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炉上料斜桥式小车助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7206发布日期:2018-12-14 22:39阅读:861来源:国知局
高炉上料斜桥式小车助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送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炉上料斜桥式小车助推装置。



背景技术:

斜桥式料车上料机在70年代前曾被认为是比较完善的高炉上料设备而得以广泛应用,它主要由斜桥、料车、卷扬机三部分组成。料车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对于中小高炉,有足够的上料能力,能实现自动控制,并且运转可靠。工作工程中,两个料车交替上料,当装满炉料的料车上升时,空料车下行,空车重量相当于一个平衡锤,平衡了重料车的车厢自重。这样,当上行或下行二个料车用一个卷扬机拖动时,不但节省了拖动电机功率,而且,电机运转时,总有一个重料车上行,没有空行程。从而,使得电动机总是处于电动状态运行,免去了电动机处于发电运行状态所带来的种种问题。

但是目前现有的高炉上料斜桥式小车每次启动全部为重载启动,对变频器、电机及减速机冲击比较大,设备运行故障率高,设备维护费用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炉上料斜桥式小车助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使用的技术方案是:高炉上料斜桥式小车助推装置,包括,固定端支架、牵引装置和推动装置,所述固定端支架包括横梁和滑杆,两根所述横梁间隔一定距离垂直固定于两根料车行走导轨之间,两根所述滑杆对称设置且与两根所述横梁垂直固定,所述牵引装置包括液压缸、第一牵引支架、第二牵引支架和牵引绳,所述第一牵引支架与所述滑杆滑动连接,所述液压缸的控制方式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液压缸固定端与靠下的所述横梁的朝向另一根所述横梁的一侧可拆卸连接,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与所述第一牵引支架的下端面可拆卸连接,所述推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固定端支架下方,包括基板和推块,所述基板与两根所述料车行走导轨滚动连接,两块所述推块间隔竖直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表面,所述推块朝向所述固定端支架的一侧与料车后轮转轴相接触,牵引绳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牵引支架的上端面可拆卸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牵引支架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二牵引支架固定设置于所述基板上表面靠近所述固定端支架的一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牵引支架包括,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下表面对应两根所述滑杆固定设置有滑块,所述滑块中部设有与所述滑杆延伸方向相同且贯穿所述滑块的通孔,所述滑杆穿过所述通孔,所述滑块沿所述滑杆延伸方向滑动。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上端面中央位置设有第一连接支架,所述第一连接支架包括两块垂直于所述安装板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板,两块所述第一立板的顶端贯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贯穿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的一端设有凸台卡至在任意一块所述第一立板的外侧,另一端设有垂直于所述销轴中轴线且贯穿设置的销孔,所述销孔内插入有β销,所述β销卡至于另一块所述第一立板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安装板下端面中央位置设有第二连接支架,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包括两块垂直于所述安装板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立板,两块所述第二立板的顶端贯穿设置有所述安装孔,所述液压缸的伸缩端设有连接环,所述连接环设置于两块所述第二立板之间,所述销轴穿过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环,所述销轴的所述凸台卡至在任意一块所述第二立板的外侧,所述销轴的所述销孔内插入有所述β销,所述β销卡至于另一块所述第二立板外侧。

作为优选,位置靠下的所述横梁朝向另一所述横梁的一侧垂直设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顶端设有所述安装孔,所述液压缸的固定端中央位置设有第三连接支架,所述第三连接支架包括两块垂直于所述液压缸的固定端且间隔设置的第三立板,两块所述第三立板的顶端贯穿设置有所述安装孔,所述连接板设置于两块所述第三立板之间,所述销轴穿过所述第三立板的所述安装孔和所述连接板的所述安装孔,所述销轴的所述凸台卡至在任意一块所述第三立板的外侧,所述销轴的所述销孔内插入有所述β销,所述β销卡至于另一块所述第三立板外侧。

作为优选,所述第二牵引支架包括两块垂直于所述基板且间隔设置的第四立板,两块所述第四立板的顶端贯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贯穿设置有销轴,所述销轴的一端设有凸台卡至在任意一块所述第四立板的外侧,另一端设有垂直于所述销轴中轴线且贯穿设置的销孔,所述销孔内插入有β销,所述β销卡至于另一块所述第四立板外侧,所述牵引绳的一端系于所述第一连接支架的所述销轴中部,另一端系于所述第二牵引支架的所述销轴中部。

作为优选,所述基板的上表面左右对称设置有至少两组转轴座,同侧的所述转轴座沿所述料车行走导轨方向排列,所述转轴座中心垂直于所述料车行走导轨方向贯穿设置有转轴孔,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转轴孔内贯穿设有转轴,所述转轴的两端设有车轮,所述车轮在料车行走导轨上沿所述料车行走导轨延伸方向滚动。

