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氧铜铸造炉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92450发布日期:2018-11-09 20:31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无氧铜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无氧铜铸造炉。



背景技术:

无氧铜为不含氧也不含任何脱氧剂残留物的纯铜。无氧铜管的氧含量须低于30ppm,杂质含量须低于300ppm,当无氧铜的氧含量超标或杂质铁硫磷硅等含量超标时,无氧铜管存在表面粗糙的缺陷,其机械性能和导向性能均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提供优异的无氧、无杂质环境的无氧铜铸造炉。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无氧铜铸造炉,包括炉体,所述无氧铜铸造炉还包括炉盖,所述炉盖盖合于所述炉体上;所述炉盖上设有吸氧部,所述吸氧部延伸至所述炉体中用于吸收铜液中的氧气或杂质。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吸氧部包括至少一个石墨柱。石墨具有较好的吸附性以及极高的稳定性,在炉盖盖于炉体之上时,石墨柱延伸至炉体插入到铜液中,从而对铜液中的氧气进行吸收,进一步除去铜液中残留的氧气。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石墨柱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在石墨柱上加设通孔,使得石墨柱呈蜂窝状,进一步增大石墨柱与铜液的接触面积,优化吸氧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石墨柱相对所述炉盖可拆卸。石墨柱与炉盖之间的可拆卸结构使得二者可以分别进行维护,在石墨柱损坏或吸附性变差时,可以对石墨柱进行更换,有效的降低了炉盖的维修使用成本。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石墨柱通过旋转驱动部与所述炉盖连接。旋转驱动部驱动石墨柱在炉盖上转动,使得石墨柱对铜液有一定的搅拌作用,石墨柱与铜液的接触更加充分,进一步地优化了铜液的除氧效果。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炉盖上设有加料口,所述加料口由加料盖封闭。在炉盖上加设加料口可以保证不开启整个炉盖的情况下向炉体中加料,一方面简化操作,另一方面提高炉体的密闭程度,尽量减少氧气的进入。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炉盖上设有充氮接头,氮气通过所述充氮接头充入到所述炉体中。在炉盖上加设充氮接头,通过充氮接头向炉体内充入氮气,进一步地隔绝氧气。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炉盖上设有测温口。通过测温口测得炉体内的温度,可以实现对铸造温度的良好监测。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炉盖上设有观察孔。通过观察孔对炉体内的铸造情况进行监控,在产生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发现并解决。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无氧铜铸造炉还包括气锤,所述气锤设于所述炉体的侧壁上。对于停机再启动铸造的炉体,应将炉体清理干净,以防止铜渣中带氧,影响铸造效果,通过气锤敲击炉体能够对使得铜渣在炉体上有效的分离。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无氧铜铸造炉是铸造无氧铜的装置,炉体为用于容置铜液的容器,炉盖呈盖状,通过炉盖盖设于炉体上起到隔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的杂质进入,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降低能量的损失。设于炉盖上的吸氧部,通过与铜液的接触,吸附铜液中的氧气,降低铜液中的氧气含量,优化无氧铜的铸造效果,是一种能够提供优异的无氧、无杂质环境的无氧铜铸造炉。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和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做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无氧铜铸造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另一种无氧铜铸造炉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提供的一种无氧铜铸造炉的炉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无氧铜铸造炉;11-炉体;12-炉盖;121-连接部;122-挠性部件;123-加料口;124-加料盖;125-充氮接头;126-测温口;127-观察口;13-吸氧部;14-旋转驱动部。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结合附图更全面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本实用新型可具有各种实施例,并且可在其中做出调整和改变。因此,将参照在附图中示出的特定实施例更详细地描述本实用新型。然而,应理解:不存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限于在此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例的意图,而是应将本实用新型理解为涵盖落入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精神和范围内的所有调整、等同物和/或可选方案。结合附图的描述,同样的附图标号标示同样的元件。

在下文中,可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包括”或“可包括”指示所实用新型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并且不限制一个或更多个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增加。此外,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所使用,术语“包括”、“具有”及其同源词仅意在表示特定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并且不应被理解为首先排除一个或更多个其它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存在或增加一个或更多个特征、数字、步骤、操作、元件、组件或前述项的组合的可能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表述“或”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包括同时列出的文字的任何组合或所有组合。例如,表述“A或B”或“A或/和B中的至少一个”可包括A、可包括B或可包括A和B二者。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表述(诸如“第一”、“第二”等)可修饰在各种实施例中的各种组成元件,不过可不限制相应组成元件。例如,以上表述并不限制所述元件的顺序和/或重要性。以上表述仅用于将一个元件与其它元件区别开的目的。例如,第一用户装置和第二用户装置指示不同用户装置,尽管二者都是用户装置。例如,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范围的情况下,第一元件可被称为第二元件,同样地,第二元件也可被称为第一元件。

