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抛光磨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788925发布日期:2018-06-28 02:1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一种抛光磨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石材的抛光机械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抛光磨头。



背景技术:

现有石材的抛光磨头,大都如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 104259986 A中所述,包括磨头箱盖、转动穿接在磨头箱盖上的主传动轴、由主传动轴带动的磨头箱体、设置在磨头箱体底面可转动的磨头组件,磨头箱盖中部下面设置有轴套,轴套上设置有固定齿轮,轴套与磨头箱体间设置有轴承,主传动轴与磨头箱体固定连接,摸头组件的从动齿轮轴上固定有从动齿轮,从动齿轮与固定齿轮啮合。工作时,主传动轴转动,带动磨头箱盖及其上的磨头组件以主传动轴为旋转中心旋转,实现磨头组件的公转,在磨头组件以主传动轴为旋转中心旋转的过程中,与固定齿轮啮合的磨头组件的从动齿轮围绕固定齿轮旋转的同时,实现磨头组件的自转。该种抛光磨头,由于其上安装有磨头组件的磨头箱体由主传动轴直接驱动,而实现的磨头组件公转,磨头组件公转速度较快,工作时磨头组件与加工件间的冲击力大,从而致使磨头组件易磨损,加工件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抛光磨头。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现详细说明其技术方案:一种抛光磨头,包括驱动轴和通过第一轴承同轴安装于驱动轴上的磨头箱,驱动轴上还套固有第一太阳轮,磨头箱内以驱动轴为轴线绕圆周安装有若干磨盘组件,每个磨盘组件包括磨盘转轴和磨盘,磨盘转轴通过第二轴承安装于磨头箱上,磨盘转轴与驱动轴平行且自由端穿出磨头箱,磨盘固定于磨盘转轴的自由端端部,每个磨盘组件的磨盘转轴上还套固有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第一太阳轮、所有磨盘组件磨盘转轴上的第一行星轮和第二行星轮均位于磨头箱内,第一太阳轮和所有磨盘组件磨盘转轴上的第一行星轮位置相对应且相互啮合,磨头箱内侧固定有第二内齿太阳轮,第二内齿太阳轮套设于所有磨盘组件磨盘转轴上的第二行星轮外与其相啮合。

进一步地,驱动轴的上端开设有上端开口、下端闭合的第一空腔,第一空腔与一根以上的出水管相连通,磨头箱上端固定一套于驱动轴外的环形接水盘,所有出水管的自由端伸入环形接水盘内,环形接水盘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数量与磨盘组件数量相同的通孔,每个磨盘组件的磨盘转轴的安装端外露于磨头箱,且每个磨盘组件的磨盘转轴以及磨盘上分别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第二空腔和第三空腔同轴且相连通,每个磨盘组件磨盘转轴的第二空腔上端与环形接水盘的通孔位置一一对应。工件抛光时,产生的灰尘较多,为保持工作环境清洁,不受污染,工作时通常需边抛光边加水,现有抛光磨头的供水结构,通常是采用外置固定的供水管,将水引到工件上,由于工作时磨盘组件作公转与自转运动,抛光点时刻在变动,但采用的供水管又是固定不动的,导致供水管引入的水不能对准位置高效、及时的去尘,本实用新型,环形接水盘随磨盘一起转动,工作时,水由驱动轴的第一空腔、出水管进入环形接水盘后,再由环形接水盘的各通孔依次流入每个磨盘组件的磨盘转轴的第二空腔和磨盘 的第三空腔,最后由磨盘的第三空腔流出,本实用新型,供水位置随磨盘一起变动而变动,供水高效、及时。

进一步地,环形接水盘底部的每个通孔连接一引水管,每个引水管自由端伸入相应的磨盘组件磨盘转轴的第二空腔内。如此,以便通过引水管将环形接水盘内的水引入磨盘转轴的第二空腔内,而不会产生溢出。

