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件的高效表面热处理装置及热处理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0990686发布日期:2020-06-05 21:40阅读:2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件的高效表面热处理装置及热处理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金属热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金属件的高效表面热处理装置及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热处理是将金属或合金工件放在一定的介质中加热到适宜的温度,并在此温度中保持一定时间后,又以不同速度在不同的介质中冷却,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显微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工艺,在现在对管材或者实心杆进行加工时,需要对材料进行热处理,从而消除材料内部的应力,从而提高材料的机械性能。

在现在对管材或者实心杆进行热处理需要对其进行预热,但是在放置管材或者实心杆,需要工作人员将加热腔中管材或者实心杆拿出后,在放置预热的管材或者实心杆,不能同时拿取解热结束后和预热结束后管材或者实心杆,延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可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提供一种金属件的高效表面热处理装置及热处理方法,可以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在现在对管材或者实心杆进行热处理需要对其进行预热,但是在放置管材或者实心杆,需要工作人员将加热腔中管材或者实心杆拿出后,在放置预热的管材或者实心杆,不能同时拿取解热结束后和预热结束后管材或者实心杆,延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同时可增大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金属件的高效表面热处理装置,包括热处理箱,所述热处理箱中部焊接有隔板,所述隔板一侧形成加热腔,所述隔板另一侧形成预热腔,所述加热腔内壁均匀安装有加热线圈;

所述热处理箱底端安装有拿取组件,所述拿取组件包括移动孔、推板、弹簧槽、第一弹簧、第一限位杆、滚珠槽、滚珠、对应槽、滑动槽、滑动杆、固定块、固定槽、滚轮槽、支撑杆、万向轮和第二弹簧;

所述热处理箱底端开设有移动孔,所述移动孔内部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推板,所述推板底端一侧开设有弹簧槽,所述弹簧槽内部焊接有若干第一弹簧,若干所述第一弹簧底端焊接于第一限位杆顶面,所述第一限位杆底端开设有滚珠槽,所述滚珠槽内部均匀安装有滚珠,所述移动孔底面两端对应第一限位杆处开设有对应槽,所述推板一侧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推板另一侧焊接有滑动杆,所述推板一端焊接有固定块,所述移动孔对应固定块处开设有固定槽,所述推板底端开设有滚轮槽,所述滚轮槽一端铰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一端活动安装有万向轮,所述支撑杆一侧焊接有第二弹簧与滚轮槽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杆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与对应槽的长度与宽度相等,所述第一限位杆两端的形状均为圆弧状。

优选的,所述预热腔内部安装有预热组件,所述预热组件包括导热管、排风扇、清理筒、清理叶、齿轮、电机、转动槽、进气孔、转动筒、连接管和保护壳;

所述加热腔与预热腔顶端贯穿焊接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内部安装有排风扇,所述预热腔内部均匀安装有清理筒,所述清理筒内部均匀焊接有清理叶,所述清理筒一端通过转动轴固定安装有齿轮,一个所述齿轮一端安装有电机,所述清理筒外侧一端开设有转动槽,所述转动槽外侧均匀开设有进气孔,所述转动槽内部活动套接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一侧贯穿焊接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顶端贯穿焊接于导热管一端,若干所述齿轮安装于保护壳内部,所述电机与排风扇的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接。

优选的,所述电机输出轴连接的齿轮为主动齿轮,所述齿轮除主动齿轮外均为从动齿轮,所述转动筒的内径与宽度分别与转动槽的内径与宽度相等。

优选的,所述推板顶端安装有加持组件,所述加持组件包括第一连接板、固定杆、第三弹簧、顶杆、移动槽、圆弧板、固定筒、拉伸弹簧、限位架、安装杆、滑槽、滑块、压缩弹簧和第二限位杆;

