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处理设备及设于热处理设备进料口的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8457发布日期:2021-02-03 17:54阅读:51来源:国知局
一种热处理设备及设于热处理设备进料口的降温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热处理设备及设于热处理设备进料口的降温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重视“以人为本”这一理念,让操作人员在更安全、舒适的环境下工作。而热处理设备在高温状态下运作会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如连续式网带炉通过人工在进料口将零件码放在网带上,经网带传输至炉体内对零件进行热处理。由于炉体内温度高,工作温度通常在800℃以上,且进料口的码料台与炉体均为金属件,两者直接接触、导热快,使得码料台温度较高(约61℃),工作环境恶劣,操作人员易出现疲劳与不适,并且存在接触码料台的侧壁被烫伤的风险。
[0003]
因此,如何保证在热处理设备的进料口,提高操作人员在进料口进行人工操作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处理设备及设于热处理设备进料口的降温装置,能够提高操作人员在进料口进行人工操作时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设于热处理设备进料口的降温装置,其包括循环管路以及连通于所述循环管路内的冷源和冷却套,所述冷却套内设有与所述循环管路连通的冷却腔,所述冷源用于向所述循环管路提供冷却液;所述冷却套能够套接于热处理设备的进料口朝向操作区一侧的侧壁。
[0006]
设于热处理设备进料口的降温装置包括循环管路以及连通于循环管路内的冷源和冷却套,冷却套内设有与循环管路连通的冷却腔,冷源用于向循环管路提供冷却液,该冷却套能够套接于热处理设备的进料口朝向操作区一侧的侧壁。也就是说,该降温装置是在炉体的进料口朝向操作区一侧的侧壁套接冷却套,该冷却套连通于循环管路内,并且循环管路中的冷源还能够提供冷却液,流经冷却套内的冷却液能够带走此处的热量,从而将操作区的一侧温度降低。
[0007]
如此设置,首先,冷却套套接于进料口朝向操作区一侧的侧壁(是指朝向操作人员并与操作人员最近一侧的侧壁),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与冷却套接触,而不会与进料口的侧壁接触,由于冷却套内有流动的冷却液,其温度不会很高,从而可以避免操作人员发生烫伤的情况,并且,套接设置的冷却套阻隔了进料口朝向操作区一侧的侧壁的散热并可有效使得该操作区的环境温度降低,从而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性。
[0008]
可选地,所述冷却套的数量为两个,并分别位于所述进料口的两侧,两个所述冷却套之间通过位于所述进料口外的冷却管路连通。
[0009]
可选地,所述冷却管路还包括折弯段或弧形段。
[0010]
可选地,所述冷源为所述热处理设备的系统冷却液。
[0011]
可选地,所述循环管路还设有开关阀。
[0012]
可选地,所述冷却套还通过焊接或紧固件与所述进料口固定。
[0013]
可选地,所述冷却套的进口端和出口端分别通过焊接与所述循环管路固定。
[0014]
可选地,所述冷却腔沿所述冷却套的长度方向布置,且所述进口端和所述出口端分别位于所述冷却腔的长度方向的两端。
[0015]
可选地,所述冷却套的材质为金属。
[0016]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热处理设备,其包括炉体、进料口以及如上所述的降温装置。
[0017]
具有如上所述的降温装置的热处理设备,其技术效果与上述降温装置的技术效果类似,为节约篇幅,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18]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于热处理设备进料口的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2是图1的主视图;
[0020]
图3是图1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0021]
图4是图3的侧视图。
[0022]
附图1-4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23]
1-冷却套,11-配合结构,12-进口端,13-出口端;
[0024]
2-冷却管路,21-折弯段。
具体实施方式
[0025]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6]
请参考图1-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设于热处理设备进料口的降温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侧视图。
[0027]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热处理设备及设于热处理设备进料口的降温装置,其中,热处理设备包括炉体、进料口以及设于该进料口的降温装置,操作人员可将待进行热处理的零件通过进料口送入炉体内,由于炉体内温度较高,进料口处的温度也会较高,而降温装置的设置能够降低进料口处操作区的温度,从而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性并保证操作人员的安全,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发生烫伤等危险。
[0028]
