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927729发布日期:2018-07-13 17:29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研磨工件加工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



背景技术:

研磨机床在打磨刀具时会产生较高的温度,同时打磨出很多金属碎屑,对磨头使用寿命和生产出的刀具的质量影响很大,为了保护磨头和提高刀具质量,在刀具打磨过程中需要使用大量冷却液来冷却磨头和刀具,同时将金属碎屑带走,如果直接将使用后的冷却液排掉一方面会增加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还会造成环境污染。

因此,实际生产中通常采用循环系统对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但未对其进行过滤除杂,冷却液中存在过多的金属碎屑杂质严重影响刀具表面的加工精度,同时又容易造成冷却液流路堵塞,导致研磨机床无法正常使用,影响刀具生产效率。

经检索,中国发明专利,公开号:CN 107225434A,公开日期:2017.10.03,公开了一种冷却液过滤循环系统,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通的第一储液箱、第一过滤箱、第二储液箱;第二储液箱通过导液槽连通有第二过滤箱;第一过滤箱内设有传送带,传送带包括主传动辊、从传动辊以及设有筛孔的传送带;主传动辊、从传动辊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过滤箱的前后两端;第二过滤箱的进液口处设有磁性辊;磁性辊位于导液槽出口下方;磁性辊的轴心线位于导液槽出口边缘外侧,磁性辊外侧设有接料板;沿着接料板的内侧边缘上连接有刮板,刮板接触在磁性辊的圆周面上;第二过滤箱的外壁设有排液接口。本发明能够对冷却液进行多层过滤,但过滤出的渣屑会带着大量冷却液,造成冷却液损耗增大,同时给渣屑的后期回收处理增加了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传统刀具生产中采用循环系统对冷却液回收循环利用,但未对其进行过滤除杂,冷却液中存在过多的金属碎屑杂质严重影响刀具表面的加工精度,同时又容易造成冷却液流路堵塞,导致研磨机床无法正常使用,影响刀具生产效率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它利用滚筒一的磁性将冷却液中的金属碎屑吸附并除去,实现冷却液的可回收利用,同时提高了刀具的加工精度。

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包括导流槽,所述导流槽上端与研磨机床的储液槽连通,下端设置有储液箱,研磨机床的储液槽内的冷却液通过导流槽流入储液箱,所述储液箱上设有除杂装置,所述除杂装置包括滚筒一,所述滚筒一轴向水平设置,所述滚筒一的圆周面一部分没入储液箱中的冷却液中,所述滚筒一圆周面上覆盖有永磁体,用于吸附冷却液中的磁性金属碎屑;所述导流槽与滚筒一之间形成水流间隙,所述导流槽通过所述水流间隙与储液箱相通,间隙宽度为4mm~6mm,使得冷却液流经该水流间隙时,能充分与滚筒一的圆周面接触。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除杂装置还包括滚筒二,所述滚筒二为无磁性且不易磁化材料制成,避免滚筒一上的金属碎屑被滚筒二带走,所述滚筒二与所述滚筒一平行布置,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宽度为1.5mm~2.5mm,保证能够有效挤压金属碎屑层,使得金属碎屑层中的冷却液排除干净。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滚筒二的长度≥所述滚筒一长度,使得滚筒二的挤压范围能够完全覆盖滚筒一长度,避免因滚筒二过短导致挤压不到滚筒一两端的金属碎屑层。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除杂装置上还设有电机,所述电机驱动所述滚筒一和滚筒二滚动,所述滚筒一按顺时针滚动,所述滚筒二按逆时针滚动,对金属碎屑层形成吞吐效果,避免滚筒二圆周面与滚筒一上的金属碎屑层发生逆向运动,导致金属碎屑层被滚筒二刮掉。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储液箱上方设置有缓冲箱,所述缓冲箱上端与所述导流槽连通,底部设有孔,通过该孔与所述储液箱连通,冷却液经导流槽流入缓冲箱内,再经缓冲箱的出水口流入所述储液箱内;所述滚筒一设置在所述缓冲箱内,所述滚筒一的圆周面与所述缓冲箱的侧壁和底部之间均留有4mm~6mm间隙,使得冷却液流经该间隙时与所述滚筒一的圆周面充分接触。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缓冲箱内设有缓冲斜面,所述缓冲斜面的坡角≤15°,以减缓冷却液流速,所述滚筒一与所述缓冲斜面以及缓冲箱底部均形成间隙,间隙宽度为4mm~6mm,使得冷却液流经该水流间隙时,能充分与滚筒一表面接触。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滚筒一两端分别靠近所述缓冲箱两侧内壁,所述滚筒一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箱两侧内壁间隙为8mm~10mm,以保证所述滚筒一在其长度方向上能够尽可能的覆盖所述缓冲箱内的冷却液的液面宽度,避免有较多的冷却液从所述滚筒一的两端与所述缓冲箱两侧内壁之间的空间流走,起不到除杂作用。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还包括储屑箱,所述储屑箱用于储存打捞出的金属碎屑,所述储屑箱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边缘贴近所述滚筒一,所述挡板边缘距所述滚筒一圆周面的距离小于0.5mm,以保证所述滚筒一圆周面上的金属碎屑层尽可能多的被刮掉,避免金属碎屑随滚筒一滚动返回冷却液中。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挡板长度≥所述滚筒一长度,使得所述挡板边缘能够刮到所述滚筒一长度方向上的所有金属碎屑层。

