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率活塞环内外角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87244发布日期:2022-12-10 01:31阅读: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率活塞环内外角加工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活塞环倒角加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率活塞环内外角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2.活塞环下侧面在进行表面处理(电镀、dlc)前,为保证表面处理后质量,对活塞环内、外角进行砂光处理,形成工艺性倒角;
3.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活塞环加工用抛光装置(公开号:cn214393753u),该专利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杆电机,所述推杆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底部两侧对称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固定轴承,所述固定轴承的内部套设有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左侧外部固定套设有第一齿轮。本实用新型不仅可以通过固定装置,快速对活塞环进行固定,防止转动过程中发生偏移,提高抛光质量,同时通过齿轮啮合传动,控制抛光轮转动,快速对活塞环进行抛光,通过整体加工效率。
4.上述专利中,只能实现活塞环外角的抛光,需要抛光内角时,需要再次对活塞环进行装夹,并且将活塞环转移至另外的装置进行抛光,导致抛光效率低下,并且对活塞环的上料和下料大多需要人工进行,工作连续性不高。
5.为了解决上述缺陷,现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率活塞环内外角加工装置。
7.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如下:
8.现有技术中,只能实现活塞环外角的抛光,需要抛光内角时,需要再次对活塞环进行装夹,并且将活塞环转移至另外的装置进行抛光,导致抛光效率低下,并且对活塞环的上料和下料大多需要人工进行,工作连续性不高。
9.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10.一种高效率活塞环内外角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两个侧表面分别固定有上料台和下料台,上料台和下料台位于工作台相邻的两个侧表面,上料台的顶部设有上料机构,下料台的顶部设有下料机构,工作台的顶部设有转盘机构,工作台的顶部设有外角抛光机构和内角抛光机构,外角抛光机构与下料机构位于转盘机构相对的一侧,上料机构与内角抛光机构位于转盘机构相对的一侧;
11.所述转盘机构包括与工作台顶部转动连接的转动盘,工作台的底部固定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盘相固定,转动盘的顶部固定有四个转动座,四个转动座呈环形阵列分布,转动座上滑动连接有驱动箱,驱动箱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驱动杆,驱动杆的一端固定有装环模套,装环模套远离转动盘中心处的一侧开设有装环槽,转动座的顶部一侧固定有第一伸缩气缸,第一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与驱动箱相固定。
12.进一步的,所述上料机构包括上料板,上料板的顶部固定有进料模套,所述上料板的一侧对称固定有滑轨,滑轨上滑动连接有螺纹座,上料台的一侧固定有上料电机,上料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螺纹杆,螺纹杆穿过螺纹座且与螺纹座螺纹连接,螺纹座的顶部固定有推料板,推料板的上方设有上料杆,上料杆的一端底部与推料板顶部相接触,上料杆的另一端延伸至进料模套内,上料杆的外表面套设有若干活塞环。
13.进一步的,所述进料模套的两侧贯穿设有开口,进料模套的内径向靠近转盘机构的一侧逐渐变小。
14.进一步的,所述驱动箱的顶部固定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的输出端穿过驱动箱且固定有第一锥齿轮,驱动杆的一端位于驱动箱内且固定有第二锥齿轮,第一锥齿轮与第二锥齿轮相啮合。
15.进一步的,所述外角抛光机构包括与工作台顶部相固定的第一抛光座,第一抛光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进给板,第一抛光座的一侧固定有进给气缸,进给气缸的输出端与进给板相固定,进给板的顶部对称固定有升降座,两个升降座之间滑动连接有升降板,升降板的两侧顶部设有凹槽,凹槽内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翻转板,翻转板靠近转盘机构的一侧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抛光轮,翻转板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一抛光电机,第一抛光电机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抛光轮相固定,两个抛光轮之间安装有抛光皮带。