所述推板顶面一侧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一端均匀焊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一端焊接有第三弹簧,所述第三弹簧一端焊接有顶杆,所述顶杆对应固定杆处开设有移动槽,所述顶杆一侧通过螺钉安装有圆弧板,所述圆弧板一端通过螺钉安装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部焊接有拉伸弹簧,所述拉伸弹簧一端焊接有限位架,所述顶杆中部通过螺钉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两端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一端焊接有压缩弹簧,所述压缩弹簧一端处于滑槽内部焊接有第二限位杆。

优选的,所述滑块与滑槽的纵截面的形状均为t型,所述滑块的内径与滑槽的外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加热腔顶端安装保护组件,所述保护组件包括安装孔、安装筒、透气孔、封闭块、连接架、充气管、转动孔、出气孔、安装圈、第四弹簧、封闭板和加气孔;

所述加热腔顶端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安装孔内部焊接有安装筒,所述安装筒顶面一侧开设有透气孔,所述安装筒内部活动安装有封闭块,所述封闭块远离透气孔一侧开设有加气孔,所述封闭块顶端焊接有连接架,所述连接架外侧焊接有充气管,所述安装筒顶面对应连接架处开设有转动孔,所述加热腔底面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出气孔一端内部焊接有安装圈,所述安装圈一侧两端均焊接有第四弹簧,所述第四弹簧一端焊接有封闭板。

优选的,所述充气管底面与安装筒顶面接触,所述充气管的外径与安装孔的内径相等,所述加气孔与透气孔的直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热处理箱底端安装有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支撑脚、螺杆、安装槽、第一限位槽、限位块、转动杆、第二连接板、第三限位杆、限位筒、第五弹簧、连接杆和第二限位槽;

所述热处理箱四角处均匀焊接有支撑脚,所述支撑脚内部通过螺纹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顶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底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限位槽内部两端均活动安装有限位块,两个所述限位块分别安装于转动杆底端两侧,所述转动杆顶面焊接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远离转动杆一侧底端焊接有第三限位杆,所述第三限位杆底端安装有限位筒,所述第三限位杆底端焊接有第五弹簧与限位筒内部底面相连接,两个所述支撑脚之间焊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顶面对应限位筒处开设有第二限位槽。

优选的,所述支撑脚底面粘接有橡胶板,且橡胶板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支撑脚横截面的形状相同,所述限位筒顶端两侧均焊接有拿取块。

使用上述的表面热处理装置进行金属热处理的方法也在本专利的保护范围中。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1、设置有拿取组件,加热结束后,工作人员通过移动推板,使得推板在移动孔中移动,将第一限位杆从一个对应槽中移出,移动至另一个对应槽中,再水平移动推板,使得第一限位杆水平在对应槽中移动,从而将加热结束后和预热结束后的金属零件同时移出,无需工作人员分开移动加热结束后和预热结束后的金属零件,避免由于移动预热金属零件时间过长,起不到预热作用,同时可以缩短移动金属零件的时间,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有效的结束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2、设置有预热组件,在一组金属零件加热的同时,此时将另一组金属零件放置于预热腔中,开启排风扇,将加热腔中的热空气导入预热腔中,同时开启电机,带动齿轮,带动清理筒转动,通过清理叶将金属零件上的铁锈和表层去除,避免金属零件上的铁锈和表层对热处理造成影响,造成金属零件表面热处理不到位,需要再次热处理,提高了热处理的成本,解决在进行预热过程中无法对金属零件表面铁锈和表层进行去除,降低了热处理的效果,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

