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重块加工用快速烘烤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14934发布日期:2022-07-29 21:55阅读:64来源:国知局
一种对重块加工用快速烘烤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烘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重块加工用快速烘烤装置。


背景技术:

2.对重是电梯曳引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作用在于减少曳引电动机的功率和曳引轮、蜗轮上的力矩,对重通常由多个对重块组成;
3.对重块加工时,需要先制作承载对重块的模盒,模盒制作好后需要在表面喷涂粉末并进行烘烤凝固,而一般的烘烤装置需要人工将带烘烤工件人工放置在烘烤装置内,取出时也需要人工操作,大大增加了工作人员存取工件的劳动力,同时烘烤后的工件温度较高,容易灼伤周围的工作人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对重块加工用快速烘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对重块加工用快速烘烤装置,该对重块加工用快速烘烤装置通过轨道与软轨的配合,实现软轨上模具自动入料和出料,节省了工作人员人工存取工件的劳动力。
5.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对重块加工用快速烘烤装置,包括烘干箱体,所述烘干箱体的一侧设有入料口,所述烘干箱体的另一侧设有出料口,所述烘干箱体的上方设有轨道,所述轨道内滑动设有软轨,所述软轨的下方设有用于挂设模具的挂具,所述挂具等距离设置在软轨上,所述烘干箱体内部设有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分别设置在烘干箱体的两侧,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间隔设置,所述轨道从的一端从入料口穿入后盘旋穿过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并从出料口穿出,所述轨道的两端相互连通,所述软轨通过第一电机驱动,所述第一隔板与第二隔板上均设有加热条,所述入料口和出料口处均设有自动门机构。
6.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上方、下方和一侧均与烘干箱体的内壁固定装配,所述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的另一侧与烘干箱体之间用于穿过轨道。
7.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入料口和出料口上的自动门机构结构相同,所述自动门机构包括两个自动门,两个所述自动门的两侧分别通过转轴与入料口或出料口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自动门之间设有卡合装配,所述自动门机构通过驱动件驱动设置。
8.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二电机和限位板,所述出料口下方的烘干箱体的外壁上设有装配盒,所述第二电机设置在装配盒内部下方,所述装配盒内水平滑动设有限位板,所述限位板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一侧设有第二边齿,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穿设在滑槽内并与第二边齿联动设置,所述出料口下方的烘干箱体上设有槽,所述装配盒嵌入设置在所述槽内,所述限位板的两侧对称设有限位齿,所述转轴的下端贯穿烘干箱体并与限位板的两侧啮合联动。
9.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入料口上自动门的外侧盒出料口上自动门的内侧均设有压
力传感器,所述烘干箱体上设有控制盒,所述控制盒内设有单片机,所述压力传感器通过单片机与第二电机电信连通。
10.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第一电机设置在轨道上方所述烘干箱体的外侧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轨道的一侧,所述轨道与第一电机输出端连接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第一电机输出端通过所述开口与软轨联动设置。
11.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软轨的一侧设有第一边齿,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下方设有齿轮,所述齿轮与第一边齿啮合联动设置。
1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该对重块加工用快速烘烤装置当第二电机带动软轨在轨道内滑动时,软轨带动挂具移动至入料口处时,挂具与入料口处的压力传感器接触时,压力传感器将电信号通过单片机输送给第二电机,第二电机驱动,带动转轴转动,进而使相应的自动门打开,同样的,对于挂具经过出料口时,挂具与压力传感器挤压接触,从而带动相应的第二电机转动进而带动自动门打开,待挂具移走后,第二电机反向转动,带动转轴反向转动,进而使自动门闭合,有效避免内部热量的流失。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自动门装配结构右视图。
17.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图4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8.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限位板立体图。
