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数控砂轮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489146发布日期:2021-06-15 21:53阅读:99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数控砂轮打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属于打磨装置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智能数控砂轮打磨装置。



背景技术:

计算机数控就是利用一个专用的可存储程序的计算机执行一些或全部的基本数字控制功能的nc系统,通过数控程序,可以控制设备进行打磨物品。

现有技术中,对于刀片,一般通过人工进行打磨,即沿着一个成品刀片的轮廓移动,使砂轮走出刀片形状的轨迹,从需磨出新刀片形状;然而人工打磨刀片,其精度及稳定性难以保证,且效率低下,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粉尘,使得加工环境恶劣;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智能数控砂轮打磨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人工打磨刀片,其精度及稳定性难以保证,且效率低下,同时还会产生大量粉尘,使得加工环境恶劣的问题,本发明提出的一种智能数控砂轮打磨装置。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数控砂轮打磨装置,包括底板、一号支撑板、顶板和打磨单元;所述一号支撑板对称固接在底板的顶部;所述顶板固接在一号支撑板的顶部;所述打磨单元设置在底板的顶部;所述打磨单元包括固定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一号电缸、一号推杆、一号壳体、一号杆、二号壳体、连杆和二号杆;所述一号电缸固接在顶板的顶部;所述一号推杆固接在一号电缸的输出端;所述二号壳体对称固接在底板的顶部;所述二号壳体的顶部固接有弹簧;所述一号壳体通过弹簧连接在二号壳体的顶部,且所述一号壳体与一号支撑板的内侧壁呈滑动配合状态;所述连杆的一端铰接在一号杆的底端,另一端铰接在二号杆的端部;所述二号杆贯穿于二号壳体并且与二号壳体滑动连接;所述二号杆在位于二号壳体外部的一端固接有压板;本装置中,通过编写数控程序,利用程序控制打磨装置的运作(一号电缸、二号电缸和电机的联动是由数控程序控制的),实现对刀片的精确打磨;使用时,启动一号电缸,使得一号电缸带动一号推杆向下运动,使得一号壳体沿着支撑板的内侧壁滑动,同时使得一号杆挤压连杆,使得连杆挤压二号杆,于是二号杆向前滑动,使得压板紧紧地压在刀片的侧壁,从而实现对刀片的固定,便于后续对刀片的打磨,有利于提高打磨效果。

进一步,所述打磨机构包括三号壳体、电机、转轴和砂轮;所述三号壳体滑动连接在一号壳体的内壁;所述电机固接在三号壳体的内部;所述转轴固接在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砂轮固接在转轴的端部;使用时,启动电机,使得电机带动转轴转动,进而使得砂轮产生转动;当一号电缸通过一号推杆使得一号壳体向下运动后,将使得电机和三号壳体一起向下运动,进而使得砂轮与刀片接触,并且实现对刀片打磨的功能。

进一步,所述三号壳体的侧壁固接有三号杆;所述三号杆贯穿于一号壳体并且与一号壳体滑动连接;所述一号支撑板的侧壁开设有一号通槽;所述一号支撑板的侧壁固接有二号支撑板;所述二号支撑板的顶部固接有二号电缸;所述二号电缸的输出端固接有二号推杆;所述二号推杆的端部固接有推板;所述三号杆在位于一号壳体外部的一端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推板;所述一号壳体的底部开设有四号通槽;所述转轴贯穿于四号通槽;使用时,当砂轮在打磨刀片时,启动二号电缸,使得二号电缸带动二号推杆向左运动,于是二号推杆挤压推板,再通过三号杆的作用,使得三号壳体和电机一起向左滑动,进而使得砂轮开始打磨刀片的左侧部分,有利于实现对刀片的全面打磨。

进一步,所述一号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一号板、三号推杆、四号壳体和冷却管;所述四号壳体对称固接在一号壳体的内部;所述四号壳体的内部设置有冷水;所述一号板滑动连接在四号壳体的内部;所述三号推杆贯穿于四号壳体并且与四号壳体滑动连接;所述三号推杆在位于四号壳体外部的一端固接有二号板;所述冷却管环绕设置在一号壳体的底部内侧壁,且所述冷却管的一端与四号壳体连通,另一端与设置在一号壳体的底部;使用时,当三号壳体向左滑动后,将会挤压二号板,使得二号板通过三号推杆挤压一号板,于是一号板左侧的冷水将会沿着冷却管流动,将会降低一号壳体底部的温度,进而不会出现一号壳体底部由于不断摩擦而导致温度过高的现象,从而有利于降低电机的温度,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一号壳体的底部固接有直管,且直管与冷却管连通;所述直管的底端固接有雾化喷头;使用时,当四号壳体内部的冷水经过冷却管进入直管后,将会从雾化喷头喷出,在这个过程中,水被雾化,将直接喷在刀片的顶部和砂轮的侧壁,进而大大降低打磨刀片产生的粉尘,从而保护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进一步,所述一号壳体的顶部开设有二号通槽;所述四号壳体的底部开设有三号通槽;所述二号通槽与三号通槽连通;所述二号通槽的内部插接有橡皮塞;使用时,当四号壳体内部的水用完后,先打开橡皮塞,再从二号通槽和三号通槽往四号壳体内放入新的冷水,然后将橡皮塞插接在二号通槽内,实现对二号通槽的密封,换水方便。

