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浇注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414054发布日期:2018-12-25 21:06阅读:535来源:国知局
一种浇注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铸造工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浇注包,用于熔融金属的浇注。



背景技术:

熔融铁水中由于铁水氧化,以及熔入铁水中的杂质而导致生成铁渣。铁水中含有铁渣,一方面铁渣和杂质跟随铁液进入产品会使铸件中出现渣孔,影响铸件质量,甚至导致产品报废或增加劳动成本;另一方面铁渣会在浇注包的内壁以及包嘴部位结渣,当包嘴部位结渣大于80%时,浇注包则无法正常运行,必须进行勾渣处理。现有技术中,多采用扒渣、撇渣等方法处理,扒渣方法存在铁水损失问题;撇渣时,是将铁水浇注包通过倾翻机将铁水倒入中间包,铁水通过中间包撇渣器下方出口流出,铁渣留在中间包内,这种方法虽除渣效率高,但中间包因铁渣积累而容积逐渐减少,致使中间包寿命低,中间包耗量大。同时,扒渣、撤渣设备均为外置设备,这样不仅增加设备投入,而且需要天车作业,增加工人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中浇注包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有效截留铁渣,提高铸件质量,可使铁水从包嘴流出时呈柱状形状,减少铁水撒溅的浇注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浇注包,包括包体和包嘴,所述包嘴连接在包体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包嘴上远离所述包体的一端设有用于使铁水聚集的弧形包嘴,在所述弧形包嘴与所述包体之间设有挡渣板。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包嘴的横截面为U型槽结构,所述弧形包嘴的外表面与所述包嘴的内表面紧密接触。

进一步的,所述挡渣板的顶边与所述包嘴平齐,所述挡渣板的两侧边分别密封连接在所述包嘴的两侧壁上。

进一步的,在设置所述挡渣板处,所述挡渣板的底边到所述包嘴内表面的高度大于所述弧形包嘴的内表面到所述包嘴内表面的高度。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包嘴包括第一导流道和第二导流道,所述第一导流道与第二导流道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道和第二导流道均为沿所述第一导流道与第二导流道的交汇处向下延伸的倾斜面。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道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0°,所述第二导流道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所述第一导流道与第二导流道的交汇处为圆弧过渡。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道设置在靠近所述挡渣板处,所述第二导流道设置在包嘴的铁水出口端,所述第一导流道和第二流道的底部与所述包嘴紧密接触,所述第一导流道与所述挡渣板的底边之间设有供铁水通过的空隙。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流道和第二导流道的交汇处为与所述包嘴的铁水出口端适配的拱桥形,所述交汇处卡接在所述包嘴的铁水出口端。

进一步的,所述包体设有所述包嘴的内侧面为倾斜面,所述倾斜面与所述水平面的夹角为45°,所述弧形包嘴由石墨砖制成。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优点为:

1.本实用新型弧形包嘴和挡渣板的配合使用不仅可以拦截漂浮在铁水上方的铁渣,还可以拦截沉淀在铁水底部较大的铁渣或其它杂质,大幅度降低了浇注过程中铁渣或其它杂质跟随铁水进入产品内部,提高了铸件的质量,避免了铸件中由于杂质过多导致铸件报废的现象。

2.本实用新型弧形包嘴的U型槽结构可将包嘴内的铁水重新聚集,使铁水呈柱状形状从包嘴的出口端流出,避免铁水撒溅,浪费铁水或撒溅到其它物品上而物品造成损坏。

3.由于在实际生产中浇注机只能翻转45°,本实用新型将第二导流道与水平面的夹角设计为45°,可保证当浇注机翻转45°时,第二导流道恰好处于垂直状态,包体内的铁水可从第二导流道中垂直流下,既提高了浇注速度,又避免了包嘴和弧形包嘴内铁水的残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浇注包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分别为:1、包体;11、倾斜面;2、包嘴;3、弧形包嘴;31、第一导流道;32、第二导流道;33、交汇处;4、挡渣板。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一种浇注包,包括包体1和包嘴2,包嘴2连接在包体1上,在包嘴2上远离包体1的一端设有用于使铁水聚集的弧形包嘴3,即弧形包嘴3设置在包嘴2的铁水出口端,在弧形包嘴3与包体1之间设有挡渣板4。弧形包嘴3的横截面为U型槽结构,弧形包嘴3的外表面与包嘴2的内表面紧密接触,一般是使用耐火泥将弧形包嘴3紧密粘接在包嘴2上,弧形包嘴3高于包嘴2,在铁水由包嘴2进入到弧形包嘴3时,弧形包嘴3的端部可阻挡住沉淀的较大的铁渣或其它杂质;挡渣板4可将漂浮在铁水上方的铁渣拦截,避免铁渣随铁水流入到铸造模具中,造成铸件中出现渣孔,从而影响铸件质量;此外,弧形包嘴3可将包嘴2内的铁水重新聚集,使铁水呈柱状形状从包嘴2的出口端流出,避免铁水撒溅,浪费铁水或撒溅到其它物品上而物品造成损坏。