对上述方案作进一步的改进,所述储液箱上设有液泵,所述液泵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液箱连通,出水口与所述研磨机床的研磨室连通,所述液泵将经过除杂装置过滤后的冷却液泵入所述研磨机床的研磨室内,用于冷却磨头和刀具,以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利用带磁性的滚筒一将冷却液中的金属碎屑吸出,达到除去冷却液中金属碎屑杂质的目的,能够有效降低冷却液中金属碎屑杂质的含量,实现了冷却液的可重复使用,降低了刀具生产成本;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在滚筒一和导流槽之间形成水流间隙,使得冷却液流经该水流间隙时,能充分与滚筒一的圆周面接触,使除杂效果更好;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包括滚筒二,通过滚筒二挤压滚筒一圆周面上的金属碎屑层,排出金属碎屑中冷却液,达到回收冷却液的目的,一方面降低了冷却液的使用成本,另一方面方便了金属碎屑的后续回收处理;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所述滚筒二的长度≥所述滚筒一长度,使得滚筒二的挤压范围能够完全覆盖滚筒一长度,避免因滚筒二过短导致挤压不到滚筒一两端的金属碎屑层,提高了冷却液回收率;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所述滚筒一按顺时针滚动,所述滚筒二按逆时针滚动,对金属碎屑层形成吞吐效果,避免滚筒二圆周面与滚筒一上的金属碎屑层发生逆向运动,导致金属碎屑层被滚筒二刮掉,使除杂效果更好;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在储液箱上方设置有缓冲箱,缓冲箱内设有缓冲斜面,所述滚筒一与所述缓冲斜面以及缓冲箱底部均形成间隙,一方面减缓了冷却液流速,增加了冷却液与滚筒一圆周面的接触时间,另一方面增加了冷却液与滚筒一的接触面积,从而提高了除杂效果;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所述滚筒一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箱两侧内壁间隙为8mm~10mm,避免了较多的冷却液从所述滚筒一的两端与所述缓冲箱两侧内壁之间的空间流走,使除杂效果更好;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所述储屑箱上设有挡板,所述挡板将滚筒一上的金属碎屑层刮掉并进入挡板,实现了滚筒一上的金属碎屑层的自动剥离,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方便实用;

(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所述挡板长度≥所述滚筒一长度,使得所述挡板边缘能够刮到所述滚筒一长度方向上的所有金属碎屑层,避免金属碎屑随滚筒一返回冷却液中,使除杂效果更好;

(10)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有效的提高了刀具的表面加工质量,同时保护了磨头;

(1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结构简单,方便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图1中A位置的局部放大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冷却液除铁过程示意图;

附图中:1、研磨机床;2、储屑箱;3、除杂装置;4、缓冲箱;5、导流槽;6、储液箱;7、液泵;11、研磨室;12、储液槽;21、挡板;31、滚筒一;32、滚筒二;33、电机;41、缓冲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实施例1

