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失模铸造的预发泡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761653发布日期:2020-05-15 18:14阅读:1312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失模铸造的预发泡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模具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失模铸造的预发泡方法。



背景技术:

消失模铸造又称实型铸造,是将与铸件尺寸形状相似的泡沫模型粘结组合成模型簇,刷涂耐火涂料并烘干后,埋在干石英砂中振动造型,在负压下浇注,使模型气化,液体金属占据模型位置,凝固冷却后形成铸件的新型铸造方法。消失模铸造中,泡沫模型的制造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可发泡珠粒在发泡成型之前必须经过预发泡处理。预发泡是决定模型密度和成型性的关键工序。在泡沫珠粒中加入低沸点的碳氢化合物作为发泡剂,在加温加压条件下,发泡剂渗透到泡沫塑料分子链之间,使泡沫粒膨胀成为细小繁多的发泡核心,制成泡沫珠粒。

现有技术的消失模铸造过程中,泡沫珠粒预发泡完成后直接进行熟化处理,然后再次加热进行二次发泡,形成与模具形状和尺寸一致的整体模样。在实际生产中发现,这种方法存在以下的问题:(1)泡沫珠粒预发泡过程中会产生细小的碎屑,碎屑粘附在泡沫珠粒的表面并在熟化和二次发泡过程中填充在相邻的泡沫珠粒之间,导致消失模整体强度受损;(2)泡沫珠粒预发泡后体积大小不一,直接进行熟化和二次发泡会导致消失模上各个部分的强度有差异,运输和存储过程中易变性;(3)泡沫珠粒预发泡过程后表面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水分会在泡沫珠粒的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水膜,同样会对消失模整体强度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消失模铸造的预发泡方法,目的在于解决目前消失模铸造过程中存在的以下问题:(1)泡沫珠粒预发泡过程中会产生细小的碎屑,碎屑粘附在泡沫珠粒的表面并在熟化和二次发泡过程中填充在相邻的泡沫珠粒之间,导致消失模整体强度受损;(2)泡沫珠粒预发泡后体积大小不一,直接进行熟化和二次发泡会导致消失模上各个部分的强度有差异,运输和存储过程中易变性;(3)泡沫珠粒预发泡过程后表面温度较高,空气中的水分会在泡沫珠粒的表面形成一层很薄的水膜,同样会对消失模整体强度造成影响。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消失模铸造的预发泡方法,采用一种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配合完成,所述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包括分选机构,分选机构的外侧壁上均匀竖直固定安装有支撑腿,分选机构的上表面均匀竖直固定安装有支撑杆,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烘干机构,分选机构和烘干机构之间设置有过滤机构。分选机构的底部通过电机座竖直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轴贯穿分选机构、过滤机构和烘干机构并延伸至烘干机构上方。

所述烘干机构包括圆筒状的烘干壳体、挡料板、第一进料口、送料盘、加热丝、第一转轴、密封管、螺旋送料叶片、第一锥齿轮、第一锥齿圈、导料盘、安装座、旋转电机和排气叶片。烘干壳体的顶板向上延伸形成环形挡料板,烘干壳体顶板上均匀开设有第一进料口,输出轴顶端贯穿烘干壳体中心并固定安装有位于烘干壳体顶板上方的送料盘。烘干壳体顶板下方安装有环形的加热丝。输出轴位于烘干壳体内的侧壁上均匀转动安装有水平的第一转轴并固定安装有与第一转轴同轴的密封管。密封管末端对应第一进料口的位置均匀开设有进料孔,密封管内端靠近输出轴的位置均匀开设有出料孔。第一转轴外固定安装有与密封管内侧壁相互配合的螺旋送料叶片。第一转轴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烘干壳体的内侧壁上水平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锥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圈。输出轴上位于密封管下方固定安装有导料盘。烘干壳体的侧壁上通过开设有排气孔的安装座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输出轴的末端固定安装有位于烘干壳体内的排气叶片。通过驱动电机带动输出轴转动,输出轴带动送料盘转动,通过现有的输送设备将预发泡后的泡沫珠粒送至送料盘顶部,送料盘将泡沫珠粒经第一进料口送入烘干壳体内,挡料板避免泡沫珠粒撒漏。泡沫珠粒进入烘干壳体后穿过密封管末端的进料口进入密封管内。由于第一锥齿轮和第一锥齿圈相互啮合,故第一锥齿轮跟随输出轴水平转动的同时也产生自转,从而带动第一转轴和螺旋送料叶片转动,螺旋送料叶片将泡沫珠粒送至密封管内端的出料孔处,在此过程中,加热丝对密封管和密封管内的泡沫珠粒进行加热,泡沫珠粒表面的水膜受热后温度升高。泡沫珠粒穿过密封管内端的出料孔后落至导料盘上表面,并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导料盘表面向下滑落;滑落过程中与空气产生摩擦,泡沫珠粒表面的水分散发至空气中。通过旋转电机带动排气叶片转动,从而将烘干壳体内的湿热空气经安装座上的排气孔排出。

