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镀管镀膜机分层式镀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446057发布日期:2019-12-17 22:08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式镀管镀膜机分层式镀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立式镀管镀膜机分层式镀架。



背景技术:

为提高生产效率,需要将真空镀膜机内径尺寸做的较大,以便能镀制更多的管件,这样在镀膜室圆周方向布置一层镀件就无法满足要求,通常在镀膜室圆周方向布置几组公转镀架,每组公转镀架又由若干个自、公转镀架组成,这样在镀制过程中,每跟管件在镀膜区的位置总在变化中;管件的自转速度由于受到一次公转速度的叠加变得较快,带来单转镀膜时间较短;每组公转镀架由于受离心力的作用,下部极易与镀膜室筒壁碰撞及公转镀架之间相互碰撞。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立式镀管镀膜机分层式镀架。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立式镀管镀膜机分层式镀架,包括分层式镀架,所述分层式镀架至少包括由内至外两层镀架,各层镀架均包括由同用一组驱动装置驱动自转的插接固定轴,所述驱动装置设置于所述分层式镀架顶部,所述插接固定轴用于适配插接固定管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整架、定位盘和竖向连接杆,各所述插接固定轴通过轴承与所述调整架穿插配合,所述定位盘位于分层式镀架下方且通过多根所述竖向连接杆与所述调整架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盘上与各所述插接固定轴相对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有用于与管件下端对接的弹簧插接轴,所述弹簧插接轴通过轴承与所述定位盘穿插配合,管件固定于所述插接固定轴与所述弹簧插接轴之间,所述调整架由所述驱动装置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并由其驱动旋转。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盘位于分层式镀架下方且通过若干根所述竖向连接杆与所述调整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若干根所述竖向连接杆之间由上至下至少通过两片及以上连接盘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弹簧插接轴包括轴、锥形插接配合端和弹簧,轴套上弹簧后下端穿过位于定位盘上的轴承,其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止退盘,所述轴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于与管件适配的所述锥形插接配合端。

进一步的,所述插接固定轴包括轴和锥形插接配合端,轴上端穿过位于调整架上的轴承后固定连接小齿轮,轴的下端通过螺钉安装与管件适配的所述锥形插接配合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

管件的下端由分层式镀架下部的定位盘固定,在转动过程中不会发生摆动,有效的避免了公转镀架由于受离心力的作用,下部极易与镀膜室筒壁碰撞及公转镀架之间相互碰撞的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立式镀管镀膜机分层式镀架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a处局部放大图;

图3为b处局部放大图;

附图标记说明:1、分层式镀架;2、调整架;3、定位盘;4、竖直连接杆;5、连接盘;6、插接固定轴;7、弹簧插接轴;8、驱动装置;9-管件。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3所示,一种立式镀管镀膜机分层式镀架,包括分层式镀架1,所述分层式镀架1包括由内至外2层及以上镀架,各层镀架均包括由同用一组驱动装置8驱动自转的插接固定轴6,所述驱动装置8设置于所述分层式镀架1顶部,所述插接固定轴6用于适配插接管件9,还包括调整架2、定位盘3和竖向连接杆4,各所述插接固定轴6通过轴承与所述调整架2穿插配合,所述定位盘3位于分层式镀架1下方且通过若干根所述竖向连接杆4与所述调整架2固定连接,所述定位盘3上与各所述插接固定轴6相对位置一一对应设置有用于与管件9的下端对接的弹簧插接轴7,所述弹簧插接轴7通过轴承与所述定位盘3穿插配合,管件9固定于所述插接固定轴6与所述弹簧插接轴7之间,所述调整架2由所述驱动装置8的驱动轴固定连接并由其驱动旋转。若干根所述竖向连接杆4之间由上至下通过3片及连接盘5固定连接。

所述弹簧插接轴7包括轴、锥形插接配合端和弹簧,轴套上所述弹簧的下端穿过位于定位盘3上的轴承,然后由其底部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止退盘,所述轴的顶端通过螺钉固定安装所述与管件9适配的所述锥形插接配合端。

所述插接固定轴6包括轴和锥形插接配合端,轴上端穿过位于调整架2上的轴承后固定连接小齿轮,该轴的下端通过螺钉安装与管件9适配的所述锥形插接配合端。

驱动装置8通过驱动轴驱动调整架旋转定位带动定位盘以及各层镀架公转,通过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使各层镀架上的插接固定轴6旋转进而实现管件9的自转。

本实用新型中的驱动装置驱动管件的公转和自转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技术手段,其重点是通过增加定位盘3并通过轴承可转动固定于定位盘3上的弹簧插接轴7插接管件7的下端,在转动过程中避免发生摆动,有效的避免了公转镀架由于受离心力的作用,下部极易与镀膜室筒壁碰撞及公转镀架之间相互碰撞的问题。

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