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白模成型余热及原料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35168发布日期:2020-07-04 01:08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白模成型余热及原料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回收装置,特别是一种白模成型余热及原料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消失模铸造是目前国际上最先进的铸造工艺之一,它主要是采用无黏结剂干砂结合抽真空技术的实型铸造,白膜的尺寸精度、表面质量、密度大小和形状对消失模铸件起到决定性的作用,铸造白膜需要用到stmma共聚树脂,在循环冷却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蒸汽直接外散至空气中,造成了大量的热量浪费,热水会带着一定量的预发珠粒,也会形成一定的原材料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经检索,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锅炉的余热回收装置【申请号:cn201010282917.7;公开号:cn101915426a】。这种锅炉的余热回收装置将余热传输到需要加热的锅炉底部,但是并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更加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白模成型余热及原料回收装置,该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方便的对热水中的余热和原料进行回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白模成型余热及原料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所述回收箱内部开设有滑槽,回收箱内部设置有原料收集机构、余热收集机构和过滤槽,原料收集机构位于余热收集机构上方,余热收集机构位于过滤槽上方,且过滤槽滑动设置在滑槽上,回收箱的侧面设置有集料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冷却水对白模冷却后变成热水,当原料随着热水进入回收箱时,首先落入原料收集机构,原料收集机构将热水中的原料过滤落入集料车内,热水随后落入余热收集机构,余热收集机构将余热收集输送到烘干房中,之后热水经过过滤槽过滤后,有回收箱下方排入冷却池中进行再次利用,完成余热及原料的回收。

所述回收箱外侧包覆有保温材料,回收箱上方设置有进水管,回收箱的侧面设置有出水管。

采用以上结构,保温材料既可以提高余热收集效率,又可以避免对人员进行烫伤,进水管在上方可以使热水自由下落,节省能源。

所述原料收集机构包括收集框、第二过滤网、滑落管、阻水管和出料管,收集框固定在回收箱的内壁上,第二过滤网固定在收集框底部,滑落管固定在第二过滤网下方,第二过滤网、收集框底部和滑落管为漏斗状,阻水管固定在滑落管底部,且阻水管贯穿回收箱,出料管固定在阻水管的末端。

采用以上结构,当热水夹杂着原料落入第二过滤网上,原料可以经过第二过滤网拦截之后,滚落到滑落管的内部,原料随着滑落管向下滑落到阻水管上,通过阻水管向上略微倾斜,避免了热水流出回收箱,之后原料经过出料管滑落到集料车内,完成原料的回收。

所述滑落管和阻水管均为网状管,且滑落管和阻水管呈v字型。

采用以上结构,网状管可以避免热水随滑落管和阻水管流出回收箱,滑落管和阻水管呈v字型避免热水顺着网状管滑落出回收箱。

所述余热收集机构包括铜管、风机和出风管,铜管的两端均贯穿固定在回收箱的侧面,风机固定在回收箱的侧面,且风机的出风口连接铜管的一端,出风管的一端固定在铜管的另一端,且出风管的另一端通往烘干房。

采用以上结构,风机将空气吹入铜管内部,热水对铜管进行加热,铜管对内部气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体由出风管输送到烘干房,本机构既对余热进行了二次利用,由减少了对热水冷却所需的时间。

所述过滤槽的两侧固定有滑动凸块,滑动凸块滑动设置在滑槽的内部,过滤槽的底部固定有第一过滤网,过滤槽的一端固定有拉手,且拉手位于回收箱的侧面。

采用以上结构,热水落入过滤槽之后,经过第一过滤网的过滤之后落入回收箱底部,当过滤槽需要清理时,拉动拉手,带动滑动凸块滑动,将过滤槽抽离回收箱进行清理更换。

所述集料车的端面设置有把手,集料车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万向轮。

采用以上结构,可以方便快捷的将原料进行转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白模成型余热及原料回收装置具有以下优点:

1、采用原料收集机构,对热水中的原料进行自动分离回收,极大的减少了回收时间,提高了回收效率;

2、采用余热回收机构,对热水进行快速冷却,同时将热水中的热量进行收集,方便操作同时又节能环保;

3、采用回收箱,使用保温材料可以隔绝热量散发,提高了余热收集效率;