作为优选,位置靠下的所述横梁上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导轮支架,所述导轮支架包括两块垂直于所述横梁上表面且间隔设置的第五立板,两块所述第五立板之间设有导向轮,两块所述第五立板的顶端以及所述导向轮中心贯穿设置有轮轴孔,所述轮轴孔内贯穿设有轮轴,所述导向轮边缘设置有环形凹槽。

作为优选,所述推块与料车后轮转轴相接触的一面为圆弧形,且圆弧面内设有圆弧槽,在所述圆弧槽内沿所述圆弧槽边缘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滚轴,所述滚轴上套设有滚筒,所述滚筒外表面包裹设有软性胶垫。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施新型在料车开始提升时,通过计算机精确控制液压缸的伸出端伸出推动第一牵引支架,第一牵引支架通过滑块沿滑杆延伸方向向上滑动,同时第一牵引支架也通过第一连接支架上的销轴中部系留的牵引绳拉动第二牵引支架,从而带动推动装置通过车轮在料车行走导轨上沿料车行走导轨延伸方向的滚动来实现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推动装置上的推块朝向所述固定端支架的一侧与料车后轮转轴相接触,推动料车向上运动,在料车起步阶段提供一个沿料车行走导轨向上的力,起到助推作用,极大的减缓电机在拖动起始段的温升及故障率,减小机械冲击及电气冲击的影响,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通过销轴4与β销5的配合的可拆卸方式来固定液压缸和牵引绳,使得液压缸和牵引绳的安装、拆卸与维护十分方便,工作效率高。

3.本实用新型牵引绳在连接第一连接支架和第二牵引支架之间还经过导向轮,牵引绳设置在环形凹槽内,导向轮的设置一方面使得牵引绳始终保持与料车行走导轨平行,另一方面起到支撑张紧的作用,使得牵引绳运行更加平稳,噪音也小,环形凹槽也使得牵引绳不易从导向轮上脱落。

4.本实用新型推块与料车后轮转轴相接触的一面为圆弧形,且圆弧面内设有圆弧槽,在圆弧槽内沿圆弧槽边缘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滚轴,滚轴上套设有滚筒,所述滚筒外表面包裹设有软性胶垫。圆弧形面以及滚筒的设置,使得推块与料车后轮转轴相接触时为多点接触,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同时料车后轮轴与推块之间为滚动摩擦,减小能量损耗,软性胶垫的设置使得推块与料车后轮轴接触时,更加柔和,减少噪音。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高炉上料斜桥式小车助推装置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牵引支架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牵引支架侧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液压缸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动装置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轮支架以及导向轮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导轮支架以及导向轮侧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推块结构图;

图中1.固定端支架;2.牵引装置;3.推动装置;4.销轴;5.β销;6.导轮支架;1-1.横梁;1-2.滑杆;2-1.液压缸;2-11.连接环;2-12.第三连接支架;2-121.第三立板;2-2.第一牵引支架;2-21.安装板;2-22.滑块;2-23.通孔;2-24.第一连接支架;2-241.第一立板;2-25.第二连接支架;2-251.第二立板;2-26连接板;2-3.第二牵引支架;2-31.第四立板;2-4.牵引绳;3-1.基板;3-2.推块;3-21.圆弧槽;3-22.滚轴;3-23.滚筒;3-3.转轴座;3-4.转轴;3-5.车轮;6-1.第五立板;6-2.导向轮;6-3.轮轴;6-4.环形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高炉上料斜桥式小车助推装置,包括包括固定端支架1、牵引装置2和推动装置3,所述固定端支架1包括横梁1-1和滑杆1-2,两根所述横梁1-1间隔一定距离垂直固定于两根料车行走导轨之间,两根所述滑杆1-2对称设置且与两根所述横梁1-1垂直固定,所述牵引装置2包括液压缸2-1、第一牵引支架2-2、第二牵引支架2-3和牵引绳2-4,所述推动装置3设置于所述固定端支架1下方,包括基板3-1和推块3-2,两块所述推块3-2间隔竖直设置于所述基板3-1上表面,所述推动装置3设置于所述固定端支架1下方通过牵引装置2相连接。

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牵引支架2-2包括,安装板2-21,所述安装板2-21下表面对应两根所述滑杆1-2固定设置有滑块2-22,所述滑块2-22中部设有与所述滑杆1-2延伸方向相同且贯穿所述滑块2-22的通孔2-23,所述安装板2-21上表面中央位置设有第一连接支架2-24,所述第一连接支架2-24包括两块垂直于所述安装板2-21且间隔设置的第一立板2-241,两块所述第一立板2-241的顶端贯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安装板2-21下端面中央位置设有第二连接支架2-25,所述第二连接支架包括两块垂直于所述安装板且间隔设置的第二立板2-251,两块所述第二立板2-251的顶端贯穿设置有所述安装孔。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液压缸2-1的控制方式为现有技术,所述液压缸2-1的伸缩端设有连接环2-11,所述液压缸2-1的固定端中央位置设有第三连接支架2-12,所述第三连接支架2-12包括两块垂直于所述液压缸2-1的固定端且间隔设置的第三立板2-121,两块所述第三立板2-121的顶端贯穿设置有所述安装孔。