所述消失模铸造的预发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泡沫珠粒烘干:启动驱动电机和旋转电机,并对加热丝通电,将预发泡后的泡沫珠粒通过送料盘穿过第一进料口进入烘干壳体内进行烘干。烘干产生的湿热空气通过排气叶片和安装座上的排气孔排出。

步骤二、泡沫珠粒过滤:经烘干机构烘干后的泡沫珠粒穿过过滤机构,过滤机构在驱动电机的带动下对粘附在泡沫珠粒表面的细小碎屑进行收集。

步骤三、泡沫珠粒分选:经过滤机构过滤后的泡沫珠粒进入分选机构,分选机构在驱动电机带动下对泡沫珠粒按照体积大小进行多级分选。分选结束后关闭驱动电机,分选后的泡沫珠粒自动从过滤机构中落下,采用现有的收集装置收集即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中过滤机构包括过滤筒、第一圆柱齿轮、第二圆柱齿轮、轴套、连接杆、摩擦块、塑料薄板和条形过滤缝。过滤筒围绕输出轴均匀竖直排布,过滤筒的顶部与烘干壳体底板转动配合并固定安装有第一圆柱齿轮,输出轴上水平固定安装有与第一圆柱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圆柱齿轮。输出轴上对应过滤筒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轴套,轴套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连接杆的外端固定安装有表面覆盖皮毛的摩擦块。烘干壳体底板下方竖直固定安装有塑料薄板,塑料薄板内侧与摩擦块滑动配合,塑料薄板外侧与过滤筒外表面相切。过滤筒上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竖直方向的条形过滤缝。输出轴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圆柱齿轮、轴套、连接杆和摩擦块转动,摩擦块转动与塑料薄板之间产生摩擦,从而使得塑料薄板表面带有静电。第二圆柱齿轮转动过程中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圆柱齿轮转动,从而带动过滤筒转动。从导料盘表面滑落的泡沫珠粒进入过滤筒内,并沿着过滤筒向下掉落;泡沫珠粒掉落过程中,带有静电的塑料薄板对泡沫珠粒表面的碎屑进行吸附,碎屑穿过条形过滤缝吸附在塑料薄板上。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选机构包括圆筒状的分选壳体、分选盘、第二转轴、第二锥齿轮、第二锥齿圈、搅动板、第一分选板、第二分选板、接料斗和挡板。驱动电机安装在分选壳体底板下方,输出轴位于分选壳体内部的位置水平固定安装有分选盘。分选壳体顶板下方通过轴承架转动安装有沿分选盘径向的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分选盘上表面水平固定安装有与第二锥齿轮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圈。第二转轴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安装有两组位于分选盘上方的锯齿状搅动板。分选盘上表面围绕输出轴固定安装有环形的第一分选板和第二分选板,第一分选板位于第二分选板内侧。第一分选板和第二分选板上均匀开设有分选孔且第一分选板上分选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分选板上分选孔的孔径。两组搅动板分别对应第一分选板和第二分选板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一分选板和输出轴之间的区域。过滤筒贯穿分选壳体顶板并与分选壳体顶板转动配合,分选壳体顶板下方对应过滤筒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接料斗,接料斗的出口位于第一分选板和输出轴之间区域的上方。分选盘上表面围绕第二分选板外侧固定安装有环形的挡板。输出轴转动过程中带动分选盘转动。泡沫珠粒从过滤筒底部落下后进入接料斗内,最终落到分选盘上第一分选板和输出轴之间的区域。分选盘转动过程中,泡沫珠粒受离心力作用紧贴在第一分选板内侧,体积中等和体积较小的泡沫珠粒穿过第一分选板进入第一分选板和第二分选板之间,并在离心力作用下继续紧贴在第二分选板内侧,体积较小的泡沫珠粒穿过第二分选板后在离心力作用下紧贴在挡板内侧。分选结束后,体积较大的泡沫珠粒处在第一分选板和输出轴之间;体积中等的泡沫珠粒处在第一分选板和第二分选板之间;体积较小的泡沫珠粒处在第二分选板和挡板之间。