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泡式化锡药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994602发布日期:2019-10-29 21:08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泡式化锡药水循环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泡式化锡药水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化锡药水循环系统一般包括主药槽、副药槽、水刀装置、水床,在使用时,化锡药水在主药槽内加热后输送至副药槽,然后再从副药槽输送至水刀装置,并经水刀装置向水床补水,再从水床回流至副药槽内。但由于水床与副药槽之间存在一定的垂直高度落差,当化锡药水从水床回流至副药槽内时,化锡药水飞溅容易产生泡沫,而当泡沫不断累积,与空气接触后将2价锡变成4价锡,如此,将会导致化锡药水分解,而造成化锡药水失去活性,影响化锡药水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泡式化锡药水循环系统,其将水床的容置腔通过连通口与副药槽连通,并将容置腔的内底壁从远离连通口的一端至靠近连通口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使得化锡药水从水床回流至副药槽时可防止产生气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泡式化锡药水循环系统,包括主药槽、副药槽、水刀装置、水床;所述主药槽与副药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从主药槽输出的化锡药水输送至副药槽的第一管路;所述副药槽与水刀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从副药槽输出的化锡药水输送向水刀装置的第二管路;所述副药槽位于水床的一侧;所述水床上设置有容置腔和连通口;所述水刀装置位于容置腔的内底壁的上方,且容置腔用于接收从水刀装置输出的化锡药水;该容置腔通过连通口与副药槽连通;所述容置腔的内底壁从远离连通口的一端至靠近连通口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主药槽与副药槽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从副药槽输出的化锡药水输送至主药槽的第三管路;所述主药槽内设置有第一加热器,副药槽内设置有第二加热器。

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第一过滤器、补药阀。

第一管路包括设置在主药槽与第一循环泵之间的第一管道段、设置在第一循环泵与第一过滤器之间的第二管道段、设置在第一过滤器与补药阀之间的第三管道段、设置在补药阀与副药槽之间的第四管道段;该防泡式化锡药水循环系统还包括第四管路,所述第四管路的其中一端与第三管道段连通,另一端与主药槽连通,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第一循环阀。

所述第二管路上设置有水泵、第二过滤器、以及球阀。

所述水刀装置包括用于朝向工件喷射化锡药水的上水刀和下水刀;所述上水刀的喷射口朝下,所述下水刀的喷射口朝上;该第二管路包括主管道段、第一支管道段、第二支管道段;所述第一支管道段、第二支管道段均与主管道段连通;所述上水刀设置在第一支管道段上,所述下水刀设置在第二支管道段上;所述水泵、第二过滤器均设置在主管道段上,所述第一支管道段、第二支管道段上均设置有所述球阀。

所述容置腔内安装有用于输送工件的滚轮装置。

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排药阀。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泡式化锡药水循环系统,其将水床的容置腔通过连通口与副药槽连通,并将容置腔的内底壁从远离连通口的一端至靠近连通口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使得化锡药水可沿着容置腔的内底壁从水床经连通口流向副药槽,以避免化锡药水从水床飞溅至副药槽,从而可防止产生气泡,以有效延长化锡药水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在化锡药水位于主药槽、副药槽和水床内的状态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在化锡药水位于主药槽的状态示意图;

图中:1、化锡药水;2、第一加热器;3、第一液位感应器;4、第一循环泵;5、第一过滤器;6、补药阀;7、第一循环阀;8、排药阀;9、第二液位感应器;10、水泵;11、第二过滤器;12、球阀;13、上水刀;15、下水刀;16、第二加热器;17、滚轮装置;18、工件;19、第一管路;20、第四管路;21、第二管路;22、第三管路;23、连通口;24、主药槽;25、副药槽;26、水床;27、容置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3所示,一种防泡式化锡药水循环系统,包括主药槽24、副药槽25、水刀装置、水床26;所述主药槽24与副药槽25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从主药槽24输出的化锡药水1输送至副药槽25的第一管路19;所述副药槽25与水刀装置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从副药槽25输出的化锡药水1输送向水刀装置的第二管路21;所述副药槽25位于水床26的一侧;所述水床26上设置有容置腔27和连通口23;所述水刀装置位于容置腔27的内底壁的上方,且容置腔27用于接收从水刀装置输出的化锡药水1;该容置腔27通过连通口23与副药槽25连通;所述容置腔27的内底壁从远离连通口23的一端至靠近连通口23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所述主药槽24与副药槽25之间设置有用于将从副药槽25输出的化锡药水1输送至主药槽24的第三管路22;所述主药槽24内设置有第一加热器2,副药槽25内均设置有第二加热器16。

