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热处理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639998发布日期:2020-01-07 12:37阅读:166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热处理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产线,具体是一种智能热处理生产线,属于热处理应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处理是指材料在固态下,通过加热、保温和冷却的手段,以获得预期组织和性能的一种金属热加工工艺。在从石器时代进展到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的过程中,热处理的作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钢铁的性能会因温度和加压变形的影响而变化,白口铸铁的柔化处理就是制造农具的重要工艺,金属热处理是机械制造中的重要工艺之一,与其他加工工艺相比,热处理一般不改变工件的形状和整体的化学成分,而是通过改变工件内部的显微组织,或改变工件表面的化学成分,赋予或改善工件的使用性能,其特点是改善工件的内在质量,而这一般不是肉眼所能看到的。

目前的热处理是将金属进行加热以改变金属内在组织的的一种处理工艺,用于提高金属的属性,常见的处理方式有正火、退火、回火等几种,对于智能热处理生产线来说,由于在进行金属热处理加工时不利于对金属进行上料,造成金属的输送不便,影响了加工效率;且在加工完成后,不利于将金属进行取出,造成操作难度的增加,增加了劳动力;且不利于对加工后的金属进行下料,影响了金属热处理的效率,降低了金属加工的一体化程度。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智能热处理生产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智能热处理生产线。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智能热处理生产线,包括安装在第一底座一侧的第二底座、输送机构、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壳体和放置板,所述第一底座顶部与第一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座顶面与壳体固定连接,且壳体内部与放置板滑动连接,所述放置板底部与齿条固定连接,且放置板侧壁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壳体侧端与侧门转动连接,所述侧门内壁与外壁分别与连接板以及导板固定连接,且导板内部与连接杆贯穿连接,所述连接杆顶部与转盘固定连接,且转盘与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顶盖、液压杆、上料板和导杆,所述壳体顶部与顶盖转动连接,且顶盖和第一固定架之间通过液压杆转动连接,所述壳体顶部与上料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料板端部与导杆固定连接,所述导杆之间与承载板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侧端与拉绳固定连接,且拉绳顶部与滚轮表面缠绕连接,且滚轮与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架、第三电机、输送辊、滑轮和第一电动推杆,所述第二底座顶部与第二固定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侧壁与第三电机固定连接,且第三电机输出端与输送辊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座顶面与若干个滑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顶部与第一电动推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底端与压板固定连接,且压板顶面中部与立板固定连接,所述立板侧壁与第二电动推杆固定连接,且第二电动推杆端部与推板固定连接,所述推板侧壁与转动杆转动连接,且转动杆端部与夹板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都呈u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架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第二底座的两侧,且第二底座顶面与若干个滑轮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架顶部分别与第一电机以及第二电机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和第一底座之间分别与四个导杆固定连接,其中两个所述导杆顶部呈弧形结构,另外两个导杆之间与倾斜结构的上料板固定连接,所述上料板端部与壳体顶部开设的开口处连接,且上料板端部接触有用于工件输送的承载板侧端。

优选的,所述侧门侧壁的导板呈u形结构,所述导板内部与连接杆滑动连接,所述侧门另一侧壁的连接板呈l形结构,且连接板与固定板之间相互卡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固定架侧壁的第三电机输出端与第二固定架侧壁贯穿连接,所述第三电机输出端的输送辊中部设有直径小于输送辊的齿轮,且输送辊中部的齿轮与齿条啮合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轮位于两个第二固定架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架顶部分别与两个第一电动推杆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电动推杆分别位于压板的两侧。

优选的,所述立板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电动推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端部的推板与压板顶面滑动连接,且每个推板都与两个转动杆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立板与四个夹板中部转动连接,每两个所述夹板分别位于立板的两侧,且每两个相对应的夹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放置板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液压杆与第一固定架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液压杆底部的顶盖侧端与壳体转动连接,且顶盖接触有壳体顶部开设的开口。

