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金属粉末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91985发布日期:2021-04-23 14:37阅读:156来源:国知局
一种3D打印机金属粉末回收装置的制作方法
一种3d打印机金属粉末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3d打印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3d打印机金属粉末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2.3d打印(3d printing,又称增材制造、积层制造)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其存在着许多不同的技术;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以可用的材料的方式,并以不同层构建创建部件;3d打印常用材料有尼龙玻纤、耐用性尼龙材料、石膏材料、铝材料、钛合金、不锈钢、镀银、镀金、橡胶类等材料;近年来,3d打印技术逐渐应用于实际产品的制造,其中,金属材料的3d打印技术发展尤其迅速;使用金属作为3d打印材料,一般采用激光配合金属粉末进行建模,而当3d打印完成后,3d工作台面会残留大量的金属粉末和被烧结后形成的金属颗粒,需要对其进行处理,由于烧结后的金属粉末和颗粒温度较高,人工进行清理不易完成,会导致操作员皮肤烧伤,采用其他辅助类工具则花费大量时间降低了3d打印效率。
3.申请号为cn201920109897.x的中国专利,提出了一种金属3d打印机粉末回收装置,本实用新型包括机架,机架上设有清理组件、放置架、滤网和收集桶,滤网沿着机架的宽度方向滑移连接于放置架,放置架上转动连接有两组凸轮,放置架上设有转动组件。该方案采用吹风的方式使工作台面的金属粉末进入另一端的收集装置中,该方案实施时会造成台面的金属粉末扬起,导致粉尘污染,当遇到较大的金属颗粒或金属块时,风力无法将其吹入收集装置中,实现不了其所要解决的问题。
4.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5.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3d打印机金属粉末回收装置,以克服现有相关技术所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7.一种3d打印机金属粉末回收装置,包括打印台体,所述打印台体上方中部设置有工作台面,所述打印台体底部设置有支撑组件,所述打印台体背部的两个所述支撑组件之间设置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正面设置有电动伸缩杆,所述打印台体正面底部设置有收集漏斗,所述收集漏斗底部设置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漏斗靠近所述收集槽的一端设置有滤板。
8.进一步,所述打印台体正面上方中部开设有限位孔,所述限位孔内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限位孔滑动连接。
9.进一步,所述工作台面背部和所述打印台体通过合页铰链,所述工作台面的正面中部设置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限位孔和所述限位块相配合,所述工作台面底面中部设置有固定座一,所述固定座一内设置有固定杆一。
10.进一步,所述支撑板正面中部设置有固定座二,所述固定座二正面设置有固定杆二。
11.进一步,所述电动伸缩杆顶部设置有圆孔一,所述电动伸缩杆底部设置有圆孔二,所述圆孔一与所述固定杆一转动连接,所述圆孔二与所述固定杆二转动连接。
12.进一步,所述收集漏斗正面内壁与所述工作台面正面齐平,所述收集漏斗顶部和背面上方设置为开口状态,所述收集漏斗底部设置有滤板槽,所述滤板放置于所述滤板槽内,所述滤板正面设置有把手。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在3d打印完成后,需要采用本3d打印机金属粉末回收装置对工作台面进行金属粉末回收处理时,确认工作台面上没有打印模型后,拉出限位块,进一步启动电动伸缩杆收缩,使工作台面向下倾斜,进而使工作台面上表面的金属粉末和颗粒能够落下,进入收集漏斗,进一步通过收集漏斗底部的滤板过滤筛除金属颗粒,使金属粉末继续落入收集槽内,完成金属粉末回收利用工作,其中,利用电动伸缩杆抖动,能够使工作台面上的金属粉末和颗粒完全落入收集漏斗中,启动电动伸缩杆伸张使工作台面恢复,进一步将限位块插回限位孔和限位槽中,使工作台面工作时稳定;当回收装置工作一定时间后,将收集槽内的金属粉末倒出,再将孔的收集槽放入收集漏斗下,通过把手拉出滤板,清理掉滤板上的金属颗粒后,再将滤板放回滤板槽内。利用电动伸缩杆带动工作台面向下倾斜使工作台面上的金属粉末和金属颗粒能够落入收集装置中进行筛选,使金属颗粒筛除,留下金属粉末能够再次利用;利用本回收装置对3d打印工作台面的金属粉末进行回收,快捷方便易操作,代替了人工直接进行清理,避免人工清理造成的人员受伤现象,保证了操作员的安全。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式意图之一;
