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转接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91155发布日期:2019-08-21 01:03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转接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转接板。



背景技术:

目前通常使用的铝合金半连续铸造结晶器,结晶器的转接板为环形平面结构,该结构存在与石墨环、结晶器连接不紧密的缺点,而转接板与石墨环、结晶器的连接直接关系着产品的质量,会造成铝液引流过程流动不平稳、热量损失等,影响产品质量。有鉴于上述原因,研发一种新型的转接板,是目前行业急迫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技术中的转接板与石墨环连接不紧密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转接板。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转接板,包括呈环状的转接板本体,所述转接板本体的上端面外周设置有第一环形台阶,所述转接板本体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台阶,所述第一环形台阶的宽度大于第二环形台阶,所述转接板本体的上端面设置有1-5°的斜坡,所述第二环形台阶的外周设置有斜面,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为30-45°。

优选的,所述转接板本体上端面的内圈直径小于下端面的内圈直径。

优选的,所述转接板本体上端面的内圈直径为128mm,下端面的内圈直径为135.8mm。

优选的,所述转接板本体的直径为203mm。

优选的,所述斜面的倾斜角度为4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转接板本体上下端面设置两个环形台阶,可使转接板在结晶器中与转接管、石墨环紧密连接,确保了铝液引流过程流动平稳,热量不损失,保证了产品质量,而且在第二环形台阶的外周设置有斜面,该斜面与石墨环的边缘配合接触,能够防止铝液与石墨环的连接处接触而被率先冷却结晶,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新型转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转接板本体、2内圈、3斜壁、4斜坡、5第一环形台阶、6第二环形台阶、7斜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新型转接板,参照图1,该新型转接板包括呈环状的转接板本体1,所述转接板本体1的直径为203mm,所述转接板本体1上端面的内圈直径小于下端面的内圈直径,使得转接板本体1的内孔2呈锥状,在结晶器工作过程中,内孔2的结构能够对铝液流动起到过渡作用,使其均匀,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板本体1上端面的内圈直径为128mm,下端面的内圈直径为135.8mm,所述转接板本体1的上端面外周设置有第一环形台阶5,用于定位与转接管的连接,所述转接板本体1的上端面设置有1-5°的斜坡4,优选得,所述斜坡为3°,不但便于安装,而且能够与转接管配合连接,使其连接紧密,所述转接板本体1的下端面设置有第二环形台阶6,用于与石墨环的连接,通过两个环形台阶的设置,可使转接板在结晶器中与转接管、石墨环紧密连接,确保了铝液引流过程流动平稳,热量不损失,保证了产品质量。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所述第一环形台阶5的宽度大于第二环形台阶6,所述第二环形台阶6的外周设置有斜面7,所述斜面7的倾斜角度为30-45°,优选的,所述斜面7的倾斜角度为40°,该斜面与石墨环的边缘配合接触,能够防止铝液与石墨环的连接处接触而被率先冷却结晶,提高铸件的表面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