19.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c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20.其中:1、烘干箱体;2、入料口;3、出料口;4、轨道;5、软轨;6、挂具;7、第一隔板;8、第二隔板;9、第一电机;10、加热条;11、自动门;12、转轴;13、装配盒;14、第二电机;15、限位板;16、滑槽;17、限位齿;18、压力传感器;19、控制盒;20、齿轮;21、第一边齿。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定。
22.根据图1、2、3、4、5、6、7所示,本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对重块加工用快速烘烤装置,包括烘干箱体1,所述烘干箱体1的一侧设有入料口2,所述烘干箱体1的另一侧设有出料口3,所述烘干箱体1的上方设有轨道4,所述轨道4内滑动设有软轨5,所述软轨5的下方设有用于挂设模具的挂具6,所述挂具6等距离设置在软轨5上,所述烘干箱体1内部设有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所述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分别设置在烘干箱体1的两侧,所述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间隔设置,所述轨道4从的一端从入料口2穿入后盘旋穿过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并从出料口3穿出,所述轨道4的两端相互连通,所述软轨5通过第一电机9驱动,所述第一隔板7与第二隔板8上均设有加热条10,所述入料口2和出料口3处均设有自动门机构。
23.所述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的上方、下方和一侧均与烘干箱体1的内壁固定装配,所述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的另一侧与烘干箱体1之间用于穿过轨道4,通过设置的第一隔
板7和第二隔板8,对烘干箱体1内的热量进行阻隔存放,大大降低了烘干箱体1内热量流失的速率,因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模具的烘干效率。
24.所述入料口2和出料口3上的自动门机构结构相同,所述自动门机构包括两个自动门11,两个所述自动门11的两侧分别通过转轴12与入料口2或出料口3转动连接,两个所述自动门11之间设有卡合装配,所述自动门机构通过驱动件驱动设置。
25.所述驱动件包括第二电机14和限位板15,所述出料口3下方的烘干箱体1的外壁上设有装配盒13,所述第二电机14设置在装配盒13内部下方,所述装配盒13内水平滑动设有限位板15,所述限位板15的中间位置处设有滑槽16,所述滑槽16的一侧设有第二边齿,所述第二电机14的输出端穿设在滑槽16内并与第二边齿联动设置,所述出料口3下方的烘干箱体1上设有槽,所述装配盒13嵌入设置在所述槽内,所述限位板15的两侧对称设有限位齿17,所述转轴12的下端贯穿烘干箱体1并与限位板15的两侧啮合联动,通过第二电机14转动,联动限位板15在装配盒13与槽内进行滑动,限位板15滑动的同时,转轴12与限位板15的两侧联动啮合,当限位板15向烘干箱体1处移动时,可带动转轴12向烘干箱体1内侧转动,进而实现将自动门11向内侧打开,从而便于软轨5上的挂具6进入烘干箱体1内。
26.所述入料口2上自动门11的外侧盒出料口3上自动门11的内侧均设有压力传感器18,所述烘干箱体1上设有控制盒19,所述控制盒19内设有单片机,所述压力传感器18通过单片机与第二电机14电信连通,当第二电机14带动软轨5在轨道4内滑动时,软轨5带动挂具6移动至入料口2处时,挂具6与入料口2处的压力传感器18接触时,压力传感器18将电信号通过单片机输送给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驱动,带动转轴12转动,进而使相应的自动门打开,同样的,对于挂具6经过出料口3时,挂具6与压力传感器18挤压接触,从而带动相应的第二电机14转动进而带动自动门11打开,待挂具6移走后,第二电机14反向转动,带动转轴12反向转动,进而使自动门闭合,有效避免内部热量的流失。
27.所述第一电机9设置在轨道4上方所述烘干箱体1的外侧上,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延伸至所述轨道4的一侧,所述轨道4与第一电机9输出端连接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第一电机9输出端通过所述开口与软轨5联动设置。
28.所述软轨5的一侧设有第一边齿21,所述第一电机9的输出端下方设有齿轮20,所述齿轮20与第一边齿21啮合联动设置,通过启动第一电机9,通过第一电机9转动带动齿轮20转动,由于齿轮20与软轨5一侧的第一边齿21啮合联动,可带动软轨5在轨道4内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将软轨5上的挂具6传送至烘干箱体1内或送出烘干箱体1,大大节省了人工将模具存放至烘干箱体1内或从烘干箱体1内取出的劳动力,给工作人员的烘干操作带来较大的便利。
29.该对重块加工用快速烘烤装置当第二电机14带动软轨5在轨道4内滑动时,软轨5带动挂具6移动至入料口2处时,挂具6与入料口2处的压力传感器18接触时,压力传感器18将电信号通过单片机输送给第二电机14,第二电机14驱动,带动转轴12转动,进而使相应的自动门打开,同样的,对于挂具6经过出料口3时,挂具6与压力传感器18挤压接触,从而带动相应的第二电机14转动进而带动自动门11打开,待挂具6移走后,第二电机14反向转动,带动转轴12反向转动,进而使自动门闭合,有效避免内部热量的流失,通过启动第一电机9,通过第一电机9转动带动齿轮20转动,由于齿轮20与软轨5一侧的第一边齿21啮合联动,可带动软轨5在轨道4内进行滑动,从而实现将软轨5上的挂具6传送至烘干箱体1内或送出烘干
箱体1,大大节省了人工将模具存放至烘干箱体1内或从烘干箱体1内取出的劳动力,给工作人员的烘干操作带来较大的便利,通过设置的第一隔板7和第二隔板8,对烘干箱体1内的热量进行阻隔存放,大大降低了烘干箱体1内热量流失的速率,因此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对模具的烘干效率。
30.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条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