应注意到:如果描述将一个组成元件“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则可将第一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第二组成元件,并且可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连接”第三组成元件。相反地,当将一个组成元件“直接连接”到另一组成元件时,可理解为在第一组成元件和第二组成元件之间不存在第三组成元件。

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并且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如在此所使用,单数形式意在也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另有指示。除非另有限定,否则在这里使用的所有术语(包括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的含义。所述术语(诸如在一般使用的词典中限定的术语)将被解释为具有与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语境含义相同的含义并且将不被解释为具有理想化的含义或过于正式的含义,除非在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中被清楚地限定。

实施例

图1示出了无氧铜铸造炉1的结构示意图。

无氧铜铸造炉1,包括炉体11和炉盖12,炉盖12盖合于炉体11上。炉盖12上设有吸氧部13,吸氧部13延伸至炉体11中用于吸收铜液中的氧气或杂质。

无氧铜铸造炉1是铸造无氧铜的装置,炉体11为用于容置铜液的容器。炉盖12呈盖状,通过炉盖12盖设于炉体11上起到隔氧的作用,同时还可以有效的防止外界的杂质进入,具有一定的隔热效果,降低能量的损失。设于炉盖12上的吸氧部13,通过与铜液的接触,吸附铜液中的氧气或杂质,降低铜液中的氧气或杂质含量,优化无氧铜的铸造效果。

铜液的铸造温度在1150-1180℃之间,炉体11和炉盖12应由熔点高于铜的沸点的金属制造而成,或炉体11和炉盖12应由熔点高于无氧铜的铸造温度的金属制造而成,通常炉体11和炉盖12通过铸造而成。本实施例中,炉体11和炉盖12由铸铁铸造而成。

由于无氧铜铸造时铜液的温度很高,因而吸氧部13应具有较高的耐高温性。本实施例中,吸氧部13包括至少一个石墨柱,进一步可以为活性炭柱。

活性炭材料是经过加工处理所得的无定形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对气体、溶液中的无机或有机物质及胶体颗粒等都有良好的吸附能力。活性炭材料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吸附剂,主要是由于其具有独特的吸附表面结构特性和表面化学性能所决定的。活性炭材料的化学性质稳定,机械强度高,耐酸、耐碱、耐热,不溶于水与有机溶剂。

活性炭材料是经过加工处理所得的无定形碳,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对气体、溶液中的无机或有机物质及胶体颗粒等都有良好的吸附能力。在炉盖12盖于炉体11之上时,石墨柱延伸至炉体11插入到铜液中,从而对铜液中的氧气和杂质进行吸收,进一步除去铜液中残留的氧气和杂质。

石墨柱上设有至少一个通孔,本实施例中,石墨柱的径向上设有三个通孔。在石墨柱上加设通孔,使得石墨柱呈蜂窝状,进一步增大石墨柱与铜液的接触面积,即增大了石墨柱与氧气和杂质的接合面积,优化了对氧气和杂质的吸附性。

本实施例中,吸氧部13包括两个设于炉盖12上的石墨柱。炉盖12上设有连接部121,石墨柱通过连接部121连接在炉盖12上。连接部121可以与炉盖12通过焊接连接。

石墨柱相对炉盖12可拆卸,具体的,石墨柱与连接部121之间可拆卸。石墨柱与连接部121之间通过螺钉连接,在石墨柱上设置凸台,在凸台上设置通孔,连接部121上对应的设有通孔,通过螺栓穿过石墨柱和连接部121上的通孔后,用螺母锁死,或者在连接部121上设置螺纹孔,将螺栓穿过石墨柱上的通孔后插入到螺纹孔中。在另一实施例中,石墨柱和连接部121之间通过卡接连接。

石墨柱与炉盖12之间的可拆卸结构使得二者可以分别进行维护,在石墨柱损坏或吸附性变差/失效时,可以对石墨柱进行更换,有效的降低了炉盖12的维修使用成本,并且能够保持吸附部始终具有较好的氧气吸附结合效果。

如图2所示,在另一实施例中,石墨柱通过旋转驱动部14与炉盖12连接。两个石墨柱可以连接在一个连接部121上,连接部121通过与一个旋转驱动部14连接,从而使得一个驱动部可以同时带动两个石墨柱转动。