在使用时,当药水在主药槽24内加热至预定温度后,经第一管路19输送至副药槽25,之后,再从副药槽25经第二管路21输送至水刀装置,再通过水刀装置对水床26进行补水,而水床26上的药水沿着容置腔27的内底壁通过流通口23流向副药槽25,然后再从副药槽25经第三管路22回流至主药槽24内进行加热,如此,不断工作实现循环流动。而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防泡式化锡药水循环系统,其通过将水床26的容置腔27通过连通口23与副药槽25连通,并将容置腔27的内底壁从远离连通口23的一端至靠近连通口23的一端逐渐向下倾斜,使得化锡药水1可沿着容置腔27的内底壁缓慢地从连通口23流向副药槽25,以避免化锡药水1从水床26飞溅至副药槽25,从而可防止产生气泡,以有效延长化锡药水1的使用寿命。

具体的,所述水刀装置伸入容置腔27内。

所述第一管路19上设置有第一循环泵4、第一过滤器5、补药阀6,从而通过开启第一循环泵4,并打开补药阀6,使得化锡药水1可在第一循环泵4的抽吸作用下,沿着第一管路19,并经第一过滤器5过滤后流向副药槽25。

第一管路19包括设置在主药槽24与第一循环泵4之间的第一管道段、设置在第一循环泵4与第一过滤器5之间的第二管道段、设置在第一过滤器5与补药阀6之间的第三管道段、设置在补药阀6与副药槽25之间的第四管道段;该防泡式化锡药水循环系统还包括第四管路20,所述第四管路20的其中一端与第三管道段连通,另一端与主药槽24连通,所述第四管路20上设置有第一循环阀7。而通过开启第一循环泵4,关闭补药阀6,并打开第一循环阀7,使得化锡药水1可在第一循环泵4的抽吸作用下,沿着第一管道段、第二管道段、第三管道段、第四管路20,流向主药槽24,以在主药槽24内加热循环。而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可实现化锡药水1不断往主药槽24内流动加热循环的同时,并可简化防泡式化锡药水循环系统的结构,缩小体积。

所述第二管路21上设置有水泵10、第二过滤器11、以及球阀12。而通过开启水泵10,并打开球阀12,使得化锡药水1可从副药槽25沿着第二管路21,并经第二过滤器11过滤后流向水刀装置。

所述水刀装置包括用于朝向工件18喷射化锡药水1的上水刀13和下水刀15;所述上水刀13的喷射口朝下,所述下水刀15的喷射口朝上;该第二管路21包括主管道段、第一支管道段、第二支管道段;所述第一支管道段、第二支管道段均与主管道段连通;所述上水刀13设置在第一支管道段上,所述下水刀15设置在第二支管道段上;所述水泵10、第二过滤器11均设置在主管道段上,所述第一支管道段、第二支管道段上均设置有所述球阀12。而在使用时,开启水泵10,副药槽25的药水经主管道端分别流向第一支管道段、第二支管道段,并经第一支管道段、第二支管道段分别流向上水刀13、下水刀15,以利用上水刀13、下水刀15向工件18喷射化锡药水1。

容置腔27内安装有用于输送工件18的滚轮装置17。该防泡式化锡药水1循环系统的滚轮装置17可采用行业内的现有的滚轮装置17,例如包括若干个滚轮单元,所述滚轮单元由动力装置驱动进行转动,并包括呈上下相对设置的两滚轮。而在使用时,工件18位于滚轮单元的两滚轮之间,并通过滚轮的转动,可带动工件18移动,以实现工件18的输送。

所述第三管路22上设置有排药阀8。而在使用时,通过打开排药阀8,使得副药槽25的化锡药水1可经第三管路22回流至主药槽24。

所述主药槽24内设置有第一液位感应器3,所述副药槽25内设置有第二液位感应器9。

本实用新型的实际使用时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开启第一加热器2进行加热,并开启第一循环泵4,并关闭补药阀6,并打开,使得化锡药水1从主药槽24流向第一管路19,并经第四管路20流回主药槽24内进行加热循环,直至达到预定的温度;

第二阶段,待主药槽24的化锡药水1加热到达预定温度后,停止第一加热器2,开启第一循环泵4,并同时关闭第一循环阀7和打开补药阀6,及关闭排药阀8;当副药槽25化锡药水1到达预定液位时,停止第一循环泵4和关闭补药阀6;

第三阶段,当副药槽25内的化锡药水1到达预定液位时,排药阀8和补药阀6均处于关闭状态;开启水泵10和第二加热器16,副药槽25的化锡药水1经过第二过滤器11流至球阀12,再流向上水刀13和下水刀15,对水床26补水,水床26上的水通过连通口回流至副药槽25;

第四阶段,当水床26药水已经到达预定温度和液位后,工件18通过滚轮装置17进行输送,由上水刀13和下水刀15对工件18进行喷射化锡药水1。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