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不锈钢酸洗液防沾的不锈钢管自动化酸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81772发布日期:2020-11-10 17:45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不锈钢酸洗液防沾的不锈钢管自动化酸洗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不锈钢酸洗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不锈钢酸洗液防沾的不锈钢管自动化酸洗装置。



背景技术:

不锈钢在加工过程中会出现黑色、黄色的氧化皮,为了提高不锈钢的外观和耐蚀性,加工后的不锈钢必须进行酸洗钝化处理。去除焊接、高温加工处理后产生的氧化皮,使之银亮有光,并使处理后的表面形成一层以铬为主要物质的氧化膜,不会再产生二次氧蚀,达到钝化目的,从而提高不锈钢制品的表面防腐质量,延长设备使用寿命。

不锈钢酸洗一般是采用酸洗钝化膏和酸洗钝化液进行处理,酸洗钝化膏是将酸洗和钝化同步进行,一步完成,改变了传统的酸洗和钝化工艺,操作简单、施工方便、成本低廉。适合于大面积涂刷操作。酸洗钝化液适合于小工件的浸泡操作。

现有的不锈钢酸洗工艺,通过酸洗液对不锈钢进行酸洗之后,酸洗液容易沾在不锈钢管外表面上难以根除,且现有的不锈钢酸洗工艺大都采用人工操作,较为不便且与化学物质的近距离接触容易造成人员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不锈钢酸洗液防沾的不锈钢管自动化酸洗装置,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不锈钢酸洗液防沾的不锈钢管自动化酸洗装置,包括:

套筒,所述套筒套设在待酸洗的不锈钢管外部;

第一酸洗部,所述第一酸洗部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管与套筒的中间,且沿所述套筒的轴向设置;

左夹具,所述左夹具卡设在所述不锈钢管左端;

右夹具,所述右夹具卡设在所述不锈钢管右端;所述右夹具的一端设置有滑动轴,所述滑动轴可沿着所述不锈钢管的轴向移动、以及沿着所述不锈钢管的周向旋转;

凹槽部,所述凹槽部设置在所述套筒内壁上,所述第一酸洗部设置在所述凹槽部;

其中,所述第一酸洗部由第一喷水口、第一喷酸口以及第一抗酸材料构成,所述第一喷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一喷酸口两侧,所述第一抗酸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一喷水口与所述不锈钢钢管外壁的中间;

所述第一喷酸口用于向所述不锈钢管的外壁喷射酸洗液,喷射出的酸洗液冲击所述不锈钢管的外壁之后,在所述凹槽部沿着外层空间的上部流入外层空间的下部;

所述第一喷水口用于向所述不锈钢管的外壁喷射清水,喷射出的清水冲击所述不锈钢管的外壁后,将所述不锈钢管外表面残留的酸洗液喷向外层空间的中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

第二酸洗部,所述第二酸洗部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管内部,且沿所述不锈钢管的轴向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酸洗部由第二喷水口、第二喷酸口以及第二抗酸材料构成,所述第二喷水口设置在所述第二喷酸口两侧,所述第二抗酸材料设置在所述第二喷水口与所述不锈钢钢管内壁的中间;

所述第二喷酸口用于向所述不锈钢管的内壁喷射酸洗液,喷射出的酸洗液冲击所述不锈钢管的内壁之后,沿着内层空间的上部流入内层空间的下部;

所述第二喷水口用于向所述不锈钢管的内壁喷射清水,喷射出的清水冲击所述不锈钢管的内壁后,将所述不锈钢管内表面残留的酸洗液喷向内层空间的中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

第一磨块,所述第一磨块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管与套筒的中间,且沿所述套筒的轴向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

第二磨块,所述第二磨块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管内部,且沿所述不锈钢管的轴向设置。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

连接轴;以及

基座;

其中,所述第二磨块设置在所述基座上;所述连接轴一端与所述第二夹具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座连接。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滑动轴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滑动轴旋转;以及;

牵引装置,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一端,能够带动所述驱动电机沿着所述不锈钢管的轴向移动。