分选盘转动过程中,跟随分选盘转动的第二锥齿圈带动第二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轴和搅动板转动,搅动板对泡沫珠粒进行分散,确保不会因泡沫珠粒团聚造成部分泡沫珠粒未能得到分选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泡沫珠粒的分选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分选壳体内设置有出料机构,出料机构包括三个环形出料口、三组漏料孔、第一弹簧、安装杆、密封棒、导向杆、支撑板、导向块、滚轮和第二弹簧。出料口开设在分选壳体底板上围绕输出轴的位置,三个环形出料口分别对应第一分选板和输出轴之间区域、第一分选板和第二分选板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二分选板和挡板之间的区域。三组漏料孔分别开设在分选盘上对应出料口的位置。分选盘下表面竖直安装有第一弹簧,第一弹簧底部固定连接三组安装杆,每组安装杆对应在漏料孔下方,安装杆上固定安装有与漏料孔滑动配合的密封棒。输出轴上位于分选盘下方水平固定安装有导向杆,导向杆上间隔固定安装有支撑板,相邻支撑板之间设置有与导向杆滑动配合的导向块,导向块的上表面呈倾斜状。安装杆的端部铰接有与导向块上表面滚动配合的滚轮。导向块的侧面和支撑板之间安装有水平的第二弹簧。输出轴转动过程中带动导向杆和导向块转动,导向块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导向杆向外侧滑动,拉动第二弹簧并推动安装杆上移。安装杆上移过程中压缩第一弹簧,滚轮和导向块上表面处于滚动配合状态。安装杆上移带动密封棒进入漏料孔内,确保泡沫珠粒在分选过程中不会下落。分选结束后关闭驱动电机,输出轴停止转动,导向块不再受到离心力作用,并在第二弹簧的拉力作用下恢复至原位。同时安装杆不再受到导向块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安装杆和密封棒能够在第一弹簧的推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密封棒移出漏料孔,分选后的泡沫珠粒从漏料孔中下落至出料口。通过现有的收集装置对泡沫珠粒进行收集即可。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送料盘上表面呈半球形且自上而下开设有弧形导料槽,弧形导料槽的侧壁之间固定间隔排列有水平的散料棒,泡沫珠粒经弧形导料槽下落至第一进料口的过程中,不断与散料棒产生撞击,散料棒对团聚在一起的泡沫珠粒起到分散作用,从而提高后续烘干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导料盘的上表面呈弧形且自上而下开设有螺旋形导料槽,以增大泡沫珠粒在导料盘上的滑动距离,延长泡沫珠粒与空气接触的时间,确保泡沫珠粒表面的水分能充分散发到空气中去。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塑料薄板外侧面上均匀固定开设有凸柱,以增大塑料薄板外侧面的表面积,提高对泡沫珠粒表面的碎屑的吸附能力。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筒内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且高度相同的柱体,柱体的外侧面与过滤筒的内侧面之间距离不超过泡沫珠粒直径的两倍。泡沫珠粒进入过滤筒后填充在过滤筒和柱体之间,且柱体的外侧面与过滤筒的内侧面之间径向范围内不会超过两个泡沫珠粒,从而使得塑料薄板对每个泡沫珠粒表面的细小碎屑都能进行静电吸附。

(三)有益效果

本发明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提供的消失模铸造的预发泡方法,采用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配合完成,通过过滤机构产生的静电对粘附在泡沫珠粒表面的细小碎屑进行去除,确保熟化和二次发泡过程中不会有碎屑填充在相邻的泡沫珠粒之间,从而提高了消失模的整体强度。对碎屑进行去除过程中,泡沫珠粒因离心力作用贴附在过滤筒内表面,并跟随过滤筒转动产生滚动,使得带静电的塑料薄板能对泡沫珠粒表面各个部位的碎屑都进行吸附。

(2)本发明提供的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中分选机构通过离心力作用,对泡沫珠粒的体积大小进行三级分选,并在分选过程中,通过锯齿状搅动板不断对泡沫珠粒进行搅动,确保泡沫珠粒充分的分散,从而避免了因泡沫珠粒团聚在一起导致分选不充分的情况,提高了分选的效果;泡沫珠粒分选过后,自动进行落料,提高了成品收集的效率。

