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医用植入支架的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810569发布日期:2018-11-02 22:10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用材料领域,涉及多种用途不锈钢医用支架,特别是涉及奥氏体不锈钢材料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应用于医用植入支架的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医用支架植入术是治疗人体内管通输送类器官发生狭窄、堵塞等疾病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支架的植入,可以起到支撑并疏通病患处的作用。从出现,便开始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支架产品具有灵活度高,示踪性好,抗血栓,生物相容性程度高,支撑强度大以及表面积小等特点。目前,支架类产品通常由金属合金如不锈钢或者镍钛诺制备而成,由于它们的金属结构和承载力,这样的金属类支架可以确保在植入后,原有狭窄部位保持张开,可以永久确保相应器官中的体液进行流通。

然而,外科植入医疗器械使用过程中,存在一定手术部位或者植入部位的细菌感染问题,医用支架类产品的植入也不可避免,除了人体会遭受细菌感染的影响,植入体的细菌腐蚀也不容忽视。植入物时间越久,腐蚀程度越严重,腐蚀可能会对不锈钢植入体的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产生强烈的影响,不仅会影响到材料或器件的使用寿命,还会由于金属溶出物引起种植体周围组织的局部坏死和炎症反应,造成发炎、过敏和致癌等全身反应,影响宿主的健康。

据统计,外科植入医疗器械引发的细菌感染已经成为医学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颁布的《院内感染防治实用手册》中的有关数据,每天全世界有超过1400万人在遭受院内感染的痛苦,其中60%的细菌感染与使用的医疗器械有关。不仅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也会对医院和社会等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防菌、抗菌及抗病毒的卫生管理已成为当今社会极为关注的问题,抗菌功能型金属材料的开发可以有效地解决细菌繁殖的影响。

抗菌功能型金属材料的产生方式为自身抗菌性,其是通过添加一些具有抗菌作用的金属元素,再通过特殊的热处理使不锈钢本身产生抗菌性,是兼具结构和功能特性的绿色抗菌材料,已经成为从事细菌微生物研究工作者关注的热点。但是,目前抗菌功能型不锈钢的应用具有两方面的应用局限,如图1所示:(a)对细菌浓度低于(1-2)*105cfu/ml的低浓度细菌微生物的杀灭时间需长达24小时;(b)对细菌浓度高于(1-2)*106cfu/ml的高浓度细菌微生物的杀菌率无法达到90%以上。

众所周知,316ln奥氏体不锈钢是一种稳态的奥氏体不锈钢,在充分固溶的条件下,具有单一的奥氏体组织。并且,316ln奥氏体不锈钢具有冷轧后外观光泽度好,优秀的加工硬化性,固溶状态下无磁性等特点,尤其,由于mo元素的添加使得其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显著提高。316ln奥氏体不锈钢已经广泛应用在了医用植入体,食品工业以及海洋设备中的的传输管道等。研究发现,对于医用植入支架所采用的316ln奥氏体不锈钢,主要是由于其耐腐蚀性能较好,可以有效地提高器件的使用寿命。但是,在术后部位的细菌大量繁殖的情况,造成强有力的腐蚀性破坏,且对人体造成了巨大的健康影响,使得术后细菌的繁殖与对不锈钢植入体的腐蚀行为被广泛关注。因此,造成316ln奥氏体不锈钢的服役寿命时间大大降低,有必要针对含有细菌微生物的术后人体环境,采用抗菌功能型的316ln-cu奥氏体不锈钢,但是,受到目前抗菌功能型不锈钢的局限性的影响,对细菌的杀灭时间过长以及对抑制细菌浓度范围的限制,都无法使得传统的抗菌功能型316ln-cu奥氏体不锈钢得到有效地应用。

基于上述背景,如果能开发一种超高抗菌性能的316ln奥氏体不锈钢,使之不仅可以有效地快速抑制超高浓度细菌的繁殖,而且可以保证符合人体支架使用情况所需的力学性能,较高的耐腐蚀性能要求以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那么,可以使得医用植入不锈钢支架得到更加广泛地应用。