优选的,所述放置板与壳体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壳体底部与两个用于支撑放置板的支撑件固定连接,且两个支撑件之间与齿条滑动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通过承载板的移动方便对金属进行输送,并通过上料板的设计有利于承载板转动一定角度后将金属输送至壳体内部,提高了操作的效率,有利于金属的热处理加工;

2、本发明通过侧门的设计方便放置板的取出,方便金属的下料,方便进行操作,并通过输送辊的转动有利于对放置板进行移动,提高了操作的便利性,解决了需要消耗人力进行搬运的问题;

3、本发明通过夹板的移动和转动有利于对加工后的金属进行取出,并通过滑轮的转动有利于对金属进行输送,提高了金属热处理加工的效率,有利于提高金属加工的一体化程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整体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底座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二底座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第一底座,2、第二底座,3、第一固定架,4、第二固定架,5、壳体,6、放置板,7、齿条,8、固定板,9、侧门,10、连接板,11、导板,12、连接杆,13、转盘,14、第一电机,15、顶盖,16、液压杆,17、上料板,18、导杆,19、承载板,20、拉绳,21、滚轮,22、第二电机,23、第三电机,24、输送辊,25、滑轮,26、第一电动推杆,27、压板,28、立板,29、第二电动推杆,30、推板,31、转动杆,32、夹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得本发明的发明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请参阅图1-4所示,一种智能热处理生产线,包括安装在第一底座1一侧的第二底座2、输送机构、上料机构和下料机构;

所述输送机构包括第一固定架3、壳体5和放置板6,所述第一底座1顶部与第一固定架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底座1顶面与壳体5固定连接,且壳体5内部与放置板6滑动连接,所述放置板6底部与齿条7固定连接,且放置板6侧壁与固定板8固定连接,所述壳体5侧端与侧门9转动连接,所述侧门9内壁与外壁分别与连接板10以及导板11固定连接,且导板11内部与连接杆12贯穿连接,所述连接杆12顶部与转盘13固定连接,且转盘13与第一电机14输出端固定连接;

所述上料机构包括顶盖15、液压杆16、上料板17和导杆18,所述壳体5顶部与顶盖15转动连接,且顶盖15和第一固定架3之间通过液压杆16转动连接,所述壳体5顶部与上料板17固定连接,所述上料板17端部与导杆18固定连接,所述导杆18之间与承载板19滑动连接,所述承载板19侧端与拉绳20固定连接,且拉绳20顶部与滚轮21表面缠绕连接,且滚轮21与第二电机22的输出端固定连接;

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第二固定架4、第三电机23、输送辊24、滑轮25和第一电动推杆26,所述第二底座2顶部与第二固定架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4侧壁与第三电机23固定连接,且第三电机23输出端与输送辊2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底座2顶面与若干个滑轮25转动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架4顶部与第一电动推杆26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电动推杆26底端与压板27固定连接,且压板27顶面中部与立板28固定连接,所述立板28侧壁与第二电动推杆29固定连接,且第二电动推杆29端部与推板30固定连接,所述推板30侧壁与转动杆31转动连接,且转动杆31端部与夹板32转动连接。

