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炉堵风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07245发布日期:2019-08-23 23:34阅读:994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炉堵风口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炉用装置,具体属于高炉堵风口装置。



背景技术:

合理的送风速度对高炉休风后的恢复过程十分关键。在通常恢复过程中会采用减小进风面积的方法来提高风速,这样可以使热风能达到或靠近高炉料柱中心,保证炉缸有足够空间来逐步提高进风量,同时,也能,为后高炉高强度冶炼和顺行提供了保证。

目前,一般高炉休风后,采取人工堵塞部分风口的方法来提高恢复期的风速和风压,该堵口方法要依靠炉前工熟练的经验,因此,经常会出现堵风口泥粘接不到位,在送风过程中被高压、高速热风吹开或吹走,没能达到提风速的目的;又或者,风口堵泥太厚,粘接太好,造成人工开风口时,难以打开或部分打开风口,同时,也给工人安全和设备带来不利,因此,有必要开发一种能够稳定、高效堵风口,且开风口时又容易打开的装置。

经检索: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0575980.8的文献,公开了“一种高炉送风系统及其在线堵风口装置”。该文献包括送风装置本体和在线堵风口装置,送风装置本体的一端设有窥视孔,送风装置本体的另一端设有风口小套;送风装置本体上的送风口与风口小套相连通;送风装置本体上固定有直吹管,直吹管的进口端设于送风装置本体外部,直吹管的出口端伸入送风装置本体内部且正对风口小套;在线堵风口装置包括灌浆机和灌浆直管,直吹管内设有灌浆直管,灌浆直管的进口端与灌浆机的出口相连通,灌浆直管的出口端延伸至风口小套内。其虽能提高高炉生产率,但在高压、高温环境下堵口成功率和安全性和都较低,生产过程中操作一旦发生事故造成的损失会大大增加、而且高炉风口被吹开可能性也较高。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520880359.2的文献,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避免风口被吹开的高炉堵风口装置,”其包括风口小套、风口堵头、耐火泥,所述的风口小套之锥孔底部直孔处设置风口堵头;所述的风口小套之锥孔内设置耐火泥;所述的风口堵头之内端与耐火泥紧密连接。该文献采用在风口小套锥孔底部直孔处设置风口堵头,在风口小套之锥孔内设置耐火泥的结构,风口堵头采用定型耐火材料制作,其耐火温度≥1400℃。该文献虽结构简单,制作容易,工作可靠,能够有效避免风口被吹开,该装置不能保证耐火泥在封口处的厚度和平整度,以及与风口结合的紧密度,使堵泥被吹开的概率增加。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420690578.X的文献,公开了“一种能够有效密封且易移除的高炉风口小套封堵装置”,其包括风口小套(1),在所述风口小套(1)前端设置堵塞部件(2),所述堵塞部件(2)包含顶端和底端,所述堵塞部件(2)的外径≤所述风口小套(1)前端的内径,所述堵塞部件(2)的总长度<所述风口小套(1)的总长度。采用在风口小套前端设置定型实心耐火耐磨浇注而成的堵塞部件,堵塞部件的外径≤所述风口小套前端的内径,堵塞部件的总长度<所述风口小套的总长度;在堵风口时,用高炉吹管将堵塞部件推至风口小套前端堵塞风口小套;在通风时,将堵塞部件取出;此堵塞部件可重复使用。该文献虽耐火耐磨、经久耐用,制作简单,实用且成本低,但存在,该堵塞件只能在高炉休风情况下使用,但在送风前必须取出,不符合高炉堵风口目的,即高炉堵风口是为了减少高炉进风面积,从而提高高炉风速,保证高炉中心气流。

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0820173662.9的文献,提供一种高炉风口堵泥输送设备,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将堵风口用的耐火泥能送往火管底部不方便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一输送工具,所述输送工具由一长把手及安装于所述长把手上的托盘组成,所述托盘为长条形。堵泥时,将耐火泥放在托盘中,手握长把手,将耐火泥送往风口内火管底部,再用捣泥托将耐火泥捣实堵住即可。该文献虽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可广泛应用于高炉风口堵泥中,但没能解决堵口泥在风口捣打的形状和对风口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够依据风口尺寸和形状,选定适合的堵口头及合理的堵口泥量,既能将风口快速堵严,又能使设备顺利脱离风口的高炉堵风口装置。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措施:

一种高炉堵风口装置,包括支撑杆、封泥板,其在于:所述封泥板为轮毂式的,并在轮毂式封泥板上套装有保护套,保护套外边缘沿周至少均匀分布三个导向球;在轮毂式封泥板的中间部位设有支撑杆连接孔,在支撑杆连接孔内装有带螺纹的塑料膨胀套,支撑杆的一端插入塑料膨胀套内并通过螺纹固定;在支撑杆上设有刻度;送泥器装在支撑杆上并与支撑杆同心安装;送泥器的前端与轮毂式封泥板之间为封泥空间。