16.进一步的,两个所述升降座的顶部均固定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丝杆,升降板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丝杆螺纹连接,升降板的一侧固定有翻转电机,翻转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齿轮,翻转轴的外表面固定有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
17.进一步的,所述内角抛光机构包括与工作台顶部相固定的第二抛光座,第二抛光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旋转气缸,旋转气缸的输出端固定有固定板,固定板的顶部固定有第三抛光座,第三抛光座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抛光电机,第二抛光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抛光辊,第二抛光座的一侧固定有第二伸缩气缸,第二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与旋转气缸相固定,第三抛光座的一端固定有第三伸缩气缸,第三伸缩气缸的输出端与第二抛光电机相固定。
18.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与下料台顶部相固定的支撑板,支撑板的一侧固定有拨环电机,拨环电机的输出端穿过支撑板且固定有转动杆,转动杆的底端铰链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底端固定有第一下料杆,第一下料杆靠近转盘机构的一端固定有下料板,第一下料杆的另一端下方设有第二下料杆,第一下料杆与第二下料杆均倾斜设置,连接板的一侧固定有理环电机,理环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理环杆,理环杆的外表面设有粗糙凸起,用于带动活塞环转动,理环杆的一端延伸至第一下料杆内。
1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20.本发明通过设置转盘机构,使得转动电机可带动转动盘转动,通过相互独立的四个工位,实现上料、下料和加工过程不受干扰,大大缩短了活塞环的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设置第一伸缩气缸推动驱动箱在转动座上移动,便于调节装环模套与各个机构之间的间距,通过驱动电机带动第一锥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通过驱动杆带动装环模套转动,用于配合加工和下料实现不同的功能,实用性高。
21.通过设置外角抛光机构,使得第一抛光电机带动其中一个抛光轮转动,配合另一个抛光轮带动抛光皮带运动,进给气缸可带动进给板在第一抛光座上移动,实现抛光皮带的进给运动,升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升降板在升降座上升降,实现抛光皮带的高
度调节,翻转电机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转动,进而通过翻转轴带动翻转板进行转动,对抛光皮带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抛光皮带的多方向灵活移动,使得抛光皮带可对活塞环外侧表面进行抛光倒角,并且可通过调整抛光皮带得到不同形状的倒角,提高抛光倒角的丰富性。
22.通过设置内角抛光机构,使得第二伸缩气缸带动旋转气缸在第二抛光座上移动,旋转气缸可带动固定板上第三抛光座转动,第三伸缩气缸可带动第二抛光电机在第三抛光座上移动,从而带动抛光辊移动至活塞环内侧,并通过第二抛光电机带动抛光辊转动对活塞环进行内角抛光,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抛光辊的角度和位置控制倒角的形状,另外,在转盘机构的配合下,活塞环进行了外角抛光机构的抛光后,转动至内角抛光机构进行内角抛光,减少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多次装夹活塞环的步骤,极大的减少了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23.通过设置上料机构,使得上料电机带动螺纹杆转动,从而带动个螺纹座在滑轨上滑动,使得推料板对上料杆上的若干活塞环进行推动,将活塞环通过渐变内径的进料模套推入转盘机构内,完成上料,通过设置下料机构,使得拨环电机带动转动杆转动,连接板在重力以及转动杆的带动下做圆周运动,使得第一下料杆带动下料板进入装环模套内,并做圆周运动将活塞环从装环模套内勾出,活塞环顺势在第一下料杆上滑落至理环杆上,通过理环电机带动理环杆转动,从而通过理环杆与活塞环的摩擦带动活塞环转动,使得活塞环上有缺口的位置向上并顺势穿过连接板落入第二下料杆上,完成下料过程,整个上料和下料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进行上料和下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5.图1是本发明一种高效率活塞环内外角加工装置的俯视图;
26.图2是本发明上料机构的俯视图;
27.图3是本发明进料模套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4是本发明转盘机构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发明外角抛光机构的俯视图;
30.图6是本发明图5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31.图7是本发明内角抛光机构的俯视图;