(3)本发明提供的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中,烘干机构通过密封管和导料盘对泡沫珠粒进行输送,泡沫珠粒穿过密封管过程中,增加了受热时间;滑过导料盘表面的过程中,增加了和空气接触的时间,从而使得附着在泡沫珠粒表面的水膜能充分受热后蒸发,从而消除了水膜对消失模整体强度的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失模铸造的预发泡方法的步骤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的第一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的第二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的第三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烘干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过滤机构的剖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分选机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分选机构、11-分选壳体、12-分选盘、13-第二转轴、14-第二锥齿轮、15-第二锥齿圈、16-搅动板、17-第一分选板、18-第二分选板、19-接料斗、110-挡板、2-支撑腿、3-支撑杆、4-烘干机构、41-烘干壳体、42-挡料板、43-第一进料口、44-送料盘、441-弧形导料槽、442-散料棒、45-加热丝、46-第一转轴、47-密封管、48-螺旋送料叶片、49-第一锥齿轮、410-第一锥齿圈、411-导料盘、4111-螺旋形导料槽、412-安装座、413-旋转电机、414-排气叶片、5-过滤机构、51-过滤筒、511-柱体、52-第一圆柱齿轮、53-第二圆柱齿轮、54-轴套、55-连接杆、56-摩擦块、57-塑料薄板、571-凸柱、58-条形过滤缝、6-驱动电机、7-输出轴、8-出料机构、81-环形出料口、82-漏料孔、83-第一弹簧、84-安装杆、85-密封棒、86-导向杆、87-支撑板、88-导向块、89-滚轮、810-第二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如图2至图9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包括分选机构1,分选机构1的外侧壁上均匀竖直固定安装有支撑腿2,分选机构1的上表面均匀竖直固定安装有支撑杆3,支撑杆3的顶部设置有烘干机构4,分选机构1和烘干机构4之间设置有过滤机构5。分选机构1的底部通过电机座竖直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6,驱动电机6的输出轴7贯穿分选机构1、过滤机构5和烘干机构4并延伸至烘干机构4上方。

