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橡胶管道内壁打磨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01656发布日期:2022-05-31 07:1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橡胶管道内壁打磨机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材料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橡胶管道内壁打磨机。


背景技术:

2.在管道进行油漆涂刷、镀层保护等施工前,通常需要对管道进行打磨处理,打磨能够除去管道表面的附着物,并在表面形成毛面,能够让涂层、镀层更加牢固的与管道表面结合,从而达到较好的施工质量。
3.现有的打磨设备,都不便于对管道内壁进行打磨,打磨设备通常都不便于夹持工件,造成打磨面不光滑等问题,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对内部打磨的橡胶管道内壁打磨机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橡胶管道内壁打磨机,解决了不便于对内部打磨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橡胶管道内壁打磨机,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右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箱体,所述第一箱体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一圆孔,所述第一箱体右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齿板,所述齿板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右侧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杆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所述第一圆盘外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半圆槽,每个所述半圆槽的内部均卡接有磨盘,所述半圆槽的左右内侧壁均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均卡接有卡块,所述卡块均与磨盘固定连接,所述半圆槽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弹簧,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均与磨盘的底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箱体的前后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盘,所述第一转轴外表面的后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轮,所述第二圆盘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呈半圆分布的齿块,且齿块与齿板相啮合。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箱体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方形口,所述第三方形口内侧壁的左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挡板,通过设有第三方形口,能够有效通过第三方形口对内部进行检查维修,从而达到方便的目的,通过设有挡板,在第二转轴的作用下,能够轻易带动挡板进行转动,从而达到自由开合挡板的目的。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所述第一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通过设有第一支撑块,能够有的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达到支撑第一电机的目的,通过设有第一电机,在输出端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带动第二转动轮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动力传输的目的。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轮,所述第二转动轮与第一转动轮之间转动连接有履带,通过设有第二转动轮,在履带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带动第一转动轮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带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的目的。
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底板的上表面的左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所述第二箱体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圆孔,所述第二圆孔的内壁固定镶嵌有轴承,通过设有第二圆孔,能够有效的固定轴承的位置,从而达到固定的目的,通过设有轴承,能够带动圆筒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动力传输的目的。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箱体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块,所述第二支撑块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圆筒,且圆筒的外表面与轴承内圈固定连接,通过设有第二支撑块,能够有的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达到支撑第二电机的目的,通过设有第二电机,在输出端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带动圆筒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动力传输的目的。
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箱体的前后内侧面面均开设有第一方形口,第二箱体的前后内侧面均开设有一组等距离排列的第二方形口,通过设有第一方形口和第二方形口,能够有效的使空气进行流通,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1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该橡胶管道内壁打磨机,通过设有第三方形口,能够有效通过第三方形口对内部进行检查维修,从而达到方便的目的,通过设有挡板,在第二转轴的作用下,能够轻易带动挡板进行转动,从而达到自由开合挡板的目的,过设有第一支撑块,能够有的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达到支撑第一电机的目的,通过设有第一电机,在输出端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带动第二转动轮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动力传输的目的。
14.2.该橡胶管道内壁打磨机,通过设有第二转动轮,在履带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带动第一转动轮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带动第一转轴进行转动的目的,通过设有第二圆孔,能够有效的固定轴承的位置,从而达到固定的目的,通过设有轴承,能够带动圆筒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动力传输的目的,通过设有第二支撑块,能够有的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达到支撑第二电机的目的,通过设有第二电机,在输出端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带动圆筒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动力传输的目的。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底板立体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底板正视图的剖视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右视图的剖视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底板左视图的剖视图。
19.图中:1-底板;2-第一箱体;3-第一圆孔;4-第一弹簧;5-齿板;6-固定杆;7-第一圆盘;8-半圆槽;9-磨盘;10-滑槽;11-卡块;12-第二弹簧; 13-第一转轴;14-卡槽;15-第一转动轮;16-第二圆盘;17-齿块;18-第一方形口;19-第二方形口;20-第三方形口;21-第二转轴;22-挡板;23-第一支撑块;24-第一电机;25-第二支撑块;26-第二电机;27-第二转动轮;28
‑ꢀ
履带;29-第二箱体;30-第二圆孔;31-轴承;32-圆筒。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橡胶管道内壁打磨机,包括底板1,底板1的上表面的右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箱体2,第一箱体2的上表面开设有第三方形口20,第三方形口20内侧壁的左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转轴 21,第二转轴2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挡板22,通过设有第三方形口20,能够有效通过第三方形口20对内部进行检查维修,从而达到方便的目的,通过设有挡板22,在第二转轴21的作用下,能够轻易带动挡板22进行转动,从而达到自由开合挡板22的目的,第一箱体2的内底壁固定连接有第一支撑块 23,第一支撑块23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24,通过设有第一支撑块 23,能够有的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达到支撑第一电机24的目的,通过设有第一电机24,在输出端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带动第二转动轮27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动力传输的目的,第一电机24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转动轮27,第二转动轮27与第一转动轮15之间转动连接有履带28,通过设有第二转动轮27,在履带28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带动第一转动轮15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带动第一转轴13进行转动的目的,第一箱体2的左侧面开设有第一圆孔3,第一箱体2右内壁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弹簧4,第一弹簧4的左端固定连接有齿板5,齿板5的左侧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杆6,固定杆6的右侧面开设有卡槽 14,固定杆6的左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圆盘7,第一圆盘7外表面开设有两个相对称的半圆槽8,每个半圆槽8的内部均卡接有磨盘9,半圆槽8的左右内侧壁均开设有滑槽10,滑槽10的内部均卡接有卡块11,卡块11均与磨盘9固定连接,半圆槽8内底壁均固定连接有两个相对称的第二弹簧12,第二弹簧 12的另一端均与磨盘9的底面固定连接,第一箱体2的前后内侧壁均转动连接有第一转轴13,第一转轴13的外表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第二圆盘16,第一转轴13外表面的后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轮15,第二圆盘16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一组呈半圆分布的齿块17,且齿块17与齿板5相啮合,底板1的上表面的左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箱体29,第二箱体29的内底壁固定连接第二支撑块25,第二支撑块25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6,第二电机26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圆筒32,且圆筒32的外表面与轴承31内圈固定连接,通过设有第二支撑块25,能够有的起到支撑作用,从而达到支撑第二电机26的目的,通过设有第二电机26,在输出端的作用下,能够有效的带动圆筒32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动力传输的目的,第二箱体29的右侧面开设有第二圆孔30,第二圆孔30的内壁固定镶嵌有轴承31,通过设有第二圆孔30,能够有效的固定轴承31的位置,从而达到固定的目的,通过设有轴承31,能够带动圆筒32进行转动,从而达到动力传输的目的,第一箱体2的前后内侧面面均开设有第一方形口18,第二箱体29的前后内侧面均开设有一组等距离排列的第二方形口19,通过设有第一方形口18和第二方形口19,能够有效的使空气进行流通,从而达到散热的目的。
22.工作原理:当第一电机24和第二电机26分别与市政电源进行电连接,将工件固定到圆筒32内部,启动第二电机26,在输出端的作用下,能够带动圆筒32进行转动,从而带动工件进行转动,启动第一电机24,在输出端的作用下,能够带动第二转动轮27进行转动,通过履带28进而带动第一转动轮 15进行转动,进而带动第一转轴13进行转动,进而带动齿块17进行转动,通过啮合进而带动齿轮进行运动,从而带动固定杆6进行运动,从而达到对工件不同的位置进行打磨。
23.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
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