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炉炼锌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63077发布日期:2018-09-05 01:06阅读:1235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炼锌产品配件领域,具体为一种电炉炼锌装置。



背景技术:

电炉炼锌技术始于19世纪末,1885年乌尔斯兄弟首先提出采用电加热平罐炼锌的建议。在1914年,美国乌尔西·马克-约翰逊建造了世界上第一座工业试验的炼锌电炉,年产粗锌仅250kg,吨料能耗高达7645kw·h/t,19世纪末,瑞典的德·拉瓦尔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拉瓦尔炼锌电炉,该电炉是将电极直接插入熔池中,利用渣电阻将电能转换为热能,进行还原挥发熔炼,拉瓦尔炼锌电炉奠定了当今炼锌电炉的基础。其中,两座功率分别为260kvA和370kvA的炼锌电炉的年产锌量达到6500吨,发展至1913年,产量增倍,达到17000吨,但由于电炉本体过小原因,存在电耗高(6740kw·h/t)、生产率低及生产不稳定等缺点,然而,我国电炉炼锌技术起步较晚,由于长期电力供应不足,直至20世纪70年代初,才出现电炉功率560kvA的锌粉电炉,吨锌电耗约5100kw·h/t。80年代以来,北京有色金属设计研究总院对电炉炼锌进行不断的深入和探索,在1997年取得重大突破,建造功率为2000kvA电炉,经过不断的生产实践摸索,电耗低至3950kw·h/t。

电炉短网系统作为低电压高电流为特点的电炉功率输送通道,它的输送损失占整个电炉输送功率的9%-15%(超载运行时更大)。除设计形式、布局方法合理,选用高质量材料,降低短网运行温度,采取有效的防磁措施以外,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降低短网系统中个联接部位之间的接触电阻损失(即系统电压降损失)仍有很多值得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电炉炼锌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炼锌炉能耗高,提炼慢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炼化效率高,能够除尘,能耗低,使用寿命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炉炼锌装置,包括副铜瓦、导电连接板、电源、主铜瓦、电炉主体、洗涤水盛放箱、水流管、电动机、叶片、转轴、第一冷凝器主体、连接管一、喷雾头、第二冷凝器主体以及连接管二,所述电炉主体上端固定有电源,所述电炉主体内部顶端固定有主铜瓦以及副铜瓦,所述电炉主体右侧设置有第二冷凝器主体,所述电炉主体通过连接管二与第二冷凝器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一冷凝器主体位于第二冷凝器主体右侧,所述第一冷凝器主体通过连接管一与第二冷凝器主体相连接,所述第二冷凝器主体内部底端固定有洗涤水盛放箱,所述洗涤水盛放箱上端固定有水流管,所述水流管上端固定有喷雾头,第一冷凝器主体内部底端固定有电动机,所述电动机的主轴上端固定有转轴,所述叶片设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所述叶片对称固定在转轴左右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主铜瓦通过导电连接板与副铜瓦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源与主铜瓦电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二上设置有气泵一。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一上设置有气泵二。

进一步地,两个以上所述叶片均通过转轴与电动机的主轴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炉主体、第一冷凝器主体以及第二冷凝器主体前端均固定有门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副铜瓦,该设计即减小了主铜瓦的电流负荷,又增大了接触面积,从而解决了因为负荷大而发热发红的问题,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第二冷凝器主体,该设计便于对含锌蒸汽进行除尘,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第一冷凝器主体,该设计便于对含锌蒸汽进行液化储存,本实用新型炼化效率高,能够除尘,能耗低,使用寿命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局部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中:1.副铜瓦;2.导电连接板;3.电源;4.主铜瓦;5.电炉主体;6.洗涤水盛放箱;7.水流管;8.电动机;9.叶片;10.转轴;11.气泵一;12.第一冷凝器主体;13.连接管一;14.气泵二;15.喷雾头;16.第二冷凝器主体;17.连接管二;18.门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电炉炼锌装置,包括副铜瓦1、导电连接板2、电源3、主铜瓦4、电炉主体5、洗涤水盛放箱6、水流管7、电动机8、叶片9、转轴10、第一冷凝器主体12、连接管一13、喷雾头15、第二冷凝器主体16以及连接管二17,电炉主体5上端固定有电源3,电炉主体5内部顶端固定有主铜瓦4以及副铜瓦1,电炉主体5右侧设置有第二冷凝器主体16,电炉主体5通过连接管二17与第二冷凝器主体16相连接,第一冷凝器主体12位于第二冷凝器主体16右侧,第一冷凝器主体12通过连接管一13与第二冷凝器主体16相连接,第二冷凝器主体16内部底端固定有洗涤水盛放箱6,洗涤水盛放箱6上端固定有水流管7,水流管7上端固定有喷雾头15,第一冷凝器主体12内部底端固定有电动机8,电动机8的主轴上端固定有转轴10,叶片9设有两个以上,两个以上叶片9对称固定在转轴10左右两端。

主铜瓦4通过导电连接板2与副铜瓦1相连接,电源3与主铜瓦4电性连接,连接管二17上设置有气泵一11,连接管一13上设置有气泵二14,两个以上叶片9均通过转轴10与电动机8的主轴固定连接,电炉主体5、第一冷凝器主体12以及第二冷凝器主体16前端均固定有门板18。

本实用新型在工作时:首先工作人员将需要提炼的锌放入电炉主体5内,然后工作人员启动电源3,电源3将电流通入主铜瓦4中,电流通过导电连接板2通入副铜瓦1中,主铜瓦4以及副铜瓦1通过自身电阻将电流转变为热量,高温热量对锌进行提炼,在提炼过程中会产生含锌蒸汽,此时工作人员启动气泵一11,气泵一11工作将含锌蒸汽通过连接管二17导入第二冷凝器内,此时工作人员启动喷雾头15,喷雾头15工作将洗涤水盛放箱6内的洗涤水变为雾气喷出,喷出的雾气对含锌蒸汽进行除尘,除尘完成后,工作人员启动气泵二14,气泵二14工作将除尘后的蒸汽通过连接管一13导入第一冷凝器主体12内,然后工作人员启动电动机8,电动机8工作带动转轴10转动,转轴10转动带动叶片9转动,叶片9转动使蒸汽能够充分被冷凝,从而变为液态锌水,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副铜瓦1,该设计即减小了主铜瓦4的电流负荷,又增大了接触面积,从而解决了因为负荷大而发热发红的问题,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第二冷凝器主体16,该设计便于对含锌蒸汽进行除尘,因本实用新型添加了第一冷凝器主体12,该设计便于对含锌蒸汽进行液化储存,本实用新型炼化效率高,能够除尘,能耗低,使用寿命高。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