3、设置有夹持组件,将圆弧板通过螺钉安装在顶杆,将金属零件放置在固定筒上,工作人员通过移动限位架,使得拉伸弹簧拉伸,使得限位架与金属零件一端接触,从而将金属零件固定,方便工作人员对金属零件进行固定,避免现实生活中,将大量金属零件堆积在一起进行热处理,导致热处理时间较长,同时金属零件与金属零件接触部位热处理效果较差,对一个金属零件进行夹持,提高热处理的效果,解决大量金属零件堆积后同时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4、设置有保护组件,在对金属零件加热之前,转动充气管,连接架在转动孔中转动,使得透气孔与加气孔重合后,氮气下沉,将空气由出气孔挤出,推动封闭板移动,第四弹簧拉伸,封闭板从出气孔中移出,使得空气从出气孔排出,出使得加热腔中充满较多的氮气,在加热过程中,通过氮气对金属零件进行保护,避免工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对热处理后金属零件表面性能造成影响,避免直接与空气接触,提高热处理后的质量,解决现实生活中直接在空气中进行热处理,导致热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5、设置有固定组件,工作人员将装置放置于地面后,通过螺杆拧进地面中,将支撑脚固定,此后,工作人员通过转动转动杆,将限位筒转动至第二限位槽顶端,第五弹簧拉伸,限位筒卡入第二限位槽中,将螺杆固定,防止螺杆转动,避免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产生的震动较大导致螺杆转动,影响对金属零件的热处理,对螺杆进行二次固定,防止螺杆在工作过程中转动,增大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解决在产生较大震动后,螺杆容易松动,导致装置晃动,影响热处理效果的问题。

综上所述,工作人员通过将限位筒卡入第二限位槽中,对螺杆进行二次固定,防止在工作过程装置产生较大振动而随之转动,增大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在对零件进行夹持时,通过延长拉伸弹簧,使得限位架将金属零件固定,方便工作人员对金属零件进行固定,避免现实生活中,将大量金属零件堆积在一起进行热处理,导致热处理时间较长,提高热处理的效率,在对零件加热之前,向加热腔中通入氮气,避免金属零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进行热处理,提高热处理的效果,在热处理过程中,通过预热腔对金属零件预热,同时将金属零件表面的铁锈和表层去除,可以提高热处理的效果和效率,在热处理结束后,可以同时移动加热结束后和预热结束后的金属零件,可以缩短移动金属零件的时间,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发明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滑动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的电机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的加热线圈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的固定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的顶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发明的安装杆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发明的充气管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四弹簧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11是本发明的固定组件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热处理箱;2、隔板;3、加热腔;4、预热腔;5、加热线圈;

6、拿取组件;601、移动孔;602、推板;603、弹簧槽;604、第一弹簧;605、第一限位杆;606、滚珠槽;607、滚珠;608、对应槽;609、滑动槽;610、滑动杆;611、固定块;612、固定槽;613、滚轮槽;614、支撑杆;615、万向轮;616、第二弹簧;

7、预热组件;701、导热管;702、排风扇;703、清理筒;704、清理叶;705、齿轮;706、电机;707、转动槽;708、进气孔;709、转动筒;710、连接管;711、保护壳;

8、加持组件;801、第一连接板;802、固定杆;803、第三弹簧;804、顶杆;805、移动槽;806、圆弧板;807、固定筒;808、拉伸弹簧;809、限位架;810、安装杆;811、滑槽;812、滑块;813、压缩弹簧;814、第二限位杆;

9、保护组件;901、安装孔;902、安装筒;903、透气孔;904、封闭块;905、连接架;906、充气管;907、转动孔;908、出气孔;909、安装圈;910、第四弹簧;911、封闭板;912、加气孔;

10、固定组件;1001、支撑脚;1002、螺杆;1003、安装槽;1004、第一限位槽;1005、限位块;1006、转动杆;1007、第二连接板;1008、第三限位杆;1009、限位筒;1010、第五弹簧;1011、连接杆;1012、第二限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实施例:如图1-11所示,本发明提供技术方案,一种金属件的高效表面热处理装置,包括热处理箱1,热处理箱1中部焊接有隔板2,隔板2一侧形成加热腔3,隔板2另一侧形成预热腔4,加热腔3内壁均匀安装有加热线圈5;

热处理箱1底端安装有拿取组件6,拿取组件6包括移动孔601、推板602、弹簧槽603、第一弹簧604、第一限位杆605、滚珠槽606、滚珠607、对应槽608、滑动槽609、滑动杆610、固定块611、固定槽612、滚轮槽613、支撑杆614、万向轮615和第二弹簧616;

