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坯驱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767618发布日期:2018-10-26 20:24阅读:204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坯加工领域,尤其是锅坯加工所涉及的动力传动设备,具体为一种锅坯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CN201320823898.3公开了一种锅坯外表面打磨装置,该装置包括机架、驱动装置、转动机构、砂轮支架和砂轮机;所述转动机构安装在机架上并可转动,所述驱动装置安装在机架上并与转动机构传动连接;所述砂轮支架安装在机架上,所述砂轮机安装在砂轮支架上并与转动机构相对应。在使用时,将锅坯安装在转动机构上,然后启动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采用电机即可,驱动装置使转动机构3转动,从而带动锅坯转动,此时便可以操作砂轮机对锅坯表面进行打磨。

如前所述,现有的锅坯驱动装置中,动力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通过摩擦副传动。然而,采用该方式,零部件具有较大程度的磨损,功率传递效率较低,传动不平稳,运行维护成本较高。同时,部分驱动装置动力点较为单一,锅坯在运动过程中容易出现一系列失衡情况,锅坯的驱动点不在锅边,会出现驱动部件对已加工表面产生破坏的情况。

为此,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装置,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针对上现有部分驱动装置采用动力主动件与从动件通过摩擦副传动的方式,驱动不稳定的问题,提供一种锅坯驱动装置。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点驱动,有效解决了现有锅坯驱动装置驱动不稳的问题,保证锅坯驱动的有效性以及稳定。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挠性件在空间扭转安装,从而实现空间异面多点传动,有效简化传动机构数量,减少中间传动换向机构和同步带的数量,降低硬件成本。本实用新型构思巧妙,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值得大规模推广和应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锅坯驱动装置,包括底板、锅边定位单元、动力单元,所述锅边定位单元为至少三个;

所述锅边定位单元包括支撑架、转轴、柔性驱动件,所述支撑架设置在底板上且底板能为支撑架提供支撑,所述转轴设置在支撑架上且转轴能相对支撑架转动,所述柔性驱动件设置在转轴上且锅边定位单元通过柔性驱动件能对锅坯进行锅边多点定位;

所述动力单元与转轴相连且动力单元通过转轴带动柔性驱动件相对转轴转动进而实现对锅坯的驱动。

所述柔性驱动件与转轴之间采用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

所述柔性驱动件为驱动轮。

所述驱动轮包括轮体、设置在轮体上的挡边,所述挡边与轮体固连为一体且通过驱动轮的挡边能对锅坯进行限位。

所述驱动轮与转轴之间通过螺杆或螺栓相连且通过螺杆或螺栓能改变驱动轮与转轴的相对位置。

所述锅边定位单元为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

所述锅边定位单元为四个且均布于底板上。

所述动力单元包括驱动电机、挠性件、同步轮,所述驱动电机通过挠性件、同步轮与转轴相连且驱动电机通过挠性件、同步轮、转轴能带动柔性驱动件对锅坯进行驱动。

所述锅边定位单元之间通过动力单元的挠性件相连且动力单元通过挠性件能带动锅边定位单元的柔性驱动件同步转动。

所述挠性件为同步带。

所述同步带在空间采用扭转安装以实现对锅边定位单元的空间异面多点连接。

针对前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锅坯驱动装置。其包括底板、锅边定位单元、动力单元,锅边定位单元为至少三个。本实用新型中,锅边定位单元包括支撑架、转轴、柔性驱动件,支撑架设置在底板上,转轴设置在支撑架上,柔性驱动件设置在转轴上,动力单元与转轴相连。

该结构中,底板主要用于对支撑架提供支撑;转轴与支撑架活动连接,使得转轴能相对支撑架转动;锅边定位单元为至少三个,锅边定位单元通过柔性驱动件对锅坯进行锅边多点定位。同时,动力单元通过转轴带动柔性驱动件相对转轴转动,通过柔性驱动件与锅坯的相互作用,以实现对锅坯的驱动。

如前所述,现有的锅坯驱动装置,主要采用动力主动件与从动件通过摩擦副传动的方式,实现对锅坯的驱动。而本申请中首次采用柔性驱动件对锅边进行多点定位,锅坯驱动点为锅边,与驱动锅坯内外表面相比,驱动部件不会对加工面进行破坏。基于结构的改进,使得在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可以不破坏其他已加工面,保证产品的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进一步,本实用新型基于柔性定位件对锅坯进行多点驱动,在柔性定位件的摩擦带动下,锅坯进行转动,能够有效保证锅坯驱动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如上所述,基于结构的改进,本实用新型首次实现对锅坯锅边的多点定位,在保证驱动有效性和稳定性的前提下,有效避免了驱动部件对已加工面的破坏,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较好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柔性驱动件与转轴之间采用固定连接或活动连接。柔性驱动件可以为驱动轮;进一步,驱动轮包括轮体、设置在轮体上的挡边,挡边与轮体固连为一体。基于结构的改进,驱动轮的挡边能够对锅坯起到限位的作用,从而实现锅坯更好的定位。