旋转驱动部14可以为电机和减速机的组合,从而使得电机的输出转速和扭矩有一个合理的配比,即降低电机的输出转速,提高电机的输出扭矩,为石墨柱的转动提供稳定而强劲的动力。旋转驱动部14设于炉盖12的上面,即设于炉体11之外,并做隔热措施,以降低旋转驱动部14的工作温度,防止旋转驱动部14的高温烧毁,延长旋转驱动部14的使用寿命。

旋转驱动部14驱动石墨柱相对炉盖12上转动,使得石墨柱对铜液有一定的搅拌作用,石墨柱与铜液的接触更加充分,进一步地优化了铜液的除氧效果。

石墨柱与连接部121之间可以接有挠性部件122,以使得石墨柱相对连接部121存在一定的挠性,如通过挠性联轴器或其弹簧等部件连接,在具有连接效果的同时,通过挠性部件122的弯曲,从而使得石墨柱的轴线可以发生一定的偏转,在石墨柱公转进行搅拌动作的同时,还能够发生挠性跳动。一方面降低石墨柱在搅拌铜液时受到铜液的阻力形成的对石墨柱与连接部121之间形成的刚性连接破坏,另一方面通过增加石墨柱的挠性,使得石墨柱对铜液的搅动更加充分。

如图3所示,炉盖12上设有加料口123,加料口123由加料盖124封闭。本无氧铜铸造炉1在铸造铜的过程中,需要分时段的向炉体11中加入稀土等铸造添加剂以改善铸造的无氧铜的物理化学性能。在炉盖12上加设加料口123可以保证不开启整个炉盖12的情况下向炉体11中加料,一方面简化操作,另一方面提高炉体11的密闭程度,尽量减少氧气的进入。加料盖124可以活动地盖设于加料口123上,也可以通过转轴转动地在加料口123上开合,需要说明的是,加料盖124于加料口123之间应保证密封性,防止氧气自加料口123中进入到炉体11中,尽量隔绝炉体11内和大气的连通。

炉盖12上设有充氮接头125,氮气通过充氮接头125充入到所述炉体11中。在炉盖12上加设充氮接头125,通过充氮接头125向炉体11内充入氮气,进一步地隔绝氧气。通过充氮隔离氧气和加盖在炉体11内设置吸氧部13,将炉体11内的氧气隔绝并去除,从而保证和维持炉体11内的无氧环境。

在另一实施例中,充氮接头125上设置压力开关,炉体11内设置与压力开关电性连接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用于感测炉体11内的气压,压力开关根据压力传感器感测的气压开启或关闭,从而对炉体11内的压力进行调控。本实施例中,当压力传感器感测到炉体11内的气压低于大气值时,压力开关开启,充氮装置向炉体11内充入氮气,直到压力传感器感测到的炉体11内的压力高于1.2倍大气压时,压力开关关闭,充氮装置停止向炉体11内充氮。加设压力开关和压力传感器的压力控制模块,使得炉体11内的压力始终略高于外界的大气压力,从而抑制空气流入到炉体11内,使得炉体11内使用充斥着氮气,进一步优化无氧铜铸造炉1的无氧环境。

需要说明的是,设置有压力调控模块的无氧铜铸造炉1,应保证有较好的密闭性,盖体与炉体11之间应形成良好的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向炉体11内除了可以充入氮气,还可以充入其他的不含氧的惰性气体。

本实施例中,炉盖12上设有测温口126,通过测温口126向炉体11内延伸的设置温度传感器,通过温度传感器测得铜液的铸造温度,并由外界的与温度传感器电性连接的仪表显示出来,实现对无氧铜的铸造温度的监控,从而及时的对无氧铜的铸造温度进行调控,优化无氧铜的铸造环境。

炉盖12上设有观察孔127。通过观察孔127对炉体11内的铸造情况进行监控,在产生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发现并解决,该观察孔127位炉盖12上的通孔,不宜设置过大,防止氧气的进入以及防止炉体11内热量的散出,浪费能源。

无氧铜铸造炉1还包括气锤,气锤设于炉体11的侧壁上。气锤又称气动锤,气动锤为冲击式结构的落粉装置。防止粉体或渣体在管路、料斗、料仓输送中产生的粘附、堵塞和架桥。利用空气动力原理,通过调节供气压力来调整敲击力度。对设备的外壁进行敲击。

对于停机再启动铸造的炉体11,炉体11内壁上残留有之前铸造时留下的铜渣,通过气锤敲击炉体11,从而使得粘附在炉体11内壁上的铜渣与炉体11分离,便于对炉体11进行清理,防止炉体11清理不干净造成铜渣残留,铜渣中带氧,影响铸造效果。

在这里示出和描述的所有示例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他示例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