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器镁合金顶盖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536184发布日期:2021-04-02 10:17阅读:17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器镁合金顶盖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汽车部件制造的
技术领域
,尤其指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器镁合金顶盖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中控是控制汽车空调、音响等舒适娱乐装置的地方。汽车中控包括中央控制门锁系统,驾驶员可以通过汽车中控控制整车车门开关及玻璃升降系统。中控作为汽车中较为关键的一环,所以清晰可视的中控设计更容易给用户带来直观的感受,从而为用户带来更安全的驾驶体验。目前,汽车中控控制器大都由铝合金材料制作,在整体质量、抗冲击能力、耐磨性能和衰减性能上,均不如镁合金材料。因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器镁合金顶盖的制作方法,为制造镁合金汽车中控控制器提供支持。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器镁合金顶盖的制造方法。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器镁合金顶盖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模具制造步骤:根据汽车中控控制器镁合金顶盖的设计形状要求借助设计软件制作产品模具;步骤二、压铸步骤:将制作的产品模具安装在压铸机内,选择合适的压铸工艺参数,利用压铸机将产品材料填充于产品模具型腔内,并经压铸机保压后得到产品的毛坯件;步骤三、去除毛坯料柄、渣包、毛刺步骤:利用冲床将产品的毛坯件所带的料柄、渣包以及分型毛刺清除干净,获得光滑胚件;步骤四、平面度整形步骤:通过热整形设备对光滑胚件进行整形处理,使光滑胚件得到稳定的平面度;步骤五、机加工步骤:通过四轴加工中心和镁合金冷却系统对光滑胚件进行加工,对光滑胚件进行铣削,制作成镁合金顶盖半成品;步骤六、钝化步骤:通过钝化方式对镁合金顶盖半成品进行表面处理,美化镁合金顶盖半成品外观,获得镁合金顶盖成品;步骤七、成品入库步骤:对镁合金顶盖成品关键部位进行视觉系统设备自动评价,对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的镁合金顶盖成品进行包装并入库。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采取的具体措施还包括:上述的步骤一中,设计软件制作产品模具过程中,需要设计的要点至少包括产品在模具中排位、产品分模的位置、进流口浇道的位置及形状尺寸、溢流口的位置及形状尺寸以及产品的顶杆尺寸数量和位置分布。上述的步骤一中,根据镁合金顶盖形状,设计产品模具型腔,所述的产品模具型腔大于镁合金顶盖的设计外形,使得镁合金顶盖半成品在冷却收缩变形后,形状正好与镁合金顶盖的设计外形大小相等。上述的步骤二中,压铸工艺参数至少包括注射压力、注射时间、增压压力、快压时间、增压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射出位置、循环时间以及料温控制参数。上述的步骤二中,压铸机的注射压力为100kg/cm2至120kg/cm2;注射时间3秒至5秒。上述的步骤二中,增压压力为115kg/cm2至135kg/cm2;快压时间为1秒至3秒;增压时间为1秒至3秒。上述的保压时间为60秒至120秒。上述的冷却时间为5秒至7秒。上述的射出位置为340mm至360mm;循环时间为30秒至33秒。上述的料温控制为640℃至68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包括模具制造步骤、压铸步骤、去除毛坯料柄、渣包步骤、去除毛刺步骤、成品入库步骤。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实现了一种新的顶盖生产工艺,采用密度低的镁合金材料替换了传统的铝合金材料,使得产品重量大幅减轻,成本降低,通过镁合金高压压铸工艺实现批量的生产制造。同时通过限制模具设计参数和压铸参数,保证所成型产品变形小,以适用于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大批量生产。