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手持式磨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821184发布日期:2019-02-10 22:47阅读:374来源:国知局
一种手持式磨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磨光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手持式磨光机。



背景技术:

磨光机是用来进行材料表面打磨处理的一种手动电动工具;磨光机适用于木材、家具、五金、水暖卫浴器材、锁类、灯饰制品、标牌铭牌、五金工 艺饰品、刀剪类、汽车自行车零配件、餐具、韪扣类制品、钮扣、皮带扣、手机外壳、钟表、电子零件等行业;而手持式磨光机通常为电动式,通电后启动磨光盘旋转,再由人工操作手柄调整磨光盘位置,进而对工件或材料表面进行磨光处理。

目前,公告号为CN20579926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手持式磨光机,其包含总开关、第一手把、主体、砂轮、罩壳,它还包含LED灯按钮、翻盖、软管、LED灯和第二手把,主体后端设置有第一手把,第一手把上设置有总开关,主体后侧上部设置有LED灯按钮,主体前端上部设置有带有翻盖的空腔,该空腔一侧设置有软管,软管端部设置有LED灯,主体前端下部设置有砂轮,砂轮外侧设置有罩壳,且主体前端一侧固定有第二手把。该实用新型的手持式磨光机具有双手把,从能够分散操作者手部受力,降低劳动强度,且工作人员检查磨削面光滑程度方便,工作效率较高。

但是,这种磨光机在需要调整加工方向或需要调节握持方向时,由于其第二把手固接于磨光机主体前端,难以调整第二把手位置,因此,会使工作人员握持不便,而导致加工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手持式磨光机,其具有握持方便,加工效率高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手持式磨光机,包括磨光机主体,所述磨光机主体端部装有机头,所述机头底部转动设有磨光盘,位于磨光盘上方、所述机头外周绕磨光机主体的轴线转动设有副把手,所述副把手垂直于磨光机主体的轴线设置,且所述机头处设有用于固定副把手位置的固定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握持或施加作用力,在磨光机的机头偏离磨光盘的一侧装设有副把手,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握持方式随着加工环境和施力方向的改变而出现变化,由于副把手位置的不可变更性,工作人员再利用磨光机加工工件时会出现握持不便的情况;因此,将副把手转动连接在机头外周,工作人员能够根据实际使用状况选择副把手位置,并在选择好副把手位置后,利用机头设置的固定装置固定住其位置,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握持,以提高加工效率。

进一步的,位于磨光盘上方、绕机头外周开有滑动槽,所述副把手沿滑动槽长度方向滑移连接在滑动槽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滑动槽的设置为副把手的滑移提供了滑移轨到,从而稳定副把手在机头上的调节。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滑动槽槽底沿其长度方向设置的齿槽,插设于滑动槽中的所述副把手的端部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设置卡块,所述卡块靠近齿槽的一端配合齿槽设有齿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调整好副把手位置时,将卡块压向齿槽,使齿条与齿槽相互啮合,从而卡住卡块的移动,进而避免副把手在使用时出现滑移而影响到加工的安全性;在需要调整副把手位置时,滑动卡块,使卡块的齿条脱离齿槽,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滑动副把手调整其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槽处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设有滑动块,所述副把手一端转动连接于滑动块中,所述副把手靠近卡块的一端同轴设有螺杆,所述螺杆螺纹连接于卡块中;且所述卡块两侧分别抵接于滑动槽长度方向的两侧内壁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滑动槽槽口处设置上滑动块,将副把手转动连接在滑动块上,从而固定住副把手位置,同时,在副把手底端设置上螺杆,而螺杆螺纹连接在卡块中,且卡块两端抵接于滑动槽内壁,即能通过螺杆的转动带动卡块在滑动槽滑移,从而实现卡块的齿条与齿槽的啮合与脱离,进而实现副把手位置的调节和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副把手包括滑动连接滑动槽处的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螺杆的一端转动设置有调整杆,所述调整杆转动形成的转动面平行于磨光机主体的轴线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副把手包括滑动连接于滑动槽的连接杆和连接杆上转动连接的调整杆,调整杆转动形成的平面垂直于副把手滑动时形成的平面,从而提高副把手的适用性。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杆远离螺杆的端部设有U形块,所述调整杆的一端转动连接于U形块中。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U形块对的设置,夹设住调整杆端部,实现调整杆的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贯通所述U形块一侧侧壁螺纹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能够抵接于调整杆周壁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U形块一侧设置上限位杆,通过限位杆与调整杆的抵接与脱离实现限位杆对调整杆位置的调整。

进一步的,所述副把手外周罩可拆卸设有护罩,所述护罩远离磨光盘的一侧敞口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正常使用时,将护罩连接到副把手上,从而保护工作人员的手部,避免手部被加工时产生的碎屑或意外断折产生的刀片所伤。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效果:

1.通过绕机头滑动设置的副把手方便工作人员调节副把手位置,方便握持,从而提高加工效率;

2.通过连接杆和调整杆的转动连接,方便工作人员调节调整杆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副把手的适用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1中一种手持式磨光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一种手持式磨光机的局部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2中一种手持式磨光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磨光机主体;2、机头;21、滑动槽;211、齿槽;212、限位槽;22、磨光盘;3、副把手;31、调整杆;32、连接杆;321、螺杆;322、卡块;323、齿条;33、U形块;331、限位杆;34、滑动块;4、护罩;41、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一种手持式磨光机,如图1所示,包括磨光机主体1,而在磨光机端部安装有机头2,且机头2底部转动连接有磨光盘22;位于磨光盘22上方、在机头2外周绕磨光机主体1的轴线转动设置有副把手3,且副把手3垂直于磨光机主体1的轴线设置,同时,在机头2处设置有用于固定副把手3位置的固定装置。

现有技术中,在磨光机的机头2上装有垂直于磨光机主体1轴线的副把手3,且其偏离磨光盘22位置设置,从而方便工作人员一手握持磨光机主体1部分,一手握持副把手3,进而稳定握持,并方便工作人员施加作用力;但是,由于加工环境和施力方向的变更,而固定于一处的副把手3难以进行调整,因此,将副把手3转动连接在机头2外周,同时,通过固定装置实现副把手3位置的固定和调节,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副把手3位置进行操作,进而提高加工效率。

为了实现副把手3的滑移转动,如图2所示,远离磨光盘22的一侧、绕机头2外周开有滑动槽21,如图3所示,在滑动槽21沿其长度方向的两侧开有限位槽212,而在滑动槽21槽口处沿滑动槽21长度方向滑移设置有滑动块34,且滑动块34两端分别卡接在两侧的限位槽212中,同时,副把手3一端连接在滑动块34上。这样,通过滑动块34和限位槽212的设置导向滑动块34在滑动槽21处的滑移,并阻止滑动块34脱离滑动槽21,而连接于滑动块34上的副把手3即能沿滑动槽21长度方向滑移。

在将副把手3滑移至选定位置后,为了固定住副把手3位置,如图3所示,一方面,在滑动槽21槽底设置有齿槽211,这里齿槽211的齿沿滑动槽21长度方向并列排布,另一方面,插设于滑动槽21中的副把手3端部连接有沿其长度方向滑移设置的卡块322,且卡块322远离副把手3的一端端面配合设置有齿条323。这样,在选择好副把手3位置后,推动卡块322,使齿条323啮合在齿槽211中,从而阻止与卡块322连接的副把手3的移动,进而固定住其位置;而在需要调整副把手3位置时,拉动卡块322,使齿条323脱离齿槽211,失去阻挡后,工作人员即能拉动副把手3滑移。

而为了实现卡块322的滑移,如图3所示,副把手3转动连接在滑动块34上,且副把手3靠近齿槽211的端部设置有贯通滑动块34的螺杆321,螺杆321远离副把手3的一端螺纹连接在卡块322中,这里,卡块322两端分别抵接在滑动槽21长度方向的两侧内侧壁上。这样,即能通过转动副把手3驱动与螺杆321螺纹连接的卡块322在滑动槽21滑移。

在通过滑动槽21实现副把手3的滑移时,副把手3转动形成的平面垂直于磨光机主体1的轴线,因此,为了提高副把手3的调节范围和适用性,如图3所示,副把手3包括滑动连接在滑动槽21中的连接杆32,连接杆32远离滑动槽21的端部设置有U形块33,在U形块33中转动连接有调整杆31,这里,调整杆31转动形成的平面平行于磨光机轴线设置。这样,通过两个转动方向的配合,增强副把手3位置的可调节性,进一步提高副把手3便于握持的效果。

而为了避免调整杆31在使用时出现转动,如图3所示,U形块33一侧、贯通U形块33侧壁螺纹连接有限位杆331,而限位杆331一端端部能够抵接在调整杆31外周壁上。这样,在需要固定住调整杆31位置时,拧动限位杆331,推动限位杆331抵住调整杆31即能避免调整杆31的转动而影响到磨光机的使用,而在需要调整调整杆31位置时,再次拧动限位杆331,使限位杆331脱离调整杆31,从而方便工作人员根据需要转动调整杆31。

实施例2:一种手持式磨光机,其结构与实施例1基本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如图4所示,还包括罩设在副把手3的调整杆31处的护罩4,这里,护罩4靠近磨光机主体1一侧和远离磨光机主体1一侧敞口设置,而在护罩4中部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套筒41,且调整杆31插接与套筒41中。这样,工作人员在使用副把手3时,一手握持与护罩4中,而护罩4的封闭部位挡在手部与磨光盘22之间,从而避免磨光盘22处溅射的碎屑和意外断折的刀片伤到手部。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