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液充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35318发布日期:2020-02-28 11:04阅读:1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液充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熔模铸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液充型模具。



背景技术:

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为汽车发动机常用配件,需大批量生产。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包括第一端锥、第二端锥、壳体,壳体为设有90°折弯通道的直角型构件;第一端锥、第二端锥均为圆锥状构件,第一端锥、第二端锥的小端分别固定连接在壳体通道出口的两端。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为薄壁异型零件,一般采用精密铸造工艺铸造,由于第一端锥与壳体连接处缩颈,因此,在制备蜡模时,蜡液充型模具采取抽芯结构,现有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液充型模具的主要缺陷在于:蜡液充型前后,组装、拆卸模具费时较多,蜡液充型生产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显著提高蜡液充型生产效率的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液充型模具。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技术目标。

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液充型模具,包括上模板组件、下模板组件;所述下模板组件包括支承板、下模块;所述支承板平置,所述下模块固定连接在支承板上端面上,在所述下模块的四角分别设有间隔相对的前左支承块、前右支承块、后左支承块、后右支承块;靠前的前左支承块、前右支承块之间设有前模块;靠左的前左支承块、后左支承块之间设有左模块;靠后的后左支承块、后右支承块之间设有后模块;靠右的前右支承块、后右支承块之间设有右模块;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前模块与前左支承块、前右支承块之间前后纵向滑动连接;所述左模块与前左支承块、后左支承块之间左右横向滑动连接;靠后的后左支承块、后右支承块之间还设有第二线轨副;所述第二线轨副的线轨前后纵向固定连接在支承板上端面上,所述后模块下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二线轨副的滑块上端面上;靠右的前右支承块、后右支承块之间还设有第三线轨副;所述第三线轨副的线轨左右横向固定连接在支承板上端面上,所述右模块下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三线轨副的滑块上端面上;所述右模块的左端设有左右横向平置、纵向截面为矩形的支承杆,所述支承杆的右端固定连接在右模块上,左端呈悬臂状;

所述支承杆左端悬臂部分的每个表面上至少固定连接一个左右横向平置的导向键;所述导向键的高出所安装的支承杆表面部分的纵向截面为越远离所安装支承杆表面越大的锥形;在所述支承杆左端悬臂部分的每个表面上安装若干个抽芯;所述抽芯与对应的导向键滑动连接,从左侧插装到对应的导向键上。

上述结构中,所述支承板的下方设有呈长条状,左右横向平置的底板;所述底板上端面上设有第一线轨副;所述第一线轨副的线轨左右横向固定连接在底板上端面上;所述支承板下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一线轨副的滑块上端面上。

上述结构中,蜡液充型时支承板所在位置下方的底板上端面上固定连接若干个支承块;所述支承块的上端面与支承板下端面留有0.1~0.3mm的间隙。

上述结构中,所述前左支承块、前右支承块、后左支承块、后右支承块的上端分别设有导柱;所述后模块、右模块的上端分别设有导向块;当上模板组件盖合到下模板组件时,所述前左支承块、前右支承块、后左支承块、后右支承块上端的导柱以及后模块、右模块上端的导向块滑动配合插入上模板组件相应的孔中;所述前模块、左模块的上端分别设有上小下大的楔块,当上模板组件盖合到下模板组件时,所述前模块、左模块上端的楔块楔入上模板组件相应的槽中。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积极效果:

1、前模块与前左支承块、前右支承块之间前后纵向滑动连接,左模块与前左支承块、后左支承块之间左右横向滑动连接,后模块在第二线轨副上移动,右模块在第三线轨副上移动,这样,组装、拆卸四周的模块十分快捷,显著提高蜡液充型生产效率。

2、右模块左端支承杆左端悬臂部分的每个表面上至少固定连接一个左右横向平置的导向键,导向键的高出所安装的支承杆表面部分的纵向截面为越远离所安装支承杆表面越大的锥形,在支承杆左端悬臂部分的每个表面上安装若干个抽芯,抽芯与对应的导向键滑动连接,从左侧插装到对应的导向键上,右模块左端支承杆上的抽芯也随着右模块在第三线轨副上移动,这样,组装、拆卸抽芯十分快捷,进一步提高蜡液充型生产效率。

3、支承板可在第一线轨副移动,也就是可以将下模板组件整体拉出来进行操作,方便操作,进一步提高蜡液充型生产效率。

4、蜡液充型时支承板所在位置下方的底板上端面上固定连接若干个支承块,支承块的上端面与支承板下端面留有0.1~0.3mm的间隙,这样,显著减少蜡液充型时上模板组件、下模板组件的变形,提高蜡液充型精度。