所述第一固定架3和第二固定架4都呈u形结构,所述第二固定架4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第二底座2的两侧,且第二底座2顶面与若干个滑轮25转动连接,便于滑轮25的转动,方便金属加工后进行输送;所述第一固定架3顶部分别与第一电机14以及第二电机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架3和第一底座1之间分别与四个导杆18固定连接,其中两个所述导杆18顶部呈弧形结构,另外两个导杆18之间与倾斜结构的上料板17固定连接,所述上料板17端部与壳体5顶部开设的开口处连接,且上料板17端部接触有用于工件输送的承载板19侧端,便于承载板19的移动,方便承载板19的转动;所述侧门9侧壁的导板11呈u形结构,所述导板11内部与连接杆12滑动连接,所述侧门9另一侧壁的连接板10呈l形结构,且连接板10与固定板8之间相互卡接,便于侧面的转动,方便放置板6的移动;所述第二固定架4侧壁的第三电机23输出端与第二固定架4侧壁贯穿连接,所述第三电机23输出端的输送辊24中部设有直径小于输送辊24的齿轮,且输送辊24中部的齿轮与齿条7啮合连接,便于输送辊24的转动,方便带动放置板6在输送辊24上移动;所述滑轮25位于两个第二固定架4之间,所述第二固定架4顶部分别与两个第一电动推杆26固定连接,且两个第一电动推杆26分别位于压板27的两侧,便于第一电动推杆26的固定,方便带动压板27竖向移动;所述立板28两侧分别与两个第二电动推杆29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电动推杆29端部的推板30与压板27顶面滑动连接,且每个推板30都与两个转动杆31转动连接,便于推板30的移动,方便带动转动杆31转动;所述立板28与四个夹板32中部转动连接,每两个所述夹板32分别位于立板28的两侧,且每两个相对应的夹板32之间的距离小于放置板6的宽度,便于夹板32的转动,方便金属的夹紧;所述液压杆16与第一固定架3顶部转动连接,所述液压杆16底部的顶盖15侧端与壳体5转动连接,且顶盖15接触有壳体5顶部开设的开口,便于顶盖15的转动,方便金属的上料;所述放置板6与壳体5内部滑动连接,所述壳体5底部与两个用于支撑放置板6的支撑件固定连接,且两个支撑件之间与齿条7滑动连接,便于放置板6的移动,方便金属的取出。

本发明在使用时,首先将该装置内的电器元件外接电源和控制开关,通过液压杆16的缩短带动顶盖15转动,使得顶盖15打开后,将金属放置在承载板19上,通过第二电机22带动滚轮21的转动使得拉绳20缠绕在滚轮21表面,进而拉动承载板19竖向移动,使得承载板19在导杆18之间竖向移动后,承载板19的一端接触上料板17,进而使得承载板19发生转动,因右侧的两个导杆18呈弧形结构的设计,使得承载板19转动至与上料板17同一斜度后,承载板19上的金属通过滋生重力落至壳体5内部的放置板6上,再通过液压杆16的伸长带动顶盖15进行关闭,方便进行金属的上料;

将金属在壳体5内部进行热处理加工,当操作完成后,通过第一电机14带动转盘13转动,进而带动连接杆12同时转动,使得连接杆12带动导板11和侧门9同时转动,连接杆12在导板11内部滑动后,使得侧门9打开,侧门9围绕其顶部转动时,带动连接板10同时移动,使得连接板10拉动固定板8同时移动,使得固定板8带动放置板6移动,进而使得放置板6从壳体5内部拉出,使得放置板6和其底端的齿条7移动至输送辊24上,再通过第三电机23带动输送辊24的转动进而带动放置板6移动至第二底座2上,方便加工后的金属进行取出;

当操作完成后,通过第二固定架4上的第一电动推杆26的伸长带动压板27竖向移动,使得压板27带动夹板32移动至放置板6内部,再通过立板28上的第二电动推杆29的伸长带动推板30移动,推板30的移动带动转动杆31转动,使得两个转动杆31转动至趋向水平时,带动夹板32围绕其中部转动,使得夹板32在压板27侧端转动后将放置板6内部的金属进行夹紧,再通过第一电动推杆26的缩短带动夹紧后的金属从放置板6内取出,在通过第三电机23带动输送辊24的反向转动将放置板6移动至壳体5内部后,通过第二电动推杆29的缩短使得夹板32转动时原处,使得加工后的金属落在第二底座2顶部的滑轮25上,通过滑轮25的转动对进行进行输送,提高了一体化程度。

涉及到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和模块均为现有技术,本领域技术人员完全可以实现,无需赘言,本发明保护的内容也不涉及对于软件和方法的改进。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得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