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的铺生铁专用废钢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675886发布日期:2021-09-18 00:04阅读:50来源:国知局
一种改进的铺生铁专用废钢斗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进的铺生铁专用废钢斗。


背景技术:

2.国内外各类型转炉在生产过程中均会面临炉衬侵蚀的问题,除去常规的溅渣手段之外,补炉仍是恢复炉衬的主要措施。
3.现如今,八钢公司炼钢厂通过不断的探索、实践,摸索出一套快速有效的炉衬维护手段——铺生铁工艺。此工艺的主要原理就是在转炉出钢之后,不直接采取溅渣操作,根据转炉终点碳含量的高低,在废钢斗内配加一定量的生铁块(块度控制在40mm
×
80mm
×
100mm 为宜),依据炉衬需要维护部位的不同,将转炉摇至合适的角度,把废钢斗内的生铁倒入炉内。生铁的熔点基本在1200℃,溅渣前炉内炉渣的温度1300-1400℃,生铁加入炉内后由于密度大于炉渣会沉在炉衬砖处,上部被炉渣覆盖。生铁在炉内静止3

5min吸热后呈熔融状态,此时将炉子摇直,直接溅渣。生铁在氮气降温作用下再次凝固成固态,上部覆盖的炉渣具有一定的耐侵蚀作用,从而起到保护炉衬的效果。
4.在“铺生铁”工艺执行的过程中,炉内的生铁是否均匀是此工艺执行的关键所在。先前八钢120t转炉在“铺生铁”工艺执行的过程中,从废钢斗内加入的生铁倒入炉内后出现呈“堆”状,导致生铁裸露,溅渣过程中炉渣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覆盖致使生铁熔化,起不到维护炉衬的效果。另外,生铁在炉内呈“堆状”后会导致炉型剧烈变化,不利于转炉正常冶炼。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铺生铁专用废钢斗,能够防止生铁块倒入炉内后呈堆状,确保生铁块均匀能够均匀、弥散的铺在所需的部位,明显提高“铺生铁”工艺质量,大幅降低无效的铺生铁次数,快捷、高效,进一步提高转炉的生产效率。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改进的铺生铁专用废钢斗,包括钢斗本体,在钢斗本体的出料口底面上设置着一个开口向外的v形槽,v形槽的夹角a为30
°
,v形槽的长度为1米、高度为30厘米。
7.采用本实用新型钢斗,钢斗内的生铁块经过v形槽的分流和梳理,生铁加入炉内后均匀,“堆状”现象消失,生铁补炉效果较好。每班次铺生铁的效果显著提高,铺生铁次数可减少4

5次,节约辅助作业时间30min。炉型均匀、稳定,操作过程中的结枪、喷溅现象降低25%。本新型实用充分利用了原有的废钢料斗,在废钢斗内部前端通过焊接的方式加装了一个v形槽,生铁在入炉过程中自行分散。此废钢斗为铺生铁专用,其制造成本低廉、效果明显、简单实用。
附图说明
8.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0.图2为图1中v形槽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1.一种改进的铺生铁专用废钢斗,如图1、2所示,包括钢斗本体1,在钢斗本体1的出料口底面上设置着一个开口向外的v形槽2, v形槽2的夹角a为30
°
,v形槽2的长度l为1米、高度h为30 厘米。


技术特征:
1.一种改进的铺生铁专用废钢斗,包括钢斗本体,其特征是:在钢斗本体的出料口底面上设置着一个开口向外的v形槽,v形槽的夹角a为30
°
,v形槽的长度为1米、高度为30厘米。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改进的铺生铁专用废钢斗,包括钢斗本体,在钢斗本体的出料口底面上设置着一个开口向外的V形槽,V形槽的夹角a为30


技术研发人员:韩东亚 张浩 孙学刚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新疆八一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10.15
技术公布日:2021/9/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