如图1、2、3所示,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它包括导流槽5,所述导流槽5上端与研磨机床1的储液槽12连通,下端设置有储液箱6,研磨机床1的储液槽12内的冷却液通过导流槽5流入储液箱6,所述储液箱6上设有除杂装置3,所述除杂装置3包括滚筒一31,所述滚筒一31轴向水平设置,所述滚筒一31的圆周面一部分没入所述储液箱6中的冷却液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滚筒一31的圆周面的1/3没入冷却液中,所述滚筒一31圆周面上覆盖有永磁体,用于吸附冷却液中的磁性金属碎屑,本实施例中所述滚筒一31长度为50cm,直径为40cm,有效吸附面积约为0.63㎡;所述导流槽5与滚筒一31之间形成水流间隙,所述导流槽5通过所述水流间隙与储液箱6相通,间隙宽度为4mm~6mm,使得冷却液流经该水流间隙时,能充分与滚筒一31的圆周面接触,从而使得滚筒一31更多的吸出冷却液中的金属碎屑,本实施例中设置的间隙宽度为5mm,在保证除杂效果的情况下,同时能够满足冷却液循环流量,保证间隙处冷却液流量与所述研磨机床1的进液量和出液量保持一致。经生产使用验证,本实施例的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所述滚筒一31以1r/min的转速转动时,单小时打捞金属碎屑可达1.2公斤以上,除杂后冷却液中金属碎屑含量降低80%以上,除杂效果显著。

实施例2

如图1、2、3所示,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所述除杂装置3还包括滚筒二32,所述滚筒二32为无磁性且不易磁化材料制成,本实施例中所述滚筒二32为硬质橡胶材料制成,能有效避免所述滚筒一31上的金属碎屑被滚筒二32带走;所述滚筒二32与所述滚筒一31平行布置,且两者之间留有间隙,所述间隙宽度为0.5mm~1.5mm,保证能够有效挤压金属碎屑层,使得金属碎屑层中的冷却液排除干净,本实施例中所述间隙宽度为1mm;所述滚筒二32的长度≥所述滚筒一31长度,使得滚筒二32的挤压范围能够完全覆盖滚筒一31长度,避免因滚筒二过短导致挤压不到滚筒一两端的金属碎屑层,本实施例中所述所述滚筒二32长度为50cm,与所述滚筒一31的长度相同。经本实施例中所述滚筒二32挤压后的金属碎屑层中冷却液含量减少85%。

实施例3

如图1、2所示,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与实施例2的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所述除杂装置3上还设有电机33,所述电机33驱动所述滚筒一31和滚筒二32滚动,所述电机33的转轴与所述滚筒一31和滚筒二32通过齿轮配合传动,使得所述滚筒一31按顺时针滚动,所述滚筒二32按逆时针滚动,对金属碎屑层形成吞吐效果,避免滚筒二32圆周面与滚筒一31上的金属碎屑层发生逆向运动,导致滚筒一31上的金属碎屑层被滚筒二32刮下并掉落在所述储液箱6内的冷却液中;另外通过电机转速和传动齿轮的选定,使得所述滚筒一31的圆周面上各点的线速度和所述滚筒二32的圆周面上的金属碎屑层外缘各点的线速度大小相同,考虑到金属碎屑层厚度,本实施例中所述滚筒一31的圆周面上各点的线速度约为21mm/s,所述滚筒二32的圆周面上各点的线速度约为22mm/s,避免因滚筒二32与滚筒一31上的金属碎屑层相交处发生相对滑动,从而导致金属碎屑层被滚筒二32刮掉的现象出现。

