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于拆装的双支撑单点圆弧修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83475发布日期:2021-03-30 20:23阅读:43来源:国知局
便于拆装的双支撑单点圆弧修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械设备,特别是一种便于拆装的双支撑单点圆弧修整装置。



背景技术:

砂轮修整器是磨床的一个重要部件,在磨削加工中工件的成形主要由砂轮的形状决定,而砂轮则需要由砂轮修整器进行修形,传统磨床中所采用的砂轮修整器,装配结构较为复杂,需要对装有金刚笔的刀架进行替换修理时,必须将整个修整器从磨床上拆下,浪费时间的同时重新安装后还需要对修整器的安装位置进行重新调整。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安装拆卸方便快速的便于拆装的双支撑单点圆弧修整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便于拆装的双支撑单点圆弧修整装置,它包括机架、伺服电机、电机座、上转轴、弓形刀架、金刚笔组件及下转轴,所述机架包括载物板、支撑柱及底座,所述载物板和底座上分别设有位置相互对应的上轴承孔及下轴承孔,所述支撑柱侧面设有镂空的减重口,所述底座上设有用于调节机架安装位置的位置调节槽;所述电机座安装在载物板上,所述伺服电机固定在电机座上,电机座内设有内孔,所述内孔是中间为大段、两端为小段的阶梯孔且内孔与上轴承孔同轴,所述内孔中设有联轴器和上轴承盖,所述联轴器的外径小于内孔的孔径,所述上轴承盖包括有带通孔的固定法兰及凸台,所述固定法兰位于内孔朝向载物板一端的小段中且固定法兰与载物板连接固定,所述凸台与上轴承孔配合;所述上转轴包括第一上轴头、上轴轴颈、第一上轴轴肩、第二上轴轴肩及第二上轴头,所述伺服电机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上轴头连接,所述上轴头与上轴轴颈之间设有第一锁紧螺母,所述上轴轴颈穿过上轴承盖后与设置在上轴承孔中的第一轴承组配合,所述上轴轴颈与上轴承盖之间设有第一轴套,所述第一轴套的一端与第一锁紧螺母接触,另一端则抵在第一轴承组的内圈一端,所述上轴承盖的凸台抵在第一轴承组的外圈一端,所述第一上轴轴肩抵在第一轴承组内圈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上轴轴肩与上轴承孔之间设有第一骨架油封,所述第一骨架油封抵在第一轴承组的外圈的另一端上,且第一骨架油封有第二上轴轴肩轴向定位,所述第二上轴头与弓形刀架上方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上轴头穿过弓形刀架上端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及第三锁紧螺母;所述金刚笔组件设置在弓形刀架中间,它包括带有金刚笔头的金刚笔座、调整旋钮,所述金刚笔座与弓形刀架键连接,所述金刚笔座端部设有螺纹孔,所述调整旋钮可转动地固定在弓形刀架上,调整旋钮上设有与螺纹孔配合连接的螺纹杆;所述下转轴包括第一下轴轴头、下轴轴肩、下轴轴颈及第二下轴轴头,所述第一下轴轴头与弓形刀架下端传动连接,且第一下轴轴头穿过弓形刀架下端连接有第四锁紧螺母及第五锁紧螺母,所述机架上设有密封盖,所述密封盖与下轴轴肩的外周密封配合,所述下轴承孔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下轴承盖及第二下轴承盖,所述第一下轴承盖位于密封盖内,所述下轴轴颈与第一下轴承盖之间设有第二轴套,下轴轴颈与下轴承孔之间设有第二轴承组,所述第二轴套一端抵在下轴轴肩上,另一端抵在第二轴承组内圈一端上,所述第二下轴轴头上设有第六锁紧螺母,所述第六锁紧螺母抵在第二轴承组内圈的另一端;所述第二上轴轴肩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下轴轴头从弓形刀架下端伸出的尺寸。