其在于:所述送泥器由圆锥形送泥筒、在圆锥形送泥筒与支撑杆上设有刻度一段的相应段上上、下对称设有滑槽、在对称的上、下滑槽内穿过支撑杆连接的推移器组成;圆锥形送泥筒的大圆锥端面有盖板,在盖板上设有支撑杆通孔。

其在于:所述推移器由推力杆、与推力杆连接的固定杆、与推力杆连接的行进杆、套装在行进杆上并与的圆锥形送泥筒连接的固定座、推力杆与固定座之间形成的行程空间组成;固定座与推力杆在滑槽内互为平行安装;固定杆通过螺栓与圆锥形送泥筒连接。

其在于:在滑槽内设有固定座调节孔。

其在于:所述轮毂式封泥板为耐火材质的。

其在于:所述封泥空间的大小通过轮毂式封泥板与支撑杆上的螺纹进行调节。

本实用新型由于封泥板采用的是轮毂式封泥板,并在封泥板为轮毂式的,并在轮毂式封泥板上套装有保护套,保护套外边缘周向上有至少均匀分布三个导向球;并使轮毂式封泥板与支撑杆通过螺纹固定,还在支撑杆上还设有刻度,以调节送封泥的量;送泥器装在支撑杆上并与支撑杆同心安装,以保证封泥到位准确;送泥器的前端与轮毂式封泥板之间为封泥空间的结构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能够依据风口尺寸和形状,选定适合的堵口头,选择合理的堵口泥量,既能将风口快速堵严,又能使设备顺利脱离风口,且可重复使用,操作方便,结构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轮毂式封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保护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1中圆锥形送泥筒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杆,2—封泥板,3—塑料保护套,4—导向球,5—支撑杆连接孔,6—刻度,7—送泥器,8—封泥空间,9—圆锥形送泥筒,10—滑槽,11—推移器,12—盖板,13—支撑杆通孔,14—推力杆,15—固定杆,16—行进杆,17—固定座,18—行程空间,19—固定座调节孔,20—塑料膨胀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做进一步描述:

一种高炉堵风口装置,包括支撑杆1、封泥板2,其在于所述封泥板2为轮毂式的,并在轮毂式封泥板2上套装有保护套3,保护套3外边缘沿周至少均匀安装三个导向球4;在轮毂式封泥板2的中间部位加工有螺纹式支撑杆连接孔5,在支撑杆连接孔5内装有带螺纹的塑料膨胀套20,支撑杆1的一端插入塑料膨胀套20内并通过螺纹固定;在支撑杆1上加工有刻度6;送泥器7装在支撑杆1上并与支撑杆1同心安装;送泥器7的前端与轮毂式封泥板2之间为封泥空间8。轮毂式封泥板2为耐火材质的。保护套3为塑料的。

所述送泥器7由圆锥形送泥筒9、在圆锥形送泥筒9与支撑杆1上设有刻度6一段的相应段上上、下对称加工有滑槽10、在对称的上、下滑槽10内穿过支撑杆1连接的推移器11组成;圆锥形送泥筒9的大圆锥端面有盖板12,在盖板12上加工有支撑杆通孔13。

所述推移器11由推力杆14、与推力杆14采用插入式或焊接方式连接的固定杆15、与推力杆14焊接连接的行进杆16、套装在行进杆16上并与圆锥形送泥筒9采用插入式或焊接连接的固定座17、推力杆14与固定座17之间形成的行程空间18组成;固定座17与推力杆14在滑槽10内互为平行安装;固定杆17通过螺栓与圆锥形送泥筒9连接。

在滑槽10内加工有固定座调节孔19。

所述封泥空间8的大小通过轮毂式封泥板2与支撑杆1上的螺纹进行调节。

使用时,在封泥空间8内均匀铺所设定量的堵风口泥;后通过支撑杆1的移动将送入风口堵口位置;此时,往复推动推力杆14,并由其带动行进杆16,使圆锥形送泥筒9在支撑杆1上向前移动对堵口泥进行均匀捣打,直至堵口泥的厚度均匀并与风口粘接;结束后,再通过拉动推力杆14将圆锥形送泥筒9及支撑杆1退出,轮毂式封泥板2及套装在上面的塑料保护套3则留在高炉封口处;开始送风,送风后塑料保护套3被烧掉,耐火材质的轮毂式封泥板2与堵口泥会固结在一起,以阻止高压热风将堵口泥吹开;在高炉恢复后,人工可在高炉正常送风的同时,使用长钎捅坏耐火材质的轮毂式封泥板2,由于其具脆性,会与堵口泥一起粉碎脱落,快速打开风口。

当需要增加或减少堵风口泥量时,通过调节轮毂式封泥板与支撑杆1之间的螺纹进行调节封泥空间8的大小即可。根据封泥的厚度或封泥空间8的大小在支撑杆1上找到其刻度6数值,其为圆锥形送泥筒9的推进行程,这样既可准确地讲封泥送到位。

本具体实施方式仅为最佳例举,并非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限制性实施。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