所述烘干机构4包括圆筒状的烘干壳体41、挡料板42、第一进料口43、送料盘44、加热丝45、第一转轴46、密封管47、螺旋送料叶片48、第一锥齿轮49、第一锥齿圈410、导料盘411、安装座412、旋转电机413和排气叶片414。烘干壳体41的顶板向上延伸形成环形挡料板42,烘干壳体41顶板上均匀开设有第一进料口43,输出轴7顶端贯穿烘干壳体41中心并固定安装有位于烘干壳体41顶板上方的送料盘44。烘干壳体41顶板下方安装有环形的加热丝45。输出轴7位于烘干壳体41内的侧壁上均匀转动安装有水平的第一转轴46并固定安装有与第一转轴46同轴的密封管47。密封管47末端对应第一进料口43的位置均匀开设有进料孔,密封管47内端靠近输出轴7的位置均匀开设有出料孔。第一转轴46外固定安装有与密封管47内侧壁相互配合的螺旋送料叶片48。第一转轴46末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锥齿轮49,烘干壳体41的内侧壁上水平固定安装有与第一锥齿轮49相互啮合的第一锥齿圈410。输出轴7上位于密封管47下方固定安装有导料盘411。烘干壳体41的侧壁上通过开设有排气孔的安装座412固定安装有旋转电机413,旋转电机413输出轴的末端固定安装有位于烘干壳体41内的排气叶片414。通过驱动电机6带动输出轴7转动,输出轴7带动送料盘44转动,通过现有的输送设备将预发泡后的泡沫珠粒送至送料盘44顶部,送料盘44将泡沫珠粒经第一进料口43送入烘干壳体41内,挡料板42避免泡沫珠粒撒漏。泡沫珠粒进入烘干壳体41后穿过密封管47末端的进料口进入密封管47内。由于第一锥齿轮49和第一锥齿圈410相互啮合,故第一锥齿轮49跟随输出轴7水平转动的同时也产生自转,从而带动第一转轴46和螺旋送料叶片48转动,螺旋送料叶片48将泡沫珠粒送至密封管47内端的出料孔处,在此过程中,加热丝45对密封管47和密封管47内的泡沫珠粒进行加热,泡沫珠粒表面的水膜受热后温度升高。泡沫珠粒穿过密封管47内端的出料孔后落至导料盘411上表面,并在重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沿着导料盘411表面向下滑落;滑落过程中与空气产生摩擦,泡沫珠粒表面的水分散发至空气中。通过旋转电机413带动排气叶片414转动,从而将烘干壳体41内的湿热空气经安装座412上的排气孔排出。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机构5包括过滤筒51、第一圆柱齿轮52、第二圆柱齿轮53、轴套54、连接杆55、摩擦块56、塑料薄板57和条形过滤缝58。过滤筒51围绕输出轴7均匀竖直排布,过滤筒51的顶部与烘干壳体41底板转动配合并固定安装有第一圆柱齿轮52,输出轴7上水平固定安装有与第一圆柱齿轮52相互啮合的第二圆柱齿轮53。输出轴7上对应过滤筒51的位置固定安装有轴套54,轴套54外侧固定安装有连接杆55,连接杆55的外端固定安装有表面覆盖皮毛的摩擦块56。烘干壳体41底板下方竖直固定安装有塑料薄板57,塑料薄板57内侧与摩擦块56滑动配合,塑料薄板57外侧与过滤筒51外表面相切。过滤筒51上沿其周向均匀开设有竖直方向的条形过滤缝58。输出轴7转动过程中带动第二圆柱齿轮53、轴套54、连接杆55和摩擦块56转动,摩擦块56转动与塑料薄板57之间产生摩擦,从而使得塑料薄板57表面带有静电。第二圆柱齿轮53转动过程中带动与其啮合的第一圆柱齿轮52转动,从而带动过滤筒51转动。从导料盘411表面滑落的泡沫珠粒进入过滤筒51内,并沿着过滤筒51向下掉落;泡沫珠粒掉落过程中,带有静电的塑料薄板57对泡沫珠粒表面的碎屑进行吸附,碎屑穿过条形过滤缝58吸附在塑料薄板57上。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选机构1包括圆筒状的分选壳体11、分选盘12、第二转轴13、第二锥齿轮14、第二锥齿圈15、搅动板16、第一分选板17、第二分选板18、接料斗19和挡板110。驱动电机6安装在分选壳体11底板下方,输出轴7位于分选壳体11内部的位置水平固定安装有分选盘12。分选壳体11顶板下方通过轴承架转动安装有沿分选盘12径向的第二转轴13。第二转轴13的外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锥齿轮14,分选盘12上表面水平固定安装有与第二锥齿轮14相互啮合的第二锥齿圈15。第二转轴13上沿其长度方向均匀安装有两组位于分选盘12上方的锯齿状搅动板16。分选盘12上表面围绕输出轴7固定安装有环形的第一分选板17和第二分选板18,第一分选板17位于第二分选板18内侧。第一分选板17和第二分选板18上均匀开设有分选孔且第一分选板17上分选孔的孔径大于第二分选板18上分选孔的孔径。两组搅动板16分别对应第一分选板17和第二分选板18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一分选板17和输出轴7之间的区域。过滤筒51贯穿分选壳体11顶板并与分选壳体11顶板转动配合,分选壳体11顶板下方对应过滤筒51的位置固定安装有接料斗19,接料斗19的出口位于第一分选板17和输出轴7之间区域的上方。分选盘12上表面围绕第二分选板18外侧固定安装有环形的挡板110。输出轴7转动过程中带动分选盘12转动。