上述挡渣板4通过耐火泥紧密配合粘接在包嘴2上,具体安装方式为:按照包嘴2的形状进行切割挡渣板4,挡渣板4的顶边与包嘴2平齐,挡渣板4的两侧边分别通过耐火泥粘接密封连接在包嘴2的两侧壁上。在设置挡渣板4的地方,挡渣板4、包嘴2、弧形包嘴3之间的关系为,挡渣板4的底边到包嘴2内表面的高度大于弧形包嘴3的内表面到包嘴2内表面的高度。这样在挡渣板4的底边与弧形包嘴3之间可以形成供铁水通过的空隙,铁水通过挡渣板4、包嘴2、弧形包嘴3三者的汇集处时,挡渣板4可以拦截漂浮在铁水上方的铁渣,由于弧形包嘴3的外表面与包嘴2内表面接触,所以在弧形包嘴3与包嘴2开始接触的地方会形成阶梯状,可以拦截沉淀在铁水底部较大的铁渣或其它杂质。

优选的,包体1设有包嘴2的内侧面为倾斜面11,倾斜面11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因为在实际生产中浇注机只能翻转45°,将包体1上设有包嘴2的内侧面设置为45°的倾斜面,这样在浇注机翻转时,包体1内的铁水可垂直流入到包嘴2内,可使包体1内的铁水全部流出,避免了包体1铁水倾倒不干净导致铁水浪费的现象。

由于挡渣板4设置在弧形包嘴3与包体1之间,所以挡渣板4到包体1的距离根据弧形包嘴3的长度决定,但要综合考虑浇注过程中的浇注速度与过铁量。在本实用新型中,挡渣板4到包体1的距离为300mm,挡渣板4底边到包嘴2底部的距离为70-100mm,弧形包嘴3由石墨砖制成。

上述弧形包嘴3包括第一导流道31和第二导流道32,第一导流道31与第二导流道32连通,第一导流道31和第二导流道32均为沿第一导流道31与第二导流道32的交汇处33向下延伸的倾斜面。第一导流道31与水平面的夹角应尽量与包嘴2内表面的坡度一致,以方便弧形包嘴3与包嘴2之间密封粘结,第二导流道32与水平面的夹角应根据浇注机所能翻转的角度确定,尽量时第二导流道32与水平面的夹角与浇注机所能翻转的角度之和为90°,以保证铁水可从第二导流道32内垂直流出,在本实用新型中将第一导流道31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设计为30°,第二导流道32的底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45°,第一导流道31与第二导流道32的交汇处33为圆弧过渡。

第一导流道31设置在靠近挡渣板4处,第二导流道32设置在包嘴2的铁水出口端,第一导流道31和第二流道的底部与包嘴2紧密接触,第一导流道31与挡渣板4的底边之间设有供铁水通过的空隙。

优选,第一导流道31和第二导流道32的交汇处33为与包嘴2的铁水出口端适配的拱桥形,交汇处33卡接在包嘴2的铁水出口端,第二导流道32恰好伸出到包嘴2的外部;由于在实际生产中浇注机只能翻转45°,所以将第二导流道32与水平面的夹角设计为45°,当浇注机翻转45°时,第二导流道32恰好处于垂直状态,包体1内的铁水可从第二导流道32中垂直流下,既提高了浇注速度,又避免了包嘴2和弧形包嘴3内铁水的残留。

本实用新型弧形包嘴3和挡渣板4的配合使用不仅可以拦截漂浮在铁水上方的铁渣,还可以拦截沉淀在铁水底部较大的铁渣或其它杂质,大幅度降低了浇注过程中铁渣或其它杂质跟随铁水进入产品内部,提高了铸件的质量,避免了铸件中由于杂质过多导致铸件报废的现象。此外,弧形包嘴3的U型槽结构可将包嘴2内的铁水重新聚集,使铁水呈柱状形状从包嘴2的出口端流出,避免铁水撒溅,浪费铁水或撒溅到其它物品上而物品造成损坏。本实用新型的弧形包嘴3和挡渣板4不仅安装方便快捷、材料成本低,还可以减少后道工序因铸件杂质原因产生的人工与材料消耗成本。

以上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