本实用新型得到的便于拆装的双支撑单点圆弧修整装置,拆装方便、减少拆装过程中对机架的移动,避免多次拆装对修整装置位置的反复调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于拆装的双支撑单点圆弧修整装置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4是图1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图1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机架1、伺服电机2、电机座3、上转轴4、弓形刀架5、下转轴6、联轴器7、上轴承盖8、第一锁紧螺母9、载物板10、支撑柱11、底座12、上轴承孔13、下轴承孔14、第一轴套15、第一骨架油封16、第二锁紧螺母17、第三锁紧螺母18、金刚笔座19、调整旋钮20、第四锁紧螺母21、第五锁紧螺母22、密封盖23、第一下轴承盖24、第二下轴承盖25、第二轴套26、第一轴承组27、第二轴承组28、第六锁紧螺母29、内孔30、第一上轴头40、上轴轴颈41、第一上轴轴肩42、第二上轴轴肩43、第二上轴头44、第一下轴轴头60、下轴轴肩61、下轴轴颈62、第二下轴轴头63、固定法兰80、凸台81、罩壳100、减重口110、调节槽120、螺纹孔190、螺纹杆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描述的便于拆装的双支撑单点圆弧修整装置,如图1、图2所示,它包括机架1、伺服电机2、电机座3、上转轴4、弓形刀架5、金刚笔组件及下转轴6,所述机架1包括载物板10、支撑柱11及底座12,所述载物板10和底座12上分别设有位置相互对应的上轴承孔13及下轴承孔14,所述支撑柱11侧面设有镂空的减重口110,所述底座12上设有用于调节机架1安装位置的位置调节槽120;所述电机座3安装在载物板10上,所述伺服电机2固定在电机座3上,如图3所示,电机座3内设有内孔30,所述内孔30是中间为大段、两端为小段的阶梯孔且内孔30与上轴承孔13同轴,所述内孔30中设有联轴器7和上轴承盖8,所述联轴器7的外径小于内孔30的孔径,所述上轴承盖8包括有带通孔的固定法兰80及凸台81,所述固定法兰80位于内孔30朝向载物板10一端的小段中且固定法兰80与载物板10连接固定,所述凸台81与上轴承孔13配合;所述上转轴4包括第一上轴头40、上轴轴颈41、第一上轴轴肩42、第二上轴轴肩43及第二上轴头44,所述伺服电机2的电机轴通过联轴器7与第一上轴头40连接,所述上轴头与上轴轴颈41之间设有第一锁紧螺母9,所述上轴轴颈41穿过上轴承盖8后与设置在上轴承孔13中的第一轴承组27配合,所述上轴轴颈41与上轴承盖8之间设有第一轴套15,所述第一轴套15的一端与第一锁紧螺母9接触,另一端则抵在第一轴承组27的内圈一端,所述上轴承盖8的凸台81抵在第一轴承组27的外圈一端,所述第一上轴轴肩42抵在第一轴承组27内圈的另一端,所述第一上轴轴肩42与上轴承孔13之间设有第一骨架油封16,所述第一骨架油封16抵在第一轴承组27的外圈的另一端上,且第一骨架油封16有第二上轴轴肩43轴向定位,所述第二上轴头44与弓形刀架5上方传动连接,所述第二上轴头44穿过弓形刀架5上端连接有第二锁紧螺母17及第三锁紧螺母18;如图4所示,所述金刚笔组件设置在弓形刀架5中间,它包括带有金刚笔头的金刚笔座19、调整旋钮20,所述金刚笔座19与弓形刀架5键连接,所述金刚笔座19端部设有螺纹孔190,所述调整旋钮20可转动地固定在弓形刀架5上,调整旋钮20上设有与螺纹孔190配合连接的螺纹杆200;如图5所示,所述下转轴6包括第一下轴轴头60、下轴轴肩61、下轴轴颈62及第二下轴轴头63,所述第一下轴轴头60与弓形刀架5下端传动连接,且第一下轴轴头60穿过弓形刀架5下端连接有第四锁紧螺母21及第五锁紧螺母22,所述机架1上设有密封盖23,所述密封盖23与下轴轴肩61的外周密封配合,所述下轴承孔14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下轴承盖24及第二下轴承盖25,所述第一下轴承盖24位于密封盖23内,所述下轴轴颈62与第一下轴承盖24之间设有第二轴套26,下轴轴颈62与下轴承孔14之间设有第二轴承组28,所述第二轴套26一端抵在下轴轴肩61上,另一端抵在第二轴承组28内圈一端上,所述第二下轴轴头63上设有第六锁紧螺母29,所述第六锁紧螺母29抵在第二轴承组28内圈的另一端;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二上轴轴肩43的厚度大于等于所述第一下轴轴头60从弓形刀架5下端伸出的尺寸d。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在载物台上设有保护电机的罩壳100,当需要拆卸该修整装置时,是需要将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锁紧螺母拆除,卸除罩壳100,松开伺服电机2、电机座3与机架1间的连接,即可一次将电机、电机座3、上轴承盖8、第一轴承组27、上转轴4依次从载物台上方移除,此时即可将弓形刀架5拆除,无需拆除下轴承孔14中的设备,也无需移动修整装置整体。

本实施例提供的便于拆装的双支撑单点圆弧修整装置,拆装方便、减少拆装过程中对机架1的移动,避免多次拆装对修整装置位置的反复调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