具体的,如图1和图2所示,设于热处理设备进料口的降温装置包括循环管路以及连通于循环管路内的冷源和冷却套1,冷却套1内设有与循环管路连通的冷却腔,冷源用于向循环管路提供冷却液,该冷却套1能够套接于热处理设备的进料口朝向操作区一侧的侧壁。也就是说,该降温装置是在炉体的进料口朝向操作区一侧的侧壁套接冷却套1,该冷却套1连通于循环管路内,并且循环管路中的冷源还能够提供冷却液,流经冷却套 1内的冷却液能够带走此处的热量,从而将操作区的一侧温度降低。
[0029]
如此设置,首先,冷却套1套接于进料口朝向操作区一侧的侧壁(是指朝向操作人
员并与操作人员最近一侧的侧壁),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可能会与冷却套1接触,而不会与进料口的侧壁接触,由于冷却套1内有流动的冷却液,其温度不会很高,从而可以避免操作人员发生烫伤的情况,并且,套接设置的冷却套1阻隔了进料口朝向操作区一侧的侧壁的散热并可有效使得该操作区的环境温度降低,从而提高操作人员的舒适性。具体的,该冷却液可以是冷却水也可以是油液均可,在此不做限制。
[0030]
本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为便于将该冷却套1套设于进料口的侧壁,在冷却套1的下端面还设有与侧壁相适配的配合结构11,当将冷却套1套接于该进料口的侧壁上方时,配合结构11能够与进料口的侧壁配合。具体的,本实施例中,对于该配合结构11的具体结构并不做限制,如可将其设置为凹槽,或者设置为缺口等,保证冷却套1安装稳定并且在安装后,不会与进料口的侧壁发生干涉并且可从上方和侧方将侧壁包裹,避免操作人员直接与进料口的侧壁发生接触而导致烫伤等情况。
[0031]
在上述实施例中,如图1-3所示,上述冷却套1的数量为两个,这两个冷却套1分别位于进料口的两侧并分别连通于循环管路内,一个如此设置,能够从进料口的两侧分别对其侧壁进行降温,从而能够进一步降低该进料口处的操作环境温度,并且,操作人员可以同时从进料口的两侧进行人工操作,或者选择其中一个位置进行操作均可。连通于两个冷却套1之间的冷却管路2位于进料口外,也就是说,一个冷却套1的出口端13通过冷却管路2与另一个冷却套1的进口端12连通。此处所述的"进料口外" 可以是进料口的外缘或者进料口的下方均可,不会影响进料口的上料操作。
[0032]
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冷却套1的数量设置为三个,此时,进料口的一侧是与炉体连通的,另外三个侧壁都套设有上述冷却套1,如此设置,操作人员可以从任何位置进行人工操作,并且能够进一步降低操作环境温度。而将进料口的两侧分别套设有上述冷却套1时,能够进一步保证环境温度的舒适性的同时,满足人工操作需求。
[0033]
进一步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冷却管路2还包括折弯段21或弧形段,如此设置是为了使得冷却管路2能够避开进料口处的结构,具体的,折弯段21或弧形段的设置尺寸、具体形状等均通过进料口处的具体结构进行设置,在此不做限制。
[0034]
在上述实施例中,冷源为该热处理设备的系统冷却液,也就是说该降温装置通过系统冷却液降低操作区的温度,保障操作人员安全的同时提高工作环境的舒适性。具体的,该热处理设备的系统冷却液在进液端设置有进口分支,并在出液端设置有出口分支,其中,进口分支和出口分支分别与上述循环管路连通,通过进口分支向该降温装置提供冷却液,冷却液在沿降温装置的循环管路流通结束后将沿出口分支与系统冷却液混合。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另设冷源为该降温装置提供冷却液,而通过热处理设备的系统冷却液作为冷源时,能够简化整体结构并降低成本。
[0035]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所提供的热处理设备,在不改变其原有的冷却系统的情况下,通过在系统冷却液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设置有分支,将循环管路分别与进液端和出液端的分支连通,即可对进料口的操作区进行降温,改善操作人员的工作环境,避免发生烫伤等情况,为操作人员提供安全性和舒适性。
[0036]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循环管路还设有开关阀,当不需要进行上料操作或者进料口处的温度较低时,可将开关阀关闭,此时,该降温装置无需进行降温,而当温度较高并且需要人工从进料口上料时,可再将开关阀开启即可,灵活性好。具体的,该开关阀可以设置
在循环管路内也可以设置在进液端和出液端的分支均可。
[0037]
在上述实施例中,该冷却套1与进料口之间还通过焊接或者紧固件固定,具体固定方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在此不做具体限制。当然,本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直接将冷却套1套接于进料口的侧壁,而通过焊接或紧固件进一步固定可进一步保证整体结构的稳定性,避免冷却套1的位置发生窜动甚至脱落的情况。
[0038]
在上述实施例中,冷却套1的进口端12和出口端13分别通过焊接与循环管路固定,或者,还可以将进口端12和出口端13通过插接等方式实现与循环管路之间的固定,而焊接固定能够保证连接稳定,并可避免产生冷却液漏出的情况,同时,还可简化零部件的设置,降低成本。
[0039]
在上述实施例中,冷却腔沿冷却套1的长度方向布置,且冷却腔的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位于冷却腔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也就是说,冷却套1内的冷却液由其一端进入并从另一端流出,或者,本实施例中,还可以将该冷却腔设置为蛇形结构,此时,对于进口端12或出口端13的具体设置位置均不作限制,而将冷却腔设置为沿冷却套1的长度布置,并将进液端和出液端分别设于该冷却腔的两端可简化制作工艺,进而降低成本。
[0040]
在上述实施例中,冷却套1的材质为金属,耐高温且使用寿命较长。
[0041]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