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落渣钢包台车马鞍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841363发布日期:2019-10-09 07:10阅读:403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落渣钢包台车马鞍座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落渣钢包台车马鞍座,属于炼钢技术领。



背景技术:

常规的马鞍座如图2所示,支撑板A是一个水平面,钢包为图1所示,图1中钢包的支撑面板B卡座在图2所示的支撑板A上,完成座包过程;钢包在座包的过程中,难免会因为各种因素,钢包会有晃动,包括在倒包时,会有少量钢渣溅落,钢渣在溅落的过程中,集中在支撑板的两侧,钢渣四处溅落,溅落到这个平面上,时间一长,会堆积大量的钢渣灰尘,影响下次的座包过程,严重的会影响设备和人员的安全,增加了人工打扫的成本。针对以上技术难题,设计出一种防落渣形式的台车马鞍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防落渣钢包台车马鞍座,此结构简单,减少了现场大量钢渣溅落后堆积的情况,降低了设备维护的人工成本,减小了安全隐患。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防落渣钢包台车马鞍座,包括底板和支撑板,所述支撑板设置于底板上侧中央位置,所述支撑板的左右两侧设置侧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用于支撑钢包的支撑面板,所述支撑面板设置于钢包的两侧,所述侧支撑板的尺寸小于钢包支撑面板的尺寸,所述钢包支撑面板完全覆盖所述支撑板,每个所述侧支撑板上放对称设置一耳轴,所述侧支撑板上部内侧设置L型缺角,所述L型缺角与支撑板形成凹槽,所述支撑面板尺寸小于侧支撑板的尺寸与凹槽的尺寸之和,所述侧支撑板的一侧设置为侧斜板,所述凹槽一端和同侧的耳轴底部均与侧斜板的斜面相接,所述侧斜板斜面的与底板的边缘相接。

进一步的,所述耳轴设置在侧支撑板的外侧边缘,所述凹槽位于所述耳轴内侧与支撑板外侧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呈长方形,支撑板的顶面与耳轴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

进一步的,所述的耳轴内侧呈圆弧形,所述耳轴用于校正钢包落座时的前后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底板和支撑板焊接而成,侧支撑板焊接于支撑板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耳轴焊接于侧支撑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的另一面也设置为斜面。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支撑板和侧支撑板连接处设计为一个凹槽,凹槽的两端设有一个带有角度的坡面,当钢渣溅落到马鞍座两侧时,钢渣会随着斜面滑落,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钢渣溅落在座包平面,此结构简单,但实用效果明显,减少了现场大量钢渣溅落的情况,降低了设备维护的人工成本,更减小了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图1现有常规钢包结构示意图;

图2现有钢包台车马鞍座结构示意图;

图3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技术方案的实施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3~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落渣钢包台车马鞍座,包括底板1和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4设置于底板1上侧中央位置,所述支撑板4的左右两侧设置侧支撑板6,所述支撑板4用于支撑钢包的支撑面板,所述支撑面板设置于钢包的两侧,所述侧支撑板6的尺寸小于钢包支撑面板的尺寸,所述钢包支撑面板完全覆盖所述支撑板4,每个所述侧支撑板6上放对称设置一耳轴3,所述侧支撑板6上部内侧设置L型缺角,所述L型缺角与支撑板4形成凹槽5,所述支撑面板尺寸小于侧支撑板6的尺寸与凹槽5的尺寸之和,所述侧支撑板6的一侧设置为侧斜板2,所述凹槽5一端和同侧的耳轴3底部均与侧斜板2的斜面相接,所述侧斜板2斜面的与底板1的边缘相接。

所述耳轴3设置在侧支撑板6的外侧边缘,所述凹槽5位于所述耳轴3内侧与支撑板4外侧之间。

所述支撑板4呈长方形,支撑板4的顶面与耳轴3的底部在同一水平面。

所述的耳轴3内侧呈圆弧形,所述耳轴3内侧从上至下开口尺寸逐渐减小,所述耳轴3用于校正钢包落座时的前后位置。

所述底板1和支撑板4焊接而成,侧支撑板6焊接于支撑板4的两侧。

所述耳轴3焊接于侧支撑板6上。

所述凹槽5的另一面也设置为斜面。

本实用新型按照一定距离设置对称设置两个马鞍座,钢包做包与两个马鞍座之间,两个马鞍座的支撑板用于支撑钢包两侧的支撑面板,支撑面板的尺寸大于支撑板的尺寸,且支撑面板尺寸小于侧支撑板的尺寸与凹槽的尺寸之和,耳轴用于调整钢包座包过程中的前后位置,钢包座包的过程中撞击两侧耳轴,产生大量的落渣,会进入凹槽,随着侧斜板上滑落,不会因为落到平面上而溅落到中间的支撑板上。

本实用新型支撑板和侧支撑板连接处设计为一个凹槽,凹槽的两端设有一个带有角度的坡面,当钢渣溅落到马鞍座两侧时,钢渣会随着斜面滑落,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钢渣溅落在支撑板,此结构简单,但实用效果明显,减少了现场大量钢渣溅落的情况,降低了设备维护的人工成本,更减小了安全隐患。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形,这些改进和变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