本方法制备的汽车中控控制器镁合金顶盖,具有质量轻、抗冲击、耐磨、衰减性能好,具有较高的导热和导电性能、无磁性、屏蔽性好的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汽车中控控制器镁合金顶盖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发明汽车中控控制器镁合金顶盖的制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发明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一种汽车中控控制器镁合金顶盖的制造方法,其中: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模具制造步骤:根据汽车中控控制器镁合金顶盖的设计形状要求借助设计软件制作产品模具;步骤二、压铸步骤:将制作的产品模具安装在压铸机内,选择合适的压铸工艺参数,利用压铸机将产品材料填充于产品模具型腔内,并经压铸机保压后得到产品的毛坯件;步骤三、去除毛坯料柄、渣包、毛刺步骤:利用冲床将产品的毛坯件所带的料柄、渣包以及分型毛刺清除干净,获得光滑胚件;步骤四、平面度整形步骤:通过热整形设备对光滑胚件进行整形处理,使光滑胚件得到稳定的平面度;步骤五、机加工步骤:通过四轴加工中心和镁合金冷却系统对光滑胚件进行加工,对光滑胚件进行铣削,制作成镁合金顶盖半成品;步骤六、钝化步骤:通过钝化方式对镁合金顶盖半成品进行表面处理,美化镁合金顶盖半成品外观,获得镁合金顶盖成品;步骤七、成品入库步骤:对镁合金顶盖成品关键部位进行视觉系统设备自动评价,对产品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的镁合金顶盖成品进行包装并入库。本实施例在模具制造步骤中,首先要求将产品借助设计软件确定产品在模具中排位、产品分模的位置、进流口浇道的位置及形状尺寸、溢流口的位置和形状尺寸、顶杆的尺寸数量和位置分布、不同区域脱模斜度的控制;其次利用高性能的计算机和智能分析软件进行模拟流道填充分析,最后根据模拟结果并结合实际经验修正流道和溢流口的设计,同时,还需要注意模具材料的选择、型芯和顶杆的刚度和强度、模具表面不同部位的粗糙度控制,顶杆长度与产品的匹配要把产品的顶出变形控制到最小;其次根据产品上的尺寸、平面度、平行度要求,在产品造型、电极制作、模具电火花加工、模具零件之间配合等精度的控制上要仔细考虑,以满足产品精度并确保产品冷却收缩变形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最后型腔、型芯表面要光滑,以减少拉模造成的产品变形。保证模具形状符合要求。压铸步骤中,压铸机的型号和压铸工艺参数的选择,包括压铸机的性能和最大锁模力、注射压力、注射时间、增压压力、快压时间、增压时间、保压时间、冷却时间、射出位置、循环时间、脱模剂的选择、脱模剂配比浓度、喷涂方式、喷涂压力和喷涂时间以及料温控制参数均需要进行设计,其中,最大锁模力要符合工艺要求,以控制涨模量,实际要求涨模量越小越好;选择的注射压力、增压压力和时间要恰当,保证清洁度的同时,控制涨模量和收缩变形在可控范围内;保压时间影响产品顶出变形量以及生产效率,需要进行限定;脱模剂、配比浓度、喷涂量影响脱模效果,应选取经市场充分验证过的优质脱模剂,方便脱模,而且可以减少拉模引起的变形,提高产品外观质量。具体的说,压铸机加工汽车中控控制器镁合金顶盖过程中,各重要参数设置如下:压铸机的注射压力为100kg/cm2至120kg/cm2;注射时间3秒至5秒。增压压力为115kg/cm2至135kg/cm2;快压时间为1秒至3秒;增压时间为1秒至3秒。保压时间为60秒至120秒。冷却时间为5秒至7秒。射出位置为340mm至360mm;循环时间为30秒至33秒。料温控制为640℃至680℃。如下表所示:压铸工序射出增压时间射出蓄压器压力增压蓄压器压力冷却时间射出止位置循环时间料温工艺参数4±1(s)100-120(kg/cm²)115-135(kg/cm²)6±1(s)350±10(mm)30-33(s)660±20(℃)本发明实现了一种新的顶盖生产工艺,采用密度低的镁合金材料替换了传统的铝合金材料,使得产品重量大幅减轻,成本降低,通过镁合金高压压铸工艺实现批量的生产制造。每个过程均制定了实际可操作运行的工艺参数,以适用于产品的标准化生产和大批量生产。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发明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
技术领域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上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