本实用新型抛光磨头,磨头组件的公转(也即磨头箱的转动)并非由驱动轴直接驱动转动实现,而是通过磨头组件自转的过程中第二行星轮传动第二内齿太阳轮而实现,磨头组件公转速度受第一太阳轮和第一行星轮间的转速比、第二行星轮和第二内齿太阳轮间的转速比影响,由于一方面,驱动轴安装于磨头箱的中心位置,磨头组件安装于驱动轴的侧边,驱动轴上的第一太阳轮最大半径小于驱动轴与磨盘转轴的间距,而第二内齿太阳轮固定在磨头箱内侧且套设于第二行星轮外,第二内齿太阳轮半径大于驱动轴与磨盘转轴的间距,更大于驱动轴上的第一太阳轮的最大半径,另一方面,磨头箱对应于第二行星轮的位置安装有第二内齿太阳轮,而对应于第一行星轮的位置无其它安装结构,第二行星轮的安装空间相对于第一行星轮的安装空间小,第二行星轮的半径通常比第一行星轮的半径小,因此,第二行星轮与第二内齿太阳轮间的转速变化量比第一太阳轮和第一行星轮间的转速变化量大,磨头组件公转速度受第二行星轮和第二内齿太阳轮间转速比的影响更大,又因第二内齿太阳轮套设于第二行星轮外,第二内齿太阳轮半径远远大于第二行星轮,第二行星轮传动第二内齿太阳轮时,实现第二内齿太阳轮的减速,最终磨头组件公转速度较驱动轴转速小,相比传统磨头组件公转速度与驱动轴转速相同的抛光磨头,本实用新型磨头组件公转速度相对较小,工作过程中,磨盘与加工件间冲击力较小,不管是磨盘还是加工件均不易受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抛光磨头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抛光磨头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抛光磨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抛光磨头,包括驱动轴1和通过第一轴承2同轴安装于驱动轴1上的磨头箱3,驱动轴1上还套固有第一太阳轮4,磨头箱3内以驱动轴1为轴线绕圆周安装有若干磨头组件5,磨头组件5包括磨盘转轴51和磨盘52,磨盘转轴51通过第二轴承6安装于磨头箱3上,磨盘转轴51与驱动轴1平行且自由端穿出磨头箱3,磨盘52固定于磨盘转轴51的自由端端部,每个磨盘组件5的磨盘转轴51上还套固有第一行星轮7和第二行星轮8,第一太阳轮4、所有磨盘组件磨盘转轴51上的第一行星轮7和第二行星轮8均位于磨头箱3内,第一太阳轮4和所有磨盘组件磨盘转轴51上的第一行星轮7位置相对应且相互啮合,磨头箱3内侧固定有第二内齿太阳轮9,第二内齿太阳轮9套设于所有磨盘组件磨盘转轴51上的第二行星轮8外与其相啮合。

如图1和图2所示,驱动轴1的上端开设有上端开口、下端闭合的第一空腔11,第一空腔11与一根以上的出水管12相连通,磨头箱3上端固定一套于驱动轴1外的环形接水盘10,所有出水管12的自由端伸入环形接水盘10内,环形接水盘10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数量与磨盘组件5数量相同的通孔101,每个磨盘组件5的磨盘转轴51安装端外露于磨头箱3,且每个磨盘组件5的磨盘转轴51以及磨盘52上分别第二空腔511和第三空腔521,第二空腔511和第三空腔521同轴且相连通,每个磨盘组件磨盘转轴51的第二空腔511上端与环形接水盘10的通孔101位置一一对应。环形接水盘10底部的每个通孔101连接一引水管102,每个引水管102自由端伸入相应的磨盘组件磨盘转轴51的第二空腔511内。

本实用新型抛光磨头,工作时,驱动轴1转动,依次带动其上的第一太阳轮4、与第一太阳轮4啮合的第一行星轮7、以及磨盘转轴51转动,实现磨头组件5以磨盘转轴51为旋转中心的自转,同时,转动的磨盘转轴51,依次带动其上的第二行星轮8、固定于磨头箱3内侧的第二内齿太阳轮9、磨头箱3、以及安装于磨头箱3上的磨头组件5,实现磨头组件5以驱动轴1为旋转中心的公转。