5、当上模板组件盖合到下模板组件时,前左支承块、前右支承块、后左支承块、后右支承块上端的导柱以及后模块、右模块上端的导向块滑动配合插入上模板组件相应的孔中,前模块、左模块上端的楔块楔入上模板组件相应的槽中,这样,显著提高本发明结构刚性,显著减少模块蜡液充型时的移动、变形,进一步提高蜡液充型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下模板组件结构示意图(抽芯未画出)。

图2为图1左视图。

图3为图1右视图。

图4为图1俯视图。

图5为图1后视图。

图6为本发明中右模块、支承杆结合状态示意图。

图7为图6俯视图。

图8为图6中a-a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所示的一种汽车发动机排气系统热端混合器蜡液充型模具,包括上模板组件1、下模板组件2;下模板组件2包括支承板2.1、下模块、底板2.2;支承板2.1平置,下模块固定连接在支承板2.1上端面上,在下模块的四角分别设有间隔相对的前左支承块2.3、前右支承块2.4、后左支承块2.5、后右支承块2.6。

支承板2.1的下方设有呈长条状,左右横向平置的底板2.2;底板2.2上端面上设有第一线轨副2.14;第一线轨副2.14的线轨左右横向固定连接在底板2.2上端面上;支承板2.1下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一线轨副2.14的滑块上端面上。

靠前的前左支承块2.3、前右支承块2.4之间设有前模块2.7,前模块2.7与前左支承块2.3、前右支承块2.4之间前后纵向滑动连接。

靠左的前左支承块2.3、后左支承块2.5之间设有左模块2.8,左模块2.8与前左支承块2.3、后左支承块2.5之间左右横向滑动连接。

靠后的后左支承块2.5、后右支承块2.6之间设有后模块2.9、第二线轨副2.15,第二线轨副2.15的线轨前后纵向固定连接在支承板2.1上端面上,后模块2.9下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二线轨副2.15的滑块上端面上。

靠右的前右支承块2.4、后右支承块2.6之间设有右模块2.10、第三线轨副2.16,第三线轨副2.16的线轨左右横向固定连接在支承板2.1上端面上,右模块2.10下端面固定连接在第三线轨副2.16的滑块上端面上。

右模块2.10的左端设有左右横向平置、纵向截面为矩形的支承杆2.11,支承杆2.11的右端固定连接在右模块2.10上,左端呈悬臂状;支承杆2.11左端悬臂部分的上下表面上各固定连接1个左右横向平置的导向键2.12(其他实施例中,上下表面上可固定连接多于1个左右横向平置的导向键2.12),左右侧的表面上各固定连接2个左右横向平置的导向键2.12(其他实施例中,左右侧的表面上各固定连接1个或多于2个左右横向平置的导向键2.12),导向键2.12的高出所安装的支承杆2.11表面部分的纵向截面为越远离所安装支承杆2.11表面越大的锥形,在支承杆2.11左端悬臂部分的上下表面上各安装1个抽芯(其他实施例中,在支承杆2.11左端悬臂部分上下表面上各安装不多于所在表面上导向键2.12数量的抽芯),在支承杆2.11左端悬臂部分的左右侧表面上各安装2个抽芯(其他实施例中,在支承杆2.11左端悬臂部分左右侧表面上各安装1个或不多于所在表面上导向键2.12数量的抽芯);抽芯与对应的导向键2.12滑动连接,从左侧插装到对应的导向键2.12上。

蜡液充型时支承板2.1所在位置下方的底板2.2上端面上固定连接若干个支承块2.13,支承块2.13的上端面与支承板2.1下端面留有0.1~0.3mm的间隙。

前左支承块2.3、前右支承块2.4、后左支承块2.5、后右支承块2.6的上端分别设有导柱;后模块2.9、右模块2.10的上端分别设有导向块;当上模板组件1盖合到下模板组件2时,前左支承块2.3、前右支承块2.4、后左支承块2.5、后右支承块2.6上端的导柱以及后模块2.9、右模块2.10上端的导向块滑动配合插入上模板组件1相应的孔中;前模块2.7、左模块2.8的上端分别设有上小下大的楔块,当上模板组件1盖合到下模板组件2时,前模块2.7、左模块2.8上端的楔块楔入上模板组件1相应的槽中。

使用时,将下模板组件2连同支承板一起向右拉出蜡液充型设备,将抽芯从左侧插装到对应的导向键2.12上,将前模块2.7、左模块2.8、后模块2.9、右模块2.10向下模块靠近到位后,将上模板组件1盖合到下模板组件2上,将下模板组件2连同支承板一起向左推进蜡液充型设备,然后进行蜡液充型。蜡液充型完成后,将上模板组件1从下模板组件2上脱开,将下模板组件2连同支承板一起向右拉出蜡液充型设备,先将右模块2.10向右拉从蜡液充型件中脱开,从蜡液充型件中将抽芯取出,将前模块2.7、左模块2.8、后模块2.9拉离下模块,这样,就可顺利取出蜡液充型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