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轴抛光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39144发布日期:2022-07-05 21:57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轴抛光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与抛光加工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多轴抛光机构。


背景技术:

2.工业上,抛光是利用细小而坚硬的颗粒物质在工件表面高速磨耗使其光滑的加工方法,习知用于抛光的加工机的复数个磨具皆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呈间隔排列,可实现多组同时加工,然现有的的各磨具借由同一传动装置传动,所以传动时会同步带动所有磨具,故传动声响大,且研磨加工时,只会使用其中一侧的磨具组件,惟其他侧的磨具组件在闲置下却跟着动作而造成动力的浪费,而实务上,同一台加工机上的磨具组件由同一种磨具构成,若要使用另一种磨具时,须将工件移到别台加工机上进行加工。
3.而工件放置于工件治具上,工件的底面则朝向工件治具,当欲抛光工件底面时,磨具需朝工件治具移动,惟由于加工机的结构设计,使其体积缩小的程度有限,导致磨具在往工件移动时会撞到工件治具,导致加工机无法顺利抛光工件的底面。
4.如中国公告第cn205928254号专利案号所提供的抛光机构,其利用位在同一水平面上且间隔排列的砂纸震动来研磨抛光工件,然该抛光机构同时只能使用一种砂纸来进行加工,且加工机的结构设计,使其体积缩小的程度有限,导致磨具在往工件移动时会撞到工件治具,使加工机无法顺利抛光工件的底面。
5.而如中国公告第cn209364349号专利案号及中国公告第cn109623584 号专利案号亦有同样的问题,前者利用砂轮旋转以研磨抛光工件,后者则利用砂布带轮抛光工件,同样地,同一侧的磨具皆位在同一水平面,磨具组件旋转至工件时皆仅能抛光工件的同一面,且同样地由于加工机的结构设计,导致磨具在往工件移动时会撞到工件治具,造成无法抛光工件底面。
6.此外,上述三个中国专利的加工机上的磨具分别由同一种类的磨具所构成,而无两种以上磨具的配置。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多轴抛光机构,其研磨头的传动装置为各自独立设置,使各研磨头可各自独立作业,借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不同种类的研磨头可设置在同一加工机上的功效。
8.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多轴抛光机构,其具有可抛光工件底面的研磨头,使在一台加工机上能实施不同面向的抛光作业,并能解决习知无法抛光底面的问题的功效。
9.为达前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轴抛光机构,包括有:
10.一支架,于其两侧沿着y轴方向延伸有二悬臂,使该二悬臂沿着一x轴方向间隔设置;
11.一基部,设于该二悬臂之间,该基部具有一第一端及一与该第一端相反的第二端,
该第一端及该第二端分别枢设于该二悬臂,使该基部可绕着位于该x轴方向上的一中心轴线旋转;
12.一第一抛光单元,设于靠近该第一端的基部一侧上,该第一抛光单元具有一驱动元件及一朝y轴方向配置的第一驱动轴,该第一驱动轴设于该驱动元件上,且该第一驱动轴末端设有一呈圆盘状的第一研磨头,透过该驱动元件驱动该第一驱动轴旋转并带动该第一研磨头旋转;
13.一第二抛光单元,设于靠近该第一端的基部另一侧上,该第二抛光单元具有一第一震动元件及一朝z轴方向配置的第二驱动轴,该第二驱动轴设于该第一震动元件上,且该第二驱动轴末端设有一呈板状的第二研磨头,透过该第一震动元件驱动该第二驱动轴偏心旋转并带动该第二研磨头震动。
14.较佳地,更包括有一第三抛光单元,设于靠近该第二端的基部一侧上,该第三抛光单元具有一传动元件及一朝z轴方向配置的第三驱动轴,该第三驱动轴设于该传动元件上,且该第三驱动轴末端设有一呈圆盘状的第三研磨头,透过该传动元件驱动该第三驱动轴旋转并带动该第三研磨头旋转。
15.较佳地,更包括有一第四抛光单元,设于靠近该第二端的基部另一侧上,该第四抛光单元具有一第二震动元件及一朝y轴方向配置的第四驱动轴,该第四驱动轴设于该第二震动元件上,且该第四驱动轴末端设有一呈板状的第四研磨头,通过该第二震动元件驱动该第四驱动轴偏心旋转并带动该第四研磨头震动。
16.较佳地,该第一抛光单元的第一驱动轴与该第四抛光单元的第四驱动轴皆朝y轴方向延伸设置,而该第二抛光单元的第二驱动轴与该第三抛光单元的第三驱动轴皆朝z轴方向延伸设置,使该第一抛光单元及该第二抛光单元分别与该第三抛光单元及该第四抛光单元呈错位设置。
