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合箱的砂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529627发布日期:2018-09-25 21:11阅读:36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便于合箱的砂箱。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铸造生产中,上箱与下箱的合箱方法通常有以下两种,要么人工翻转上砂箱体、要么机械方式翻转上砂箱体,然后利用合箱销定位合箱再培固浇口碗、冒口圈等浇注砂型的附属部分。但人工方式生产效率低,安全隐患大;合箱时上箱不易平衡,倾斜合箱易造成芯头(铸造砂芯的端部)刮蹭,严重时将芯头压坏,造成铸件砂眼缺陷;第二种方法在合箱后培固浇口碗、冒口圈时易将培固砂掉落在铸型中无法清除,二次型砂污染型腔造成铸件砂眼、夹渣等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便于合箱的砂箱,不需要将上箱翻转后再合箱,改变合箱方式,生产效率高、安全性高,不会产生铸件砂眼、夹渣等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便于合箱的砂箱,包括均呈壳体结构的上砂箱体和下砂箱体,还包括用于封闭上砂箱体底端的插接式挡板,上砂箱体的底部设置与插接式挡板适配的插槽,下砂箱体的外侧壁上设置便于下砂箱体放入地槽中的防碰结构;插槽内壁和/或挡板表面设置密封结构;上砂箱体和下砂箱体的侧板上均设置注砂孔,上砂箱体内设置固定连接在上砂箱体内壁上的箱档板;上砂箱体和下砂箱体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吊轴。在原有的车间内设置用于放入下砂箱体的地槽,配合插接式挡板的设置,在灌砂完毕后采用机械方式抽掉插接式挡板,防碰结构的设置防止下砂箱体在放入到地槽时对下砂箱体表面的磕碰,密封结构保证了上砂箱体灌砂时型砂不会流到下砂箱体内。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上砂箱体及下砂箱体均为六边形壳体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插槽内壁的弹性橡胶条或包覆在挡板边缘的弹性橡胶条。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防碰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下砂箱体外侧壁的若干对轴板,每对轴板之间转动设置滚柱。也即在下砂箱体外侧壁上设置若干个滚柱,这样在将下砂箱体放入地槽时如若不慎下砂箱体磕碰到地槽的侧壁,则由于滚柱的存在,防止了磕碰对下砂箱体外表面的损坏。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防碰结构包括插设在下砂箱体侧板外壁的柔性插板,柔性插板表面固定设置柔性层,下砂箱体侧板的两边设有用于插入柔性插板的L形结构。这样的设置将防碰结构改成带有柔性层的插板,这样在将下砂箱体放入地槽前插装上柔性插板,突出的柔性层则起到缓冲保护下砂箱体外侧壁的作用。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为,柔性插板为橡胶板,所述柔性层为海绵层。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不需要将上箱翻转后再合箱,改变合箱方式,生产效率高、安全性高,不会产生铸件砂眼、夹渣等缺陷;在原有的车间内设置用于放入下砂箱体的地槽,配合插接式挡板的设置,在灌砂完毕后采用机械方式抽掉插接式挡板,防碰结构的设置防止下砂箱体在放入到地槽时对下砂箱体表面的磕碰,密封结构保证了上砂箱体灌砂时型砂不会流到下砂箱体内。在下砂箱体外侧壁上设置若干个滚柱,这样在将下砂箱体放入地槽时如若不慎下砂箱体磕碰到地槽的侧壁,则由于滚柱的存在,防止了磕碰对下砂箱体外表面的损坏;将防碰结构改成带有柔性层的插板,这样在将下砂箱体放入地槽前插装上柔性插板,突出的柔性层则起到缓冲保护下砂箱体外侧壁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便于合箱的砂箱实施例一的分解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上砂箱体其横轴的剖面图;

图3是图1中下砂箱体的一个侧板增加防碰机构后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个侧板的示意图。

图中:1、上砂箱体;2、下砂箱体;3、插接式挡板;4、插槽;5、注砂孔;6、箱档板;7、吊轴;8、轴板;9、滚柱;10、柔性插板;11、柔性层;12、L形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

如图1至图3所示(图1未示出防碰结构),本实用新型是一种便于合箱的砂箱,包括均呈壳体结构的上砂箱体1和下砂箱体2,还包括用于封闭上砂箱体1底端的插接式挡板3,上砂箱体1的底部设置与插接式挡板3适配的插槽4,下砂箱体2的外侧壁上设置便于下砂箱体2放入地槽中的防碰结构;插槽4内壁设置密封结构;上砂箱体1和下砂箱体2的侧板上均设置注砂孔5,上砂箱体1内设置固定连接在上砂箱体1内壁上的箱档板6;上砂箱体1和下砂箱体2的外侧壁上固定设置吊轴7。上砂箱体1及下砂箱体2均为六边形壳体结构;所述密封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插槽4内壁的弹性橡胶条。防碰结构包括固定设置在下砂箱体2外侧壁的若干对轴板8,每对轴板8之间转动设置滚柱9。

实施例二:

与实施例一的不同在于,如图4所示,防碰结构包括插设在下砂箱体2侧板外壁的柔性插板10,柔性插板10表面固定设置柔性层11,下砂箱体2侧板的两边设有用于插入柔性插板10的L形结构12。柔性插板10为橡胶板,所述柔性层11为海绵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