进一步,驱动轮与转轴之间通过螺杆或螺栓相连。基于该改进,能够调节驱动轮在转轴上的相对位置,以适应不同尺寸锅坯的驱动需求,并且调节方便,简单可靠。

进一步,锅边定位单元为三个、四个、五个或六个,优选为四个且均布于底板上。对于本实用新型而言,采用多点定位,三个或四个锅边定位单元在满足定位的前提下,能有效降低成本,具有较好的效果。

进一步,动力单元包括驱动电机、挠性件、同步轮,驱动电机通过挠性件、同步轮与转轴相连且驱动电机通过挠性件、同步轮、转轴能带动柔性驱动件对锅坯进行驱动。优选挠性件为同步带;同步带在空间采用扭转安装,以实现对锅边定位单元的空间异面多点连接。同时,锅边定位单元之间通过动力单元的同步带相连,动力单元通过同步带能带动锅边定位单元的柔性驱动件同步转动。

该结构中,采用同步带进行传动,同步带在空间扭转安装,对空间异面多点进行相互之间的连接。本实用新型采用同步带传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普通带传动打滑及弹性滑动引起的功率损失,能够保证传动比恒定,确保各个驱动轮之间基本上没有速度差。另外,基于同步带传动的设计,使得传动功率损失低,而同步带空间扭转安装,则能有效减少其他异面多点传动方式所需要的中转机构,简化结构,节约成本,方便维护。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在驱动电机的作用下,通过同步带带动所有的驱动轮转动,在驱动轮摩擦力的作用下带动锅坯转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采用多点驱动,能够保证锅坯驱动的有效性以及稳定性。同时,本实用新型以锅边为驱动点,可以避免驱动锅坯其他部位,有效避免破坏已加工面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采用挠性件(本方案以同步带为例)在空间扭转安装,来实现空间异面多点传动,在传动机构上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简化,有效减少中间传动换向机构和同步带的数量,降低硬件成本,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锅坯传动装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去除底板的去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底板,2、同步带,3、同步轮,4、驱动轮,5、驱动电机,6、锅边定位单元,7、支撑架,8、转轴,9、轮体,10、挡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的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所示,该锅坯驱动装置包括底板、锅边定位单元、动力单元。本实施例中,锅边定位单元为四个且均布于底板上。其中,锅边定位单元包括支撑架、转轴、柔性驱动件。本实施例中,柔性驱动件采用驱动轮,该驱动轮包括轮体、设置在轮体上的挡边,挡边与轮体固定连接为一体。支撑架设置在底板上,通过底板能为支撑架提供支撑;转轴设置在支撑架上,转轴与支撑架之间采用活动连接;驱动轮设置在转轴上,通过转轴能带动驱动轮相对转动,而驱动轮上的挡边则能对锅坯进行限位。基于结构的改进,通过四个驱动轮上的挡边,使得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对锅坯锅边的多点定位。

同时,本实施例中,驱动轮与转轴之间采用活动连接,能够调节驱动轮在转轴上的位置,以满足不同尺寸锅坯的驱动要求。进一步,动力单元与转轴相连,动力单元通过转轴带动柔性轮的转动,以实现对锅坯的驱动。

本实施例中,动力单元包括驱动电机、挠性件、同步轮,挠性件采用同步带。驱动电机通过同步带、同步轮与转轴相连,进而能带转轴上的驱动轮,以实现对锅坯的驱动。

本实施例中,锅边定位单元之间通过同步带相连,动力单元通过同步带带动锅边定位单元的柔性驱动件同步转动;即同步带在空间采用扭转安装,以实现对锅边定位单元的空间异面多点连接。

该装置工作过程如下:驱动电机启动,并通过同步带带动驱动轮转动,在驱动轮的作用下,带动锅坯转动;驱动轮的挡边对锅坯进行限位,通过调节驱动轮在轴上的位置,以适应锅坯的不同尺寸。本实用新型采用同步带传动,一定程度上减小了普通带传动打滑及弹性滑动引起的功率损失,能够保证传动比恒定,确保各个驱动轮之间基本上没有速度差。另外,也能有效减少其他异面多点传动方式所需要的中转机构,简化结构。

本实用新型用多点驱动,能够保证锅坯驱动的有效性以及稳定性,以锅边作为驱动点,能够避免驱动锅坯其他部位,造成破坏已加工面的问题。而通过采用挠性件(本方案以同步带为例)在空间扭转安装,来实现空间异面多点传动,在传动机构上得到了极大程度的简化,降低硬件成本。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以上内容仅仅是对本发明结构所作的举例说明。凡依据本发明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者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发明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