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转座覆膜砂模具的下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47084发布日期:2019-01-08 20:54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一种旋转座覆膜砂模具的下模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热芯盒制造领域,特别是指一种旋转座覆膜砂模具的下模。



背景技术:

在现有机械行业中,旋转座的在机床以及其他设备上用途非常广泛,由于一些旋转座的结构比较复杂,比如垂直凸起以及直角比较多,这样芯盒在设计时,需要考虑因素也会有很多,所以合理的对芯盒进行整体的设计,因为不合理的设置很容易导致砂壳在浇铸时,出现空气泡等现象。

目前,我国铸造行业普遍采用热芯盒来制造联通节的砂壳。其制作过程大致如下:将铸造用砂、热固性树脂和催化剂混合成的砂料通过射芯机射入到具有加热装置的芯盒中,加热到250至320摄氏度,使贴近芯盒表面的砂料受热,砂料中的粘结剂在很短的时间内即可缩聚硬化,进而形成砂壳。铸造用砂一般通过射砂嘴射入热芯盒模具的型腔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旋转座覆膜砂模具的下模。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旋转座覆膜砂模具的下模,包括下模,在所述下模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模型腔,所述下模型腔由第三型腔和第四型腔组成,在所述第三型腔前端设有两个射砂口,两个所述射砂口的末端分别与所述第三型腔的长边端部和所述第三型腔长边中部连通,两个所述射砂口的末端尺寸相同,所述第四型腔与一个扁平射砂口连通,所述第三型腔均为三角型腔,在所述下模上表面还开设有若干独立的排气槽,所述排气槽分别位于所述下模型腔的左右以及后侧,在所述第四型腔与所述第三型腔之间还设有两个独立的所述排气槽,所述第四排气槽末端与所述第三排气槽连通。

在所述所述下模上还设有工装孔、定位孔、大顶针孔、小顶针孔、加热孔,所述工装孔设置在所述下模的后侧,通过所述工装孔内将所述下模固定在射砂机上;所述定位孔设置在所述下模的上表面,所述下模通过所述定位孔与一个上模互相定位进行合模;所述大顶针孔位于所述下模的四角且贯穿所述下模,所述小顶针孔位于所述下模型腔的底部,在所述下模型腔的下部还设有加热孔,所述加热孔横向贯穿所述下模。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根据不同的型腔设计不同的射砂口,第三型腔上的两个射砂口的末端开口尺寸相同,使得射砂通道较短,该射砂口的进砂量较大,两个射砂口同时射砂时,能更好平衡型腔的排气平衡;

由于该型腔内凹中有多个垂直凸起,所以在各个方向设置独立排气槽,有利于型腔内废气的排出;

两个型腔末端连通,使得第三型腔连通处的斜角覆膜砂填充更快,且不会出现漏砂的现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上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上模的前视图;

图4为上模的后视图;

图5为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下模的前视图;

图7为下模的后视图;

图8为浇口浇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8所示一种旋转座覆膜砂模具的下模,包括上模1和下模2组成的模具,在上模1和下模2的上表面分别开设有上模型腔3和下模型腔4,上模型腔3由第一型腔31和第二型腔32组成,下模型腔4由第三型腔41和第四型腔42组成,在合模时,第一型腔31和第二型腔32分别与第三型腔41和第四型腔42对应,第一型腔31和第三型腔41均为三角型腔。

在第一型腔31中心处均设有浇道安装位5,在浇道安装位5上安装浇口浇道6,在第三型腔41前端设有两个射砂口7,两个射砂口7的末端大小相同,两个射砂口7的末端分别与第三型腔41的长边端部和第三型腔41长边中部连通,由于两个射砂口7的长度不同,所以短射砂口7的进砂量会更大,短射砂口7的射砂量大,就可以有效的填充型腔的上半部空腔,第四型腔42与一个扁平射砂口8连通,第四型腔42的末端与第三型腔41连通,由于第四型腔42长直形的型腔,所以第四型腔42中的覆膜砂可以从其末端进入到第三型腔41中,保证该处夹角能填满覆膜砂。

在下模2上表面还开设有若干独立的排气槽9,排气槽9分别位于下模型腔4的左右以及后侧,在第四型腔42与第三型腔41之间还设有两个独立的排气槽9,两个独立的排气槽9有助于第四型腔42内废气的排出。

在上模1和下模2上还设有工装孔10、定位孔11、大顶针孔12、小顶针孔13、加热孔14,工装孔10设置在上模1和下模2的后侧,可以通过工装孔10内将上模1和下模2固定在射砂机上;定位孔11设置在上模1和下模2的上表面,上模1和下模2通过各自的定位孔11互相定位后进行精确合模;大顶针孔12位于上模1和下模2的四角且贯穿上模1和下模2,大顶针孔12内插有大顶针,在开模时大顶针将上模1和下模2顶开,小顶针孔13位于上模型腔3和下模型腔4的底部,在小顶针孔13内插入小顶针,小顶针用于取模时,将砂壳顶出型腔,在上模型腔3和下模型腔4的下部还设有加热孔14,加热孔14横向贯穿上模1和下模2,加热孔14内插入电加热棒给型腔内的覆膜砂进行加热。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旋转座覆膜砂模具的下模,包括下模,在下模的上表面开设有下模型腔,下模型腔由第三型腔和第四型腔组成,在第三型腔前端设有两个射砂口,两个射砂口的末端分别与第三型腔的长边端部和第三型腔长边中部连通,第四型腔与一个扁平射砂口连通,在下模上表面还开设有若干独立的排气槽,排气槽分别位于下模型腔的左右以及后侧,在第四型腔与第三型腔之间还设有两个独立的排气槽,第四排气槽末端与第三排气槽连通。其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经过合理的型腔、浇道以及射砂口的设置,可以增加砂壳的成品率,提高铁水浇铸时旋转座的成品率。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超;杨风伟;王军现;牛伟峰;刘战辉;杨文峰;李向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禹州市昆仑模具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8.11.23
技术公布日:2019.01.08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