泡沫珠粒从过滤筒51底部落下后进入接料斗19内,最终落到分选盘12上第一分选板17和输出轴7之间的区域。分选盘12转动过程中,泡沫珠粒受离心力作用紧贴在第一分选板17内侧,体积中等和体积较小的泡沫珠粒穿过第一分选板17进入第一分选板17和第二分选板18之间,并在离心力作用下继续紧贴在第二分选板18内侧,体积较小的泡沫珠粒穿过第二分选板18后在离心力作用下紧贴在挡板110内侧。分选结束后,体积较大的泡沫珠粒处在第一分选板17和输出轴7之间;体积中等的泡沫珠粒处在第一分选板17和第二分选板18之间;体积较小的泡沫珠粒处在第二分选板18和挡板110之间。分选盘12转动过程中,跟随分选盘12转动的第二锥齿圈15带动第二锥齿轮14转动,从而带动第二转轴13和搅动板16转动,搅动板16对泡沫珠粒进行分散,确保不会因泡沫珠粒团聚造成部分泡沫珠粒未能得到分选的情况发生,从而提高了泡沫珠粒的分选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分选壳体11内设置有出料机构8,出料机构8包括三个环形出料口81、三组漏料孔82、第一弹簧83、安装杆84、密封棒85、导向杆86、支撑板87、导向块88、滚轮89和第二弹簧810。出料口81开设在分选壳体11底板上围绕输出轴7的位置,三个环形出料口81分别对应第一分选板17和输出轴7之间区域、第一分选板17和第二分选板18之间的区域以及第二分选板18和挡板110之间的区域。三组漏料孔82分别开设在分选盘12上对应出料口81的位置。分选盘12下表面竖直安装有第一弹簧83,第一弹簧83底部固定连接三组安装杆84,每组安装杆84对应在漏料孔82下方,安装杆84上固定安装有与漏料孔82滑动配合的密封棒85。输出轴7上位于分选盘12下方水平固定安装有导向杆86,导向杆86上间隔固定安装有支撑板87,相邻支撑板87之间设置有与导向杆86滑动配合的导向块88,导向块88的上表面呈倾斜状。安装杆84的端部铰接有与导向块88上表面滚动配合的滚轮89。导向块88的侧面和支撑板87之间安装有水平的第二弹簧810。输出轴7转动过程中带动导向杆86和导向块88转动,导向块88在离心力作用下沿着导向杆86向外侧滑动,拉动第二弹簧810并推动安装杆84上移。安装杆84上移过程中压缩第一弹簧83,滚轮89和导向块88上表面处于滚动配合状态。安装杆84上移带动密封棒85进入漏料孔82内,确保泡沫珠粒在分选过程中不会下落。分选结束后关闭驱动电机6,输出轴7停止转动,导向块88不再受到离心力作用,并在第二弹簧810的拉力作用下恢复至原位。同时安装杆84不再受到导向块88的限位作用,从而使得安装杆84和密封棒85能够在第一弹簧83的推力作用下向下移动,密封棒85移出漏料孔82,分选后的泡沫珠粒从漏料孔82中下落至出料口81。通过现有的收集装置对泡沫珠粒进行收集即可。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送料盘44上表面呈半球形且自上而下开设有弧形导料槽441,弧形导料槽441的侧壁之间固定间隔排列有水平的散料棒442,泡沫珠粒经弧形导料槽441下落至第一进料口43的过程中,不断与散料棒442产生撞击,散料棒442对团聚在一起的泡沫珠粒起到分散作用,从而提高后续烘干的效果。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料盘411的上表面呈弧形且自上而下开设有螺旋形导料槽4111,以增大泡沫珠粒在导料盘411上的滑动距离,延长泡沫珠粒与空气接触的时间,确保泡沫珠粒表面的水分能充分散发到空气中去。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塑料薄板57外侧面上均匀固定开设有凸柱571,以增大塑料薄板57外侧面的表面积,提高对泡沫珠粒表面的碎屑的吸附能力。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筒51内部固定连接有与其同轴且高度相同的柱体511,柱体511的外侧面与过滤筒51的内侧面之间距离不超过泡沫珠粒直径的两倍。泡沫珠粒进入过滤筒51后填充在过滤筒51和柱体511之间,且柱体511的外侧面与过滤筒51的内侧面之间径向范围内不会超过两个泡沫珠粒,从而使得塑料薄板57对每个泡沫珠粒表面的细小碎屑都能进行静电吸附。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消失模铸造的预发泡方法,采用上述消失模铸造预发泡装置配合完成,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泡沫珠粒烘干:启动驱动电机6和旋转电机413,并对加热丝45通电,将预发泡后的泡沫珠粒通过送料盘44穿过第一进料口43进入烘干壳体41内进行烘干。烘干产生的湿热空气通过排气叶片414和安装座412上的排气孔排出。

步骤二、泡沫珠粒过滤:经烘干机构4烘干后的泡沫珠粒穿过过滤机构5,过滤机构5在驱动电机6的带动下对粘附在泡沫珠粒表面的细小碎屑进行收集。

步骤三、泡沫珠粒分选:经过滤机构5过滤后的泡沫珠粒进入分选机构1,分选机构1在驱动电机6带动下对泡沫珠粒按照体积大小进行多级分选。分选结束后关闭驱动电机6,分选后的泡沫珠粒自动从过滤机构5中落下,采用现有的收集装置收集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