本发明实现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在酸洗的过程中第一喷酸口将向所述不锈钢管的外壁喷射酸洗液,喷射出的酸洗液冲击不锈钢管的外壁之后,在凹槽部沿着外层空间的上部流入外层空间的下部,从而便于后续回收。

2、通过本发明的实施,第一喷水口向不锈钢管的外壁喷射清水,喷射出的清水冲击不锈钢管的外壁后,将不锈钢管外表面残留的酸洗液喷向外层空间的中部,进而使得酸洗液不会沾在不锈钢管外表面上。

3、通过本发明的实施,即由于第一抗酸材料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酸洗液被隔绝。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酸洗装置除去套筒之外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套筒与不锈钢管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套筒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套筒;

11-凹槽部;

12-外层空间的上部;

13-外层空间的下部;

2-不锈钢管;

21-内层空间的上部;

22-内层空间的下部;

3-第一酸洗部;

31-第一喷水口;

32-第一喷酸口;

33-第一抗酸材料;

4-左夹具;

5-右夹具;

51-滑动轴;

6-第二酸洗部;

61-第二喷水口;

62-第二喷酸口;

63-第二抗酸材料;

7-第一磨块;

8-第二磨块;

81-连接轴;

82-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考附图更全面地描述示例实施方式。然而,示例实施方式能够以多种形式实施,且不应被理解为限于在此阐述的范例;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使得本公开将更加全面和完整,并将示例实施方式的构思全面地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描述的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以任何合适的方式结合在一个或更多实施方式中;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许多具体细节从而给出对本公开的实施方式的充分理解;然而,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意识到,可以实践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而省略所述特定细节中的一个或更多,或者可以采用其它的方法、组元、装置、步骤等;在其它情况下,不详细示出或描述公知技术方案以避免喧宾夺主而使得本公开的各方面变得模糊。

实施例一

参考图1~3所示。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不锈钢酸洗液防沾的不锈钢管自动化酸洗装置,包括:

套筒1,所述套筒1套设在待酸洗的不锈钢管2外部。

第一酸洗部3,所述第一酸洗部3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管2与套筒1的中间,且沿所述套筒1的轴向设置。

左夹具4,所述左夹具4卡设在所述不锈钢管2左端。

右夹具5,所述右夹具5卡设在所述不锈钢管2右端;所述右夹具5的一端设置有滑动轴51,所述滑动轴51可沿着所述不锈钢管2的轴向移动、以及沿着所述不锈钢管2的周向旋转。

凹槽部11,所述凹槽部11设置在所述套筒1内壁上,所述第一酸洗部3设置在所述凹槽部11。

其中,所述第一酸洗部3由第一喷水口31、第一喷酸口32以及第一抗酸材料33构成,所述第一喷水口31设置在所述第一喷酸口32两侧,所述第一抗酸材料33设置在所述第一喷水口31与所述不锈钢管2外壁的中间。

所述第一喷酸口32用于向所述不锈钢管2的外壁喷射酸洗液,喷射出的酸洗液冲击所述不锈钢管2的外壁之后,在所述凹槽部11沿着外层空间的上部12流入外层空间的下部13。

所述第一喷水口31用于向所述不锈钢管2的外壁喷射清水,喷射出的清水冲击所述不锈钢管2的外壁后,将所述不锈钢管2外表面残留的酸洗液喷向外层空间的中部。

作为本实施例的优选,酸洗装置还包括:

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滑动轴51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滑动轴51旋转;以及;牵引装置,设置在所述驱动电机一端,能够带动所述驱动电机沿着所述不锈钢管2的轴向移动。

当启动驱动电机时,驱动电机带动滑动轴5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夹具转动,由于第二夹具卡设在不锈钢管2右端,进而能够带动不锈钢管2在套筒1内进行转动,从而能够对不锈钢管2的外表面进行覆盖性的酸洗。

当启动牵引装置时,牵引装置将驱动电机向牵引方向带动,进而带动与驱动电机连接的滑动轴51以及第二夹具沿着牵引方向移动,由于第二夹具卡设在不锈钢管2右端,进而能够带动不锈钢管2沿着套筒1内进行移动,从而能够对不锈钢管2的外表面进行覆盖性的酸洗。