热处理箱1底端开设有移动孔601,移动孔601内部两端均滑动连接有推板602,推板602底端一侧开设有弹簧槽603,弹簧槽603内部焊接有若干第一弹簧604,若干第一弹簧604底端焊接于第一限位杆605顶面,第一限位杆605的长度与宽度分别与对应槽608的长度与宽度相等,第一限位杆605两端的形状均为圆弧状,方便将第一限位杆605卡入对应槽608中,同时方便工作人员将第一限位杆605从对应槽608中移出,第一限位杆605底端开设有滚珠槽606,滚珠槽606内部均匀安装有滚珠607,移动孔601底面两端对应第一限位杆605处开设有对应槽608,推板602一侧开设有滑动槽609,推板602另一侧焊接有滑动杆610,推板602一端焊接有固定块611,移动孔601对应固定块611处开设有固定槽612,推板602底端开设有滚轮槽613,滚轮槽613一端铰接有支撑杆614,支撑杆614一端活动安装有万向轮615,支撑杆614一侧焊接有第二弹簧616与滚轮槽613相连接。

预热腔4内部安装有预热组件7,预热组件7包括导热管701、排风扇702、清理筒703、清理叶704、齿轮705、电机706、转动槽707、进气孔708、转动筒709、连接管710和保护壳711;

加热腔3与预热腔4顶端贯穿焊接有导热管701,导热管701内部安装有排风扇702,预热腔4内部均匀安装有清理筒703,清理筒703内部均匀焊接有清理叶704,清理筒703一端通过转动轴固定安装有齿轮705,一个齿轮705一端安装有电机706,电机706输出轴连接的齿轮705为主动齿轮,齿轮705除主动齿轮外均为从动齿轮,转动筒709的内径与宽度分别与转动槽707的内径与宽度相等,使得齿轮705之间相互啮合,从而通过电机706输出轴的转动,带动所有齿轮705一同转动,方便转动筒709在转动槽707中转动,清理筒703外侧一端开设有转动槽707,转动槽707外侧均匀开设有进气孔708,转动槽707内部活动套接有转动筒709,转动筒709一侧贯穿焊接有连接管710,连接管710顶端贯穿焊接于导热管701一端,若干齿轮705安装于保护壳711内部,电机706与排风扇702的输入端均与外部电源输出端电性相连接,排风扇702为耐高温排风扇。

推板602顶端安装有加持组件8,加持组件8包括第一连接板801、固定杆802、第三弹簧803、顶杆804、移动槽805、圆弧板806、固定筒807、拉伸弹簧808、限位架809、安装杆810、滑槽811、滑块812、压缩弹簧813和第二限位杆814;

推板602顶面一侧通过螺钉安装有第一连接板801,第一连接板801一端均匀焊接有固定杆802,固定杆802一端焊接有第三弹簧803,第三弹簧803一端焊接有顶杆804,顶杆804对应固定杆802处开设有移动槽805,顶杆804一侧通过螺钉安装有圆弧板806,圆弧板806一端通过螺钉安装有固定筒807,固定筒807内部焊接有拉伸弹簧808,拉伸弹簧808一端焊接有限位架809,顶杆804中部通过螺钉安装有安装杆810,安装杆810两端均开设有滑槽811,滑槽811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812,滑块812与滑槽811的纵截面的形状均为t型,滑块812的内径与滑槽811的外径相等,方便滑块812在滑槽811中移动,同时防止滑块812在滑槽811晃动,滑块812一端焊接有压缩弹簧813,压缩弹簧813一端处于滑槽811内部焊接有第二限位杆814。

加热腔3顶端安装保护组件9,保护组件9包括安装孔901、安装筒902、透气孔903、封闭块904、连接架905、充气管906、转动孔907、出气孔908、安装圈909、第四弹簧910、封闭板911和加气孔912;