因此,本申请拟提供一种应用于医用植入支架的超高抗菌性能316ln奥氏体不锈钢及其制备方法,在很大程度上解决现有问题,对奥氏体不锈钢在医用植入支架市场的应用性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医用植入支架的超高抗菌性能的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并使其在固溶和时效的热处理状态下,可具有有效的抵抗超高浓度细菌(>(8-9)*106cfu/ml)的功能,显著降低奥氏体不锈钢在使用中引发的细菌微生物腐蚀风险。本发明通过添加ga元素,可以使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能够迅速地抑制术后部位的细菌繁殖,减轻病人二次手术以及药物治疗的风险,能够广泛应用于医用植入支架的材料中,具体为心血管支架、尿道支架、肠道支架以及胆管支架等医用植入支架类产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所述应用于医用植入支架的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成分为,按重量百分比计:cr:15.0-19.5;ni:9.5-15.5;mo:1.5-3.5;cu:1.0-5.0;ga:0.5-3.5;n≤0.2;c≤0.03;si≤0.75;mn≤2.0;p≤0.045;s≤0.03;余量为fe。优选的化学成分为:cr:16.0-17.5;ni:10.0-14.0;mo:2.0-3.0;cu:2.5-4.5;ga:1.0-2.5;n:0.1-0.15;c≤0.03;si≤0.75;mn≤2.0;p≤0.045;s≤0.03;余量为fe。

本发明中的ga元素,是该超高抗菌奥氏体不锈钢中的重要合金元素,是保证不锈钢具备对超高浓度细菌的抗菌功能的必要条件,ga元素能够扰乱细胞的新陈代谢,抑制细胞的持续生长,最终造成细胞的凋亡。本发明不锈钢材料中的ga的含量,按重量百分比计,成分为0.5-3.5;优选成分为1.0-2.5,以保证在固溶和时效的热处理条件下,通过固溶处理使得ga元素能够充分固溶于基体中,并在一定时间时效后,使过饱和的ga能够从钢中析出,形成足够量的以fe3ga相,在同人体体液的接触中,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能够持续地释放出ga离子。

与传统抗菌型316ln-cu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不同,本发明中的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中的ga元素,由于其熔点为29.76℃,纯ga金属在室温下即以液态的形式存在,所以采用fe-ga合金进行冶炼,由于ga在高温时容易挥发,因此在配料时必须考虑ga的挥发量,每50克冶炼合金多加1-2%的fe-ga合金。含有ga元素的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的制备方法如下:

(1)将合金成分依次加入到真空冶炼炉中进行真空感应冶炼,由于ga的易挥发性,首先将fe-ga合金加入到冶炼炉中,置于底部,经过1400-1500℃精炼10-20分钟后,进行磁力搅拌后浇铸成铸锭;

(2)由于fe-ga合金的添加,需要延长锻造前的保温时间,以保证奥氏体不锈钢中的成分和相结构的均匀性,采用1050-1100℃保温8-10小时均匀化退火,锻造成棒状或者块状试样;

(3)空冷或水冷至室温。

通过采用本发明所公开的各组分的质量配比并结合采用本发明所公开的相应的制备工艺,获得了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

对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热处理方式选用固溶和时效热处理相结合的方式,固溶处理对于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中的ga元素的均匀化具有重要的作用,之后进行长时时效处理,以保证足够量的fe3ga相的析出,通过fe3ga相的形成,提供有效的ga离子的析出量,提高不锈钢材料的抗菌性能。

固溶温度与固溶时间都将影响ga元素完全融入fe基体中的固溶度,因此本发明中合适的抗菌热处理制度为:固溶处理的温度为1050-1250℃,保温0.5-3.5h,水冷至室温。优选的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其特征在于:固溶处理的温度为1100-1200℃,保温1.0-3.0h,水冷至室温。

时效温度与时效时间将会影响到ga元素从不锈钢中析出相的大小和数量,其特征在于:时效处理的温度为550-700℃,保温时间为3.0-8.0h,空冷至室温;优选的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其特征在于:时效处理的温度为580-680℃,保温时间为3.5-5.5h,空冷至室温。

因此,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添加ga元素,使得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对大于(8-9)*106cfu/ml的高浓度细菌的杀菌率具有有效性(≥90%),并且减少了对细菌的杀灭作用时间。

2、本发明所述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处理方法,为优化后的热处理制度,通过固溶和时效热处理,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可对超高浓度细菌具有有效的杀灭作用。

3、本发明所述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材料,可应用于医用植入支架的材料中,具体为心血管支架、尿道支架、肠道支架以及胆管支架等医用植入支架类产品。

附图说明

图1抗菌功能型金属材料的抗菌率,(a)共培养菌液浓度为(1-2)*105cfu/ml,(b)共培养菌液浓度大于(1-2)*106cfu/ml。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材料设定的化学成分范围,本发明采用15公斤真空感应炉冶炼实施例和对比例锻造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各10公斤,其化学成分见表1。

表1实施例和对比例的奥氏体不锈钢主要化学成分(wt.%)

根据本发明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设定的热处理方法的参数范围,制定的固溶和时效热处理的详细参数,见表2。