在酸洗的过程中第一喷酸口32将向所述不锈钢管2的外壁喷射酸洗液,喷射出的酸洗液冲击不锈钢管2的外壁之后,在凹槽部11沿着外层空间的上部12流入外层空间的下部13,从而便于后续回收。

第一喷水口31向不锈钢管2的外壁喷射清水,喷射出的清水冲击不锈钢管2的外壁后,将不锈钢管2外表面残留的酸洗液喷向外层空间的中部,进而使得酸洗液不会沾在不锈钢管2外表面上。

另外,由于第一抗酸材料33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酸洗液被隔绝。

实施例二

参考图1~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延伸,具体为:

酸洗装置还包括:

第二酸洗部6,所述第二酸洗部6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管2内部,且沿所述不锈钢管2的轴向设置。

其中,所述第二酸洗部6由第二喷水口61、第二喷酸口62以及第二抗酸材料63构成,所述第二喷水口61设置在所述第二喷酸口62两侧,所述第二抗酸材料63设置在所述第二喷水口61与所述不锈钢管2内壁的中间。

所述第二喷酸口62用于向所述不锈钢管2的内壁喷射酸洗液,喷射出的酸洗液冲击所述不锈钢管2的内壁之后,沿着内层空间的上部21流入内层空间的下部22。

所述第二喷水口61用于向所述不锈钢管2的内壁喷射清水,喷射出的清水冲击所述不锈钢管2的内壁后,将所述不锈钢管2内表面残留的酸洗液喷向内层空间的中部。

在酸洗的过程中第二喷酸口62将向所述不锈钢管2的内壁喷射酸洗液,喷射出的酸洗液冲击不锈钢管2的内壁之后,将沿着内层空间的上部21流入内层空间的下部22,从而便于后续回收。

第二喷水口61向不锈钢管2的内壁喷射清水,喷射出的清水冲击不锈钢管2的内壁后,将不锈钢管2内表面残留的酸洗液喷向内层空间的中部,进而使得酸洗液不会沾在不锈钢管2内表面上。

另外,由于第二抗酸材料63的设置,能够进一步保证酸洗液被隔绝。

实施例三

参考图1~3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与实施例二基础上的延伸,具体为:

酸洗装置还包括:

第一磨块7,所述第一磨块7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管2与套筒1的中间,且沿所述套筒1的轴向设置。

酸洗装置还包括:

第二磨块8,所述第二磨块8设置在所述不锈钢管2内部,且沿所述不锈钢管2的轴向设置。

酸洗装置还包括:

连接轴81;以及

基座82;

其中,所述第二磨块8设置在所述基座82上;所述连接轴81一端与所述第二夹具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基座82连接。

本实施例中,当启动驱动电机时,驱动电机带动滑动轴51转动,进而带动第二夹具转动,由于第二夹具卡设在不锈钢管2右端,进而能够带动不锈钢管2在套筒1内进行转动,而设置于不锈钢管2与套筒1的中间的第一磨块7将与不锈钢管2的外表面旋转均匀摩擦,从而能够对不锈钢管2的外表面进行旋转抛光,去除麻点。

而设置于不锈钢管2内的第二磨块8将与不锈钢管2的内表面旋转均匀摩擦,从而能够对不锈钢管2的内表面进行旋转抛光,去除麻点。

当启动牵引装置时,牵引装置将驱动电机向牵引方向带动,进而带动与驱动电机连接的滑动轴51以及第二夹具沿着牵引方向移动,由于第二夹具卡设在不锈钢管2右端,进而能够带动不锈钢管2沿着套筒1内进行移动,而设置于不锈钢管2与套筒1的中间的第一磨块7将与不锈钢管2的外表面移动均匀摩擦,从而能够对不锈钢管2的外表面进行移动抛光,去除麻点。

而设置于不锈钢管2内的第二磨块8将与不锈钢管2的内表面移动均匀摩擦,从而能够对不锈钢管2的内表面进行移动抛光,去除麻点。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际操作中,先进行上述抛光操作,再进行酸洗操作。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发明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