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微型工件中央打磨除尘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624721发布日期:2019-01-16 00:18阅读:5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小微型工件中央打磨除尘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件打磨除尘台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小微型工件中央打磨除尘台。



背景技术:

微型工件在打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灰尘需要清理,影响其正产运行,而在现有的技术中不能够实现多工位打磨台面同时进行除尘,因而不能够使得多工位打磨台面同时进行正常的运作。

为此,特提出一种小微型工件中央打磨除尘台来解决上面提到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微型工件中央打磨除尘台,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小微型工件中央打磨除尘台,包括输送带和风箱,所述输送带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且两个所述支撑架相离的一侧均连接有梯形设置的侧板,所述侧板、支撑架和输送带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侧板上端面等距设置有打磨工位,所述侧板底部位于打磨工位正下方均连通有漏斗状设置的漏灰管,所述漏灰管均通过法兰连接有进风管道,且所述进风管道末端均与风箱侧壁连通,所述进风管道上还安装有风量调节阀,所述风箱左端连通有风机,所述风箱右端设置有出风口,且所述风箱内底部一侧安装有清灰抽屉。

优选的,所述风箱为左高右低倾斜设置,所述清灰抽屉位于风箱内底部且靠近出风口设置。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位于风箱正上方,且所述输送带和风箱之间存在间隙。

优选的,所述输送带的直接和间接驱动工具分别包括有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转轴,且转轴通过轴承与支撑架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进风管道有若干个且均与风箱两侧中间相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风箱位于输送带正下方,输送带两侧均设置有侧板,侧板上等距设置有打磨工位,打磨工位底部连通有漏斗状设置的漏灰管,且漏灰管与风箱之间通过进风管道连通,从而便于将打磨工位上产生的灰尘带入风箱内,另外,风箱左端连通有风机,风箱设置存在一定的坡度,具体为左高右低设置,这样设置方便灰尘沿着风箱内部左侧滑落到右端,在右端最底部且靠近出风口的位置安装有清灰抽屉,方便收集灰尘,整个除尘台可实现多工位打磨台面同时工作,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具有很高的实用性,大大提升了该一种小微型工件中央打磨除尘台的使用功能性,保证其使用效果和使用效益,适合广泛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左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立体效果图。

图中:1输送带、2风箱、3支撑架、4侧板、5打磨工位、6漏灰管、7进风管道、8风量调节阀、9出风口、10清灰抽屉、11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小微型工件中央打磨除尘台,包括输送带1和风箱2,所述输送带1左右两侧均设置有支撑架3,且两个所述支撑架3相离的一侧均连接有梯形设置的侧板4,所述侧板4、支撑架3和输送带1上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上,且所述侧板4上端面等距设置有打磨工位5,所述侧板4底部位于打磨工位5正下方均连通有漏斗状设置的漏灰管6,所述漏灰管6均通过法兰连接有进风管道7,且所述进风管道7末端均与风箱2侧壁连通,所述进风管道7上还安装有风量调节阀8,所述风箱2左端连通有风机11,所述风箱2右端设置有出风口9,且所述风箱2内底部一侧安装有清灰抽屉10。

具体的,所述风箱2为左高右低倾斜设置,所述清灰抽屉10位于风箱2内底部且靠近出风口9设置。

具体的,所述输送带1位于风箱2正上方,且所述输送带1和风箱2之间存在间隙。

具体的,所述输送带1的直接和间接驱动工具分别包括有电机、主动轮、从动轮和转轴,且转轴通过轴承与支撑架3相连接。

具体的,所述进风管道7有若干个且均与风箱2两侧中间相连通。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一种小微型工件中央打磨除尘台,使用时,风箱位于输送带1正下方,输送带1两侧均设置有侧板4,侧板4上等距设置有打磨工位5,打磨工位5底部连通有漏斗状设置的漏灰管6,且漏灰管6与风箱2之间通过进风管道7连通,从而便于将打磨工位5上产生的灰尘带入风箱2内,另外,风箱2左端连通有风机11,风箱2设置存在一定的坡度,具体为左高右低设置,这样设置方便灰尘沿着风箱2内部左侧滑落到右端,在右端最底部且靠近出风口9的位置安装有清灰抽屉10,方便收集灰尘,整个除尘台可实现多工位打磨台面同时工作,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