32.图8是本发明下料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3.图中:1、工作台;2、上料机构;3、转盘机构;4、外角抛光机构;5、内角抛光机构;6、下料机构;101、上料台;102、下料台;201、上料板;202、进料模套;203、滑轨;204、螺纹座;205、上料电机;206、螺纹杆;207、推料板;208、上料杆;301、转动盘;302、转动座;303、驱动箱;304、驱动杆;305、装环模套;306、第一伸缩气缸;307、驱动电机;308、第一锥齿轮;309、第二锥齿轮;401、第一抛光座;402、进给板;403、进给气缸;404、升降座;405、升降板;406、翻转板;407、抛光轮;408、第一抛光电机;409、抛光皮带;410、翻转电机;411、第一齿轮;412、第二齿轮;501、第二抛光座;502、旋转气缸;503、固定板;504、第三抛光座;505、第二抛光电机;506、抛光辊;507、第二伸缩气缸;508、第三伸缩气缸;601、支撑板;602、拨环电机;603、转动杆;604、连接板;605、第一下料杆;606、下料板;607、第二下料杆;608、理环电机;609、理环杆。
具体实施方式
3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5.请参阅图1-图8,本发明提供一种技术方案:
36.一种高效率活塞环内外角加工装置,包括工作台1,工作台1的两个侧表面分别固定有上料台101和下料台102,上料台101和下料台102位于工作台1相邻的两个侧表面,上料台101的顶部设有上料机构2,下料台102的顶部设有下料机构6,工作台1的顶部设有转盘机构3,工作台1的顶部设有外角抛光机构4和内角抛光机构5,外角抛光机构4与下料机构6位于转盘机构3相对的一侧,上料机构2与内角抛光机构5位于转盘机构3相对的一侧。所述上料机构2用于对活塞环进行上料,使得活塞环被卡在转盘机构3上,并在外角抛光机构4和内角抛光机构5的作用下完成内外角的高效抛光,下料机构6用于对抛光后的活塞环进行下料。
37.请参阅图2,所述上料机构2包括上料板201,上料板201的顶部固定有进料模套202,所述上料板201的一侧对称固定有滑轨203,滑轨203上滑动连接有螺纹座204,上料台101的一侧固定有上料电机205,上料电机205的输出端固定有螺纹杆206,螺纹杆206穿过螺纹座204且与螺纹座204螺纹连接,螺纹座204的顶部固定有推料板207,推料板207的上方设有上料杆208,上料杆208的一端底部与推料板207顶部相接触,上料杆208的另一端延伸至进料模套202内,上料杆208的外表面套设有若干活塞环,活塞环的外表面一侧设有缺口,上料杆208由外部结构支撑且高度可调。
38.请参阅图3,所述进料模套202的两侧贯穿设有开口,进料模套202的内径向靠近转盘机构3的一侧逐渐变小。通过设置上料机构2,使得上料电机205带动螺纹杆206转动,从而带动个螺纹座204在滑轨203上滑动,使得推料板207对上料杆208上的若干活塞环进行推动,将活塞环通过渐变内径的进料模套202推入转盘机构3内,完成上料,在上料机构2的作用下节约了现有技术中人工上料的步骤,减少生产时间。
39.请参阅图1和图3,所述转盘机构3包括与工作台1顶部转动连接的转动盘301,工作台1的底部固定有转动电机,转动电机的输出端与转动盘301相固定,转动盘301的顶部固定有四个转动座302,四个转动座302呈环形阵列分布,转动座302上滑动连接有驱动箱303,驱动箱303的一侧转动连接有驱动杆304,驱动杆304的一端固定有装环模套305,装环模套305远离转动盘301中心处的一侧开设有装环槽,装环槽与活塞环相适配用于将其卡接在装环模套305内,所述活塞环的长度大于装环槽的深度,转动座302的顶部一侧固定有第一伸缩气缸306,第一伸缩气缸306的输出端与驱动箱303相固定。
40.所述驱动箱303的顶部固定有驱动电机307,驱动电机307的输出端穿过驱动箱303且固定有第一锥齿轮308,驱动杆304的一端位于驱动箱303内且固定有第二锥齿轮309,第一锥齿轮308与第二锥齿轮309相啮合。通过设置转盘机构3,使得转动电机可带动转动盘301转动,通过相互独立的四个工位,实现上料、下料和加工过程不受干扰,大大缩短了活塞环的加工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设置第一伸缩气缸306推动驱动箱303在转动座302上移动,便于调节装环模套305与各个机构之间的距离,通过驱动电机307带动第一锥齿轮308转
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锥齿轮309转动,进而通过驱动杆304带动装环模套305转动,用于配合加工和下料实现不同的功能,实用性高。
41.请参阅图5-图6,所述外角抛光机构4包括与工作台1顶部相固定的第一抛光座401,第一抛光座40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进给板402,第一抛光座401的一侧固定有进给气缸403,进给气缸403的输出端与进给板402相固定,进给板402的顶部对称固定有升降座404,两个升降座404之间滑动连接有升降板405,升降板405的两侧顶部设有凹槽,凹槽内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翻转板406,翻转板406靠近转盘机构3的一侧两端均转动连接有抛光轮407,翻转板406的另一侧固定有第一抛光电机408,第一抛光电机408的输出端与其中一个抛光轮407相固定,两个抛光轮407之间安装有抛光皮带409。
42.两个升降座404的顶部均固定有升降电机,升降电机的输出端固定有丝杆,升降板405的两侧分别与两个丝杆螺纹连接,升降板405的一侧固定有翻转电机410,翻转电机410的输出端固定有第一齿轮411,翻转轴的外表面固定有与第一齿轮411相啮合的第二齿轮412。通过设置外角抛光机构4,使得第一抛光电机408带动其中一个抛光轮407转动,配合另一个抛光轮407带动抛光皮带409运动,进给气缸403可带动进给板402在第一抛光座401上移动,实现抛光皮带409的进给运动,升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升降板405在升降座404上升降,实现抛光皮带409的高度调节,翻转电机410带动第一齿轮411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412转动,进而通过翻转轴带动翻转板406进行转动,对抛光皮带409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抛光皮带409的多方向灵活移动,使得抛光皮带409可对活塞环外侧表面进行抛光倒角,并且可通过调整抛光皮带409得到不同形状的倒角,提高抛光倒角的丰富性。