4、采用第一过滤网,对热水进行过滤,使热水可以二次利用,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余热收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过滤槽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集料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原料收集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回收箱、101-滑槽、102-出水管、103-进水管、2-余热收集机构、201-铜管、202-风机、203-出风管、3-过滤槽、301-第一过滤网、302-滑动凸块、303-拉手、4-集料车、401-把手、402-万向轮、5-原料收集机构、501-收集框、502-第二过滤网、503-滑落管、504-阻水管、505-出料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白模成型余热及原料回收装置,包括回收箱1,所述回收箱1内部开设有滑槽101,回收箱1内部设置有原料收集机构5、余热收集机构2和过滤槽3,原料收集机构5位于余热收集机构2上方,余热收集机构2位于过滤槽3上方,且过滤槽3滑动设置在滑槽101上,回收箱1的侧面设置有集料车4;当原料随着热水进入回收箱1时,首先落入原料收集机构5,原料收集机构5将热水中的原料过滤落入集料车4内,热水随后落入余热收集机构2,余热收集机构2将余热收集输送到烘干房中,之后热水经过过滤槽3过滤后,有回收箱1下方排入冷却池中进行再次利用,完成余热及原料的回收。

所述回收箱1外侧包覆有保温材料,回收箱1上方设置有进水管103,回收箱1的侧面设置有出水管102;保温材料既可以提高余热收集效率,又可以避免对人员进行烫伤,进水管103在上方可以使热水自由下落,节省能源。

所述原料收集机构5包括收集框501、第二过滤网502、滑落管503、阻水管504和出料管505,收集框501固定在回收箱1的内壁上,第二过滤网502固定在收集框501底部,滑落管503固定在第二过滤网502下方,第二过滤网502、收集框501底部和滑落管503为漏斗状,阻水管504固定在滑落管503底部,且阻水管504贯穿回收箱,出料管505固定在阻水管504的末端;当热水夹杂着原料落入第二过滤网502上,原料可以经过第二过滤网502拦截之后,滚落到滑落管503的内部,原料随着滑落管503向下滑落到阻水管504上,通过阻水管504向上略微倾斜,避免了热水流出回收箱1,之后原料经过出料管505滑落到集料车4内,完成原料的回收。

所述滑落管503和阻水管504均为网状管,且滑落管503和阻水管504呈v字型;网状管可以避免热水随滑落管503和阻水管504流出回收箱1,滑落管503和阻水管504呈v字型避免热水顺着网状管滑落出回收箱1。

所述余热收集机构2包括铜管201、风机202和出风管203,铜管201的两端均贯穿固定在回收箱1的侧面,风机202固定在回收箱1的侧面,且风机202的出风口连接铜管201的一端,出风管203的一端固定在铜管201的另一端,且出风管203的另一端通往烘干房;风机202将空气吹入铜管201内部,热水对铜管201进行加热,铜管对内部气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体由出风管203输送到烘干房,本机构既对余热进行了二次利用,由减少了对热水冷却所需的时间。

所述过滤槽3的两侧固定有滑动凸块302,滑动凸块302滑动设置在滑槽101的内部,过滤槽3的底部固定有第一过滤网301,过滤槽3的一端固定有拉手303,且拉手303位于回收箱的侧面;热水落入过滤槽3之后,经过第一过滤网301的过滤之后落入回收箱底部,当过滤槽3需要清理时,拉动拉手303,带动滑动凸块302滑动,将过滤槽3抽离回收箱1进行清理更换。

所述集料车4的端面设置有把手401,集料车4的底部设置有若干万向轮402,在本实施例中,万向轮402的数量为四个;可以方便快捷的将原料进行转移。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冷却水对白模冷却后变成热水,当热水夹杂着原料由进水管103进入回收箱1,之后热水夹杂着原料落入第二过滤网502上,原料可以经过第二过滤网502拦截之后,滚落到滑落管503的内部,原料随着滑落管503向下滑落到阻水管504上,通过阻水管504向上略微倾斜,避免了热水流出回收箱1,之后原料经过出料管505滑落到集料车4内,随后热水落到铜管201上,风机202将空气吹入铜管201内部,热水对铜管201进行加热,铜管对内部气体进行加热,加热后的气体由出风管203输送到烘干房,随后,热水落入过滤槽3的内部,经过第一过滤网301的过滤之后,落入回收箱底部,热水通过出水管102回流到冷却池中,完成对余热及原料的回收。

综上,采用原料收集机构5,对热水中的原料进行自动分离回收,极大的减少了回收时间,提高了回收效率;采用余热回收机构2,对热水进行快速冷却,同时将热水中的热量进行收集,方便操作同时又节能环保;采用回收箱1,使用保温材料可以隔绝热量散发,提高了余热收集效率;采用第一过滤网301,对热水进行过滤,使热水可以二次利用,节能环保。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