17.较佳地,当该第二研磨头朝向一工件时,该第二抛光单元位于该中心轴线的上方,使该第二抛光单元的第二研磨头于靠近该工件时,该第二研磨头的研磨面系朝向上方,从而朝上的研磨面可震动抛光朝下的工件底面侧边。
18.较佳地,当该第四研磨头朝向一工件时,该第四抛光单元位于该中心轴线的下方,使该第四抛光单元的第四研磨头于靠近该工件时,该第四研磨头的研磨面是朝向下方,从而朝下的研磨面可震动抛光朝上的工件顶面侧边。
19.较佳地,该第二抛光单元及该第四抛光单元皆具有一旋转部及一回转缸,该第一震动元件及该第二震动元件分别设于各该旋转部上,该回转缸穿设有一旋转杆,该旋转杆其中一端固接于该旋转部,当该回转缸来回旋转 180度时,该回转缸可带动该旋转杆并同步带动该第二研磨头及该第四研磨头来回旋转180度。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底视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抛光单元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抛光单元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5.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抛光单元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6.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三抛光单元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27.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四抛光单元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首先,请参阅第图1~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轴抛光机构,由一支架1、一基部2、一第一抛光单元3及一第二抛光单元4所构成,其中:
30.该支架1,设置于一沿x轴移动的滑座(图中未示)上,该支架1于其两侧沿着y轴方向同向延伸有二悬臂11,使该支架1呈一ㄇ字型状,而该二悬臂11沿着x轴方向间隔设置。
31.该基部2,设于该二悬臂11之间,该基部2具有一第一端21及一与该第一端21相反的第二端22,该第一端21及该第二端22分别枢设于该二悬臂11,该基部2受一传动装置23驱动,使该基部2可绕着位于x轴方向上的一中心轴线24旋转。
32.该第一抛光单元3,设于靠近该第一端21的基部2一侧上,该第一抛光单元3具有一驱动元件(图中未示)及一朝y轴方向配置的第一驱动轴32,该第一驱动轴32设于该驱动元件上,且该第一驱动轴32的末端设有一呈圆盘状的第一研磨头31,该第一研磨头31受该驱动元件传动,使该第一研磨头 31旋转,而于本实施例中,该驱动元件为一马达。
33.该第二抛光单元4,设于靠近该第一端21的基部2另一侧上,该第二抛光单元4具有一朝z轴方向配置的第二驱动轴42,该第二驱动轴42的末端设有一呈板状的第二研磨头41,该第二研磨头41具有一第一研磨面411及一与该第一研磨面411并排的第二研磨面412,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研磨面411及该第二研磨面412上的研磨材料是由砂纸构成,该第二抛光单元4 具有一旋转部43及一回转缸44,该旋转部43具有一第一震动元件431,该第二驱动轴设42于该第一震动元件431上,且该第二研磨头41组设于该第一震动元件431上,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震动元件431为一气动打磨机,该旋转部43具有一进气端432及一出气端433,且该旋转部43于其内部开设一横向的通道434,该进气端432与该第一震动元件431相连接,而该出气端433与该通道434一端相连接,该进气端432及该出气端433在该旋转部43的外侧以一管线435相连接,该回转缸44穿设有一中空的旋转杆441,该旋转杆441其中一端固接于该旋转部43并与该通道434远离该出气端433 的一端相连接,而该旋转杆441的另一端连接一供气装置(图中未示),该供气装置输送空气依序经由该旋转杆441、该通道434及该管线435至该第一震动元件431,使该第一震动元件431震动,借此带动该第二研磨头41一起震动,而该回转缸44透过一供气单元(图中未示)以气压驱动方式来回旋转 180度,且该回转缸44带动该旋转杆441旋转,使该旋转杆441亦可带动该旋转部43来回旋转180度。
34.另外,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轴抛光机构更包括有一第三抛光单元5及一第四抛光单元6,其中:
35.该第三抛光单元5,设于靠近该第二端22的基部2一侧上,该第三抛光单元5具有一传动元件(图中未示)及一朝z轴方向配置的第三驱动轴52,该第三驱动轴52设于该传动元件上,且该第三驱动轴52的末端设有一呈圆盘状的第三研磨头51,该第三研磨头51受该传动元件传动,使该第三研磨头 51旋转,而于本实施例中,该传动元件为一马达。
36.该第四抛光单元6,设于靠近该第二端22的基部2另一侧上,该第四抛光单元6具有一朝y轴方向配置的第四驱动轴62,该第四驱动轴62的末端设有一呈板状的第四研磨头61,该第四研磨头61具有一第一研磨面611及一与该第一研磨面611并排的第二研磨面612,而该第四抛光单元6与该第二抛光单元4的构造皆相同,是以不再此多加赘述。
37.进一步地,借由上述结构配置,透过该第一抛光单元3的第一驱动轴32 与该第四抛光单元6的第四驱动轴62皆朝y轴方向延伸设置,而该第二抛光单元4的第二驱动轴42与该第三抛光单元5的第三驱动轴52皆朝z轴方向延伸设置,使该第一抛光单元3及该第二抛光单元4分别与该第三抛光单元 5及该第四抛光单元6呈错位设置,进一步地,当该基部2绕该中心轴线24 旋转并带动该第二研磨头41旋转朝向一工件7时,该第二抛光单元4位于该中心轴线24的上方,而当该基部2绕该中心轴线24旋转并带动该第四研磨头61旋转朝向该工件7时,该第四抛光单元6位于该中心轴线24的下方,借由上述设置的方式,同样地,该第一研磨头31旋转朝向该工件7时,该第一抛光单元3位于该中心轴线24的上方,而该第三研磨头51旋转朝向该工件7时,该第三抛光单元5位于该中心轴线24的下方,借此可避免该第一抛光单元3的驱动元件与该第三抛光单元5的传动元件位于该基部2同一端时会产生相互干涉的问题,且透过各抛光单元呈错位设置,使各抛光单元可更为紧凑地配置,从而有效地缩小该多轴抛光机构的整体体积。
38.请搭配参阅图4~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轴抛光机构于实际使用时的状态,该工件7放置在一工件治具8上,该基部2受该传动装置23驱动,使该基部2可绕该中心轴线24枢轴旋转,进而带动各抛光单元一起转动,于本实施例中,该第一抛光单元3与第三抛光单元5可用以研磨抛光该工件7的侧边面71;该第二抛光单元4可用以研磨抛光该工件7的底面侧边 72;而该第四抛光单元6可用以研磨抛光该工件7的顶面侧边73。
39.如图4所示,令该第一抛光单元3旋转定位至欲抛光的工件7前,让用于粗抛的第一研磨头31旋转抛光该工件7的侧边面71以进行粗抛作业。
40.而如图5所示,令该第二抛光单元4旋转定位至欲抛光的工件7前,进一步地,借由该第二抛光单元4的第二研磨头41于靠近该工件7时,该第二研磨头41的研磨面411、412系朝向上方,从而朝上的研磨面411、412可震动抛光朝下的工件7底面侧边72。
41.此外,当该第二研磨头41的第一研磨面411震动抛光使其磨耗得无法使用时,借由该第二抛光单元4的回转缸44旋转180度并带动该第二抛光单元 4的旋转部43一起旋转,从而该第二研磨头41亦可同步进行旋转180度,借此该第二研磨头41的第一研磨面411及第二研磨面412可透过旋转相互交换位置,使已磨耗的第一研磨面411换成未磨耗的第二研磨面412来进行震动抛光的工作,以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效果。
42.另如图6所示,当粗抛作业完成后欲进一步细抛时,令该多轴抛光机构侧移并将该第三抛光单元5旋转定位至欲抛光的功件7前,让用于细抛的第三研磨头51旋转抛光该工件
7的侧边面71以进行细抛作业,借此去除粗抛时较深的纹路,以达到进一步的光泽表面。
43.又如图7所示,将令第四抛光单元6旋转定位至欲抛光的功件7前,进一步地,借由该第四抛光单元6的第四研磨头61于靠近该工件7时,该第四研磨头61的研磨面611、612系朝向下方,从而朝下的研磨面611、612可震动抛光朝上的工件7顶面侧边73;由于该第四抛光单元6的构造与该第二抛光单元4的构造皆相同,因此该第四研磨头61的研磨面611、612亦可透过旋转相互交换位置,使已磨耗的第一研磨面611换成未磨耗的第二研磨面 612来进行震动抛光的工作,同样可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的效果。
44.借由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多轴抛光机构的结构特征,透过各抛光单元的驱动装置系分别独立设置在各抛光单元上,使各抛光单元可各自独立作业而不互相影响牵动,借此可将不同种类的抛光单元装设在基部2上,以实现一机构上具有多种抛光模式的功效。另外,借由该第二抛光单元4的第二研磨头41于靠近该工件7时,该第二研磨头41的研磨面411、412系朝向上方,从而朝上的研磨面411、412可震动抛光朝下的工件7底面侧边72,以解决习知无法抛光工件底面的问题,使本实用新型具有可抛光工件7底面的功效。
4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