如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牵引支架2-3包括两块垂直于所述基板3-1且间隔设置的第四立板2-31,两块所述第四立板2-31的顶端贯穿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基板3-1的上表面左右对称设置有两组转轴座3-3,同侧的所述转轴座3-3沿所述料车行走导轨方向排列,所述转轴座3-3中心垂直于所述料车行走导轨方向贯穿设置有转轴孔,左右对称设置的所述转轴孔内贯穿设有转轴3-4,所述转轴3-4的两端设有车轮3-5。

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位置靠下的所述横梁1-1朝向另一所述横梁1-1的一侧垂直设有连接板2-26,所述连接板2-26的顶端设有所述安装孔,位置靠下的所述横梁1-1上表面中间位置设有导轮支架6,所述导轮支架6包括两块垂直于所述横梁1-1上表面且间隔设置的第五立板6-1,两块所述第五立板6-1之间设有导向轮6-2,两块所述第五立板6-1的顶端以及所述导向轮6-2中心贯穿设置有轮轴孔,所述轮轴孔内贯穿设有轮轴6-3,所述导向轮6-2边缘设置有环形凹槽6-4。

在本实施中,滑杆1-2穿过通孔2-23,第一牵引支架2-2通过滑块2-23沿滑杆1-2延伸方向滑动。

在本实施中,推动装置3通过车轮3-5在料车行走导轨上沿料车行走导轨延伸方向的滚动来实现移动。

在本实施中,液压缸2-1的伸缩端的连接环2-11设置于两块第二立板2-251之间,销轴4分别穿过第二立板2-251顶端的安装孔和连接环2-11,销轴4的一端设有凸台,凸台卡至在任意一块第二立板2-251的外侧,销轴4的另一端设有垂直于销轴4中轴线且贯穿销轴4的销孔,销孔内插入β销5,β销5卡至于另一块所述第二立板2-251外侧。液压缸2-1的固定端的连接板2-26设置于两块第三立板2-121之间,销轴4穿过第三立板2-121的安装孔和连接板2-26的安装孔,所述销轴4的凸台卡至在任意一块第三立板2-121的外侧,销轴4的销孔内插入β销5,β销5卡至于另一块所述第三立板2-121外侧。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接支架2-24和第二牵引支架2-3上也分别设置有销轴4,并通过β销5固定,固定方式与液压缸2-1两端的固定方式相同。牵引绳2-4的一端系于第一连接支架2-24上的销轴4中部,另一端系于第二牵引支架2-3上的销轴4中部。

本实施例通过销轴4与β销5的配合的可拆卸方式来固定液压缸2-1和牵引绳2-4,使得液压缸2-1和牵引绳2-4的安装、拆卸与维护十分方便,工作效率高。

本实施例在料车开始提升时,通过计算机精确控制液压缸2-1的伸出端伸出,推动第一牵引支架2-2,第一牵引支架2-2通过滑块2-23沿滑杆1-2延伸方向向上滑动,同时第一牵引支架2-2也通过第一连接支架2-24上的销轴4中部系留的牵引绳2-4拉动第二牵引支架2-3,从而带动推动装置3通过车轮3-5在料车行走导轨上沿料车行走导轨延伸方向的滚动来实现向上移动,在移动过程中,推动装置3上的推块3-2朝向所述固定端支架1的一侧与料车后轮转轴相接触,料车后轮轴设置在料车底部,从而推动料车通过料车后轮轴带动两端固定连接的行走轮在料车行走导轨上表面滚动来实现向上运动,在料车起步阶段提供一个沿料车行走导轨向上的力,起到助推作用,极大的减缓电机在拖动起始段的温升及故障率,减小机械冲击及电气冲击的影响,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本实施例牵引绳2-4在连接第一连接支架2-24和第二牵引支架2-3之间还经过导向轮6-2,牵引绳2-4设置在环形凹槽6-4内,导向轮6-2的设置一方面使得牵引绳2-4始终保持与料车行走导轨平行,另一方面起到支撑张紧的作用,使得牵引绳2-4运行更加平稳,噪音也小,环形凹槽6-4也使得牵引绳2-4不易从导向轮6-2上脱落。

本实施例推块3-2与料车后轮转轴相接触的一面为圆弧形,且圆弧面内设有圆弧槽3-21,在圆弧槽3-21内沿圆弧槽3-21边缘设有若干横向设置的滚轴3-22,滚轴3-22上套设有滚筒3-23,所述滚筒外表面包裹设有软性胶垫。圆弧形面以及滚筒2-23的设置,使得推块与料车后轮转轴相接触时为多点接触,增大接触面积,减小压强,同时料车后轮轴转动时与推块3-2之间为滚动摩擦,减小能量损耗,软性胶垫的设置使得推块3-2与料车后轮轴接触时,更加柔和,减少噪音。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