本实用新型抛光磨头,磨头组件5的公转(也即磨头箱3的转动)并非由驱动轴1直接驱动转动实现,而是通过磨头组件5自转的过程中第二行星轮8传动第二内齿太阳轮9而实现,磨头组件5公转速度受第一太阳轮4和第一行星轮7间的转速比、第二行星轮8和第二内齿太阳轮9间的转速比影响,由于一方面,驱动轴1安装于磨头箱3的中心位置,磨头组件5安装于驱动轴1的侧边,驱动轴1上的第一太阳轮4最大半径小于驱动轴1与磨盘转轴51的间距,而第二内齿太阳轮9固定在磨头箱3内侧且套设于第二行星轮8外,第二内齿太阳轮9半径大于驱动轴1与磨盘转轴51的间距,更大于驱动轴1上的第一太阳轮4的最大半径,另一方面,磨头箱3对应于第二行星轮8的位置安装有第二内齿太阳轮9,而对应于第一行星轮7的位置无其它安装结构,第二行星轮8的安装空间相对于第一行星轮7的安装空间小,第二行星轮8的半径通常比第一行星轮7的半径小,因此,第二行星轮8与第二内齿太阳轮9间的转速变化量比第一太阳轮4和第一行星轮7间的转速变化量大,磨头组件5公转速度受第二行星轮8和第二内齿太阳轮9间转速比的影响更大,又因第二内齿太阳轮9套设于第二行星轮8外,第二内齿太阳轮9半径远远大于第二行星轮8,第二行星轮8传动第二内齿太阳轮9时,实现第二内齿太阳轮9的减速,最终磨头组件5公转速度较驱动轴1转速小,相比传统磨头组件5公转速度与驱动轴1转速相同的抛光磨头,本实用新型磨头组件5公转速度相对较小,工作过程中,磨盘52与加工件间冲击力较小,不管是磨盘52还是加工件均不易受损。

本实用新型抛光磨头,工件抛光时,产生的灰尘较多,为保持工作环境清洁,不受污染,工作时通常需边抛光边加水,现有抛光磨头的供水结构,通常是采用外置固定的供水管,将水引到工件上,由于工作时磨盘组件5作公转与自转运动,抛光点时刻在变动,但采用的供水管又是固定不动的,导致供水管引入的水不能对准位置高效、及时的去尘。为获得高效、及时的供水,较佳地,驱动轴1的上端开设有上端开口、下端闭合的第一空腔11,第一空腔11与一根以上的出水管12相连通,磨头箱3上端固定一套于驱动轴1外的环形接水盘10,所有出水管12的自由端伸入环形接水盘10内,环形接水盘10的底部开设有若干数量与磨盘组件5数量相同的通孔101,每个磨盘组件5的磨盘转轴51外露于磨头箱3,且每个磨盘组件5的磨盘转轴51以及磨盘52上分别第二空腔511和第三空腔521,第二空腔511和第三空腔521同轴且相连通,每个磨盘组件磨盘转轴51的第二空腔511上端与环形接水盘10的通孔101位置一一对应。本实用新型,环形接水盘10随磨盘52一起转动,工作时,水由驱动轴1的第一空腔11、出水管12进入环形接水盘10后,再由环形接水盘10的各通孔101依次流入每个磨盘组件5的磨盘转轴51的第二空腔511和磨盘52 的第三空腔521,最后由磨盘52 的第三空腔521流出。

本实用新型抛光磨头,为将环形接水盘10内的水引入磨盘转轴51的第二空腔511内,而不会产生溢出,较佳地,环形接水盘10底部的每个通孔101连接一引水管102,每个引水管102自由端伸入相应的磨盘组件磨盘转轴51的第二空腔511内。

本实用新型抛光磨头,磨盘组件5的数量可为两个、三个、四个或其他数;出水管12的数量可为一根、两根、三根或更多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