加热腔3顶端开设有安装孔901,安装孔901内部焊接有安装筒902,安装筒902顶面一侧开设有透气孔903,安装筒902内部活动安装有封闭块904,封闭块904远离透气孔903一侧开设有加气孔912,封闭块904顶端焊接有连接架905,连接架905外侧焊接有充气管906,充气管906底面与安装筒902顶面接触,充气管906的外径与安装孔901的内径相等,加气孔912与透气孔903的直径相等,使得充气管906与安装筒902顶面接触,减少充气管906与安装筒902之间的缝隙,从而减少气体的外泄,方便使得加气孔912与透气孔903完全重合,安装筒902顶面对应连接架905处开设有转动孔907,加热腔3底面开设有出气孔908,出气孔908一端内部焊接有安装圈909,安装圈909一侧两端均焊接有第四弹簧910,第四弹簧910一端焊接有封闭板911。

热处理箱1底端安装有固定组件10,固定组件10包括支撑脚1001、螺杆1002、安装槽1003、第一限位槽1004、限位块1005、转动杆1006、第二连接板1007、第三限位杆1008、限位筒1009、第五弹簧1010、连接杆1011和第二限位槽1012;

热处理箱1四角处均匀焊接有支撑脚1001,支撑脚1001内部通过螺纹安装有螺杆1002,螺杆1002顶面开设有安装槽1003,安装槽1003底面开设有第一限位槽1004,第一限位槽1004内部两端均活动安装有限位块1005,两个限位块1005分别安装于转动杆1006底端两侧,转动杆1006顶面焊接有第二连接板1007,第二连接板1007远离转动杆1006一侧底端焊接有第三限位杆1008,第三限位杆1008底端安装有限位筒1009,支撑脚1001底面粘接有橡胶板,且橡胶板的横截面的形状与支撑脚1001横截面的形状相同,限位筒1009顶端两侧均焊接有拿取块,通过橡胶板增大支撑脚1001与地面的摩擦力,使得支撑脚1001支撑的更加的稳定,通过拿取块,方便工作人员移动限位筒1009,第三限位杆1008底端焊接有第五弹簧1010与限位筒1009内部底面相连接,两个支撑脚1001之间焊接有连接杆1011,连接杆1011顶面对应限位筒1009处开设有第二限位槽1012。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工作人员将装置放置于地面后,通过螺杆1002拧进地面中,将支撑脚1001固定,此后,工作人员通过转动转动杆1006,使得限位块1005在第一限位槽1004中转动,带动第二连接板1007与第三限位杆1008一同转动,将限位筒1009转动至第二限位槽1012顶端,此时第五弹簧1010拉伸,限位筒1009卡入第二限位槽1012中,将螺杆1002固定,防止螺杆1002转动,避免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产生的震动较大导致螺杆1002转动,影响对金属零件的热处理,对螺杆1002进行二次固定,防止螺杆1002在工作过程中转动,增大工作人员的安全系数,解决在产生较大震动后,螺杆1002容易松动,导致装置晃动,影响热处理效果的问题。

在热处理之前需要对零件进行夹持,当金属零件的直径大于顶杆804的直径时,将圆弧板806通过螺钉安装在顶杆804,将金属零件放置在固定筒807上,工作人员通过移动限位架809,使得拉伸弹簧808拉伸,使得限位架809与金属零件一端接触,从而将金属零件固定,方便工作人员对金属零件进行固定,避免现实生活中,将大量金属零件堆积在一起进行热处理,导致热处理时间较长,同时金属零件与金属零件接触部位热处理效果较差,对一个金属零件进行夹持,提高热处理的效率,同时通过拉伸弹簧808拉伸至不同位置,可以对不同长度的金属零件进行固定,解决大量金属零件堆积后同时进行热处理,热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在夹持管材金属零件时,此时将圆弧板806拆卸后,将安装杆810通过螺钉安装在顶杆804一端,工作人员通过压缩第二限位杆814,使得压缩弹簧813压缩,滑块812在滑槽811中移动,对管材金属零件内部进行夹持,避免通过表面进行夹持后,金属零件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同时通过压缩弹簧813压缩至不同的位置,方便工作人员固定不同内径的管材金属零件,解决了现在对管材金属零件进行热处理时,管材内径变形较大的问题。

