颠覆了现有的阴极线生产技术中需先成型后断续冲压的操作理念;

2)进料速度可控:通过灵活调节锥形棒,可有效控制进料孔处的过流面积,此外融熔的合金溶液先流向任一凹槽内,并随着托辊的旋转而缓慢进入另一个凹槽,该设计为合金溶液的流通提供了反应时间,这样一来,合金溶液可将两个凹槽及齿部凹槽结构缓慢填满,避免出现合金溶液在注入到凹槽内时直线下流的情况出现;

2)一次成型,生产效率高:托辊上设置的凹槽和齿部凹槽结构为阴极线的阴极杆和放电齿条的成型模具,在凹槽的出料口设置的冷却装置可使合金溶液的阴极线快速成型,即合金溶液在进料口投放的过程中,凹槽的出料口液在持续产出成型的阴极线,无中间工序掺杂;

3)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生产设备来说大大简化了生产工序,减少了设备部件的投入。

附图说明

图1为所述电除尘器阴极线生产装置的简要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所述压辊上凹槽和锯齿形齿部凹槽结构的简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一种电除尘器阴极线生产装置,包括生产台架1和垂设于生产台架内的钢芯线2,生产台架1内还设有两个压辊3,压辊3包括圆柱形本体,压辊3的圆柱形外表面开设有绕圆柱一周的凹槽31,沿凹槽31两侧设有与凹槽接通的齿部凹槽结构32,两个压辊3的圆柱形外表面紧贴设置并使两个凹槽31位置对正,两个凹槽31内表面相对于钢芯线2对称设置,两个压辊的齿部凹槽结构32位置对应。

齿部凹槽结构32的齿部具体可为锯齿形齿部、矩形齿部、弧形齿部等,其齿部形状依实际生产产品确定。

本实施例中齿部凹槽结构32优选为锯齿形齿部凹槽结构。

两个压辊3具体在电机带动下相对转动,其相对转动是由两个同步齿轮定位啮合传动控制,即其中一个为顺时针转动,另一个为逆时针转动,本实施例的装置主要用于铅锑合金阴极线的生产,具体生产时,融熔的合金溶液注入到压辊的凹槽31中,钢芯线2位于两个凹槽形成的结构的中心,此时合金溶液在凹槽31内以钢芯线2为中心线并包裹在钢芯线2上,同时合金溶液从凹槽中流入与凹槽接通的锯齿形齿部凹槽结构32内,此时包裹于钢芯线外表面的合金溶液可成型为阴极线的阴极杆,在锯齿形齿部凹槽结构内的合金溶液可成型为阴极线的放电齿条。

两个压辊3在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带动钢芯线2移动,使其不断持续钢芯线进入凹槽、钢芯线外周包裹合金溶液、包裹有合金溶液的钢芯线移出凹槽的过程。

本实施例中为适应所生产产品的需要,将凹槽31设为圆柱形凹槽,即凹槽内表面为圆柱形面。

为降低阴极线成型后阴极杆与放电齿条连接处的应力,可在凹槽31两侧与锯齿形齿部凹槽结构32相接处设置台阶33,该台阶可增强阴极线的整体结构强度,防止放电齿条在阴极杆上断裂脱落。

阴极线生产装置还包括加料装置,加料装置包括加料槽4,加料槽4底部设有进料孔41,进料孔41与任一压辊的凹槽31位置对应。

融熔的合金溶液先流向任一凹槽31内,并随着托辊3的旋转而缓慢进入另一个凹槽,即其为合金溶液的流通提供了反应时间,这样一来,合金溶液可将两个凹槽及锯齿形齿部凹槽结构缓慢填满,避免出现合金溶液在注入到凹槽内时直线下流的情况出现。

优选地本实施例进料孔41为上大下小的锥形孔,进料孔41上设有适配的锥形棒42用于控制进料流量。

具体地,合金溶液通过进料孔41流入凹槽31,当流量过大时,将锥形棒42往下塞,使进料孔41处过流面积减小,当流量小时,将锥形棒42上提,即可使合金溶液过流量增大,通过灵活调控锥形棒42的上提和下塞程度,可对合金溶液的进料量或进料速度进行有效平衡。

为使凹槽内的阴极线能快速成型,在压辊3的出料位置还设有冷却装置5,冷却装置5用于对压辊中的阴极线进行快速冷却。

冷却装置5可为气体或液体喷射装置,通过喷射装置喷射气体或液体介质,可增大介质与阴极线的接触面积,增强整体冷却效果。

本实施例中冷却介质为干冰或液氮。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