43.请参阅图7,所述内角抛光机构5包括与工作台1顶部相固定的第二抛光座501,第二抛光座501的顶部滑动连接有旋转气缸502,旋转气缸502的输出端固定有固定板503,固定板503的顶部固定有第三抛光座504,第三抛光座504的顶部滑动连接有第二抛光电机505,第二抛光电机505的输出端固定有抛光辊506,第二抛光座501的一侧固定有第二伸缩气缸507,第二伸缩气缸507的输出端与旋转气缸502相固定,第三抛光座504的一端固定有第三伸缩气缸508,第三伸缩气缸508的输出端与第二抛光电机505相固定。通过设置内角抛光机构5,使得第二伸缩气缸507带动旋转气缸502在第二抛光座501上移动,旋转气缸502可带动固定板503上第三抛光座504转动,第三伸缩气缸508可带动第二抛光电机505在第三抛光座504上移动,从而带动抛光辊506移动至活塞环内侧,并通过第二抛光电机505带动抛光辊506转动对活塞环进行内角抛光,并且可以通过改变抛光辊506的角度和位置控制倒角的形状,另外,在转盘机构3的配合下,活塞环进行了外角抛光机构4的抛光后,转动至内角抛光机构5进行内角抛光,减少了现有技术中需要多次装夹活塞环的步骤,极大的减少了生产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44.请参阅图8,所述下料机构6包括与下料台102顶部相固定的支撑板601,支撑板601的一侧固定有拨环电机602,拨环电机602的输出端穿过支撑板601且固定有转动杆603,转动杆603的底端铰链连接有连接板604,连接板604的底端固定有第一下料杆605,第一下料杆605靠近转盘机构3的一端固定有下料板606,第一下料杆605的另一端下方设有第二下料杆607,第一下料杆605与第二下料杆607均倾斜设置,第一下料杆605和第二下料杆607的直径均大于活塞环上缺口的长度,而连接板604的宽度小于活塞环上缺口的长度,连接板604
的一侧固定有理环电机608,理环电机608的输出端固定有理环杆609,理环杆609的外表面设有粗糙凸起,用于带动活塞环转动,理环杆609的一端延伸至第一下料杆605内。通过设置下料机构6,使得拨环电机602带动转动杆603转动,连接板604在重力以及转动杆603的带动下做圆周运动,使得第一下料杆605带动下料板606进入装环模套305内,并做圆周运动将活塞环从装环模套305内勾出,活塞环顺势在第一下料杆605上滑落至理环杆609上,通过理环电机608带动理环杆609转动,从而通过理环杆609与活塞环的摩擦带动活塞环转动,使得活塞环上有缺口的位置向上并顺势穿过连接板604落入第二下料杆607上,完成下料过程,整个下料过程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进行下料,提高了生产效率。
45.工作原理:
46.本发明在使用时,通过上料电机205带动螺纹杆206转动,从而带动个螺纹座204在滑轨203上滑动,使得推料板207对上料杆208上的若干活塞环进行推动,将活塞环通过渐变内径的进料模套202推入转盘机构3内,并卡接在装环模套305内,通过转动电机可带动转动盘301转动,使得活塞环转动至外角抛光机构4工位处;
47.通过第一抛光电机408带动其中一个抛光轮407转动,配合另一个抛光轮407带动抛光皮带409运动,进给气缸403可带动进给板402在第一抛光座401上移动,实现抛光皮带409的进给运动,升降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从而带动升降板405在升降座404上升降,实现抛光皮带409的高度调节,翻转电机410带动第一齿轮411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齿轮412转动,进而通过翻转轴带动翻转板406进行转动,对抛光皮带409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实现抛光皮带409的多方向灵活移动至活塞环外侧进行抛光倒角,并通过驱动电机307带动第一锥齿轮308转动,从而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二锥齿轮309转动,进而通过驱动杆304带动装环模套305转动,使得抛光皮带409可对活塞环外侧表面进行抛光倒角;
48.转动电机继续带动转动盘301转动,使得活塞环转动至内角抛光机构5工位处,通过第二伸缩气缸507带动旋转气缸502在第二抛光座501上移动,旋转气缸502可带动固定板503上第三抛光座504转动,第三伸缩气缸508可带动第二抛光电机505在第三抛光座504上移动,从而带动抛光辊506移动至活塞环内侧,并通过第二抛光电机505带动抛光辊506转动对活塞环进行内角抛光;
49.抛光结束后,活塞环转动至下料机构6工位,通过拨环电机602带动转动杆603转动,连接板604在重力以及转动杆603的带动下做圆周运动,使得第一下料杆605带动下料板606进入装环模套305内,并做圆周运动将活塞环从装环模套305内勾出,活塞环顺势在第一下料杆605上滑落至理环杆609上,通过理环电机608带动理环杆609转动,从而通过理环杆609与活塞环的摩擦带动活塞环转动,使得活塞环上有缺口的位置向上并顺势穿过连接板604落入第二下料杆607上,完成下料过程。
50.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发明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发明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发明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