一种智能数控砂轮打磨装置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适用于上述的智能数控砂轮打磨装置,且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刀片的形状绘制cad图,并且将cad图纸导入数控系统,设置加工参数,然后对刀片进行预处理;

s2:规划刀路,分为粗加工刀路规划和精加工刀路规划,计算砂轮位移补偿量,使得砂轮的切触点始终精确的控制在刀刃上;

s3:数控系统生成加工代码,然后数控系统控制打磨装置对刀片进行打磨,并且逐步完成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最后完成对刀片的打磨。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数控砂轮打磨装置,通过底板、一号支撑板、顶板和打磨单元的配合使用,打磨精度高,打磨效率好,同时通过一号电缸、一号推杆、一号壳体、一号杆、二号壳体、弹簧、压板、连杆和二号杆的配合使用,实现对刀片的固定,便于后续实现对刀片的稳定打磨,使得打磨效果好。

2.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数控砂轮打磨装置,通过三号杆、推板、一号通槽、二号支撑板、二号电缸、二号推杆、一号板、三号推杆、四号壳体、冷却管、二号板、直管、雾化喷头的配合使用,不仅降低了一号壳体底部的温度,提高电机的使用寿命;还实现对刀片和砂轮的喷雾,减少打磨产生的粉尘,从而优化了加工环境。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是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3是图1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c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一号壳体的立体图;

图6是本发明的使用方法流程图;

图中:1、底板;2、一号支撑板;3、顶板;41、一号电缸;42、一号推杆;43、一号壳体;44、一号杆;45、二号壳体;46、连杆;47、二号杆;48、弹簧;49、压板;51、三号壳体;52、电机;53、转轴;54、砂轮;61、三号杆;62、推板;63、一号通槽;64、二号支撑板;65、二号电缸;66、二号推杆;67、四号通槽;71、一号板;72、三号推杆;73、四号壳体;74、冷却管;75、二号板;81、直管;82、雾化喷头;91、二号通槽;92、三号通槽;93、橡皮塞。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智能数控砂轮打磨装置,包括底板1、一号支撑板2、顶板3和打磨单元;所述一号支撑板2对称固接在底板1的顶部;所述顶板3固接在一号支撑板2的顶部;所述打磨单元设置在底板1的顶部;所述打磨单元包括固定机构和打磨机构;所述固定机构包括一号电缸41、一号推杆42、一号壳体43、一号杆44、二号壳体45、连杆46和二号杆47;所述一号电缸41固接在顶板3的顶部;所述一号推杆42固接在一号电缸41的输出端;所述二号壳体45对称固接在底板1的顶部;所述二号壳体45的顶部固接有弹簧48;所述一号壳体43通过弹簧48连接在二号壳体45的顶部,且所述一号壳体43与一号支撑板2的内侧壁呈滑动配合状态;所述连杆46的一端铰接在一号杆44的底端,另一端铰接在二号杆47的端部;所述二号杆47贯穿于二号壳体45并且与二号壳体45滑动连接;所述二号杆47在位于二号壳体45外部的一端固接有压板49;本装置中,通过编写数控程序,利用程序控制打磨装置的运作(一号电缸41、二号电缸65和电机52的联动是由数控程序控制的),实现对刀片的精确打磨;使用时,启动一号电缸41,使得一号电缸41带动一号推杆42向下运动,使得一号壳体43沿着支撑板的内侧壁滑动,同时使得一号杆44挤压连杆46,使得连杆46挤压二号杆47,于是二号杆47向前滑动,使得压板49紧紧地压在刀片的侧壁,从而实现对刀片的固定,便于后续对刀片的打磨,有利于提高打磨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打磨机构包括三号壳体51、电机52、转轴53和砂轮54;所述三号壳体51滑动连接在一号壳体43的内壁;所述电机52固接在三号壳体51的内部;所述转轴53固接在电机52的输出轴;所述砂轮54固接在转轴53的端部;使用时,启动电机52,使得电机52带动转轴53转动,进而使得砂轮54产生转动;当一号电缸41通过一号推杆42使得一号壳体43向下运动后,将使得电机52和三号壳体51一起向下运动,进而使得砂轮54与刀片接触,并且实现对刀片打磨的功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三号壳体51的侧壁固接有三号杆61;所述三号杆61贯穿于一号壳体43并且与一号壳体43滑动连接;所述一号支撑板2的侧壁开设有一号通槽63;所述一号支撑板2的侧壁固接有二号支撑板64;所述二号支撑板64的顶部固接有二号电缸65;所述二号电缸65的输出端固接有二号推杆66;所述二号推杆66的端部固接有推板62;所述三号杆61在位于一号壳体43外部的一端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于推板62;所述一号壳体43的底部开设有四号通槽67;所述转轴53贯穿于四号通槽67;使用时,当砂轮54在打磨刀片时,启动二号电缸65,使得二号电缸65带动二号推杆66向左运动,于是二号推杆66挤压推板62,再通过三号杆61的作用,使得三号壳体51和电机52一起向左滑动,进而使得砂轮54开始打磨刀片的左侧部分,有利于实现对刀片的全面打磨。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一号壳体43的内部设置有冷却机构;所述冷却机构包括一号板71、三号推杆72、四号壳体73和冷却管74;所述四号壳体73对称固接在一号壳体43的内部;所述四号壳体73的内部设置有冷水;所述一号板71滑动连接在四号壳体73的内部;所述三号推杆72贯穿于四号壳体73并且与四号壳体73滑动连接;所述三号推杆72在位于四号壳体73外部的一端固接有二号板75;所述冷却管74环绕设置在一号壳体43的底部内侧壁,且所述冷却管74的一端与四号壳体73连通,另一端与设置在一号壳体43的底部;使用时,当三号壳体51向左滑动后,将会挤压二号板75,使得二号板75通过三号推杆72挤压一号板71,于是一号板71左侧的冷水将会沿着冷却管74流动,将会降低一号壳体43底部的温度,进而不会出现一号壳体43底部由于不断摩擦而导致温度过高的现象,从而有利于降低电机52的温度,提高电机52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一号壳体43的底部固接有直管81,且直管81与冷却管74连通;所述直管81的底端固接有雾化喷头82;使用时,当四号壳体73内部的冷水经过冷却管74进入直管81后,将会从雾化喷头82喷出,在这个过程中,水被雾化,将直接喷在刀片的顶部和砂轮54的侧壁,进而大大降低打磨刀片产生的粉尘,从而保护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实施方式,所述一号壳体43的顶部开设有二号通槽91;所述四号壳体73的底部开设有三号通槽92;所述二号通槽91与三号通槽92连通;所述二号通槽91的内部插接有橡皮塞93;使用时,当四号壳体73内部的水用完后,先打开橡皮塞93,再从二号通槽91和三号通槽92往四号壳体73内放入新的冷水,然后将橡皮塞93插接在二号通槽91内,实现对二号通槽91的密封,换水方便。