在对金属零件加热之前,转动充气管906,连接架905在转动孔907中转动,使得透气孔903与加气孔912重合,向充气管906中冲入氮气,由于氮气的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此时氮气下沉,将空气由出气孔908挤出,推动封闭板911移动,第四弹簧910拉伸,封闭板911从出气孔908中移出,使得空气从出气孔908排出,使得加热腔3中充满较多的氮气,在不充入氮气时,此时转动充气管906,使得透气孔903与加气孔912分离,此时第四弹簧910压缩,封闭板911移动至出气孔908内部,将安装孔901与出气孔908封闭,避免大量空气进入加热腔3,在加热过程中,避免工件直接暴露在空气中,对热处理后金属零件表面性能造成影响,通过氮气对金属零件进行保护,避免直接与空气接触,提高热处理后的质量,解决现实生活中直接在空气中进行热处理,导致热处理效果较差的问题。

工作人员给加热线圈5通电,将金属零件放在加热线圈5内部,对金属零件进行加热进行热处理,加热结束后,工作人员通过移动推板602,使得推板602在移动孔601中移动,此时第一弹簧604压缩,使得第一限位杆605移动至弹簧槽603内部,从而将第一限位杆605从一个对应槽608中移出,移动至另一个对应槽608中,再水平移动推板602,使得第一限位杆605水平在对应槽608中移动,从而将加热结束后和预热结束后的金属零件同时移出,无需工作人员分开移动加热结束后和预热结束后的金属零件,避免由于移动预热金属零件时间过长,起不到预热作用,同时可以缩短移动金属零件的时间,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可以有效的结束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问题;

在水平移动过程中,此时滚珠607在滚珠槽606中转动,减少第一限位杆605与对应槽608之间的摩擦力,方便工作人员移动推板602,避免第一限位杆605与对应槽608之间的摩擦力较大,需要工作人员需要花费较大的力气,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金属零件进行移动;

将金属零件从加热腔3与预热腔4中移出后,对推板602水平移动后,将预加热的金属零件移动至加热腔3位置,移动推板602,将固定块611卡入固定槽612中,将金属零件放入加热腔3中,对其进行加热,此时加热完成后的金属零件处于热处理箱1外侧,第二弹簧616弹起,带动支撑杆614转动,使得万向轮615与地面接触,从而方便工作人员移动加热完成后的金属零件,避免出现现实生活中热处理后的金属零件需要多人将其用钩子抬出,同时避免热处理后的金属零件将工作人员烫伤,此时工作人员只需移动第一连接板801将其移出,对金属零件通过自然冷却,完成对金属零件的热处理,避免金属零件出现淬火现象,解决了现实生活中工作人员不方便移动加热后金属零件的问题。

在一组金属零件加热的同时,此时将另一组金属零件放置于预热腔4中,开启排风扇702,将加热腔3中的热空气导入预热腔4中,同时开启电机706,带动齿轮705,带动清理筒703转动,通过清理叶704将金属零件上的铁锈和表层去除,避免金属零件上的铁锈和表层对热处理造成影响,造成金属零件表面热处理不到位,需要再次热处理,提高了热处理的成本,同时不需要工作人员在热处理之前手动对铁锈和表层进行处理,提高铁锈清理的效率,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解决在进行预热过程中无法对金属零件表面铁锈和表层进行去除,降低了热处理的效果,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

在去除铁锈的同时,此时热风通过进气孔708进入清理筒703中,对金属零件进行加热,同时可以将去除铁锈和表层去除,避免在清理叶704清理后,铁锈和表层依旧贴附在金属零件表层,对热处理造成影响,同时可以对金属零件进行预热,减少在热处理中加热的时间,从而降低热处理的时间,提高热处理的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