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退膜槽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29361发布日期:2020-08-11 21:5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新型退膜槽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金属件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退膜槽。



背景技术:

蚀刻(etching)是将材料使用化学反应或物理撞击作用而移除的技术。最早可用来制造铜版、锌版等印刷凹凸版,也广泛地被使用于减轻重量(weightreduction)仪器镶板,铭牌及传统加工法难以加工之薄形工件等的加工。通常所指蚀刻也称光化学蚀刻(photochemicaletching),指通过制版、显影后,将要蚀刻区域的保护膜去除,在蚀刻时接触化学溶液,达到溶解腐蚀的作用,形成凹凸或者镂空成型的效果。

目前,大部分企业中采用人工进行退膜:先将待退膜的金属件摆放于退膜架上,然后将退膜架放入退膜槽中进行退膜,人工晃动退膜架使金属件与退膜槽内的溶液充分接触,从而达到金属件退膜的目的,而人工操作,工作量大,人员易疲劳工作,生产存在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退膜槽,设有摆动装置,将退膜架挂于挂钩上,气缸驱动摆动装置带动退膜架摆动从而使退膜架上的金属件与溶液充分接触达到退膜的目的,节省人工,同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退膜槽,包括上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摆动装置;

所述摆动装置包括折形连杆、挂钩和驱动单元,所述折形连杆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外侧壁,所述挂钩设于壳体内,所述挂钩穿过壳体侧壁与所述折形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折形连杆包括两转动杆且分别为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转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转动杆连接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气缸、驱动杆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转动杆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气缸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半径与转动杆的长度相同且弧心与折形连杆的铰接点重合;

所述挂钩设有两个且分别为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自由端相对应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的尾端分别穿过弧形槽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转动杆滑动连接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二转动杆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连接件包括滑块,所述连接件通过滑块卡入滑槽实现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说,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连接孔铰接的具体结构为:所述连接件包括凹口,所述凹口内设有转轴,所述驱动杆设有转轴孔,所述驱动杆的转轴孔套于转轴且能够绕转轴转动。

进一步地说,所述锐角的大小为30-60°。

进一步地说,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

进一步地说,所述折形连杆、所述挂钩、所述驱动杆和所述连接件皆为金属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说,所述弧形槽内设有轴承,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二挂钩分别穿过轴承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摆动装置,摆动装置包括折形连杆、挂钩和驱动单元,挂钩设于壳体内,折形连杆与驱动单元设于壳体外侧,退膜架的提手挂在挂钩上且使金属件沉浸于退膜溶液中,驱动单元驱动折形连杆摆动从而带动挂钩摆动,进而达到晃动退膜架上的金属件,使其与退膜溶液充分接触达到退膜的目的,节省人工,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b-b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驱动杆与连接件之间的组合图;

图中各部分的附图标记如下:

壳体1、弧形槽11、折形连杆2、第一转动杆21、第二转动杆22、滑槽221、第一挂钩31、气缸4、驱动杆5、连接件6、滑块61、凹口62、转轴63、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杆之间的夹角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对本实用新型方法、步骤或条件所作的修改或替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一种新型退膜槽,如图1-图4所示,包括上端开口的壳体1,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摆动装置;

所述摆动装置包括折形连杆2、挂钩和驱动单元,所述折形连杆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外侧壁,所述挂钩设于壳体内,所述挂钩穿过壳体侧壁与所述折形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折形连杆包括两转动杆且分别为第一转动杆21和第二转动杆22,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转杆之间的夹角α为锐角;所述第二转动杆连接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气缸4、驱动杆5和连接件6,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转动杆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气缸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弧形槽11,所述弧形槽的半径与转动杆的长度相同且弧心与折形连杆的铰接点重合;

所述挂钩设有两个且分别为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自由端相对应的第一挂钩31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的尾端分别穿过弧形槽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

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转动杆滑动连接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二转动杆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滑槽221,所述连接件包括滑块61,所述连接件通过滑块卡入滑槽实现滑动连接。

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连接孔铰接的具体结构为:所述连接件包括凹口62,所述凹口内设有转轴63,所述驱动杆设有转轴孔(图未示出),所述驱动杆的转轴孔套于转轴且能够绕转轴转动。

所述锐角的大小为30-60°。

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

所述折形连杆、所述挂钩、所述驱动杆和所述连接件皆为金属材料制成。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技术特征:

1.一种新型退膜槽,其特征在于:包括上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摆动装置;

所述摆动装置包括折形连杆、挂钩和驱动单元,所述折形连杆转动连接于壳体的外侧壁,所述挂钩设于壳体内,所述挂钩穿过壳体侧壁与所述折形连杆固定连接,所述折形连杆包括两转动杆且分别为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与所述第二转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所述第二转动杆连接驱动单元;

所述驱动单元包括气缸、驱动杆和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转动杆滑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连接件铰接,所述气缸与所述驱动杆固定连接;

所述壳体的侧壁设有弧形槽,所述弧形槽的半径与转动杆的长度相同且弧心与折形连杆的铰接点重合;

所述挂钩设有两个且分别为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自由端相对应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所述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的尾端分别穿过弧形槽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退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转动杆滑动连接的具体结构为:所述第二转动杆设有沿其长度方向的滑槽,所述连接件包括滑块,所述连接件通过滑块卡入滑槽实现滑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退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杆与所述连接件铰接的具体结构为:所述连接件包括凹口,所述凹口内设有转轴,所述驱动杆设有转轴孔,所述驱动杆的转轴孔套于转轴且能够绕转轴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退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锐角的大小为30-60°。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退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为金属壳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退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折形连杆、所述挂钩、所述驱动杆和所述连接件皆为金属材料制成。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退膜槽,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槽内设有轴承,所述第一挂钩与所述第二挂钩分别穿过轴承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退膜槽,包括壳体,壳体的左右两侧分别设有摆动装置;摆动装置包括折形连杆、挂钩和驱动单元,折形连杆包括两转动杆且分别为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第一转动杆与第二转杆之间的夹角为锐角;第二转动杆连接驱动单元;驱动单元包括气缸、驱动杆和连接件;壳体的侧壁设有弧形槽,弧形槽的半径与转动杆的长度相同且弧心与折形连杆的铰接点重合;挂钩设有两个且分别为与第一转动杆和第二转动杆的自由端相对应的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退膜槽,设有摆动装置,将退膜架挂于挂钩上,气缸驱动摆动装置摆动从而使退膜架上的金属件与溶液充分接触达到退膜的目的,节省人力,同时提高生产的安全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索菲斯金属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31
技术公布日:2020.08.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