一种智能数控砂轮打磨装置的使用方法,该使用方法适用于上述的智能数控砂轮打磨装置,且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刀片的形状绘制cad图,并且将cad图纸导入数控系统,设置加工参数,然后对刀片进行预处理;

s2:规划刀路,分为粗加工刀路规划和精加工刀路规划,计算砂轮位移补偿量,使得砂轮的切触点始终精确的控制在刀刃上;

s3:数控系统生成加工代码,然后数控系统控制打磨装置对刀片进行打磨,并且逐步完成粗加工、半精加工和精加工,最后完成对刀片的打磨。

工作原理:本装置中,通过编写数控程序,利用程序控制打磨装置的运作(一号电缸41、二号电缸65和电机52的联动是由数控程序控制的),实现对刀片的精确打磨;使用时,启动一号电缸41,使得一号电缸41带动一号推杆42向下运动,使得一号壳体43沿着支撑板的内侧壁滑动,同时使得一号杆44挤压连杆46,使得连杆46挤压二号杆47,于是二号杆47向前滑动,使得压板49紧紧地压在刀片的侧壁,从而实现对刀片的固定,便于后续对刀片的打磨,有利于提高打磨效果;启动电机52,使得电机52带动转轴53转动,进而使得砂轮54产生转动;当一号电缸41通过一号推杆42使得一号壳体43向下运动后,将使得电机52和三号壳体51一起向下运动,进而使得砂轮54与刀片接触,并且实现对刀片打磨的功能;当砂轮54在打磨刀片时,启动二号电缸65,使得二号电缸65带动二号推杆66向左运动,于是二号推杆66挤压推板62,再通过三号杆61的作用,使得三号壳体51和电机52一起向左滑动,进而使得砂轮54开始打磨刀片的左侧部分,有利于实现对刀片的全面打磨;当三号壳体51向左滑动后,将会挤压二号板75,使得二号板75通过三号推杆72挤压一号板71,于是一号板71左侧的冷水将会沿着冷却管74流动,将会降低一号壳体43底部的温度,进而不会出现一号壳体43底部由于不断摩擦而导致温度过高的现象,从而有利于降低电机52的温度,提高电机52的使用寿命;当四号壳体73内部的冷水经过冷却管74进入直管81后,将会从雾化喷头82喷出,在这个过程中,水被雾化,将直接喷在刀片的顶部和砂轮54的侧壁,进而大大降低打磨刀片产生的粉尘,从而保护了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当四号壳体73内部的水用完后,先打开橡皮塞93,再从二号通槽91和三号通槽92往四号壳体73内放入新的冷水,然后将橡皮塞93插接在二号通槽91内,实现对二号通槽91的密封,换水方便。

上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说明书附图中的图1为基准,按照人物观察视角为标准,装置面对观察者的一面定义为前,观察者左侧定义为左,依次类推。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发明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发明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发明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发明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发明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发明范围内。本发明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