表2实施例和对比例的热处理工艺参数

1.体外抗菌性能检测

根据“jisz2801-2000《抗菌加工制品-抗菌性试验方法和抗菌效果》、gb/t2591-2003《抗菌塑料抗菌性能实验方法和抗菌效果》”等相关标准规定,定量测试了表1所示热处理后的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对常见造成人体感染的细菌(大肠杆菌e.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作用后的杀菌率。其中,共培养细菌浓度设定为(8-9)*106cfu/ml,细菌同对照样品和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样品共培养的时间为12小时。体外抗菌性能检测结果见表3,其中杀菌率的计算公式为:杀菌率(%)=[(对照样品活菌数-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活菌数)/对照样品活菌数]×100%,对照样品活菌数是普通奥氏体不锈钢样品上进行细菌培养后的活菌数,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活菌数是指热处理后的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上进行细菌培养后的活菌数。

2.耐腐蚀性能

根据不锈钢点蚀电位测量方法(国家标准:gb/t17899-1999)对本发明实施例及对比例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进行阳极极化曲线测试,测试结果见表3。

3.生物安全性评价

根据国标gb/t16886.5-2003医疗器械生物学评价,对实施例和对比例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对l929(小鼠成纤维细胞)在1-7天的细胞毒性进行了评价,测试结果见表3。

4.力学性能

根据国际标准astma370刚制品力学性能试验的标准试验方法和定义,对实施例和对比例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的力学性能进行检测,测试结果见表3。

表3实施例、对比例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的相关性能测试实验结果

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1-7的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均表现出优异的抗菌性能,同时还满足奥氏体不锈钢在医用植入支架材料领域中关于耐腐蚀性能、生物相容性以及力学性能的使用要求。合适的ga含量以及热处理工艺(固溶和时效热处理)是本发明提出的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能够发挥抗菌性能以及呈现良好耐腐蚀性能、生物相容性,并且保证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的关键所在。

固溶处理对于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耐腐蚀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保证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在本发明的申请范围内的情况下,固溶温度过低,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中会生成有害的金属间相,有害金属间相的存在,使得材料的耐点蚀电位大幅度降低,严重影响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并且由于金属间相的存在造成拉伸强度的升高,以及韧性的降低(对比例1-1)。固溶温度过高,造成晶界过烧,晶粒粗大现象明显,晶粒与晶界处电阻不平衡的趋势变大,造成了合金中金属元素间的原电池效应,使得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和韧性的降低(对比例1-2)。固溶时间过短,使得富ga相无法完全固溶入到基体当中,使得材料的耐腐蚀性能降低,富ga相同样作为第二相杂质会一定程度降低材料的韧性(对比例1-3);固溶时间过长,也同样会造成原电池效应,严重破坏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同时也造成材料的韧性降低,脆性增大,降低了材料的使用寿命(对比例1-4)。

时效处理对于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材料的抗菌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保证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在本发明的申请范围内的情况下,ga会完全固溶入钢基体当中,形成过饱和固溶体,在经过时效处理后,过饱和的ga元素从钢中析出,形成足够量的fe3ga相,使得材料起到有效的抗菌作用。时效温度过低,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中无法析出足够量的fe3ga相,使得材料的抗菌性能无法满足超高浓度细菌的使用环境,抗菌性能大幅度降低(对比例2-1)。时效温度过高,使得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中析出大量的fe3ga相,而且相的尺寸增大,造成材料的耐腐蚀性能的降低,同时由于ga离子的释放量过大,造成材料对细胞毒性级别的提高,并且同样会造成材料拉伸性能的提高,但是降低了材料韧性的情况(对比例2-2)。时效时间过短,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中无法析出足够量的fe3ga相,接近于固溶状态时的材料结构,所以这种情况下,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无法获得优异的抗菌性能(对比例2-3)。时效时间过长,使得析出的fe3ga相的尺寸快速增长,使得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大幅度降低,细胞毒性提高,韧性下降(对比例2-4)。

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中ga元素的添加量,对材料的抗菌性能以及耐腐蚀性能有着重要的平衡作用,ga的添加量过低造成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的抗菌性能降低,无法达到有效的抗菌功效(对比例3、对比例4),ga的添加量过高,虽然可以保证材料具有有效的抗菌性能,但是破坏了材料的耐腐蚀性能,使得材料的使用寿命受到影响,并且使得材料的生物相容性变差,细胞毒性级别上升(对比例5)。

通过以上实施例和对比例结果可知,只有当ga含量,固溶温度和固溶时间,时效温度和时效时间在一定的合适范围内,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才能使得热处理后的超高抗菌性能奥氏体不锈钢兼具抗菌功能以及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