实施例4

如图1、2、3所示,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与实施例1至3任一的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储液箱6上方设置有缓冲箱4,所述缓冲箱4上端与所述导流槽5连通,底部设有孔,通过该孔与所述储液箱6连通,冷却液经导流槽5流入缓冲箱4内,再经缓冲箱4的出水口流入所述储液箱6内;所述滚筒一31设置在所述缓冲箱4内,所述滚筒一31的圆周面与所述缓冲箱4的侧壁和底部之间均留有4mm~6mm间隙,使得冷却液流经该间隙时与所述滚筒一31的圆周面充分接触,从而使得滚筒一31更多的吸出冷却液中的金属碎屑,本实施例中所述滚筒一31的圆周面与所述缓冲箱4的侧壁和底部之间的间隙宽度为5mm,在保证除杂效果的情况下,同时能够满足冷却液循环流量,保证间隙处冷却液流量与所述研磨机床1的进液量和出液量保持一致。经生产使用验证,本实施例的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所述滚筒一31以1r/min的转速转动时,单小时打捞金属碎屑可达1.3公斤以上,除杂后冷却液中金属碎屑含量降低85%以上,除杂效果更加显著。

实施例5

如图3所示,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与实施例4的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所述缓冲箱4内设有缓冲斜面41,所述缓冲斜面的坡角≤15°,以减缓冷却液在流经所述滚筒一31的圆周面时的流速,从而使得冷却液与所述滚筒一31的圆周面接触时间更长,本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斜面的坡角为10°,所述滚筒一31与所述缓冲斜面41以及缓冲箱4底部均形成间隙,间隙宽度为4mm~6mm,使得冷却液流经该水流间隙时,能充分与滚筒一表面接触,本实施例中所述滚筒一31与所述缓冲斜面41以及缓冲箱4底部的间隙宽度为5mm,在保证除杂效果的情况下,同时能够满足冷却液循环流量,保证间隙处冷却液流量与所述研磨机床1的进液量和出液量保持一致;所述滚筒一31两端分别靠近所述缓冲箱4两侧内壁,所述滚筒一两端分别与所述缓冲箱两侧内壁间隙为8mm~10mm,本实施例中该间隙为8mm,以保证所述滚筒一在其长度方向上能够尽可能的覆盖所述缓冲箱内的冷却液的液面宽度,避免有较多的冷却液从所述滚筒一的两端与所述缓冲箱两侧内壁之间的空间流走,起不到除杂作用。经生产使用验证,本实施例的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所述滚筒一31以1r/min的转速转动时,单小时打捞金属碎屑可达1.4公斤以上,除杂后冷却液中金属碎屑含量降低90%以上,除杂效果更加显著。

实施例6

如图1、2、3所示,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与实施例1至6任一的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还包括储屑箱2,所述储屑箱2用于储存打捞出的金属碎屑,所述储屑箱2上设有挡板21,所述挡板21边缘贴近所述滚筒一31,所述挡板21边缘距所述滚筒一31圆周面的距离小于0.5mm,以保证所述滚筒一31圆周面上的金属碎屑层尽可能多的被刮掉,避免金属碎屑随滚筒一31滚动返回冷却液中,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21边缘接触到所述滚筒一31圆周面,所述滚筒一31圆周面上的金属碎屑层全部被刮掉并落入所述储屑箱2中;所述挡板21长度≥所述滚筒一31长度,使得所述挡板21边缘能够刮到所述滚筒一31长度方向上的所有金属碎屑层,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21长度与所述滚筒一31长度相同,刚好能将所述滚筒一31的长度方向全部挡到。

实施例7

如图1、2所示,一种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与实施例1至6任一的不同和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储液箱6上设有液泵7,所述液泵7的进水口与所述储液箱6连通,出水口与所述研磨机床1的研磨室11连通,所述液泵7将经过除杂装置3过滤后的冷却液泵入所述研磨机床1的研磨室内11,用于冷却磨头和刀具,冷却液带走研磨产生的热量和金属碎屑,从研磨室内11流到储液槽12内,再一次经本实施例的研磨机床冷却液循环除杂装置除杂过滤,从而实现冷却液的循环流动,以及循环除杂的目的,长期使用后的循环系统中,除杂装置3前后的冷却液中金属杂质含量均达到稳定状态,该稳定状态下,送入研磨机床1的研磨室11的冷却液中金属碎屑含量降低至未过滤前的5%以下,有效的提高了刀具的表面加工质量,同时保护了磨头。

以上示意性的对本实用新型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发明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