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铣刀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391980发布日期:2021-08-24 12:48阅读:125来源:国知局
一种铣刀一体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铣刀一体机。



背景技术:

目前,在铣刀的表面加工打磨时,一般每台只有一个刀盘进行打磨,每次只能打磨在五金件的一个角度上进行打磨。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铣刀一体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铣刀一体机,包括:机架、第一驱动器、第二驱动器、第一刀盘、第二刀盘和第三刀盘,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和所述机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一刀盘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和所述第二刀盘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刀盘和所述第二刀盘平行,所述第二刀盘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刀盘的半径,所述第二驱动器和所述第三刀盘驱动连接,所述第三刀盘的打磨平面和所述第一刀盘的打磨平面相互倾斜设置。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刀盘的打磨平面和所述第一刀盘的打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九十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刀盘和所述第二刀盘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刀盘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刀盘的厚度之和。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电机和第二驱动电机,所述第一驱动电机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一刀盘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与所述第二刀盘驱动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螺接组件和第一固定板,所述机架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调节槽,所述第一驱动器与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调节槽活动对齐,所述第一螺接组件包括第一螺栓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背向所述机架的一面,所述第一螺栓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以及所述第一调节槽与所述第一螺母螺接,所述螺母抵接于所述机架背向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一面。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宽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槽为长条形或者为弧形。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螺接组件和第二固定板,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槽,所述第二驱动器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二调节槽活动对齐,所述第二螺接组件包括第二螺栓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栓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背向所述机架的一面,所述第二螺栓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以及所述第二调节槽与所述第二螺母螺接,所述螺母抵接于所述机架背向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面,所述第二调节槽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铣刀一体机,通过设置第一刀盘、第二刀盘和第三刀盘进行打磨,使得铣刀可以分别在三个刀盘上进行打磨,从而打磨出不同的角度,相互平行的第一刀盘和第二刀盘可以通过改变边缘刀刃的倾斜角来加工出不同的效果,第三刀盘的打磨平面和第一刀盘的打磨平面不同,可以加工出不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一种铣刀一体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0、铣刀一体机;100、机架;110、第一螺栓;120、第一固定板;130、第一调节槽;140、第二螺栓;150、第二固定板;160、第二调节槽;200、第一驱动器;210、第一驱动电机;220、第二驱动电机;300、第二驱动器;400、第一刀盘;500、第二刀盘;600、第三刀盘。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不仅限于以下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理解的是,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如图1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一种铣刀一体机10,包括:机架100、第一驱动器200、第二驱动器300、第一刀盘400、第二刀盘500和第三刀盘600,所述第一驱动器200与所述机架1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驱动器300和所述机架10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200和所述第一刀盘40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驱动器200和所述第二刀盘500驱动连接,所述第一刀盘400和所述第二刀盘500平行,所述第二刀盘500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刀盘400的半径,所述第二驱动器300和所述第三刀盘600驱动连接,所述第三刀盘600的打磨平面和所述第一刀盘400的打磨平面相互倾斜设置。具体的,通过设置第一刀盘400、第二刀盘500和第三刀盘600进行打磨,使得铣刀可以分别在三个刀盘上进行打磨,从而打磨出不同的角度,相互平行的第一刀盘400和第二刀盘500可以通过改变边缘刀刃的倾斜角来加工出不同的效果,第三刀盘600的打磨平面和第一刀盘400的打磨平面不同,可以加工出不同的效果。

为了更好地适应加工需求,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刀盘600的打磨平面和所述第一刀盘400的打磨平面之间的夹角小于九十度。由于对铣刀的打磨角度相差范围较小,将第三刀盘600与第一刀盘400之间的夹角控制在九十度,使得两个刀盘更好地适应打磨需求。

为了更好地打磨铣刀,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刀盘400和所述第二刀盘500之间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一刀盘400的厚度和所述第二刀盘500的厚度之和。通过加大第一刀盘400和第二刀盘500的间距,避免铣刀同时触碰两个刀盘,影响打磨效果。

为了更好地打磨铣刀,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驱动器200包括第一驱动电机210和第二驱动电机220,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10和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20分别固定设置于所述机架100上,所述第一驱动电机210与所述第一刀盘400驱动连接,所述第二驱动电机220与所述第二刀盘500驱动连接。通过第一驱动电机210和第二驱动电机220分别驱动第一刀盘400和第二刀盘500旋转,使得第一刀盘400和第二刀盘500相互独立的工作,避免相互影响,使得铣刀可以更好地打磨。

为了更好地适应铣刀的打磨需求,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螺接组件和第一固定板120,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至少一第一调节槽130,所述第一驱动器200与所述第一固定板120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板120开设有第一固定孔,所述第一固定孔与所述第一调节槽130活动对齐,所述第一螺接组件包括第一螺栓110和第一螺母,所述第一螺栓11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一固定板120背向所述机架100的一面,所述第一螺栓11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固定孔以及所述第一调节槽130与所述第一螺母螺接,所述螺母抵接于所述机架100背向所述第一固定板120的一面。通过转动第一固定板120调节第一驱动器200的位置和倾斜角度,第一螺栓110在第一调节槽130内运动,第一驱动器200移动到相应位置后,固定住第一固定板120,拧紧第一螺母,第一螺母顶在机架100上,使得第一螺栓110固定,从而固定住第一固定板120。当第一固定板120的位置固定后,可以通过在第一固定板120和机架100之间垫入相应高度的物块,避免第一固定板120翻动。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固定板120的一侧与所述机架100转动连接,另一侧开设所述第一固定孔。通过第一固定板120和机架100的转动连接,使得第一固定板120更加稳固立在机架100上。

为了方便调节第一驱动器200的角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槽13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固定孔的宽度。通过加大第一调节槽130的宽度,方便第一螺栓110在第一调节槽130内滑动,从而进行角度调节。

为了方便调节第一驱动器200的角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槽130为长条形或者为弧形。当需要调节第一螺栓110时,将第一螺栓110沿着第一调节槽130的走向滑动,从而带动第一固定板120的运动。

如图1所示,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二螺接组件和第二固定板150,所述机架100上设置有第二调节槽160,所述第二驱动器300与所述第二固定板15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150开设有第二固定孔,所述第二固定孔与所述第二调节槽160活动对齐,所述第二螺接组件包括第二螺栓140和第二螺母,所述第二螺栓140的一端抵接于所述第二固定板150背向所述机架100的一面,所述第二螺栓140的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固定孔以及所述第二调节槽160与所述第二螺母螺接,所述螺母抵接于所述机架100背向所述第二固定板150的一面,所述第二调节槽160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固定孔的宽度。

为了更好地打磨铣刀,如1图所示,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刀盘500的半径小于所述第一刀盘400的半径的四分之三。将第二刀盘500的半径设置的小于第一刀盘400的半径,当铣刀靠近第二刀盘500时,工人能够看清第二刀盘500后的第一刀盘400,避免想继续推动铣刀移动,导致铣刀被第一刀盘400误损。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刀盘500的半径等于所述第一刀盘400的半径的三分之二。

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