16.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之二;
17.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爆炸示意图;
18.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集装置爆炸示意图之一;
19.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收集装置爆炸示意图之二。
20.图中:
21.1、打印台体;101、限位孔;102、限位块;103、合页;2、工作台面;201、限位槽;202、固定座一;203、固定杆一;3、支撑组件;4、支撑板;401、固定座二;402、固定杆二;5、电动伸缩杆;501、圆孔一;502、圆孔二;6、收集漏斗;601、滤板槽;7、收集槽;8、滤板;801、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3.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3d打印机金属粉末回收装置。
24.如图1

5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3d打印机金属粉末回收装置,包括打印台体1,所述打印台体1上方中部设置有工作台面2,所述打印台体1底部设置有支撑组件3,所述打印台体1背部的两个所述支撑组件3之间设置有支撑板4,所述支撑板正面设置有电动伸缩杆5,所述打印台体1正面底部设置有收集漏斗6,所述收集漏斗6底部设置有收集槽7,所述收集漏斗6靠近所述收集槽7的一端设置有滤板8。
25.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打印台体1来说,所述打印台体1正面上方中部开设有限位孔101,所述限位孔101内设置有限位块102,所述限位块102与所述限位孔101滑动连接,从而利用在打印台体1上开设限位孔101和限位块102,能够和工作台面2相配合使用。
26.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工作台面2来说,所述工作台面2背部和所述打印台体1通过合页103铰链,利用合页103将打印台体1和工作台面2进行铰链,进而使工作台面2能够向下倾斜,所述工作台面2的正面中部设置有限位槽201,所述限位槽201与所述限位孔101和所述限位块102相配合,所述工作台面2底面中部设置有固定座一202,所述固定座一202内设置有固定杆一203,从而利用限位槽201与限位块102和限位孔101相配合,使工作台面2在工作时不会晃动。
27.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支撑板4来说,所述支撑板4正面中部设置有固定座二401,所述固定座二401正面设置有固定杆二402,从而利用支撑板4使固定座二401固定,进而使电动伸缩杆5一端能够处于相对固定状态。
28.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电动伸缩杆5来说,所述电动伸缩杆5顶部设置有圆孔一501,所述电动伸缩杆5底部设置有圆孔二502,所述圆孔一501与所述固定杆一203转动连接,所述圆孔二502与所述固定杆二402转动连接,从而利用电动伸缩杆5两端分别与固定杆一203和固定杆二402转动连接,使电动伸缩杆5工作时能够转动,进而使电动伸缩杆5伸缩带动工作台面2进行开合。
29.在一个实施例中,对于上述收集漏斗6来说,所述收集漏斗6正面内壁与所述工作台面2正面齐平,所述收集漏斗6顶部和背面上方设置为开口状态,使工作台面2倾斜时能够伸向收集漏斗6内,所述收集漏斗6底部设置有滤板槽601,所述滤板8放置于所述滤板槽内,所述滤板8正面设置有把手801,从而利用滤板8对落下的金属粉末和颗粒进行筛选,使金属粉末能落入收集槽7中收集再利用,使金属颗粒筛除进行处理。
30.综上所述,借助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在3d打印完成后,需要采用本3d打印机金属粉末回收装置对工作台面2进行金属粉末回收处理时,确认工作台面2上没有打印模型后,拉出限位块102,进一步启动电动伸缩杆5收缩,使工作台面2向下倾斜,进而使工作台面2上表面的金属粉末和颗粒能够落下,进入收集漏斗6,进一步通过收集漏斗6底部的滤板8过滤筛除金属颗粒,使金属粉末继续落入收集槽7内,完成金属粉末回收利用工作,其中,利用电动伸缩杆5抖动,能够使工作台面2上的金属粉末和颗粒完全落入收集漏斗6中,启动电动伸缩杆5伸张使工作台面2恢复,进一步将限位块102插回限位孔101和限位槽201中,使工作台面工作时稳定;当回收装置工作一定时间后,将收集槽7内的金属粉末倒出,再将孔的收集槽7放入收集漏斗6下,通过把手801拉出滤板8,清理掉滤板8上的金属颗粒后,再将滤板8放回滤板槽601内。
31.有益效果:1、利用电动伸缩杆带动工作台面向下倾斜使工作台面上的金属粉末和
金属颗粒能够落入收集装置中进行筛选,使金属颗粒筛除,留下金属粉末能够再次利用。
32.2、利用本回收装置对3d打印工作台面的金属粉末进行回收,快捷方便易操作,代替了人工直接进行清理,避免人工清理造成的人员受伤现象,保证了操作员的安全。
33.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