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拉链自动漂洗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95889发布日期:2018-11-02 20:58阅读:419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拉链清洗设备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拉链自动漂洗设备。



背景技术:

拉链又称拉锁,是一个可重复拉合、拉开的两条柔性的可互相啮合的连接件,它是一百多年来世界上最重要的发明之一,使用领域涉及到世界各国的男女老少的服装、鞋帽、箱包等用品,它具实用和装饰两大作用,已成为当今世界上重要的服装辅料。拉链的配件在加工和组装的过程中,其表面会沾上油污、抛光剂和蜡等,且金属表面会形成氧化层,拉链配件表面的杂质如果不加去除,会影响其光泽度和美观,且会导致拉链拉动不够顺滑,传统的拉链清洗才用人工清洗为主,生产效率低下,而市面上已经采用的自动清洗设备以水洗和漂白为主,不能够有效的去除氧化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拉链自动漂洗设备,能够去除拉链配件表面的氧化层和油污等杂质,无需人工在各槽体内转运拉链配件,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拉链自动漂洗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槽体,所述槽体从进料端往出料端依次为:一个酸漂白槽、至少一个过水槽、一个碱漂白槽和至少一个过水槽,所述每个槽体的末端上方均枢设有一料斗,料斗上部设有进料口和出料口,下部为容纳拉链的斗体,该斗体上分布有小孔,料斗可在相邻的两个槽体间翻转,料斗往前一个槽体内翻转时,斗体位于前一个槽体内,料斗往后一个槽体内翻转时,料斗的出料口位于后一个槽体内。

优选的,所述槽体最末端还包含一个开水槽。

优选的,所述酸漂白槽内装有硝酸、氢氟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液。

优选的,所述碱漂白槽内装有氰化钠和漂白粉混合溶液。

优选的,所述开水槽内设有电加热棒。

优选的,所述开水槽内设有温度传感器。

优选的,所述每个料斗由驱动单元独立驱动。

优选的,所述槽体内部覆盖聚丙烯材质内衬。

优选的,所述酸漂白槽后面的过水槽数量为2个,所述碱漂白槽后面的过水槽为2个。

由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拉链自动漂洗设备,通过各料斗的翻转转运拉链配件,无需人工在各槽体内转运拉链配件,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安全性,酸漂白槽内的硝酸、氢氟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液能够去除拉链表面的氧化层薄膜,碱漂白槽内的氰化钠和漂白粉混合溶液能够去除拉链表面的油污,从而提高拉链表面光泽度和拉链拉动平顺性,漂洗完的拉链过开水是为了加热拉链,使拉链在后续的离心甩干步骤中甩干速度更快。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拉链自动漂洗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拉链自动漂洗设备,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槽体,槽体从进料端往出料端依次为:一个酸漂白槽1、至少一个过水槽2、一个碱漂白槽3、至少一个过水槽2,本实施例中,酸漂白槽1和碱漂白槽3之间的过水槽2数量为两个,碱漂白槽3后面的过水槽2数量也为两个。

本实施例中,槽体最末端还包含一个开水槽4。

酸漂白槽1内装有硝酸、氢氟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液,碱漂白槽3内装有氰化钠和漂白粉混合溶液,开水槽4内装有水,

如图3所示,开水槽4内设有电加热棒41和温度传感器42,开水槽4外设有PLC控制器(未示出),温度传感器42和PLC控制器的输入端信号连接,电加热棒41和PLC控制器的输出端信号控制连接,温度传感器42将开水槽4内的温度信号传输给PLC控制器,当水温度低于90摄氏度时,PLC控制器传输控制信号给电加热棒41,PLC控制器控制加热棒对开水槽4内的水加热,加热开水至沸腾,使开水槽4内的水保持在较高的温度区间内,漂洗完的拉链过开水是为了加热拉链,使拉链在后续的离心甩干步骤中甩干速度更快。

每个槽体的末端上方均枢设有一料斗5,料斗5上部设有进料口51和出料口52,出料口52宽度窄于进料口51宽度,料斗5下部为容纳拉链的斗体,该斗体上分布有小孔,料斗5可在相邻的两个槽体间翻转,料斗5往前一个槽体内翻转时,斗体位于前一个槽体内,进料口51朝上,料斗5往后一个槽体内翻转时,料斗5的出料口52与后一个槽体的进料口51衔接,料斗5的翻转角度为110-160度,每个料斗5由驱动单元独立驱动,驱动单元可为电机或液压缸(液压缸驱动与料斗转轴同轴连接的摆臂旋转,液压缸缸体枢设于槽体上、活塞杆与摆臂枢接),槽体内部覆盖聚丙烯材质内衬。

PLC控制器与各驱动单元控制连接,料斗5有两个工位,料斗5往前一个槽体翻转至斗体进入槽体内时为接料状态,例如第一个过水槽2内的料斗;料斗5往后一个槽体翻转时为送料状态,例如酸漂白槽1内的料斗,料斗5处于送料状态时,出料口52与后一个处于接料状态的料斗5的进料口51衔接,由于出料口52向下倾斜,前一个料斗5内的拉链配件滑落进入后一个料斗5内。

如图所示,使用时,拉链配件依次经过以下步骤:第一个料斗5处于接料状态,即第一个料斗5的斗体位于酸漂白槽1内,通过人工或输送带往该料斗5内送料,拉链配件在酸漂白槽1内的硝酸、氢氟酸和双氧水的混合液作用下去除拉链表面的氧化层薄膜;

第一个料斗5往后翻转,拉链配件经过两个过水槽2过水,去除表面残留的酸漂白溶液;

拉链配件进入碱漂白槽3内,在碱漂白槽3内的氰化钠和漂白粉混合溶液作用下去除拉链表面的油污;

拉链配件进入两个过水槽2过水,去除表面残留的碱漂白溶液;

拉链配件进入开水槽4进行加热。

上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属于侵犯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行为。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