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08248发布日期:2023-03-21 19:11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压铸成型模具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元件的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压铸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2.震动盘的料斗下方一般通过脉冲电磁铁提供动力,再次用于弹片的倾斜设置,使得料斗绕其垂直轴做扭摆震动,而位于料斗内部设置有螺旋向上的螺旋轨道,使得在震动时,震动盘上的物料沿螺旋上升,直到进入到下一道工序中。
3.但在电子元件的生产中,由于压铸机构一般采用单模单出的方式生产,其生产效率不仅低,而且成品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压铸成型模具,以解决上述提及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压铸成型模具,包括机床、压铸机构、下料管和出料机构,所述机床上转动连接有支撑轴,所述压铸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轴上,所述压铸机构包括压铸盘和压铸组件,所述压铸组件对称分布于所述压铸盘的两侧,且所述下料管的出料端位于所述压铸盘上,位于底部的所述压铸组件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还包括固定于机床上且位于所述支撑轴两端的引导组件,当所述压铸组件绕着所述支撑轴转动时,所述压铸组件可跟随所述引导组件的引导在轴向运动,并与所述压铸盘同步转动,进而完成压铸,所述出料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轴上,成品通过出料机构运送至外部。
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上下对称设置的压铸机构,其下方的压铸机构起到提供物料支撑力的作用,其次,在压铸完成后,提供将元件顶出至压铸盘外部的力量,从而可轻松将元件取出,最后,通过设置的出料机构将压铸成型的元件导出,进而使得本设计自动化程度增高。
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铸组件包括上压铸组件和下压铸组件,所述上压铸组件和所述下压铸组件呈镜像对称分布于所述压铸盘两侧,所述上压铸组件和下压铸组件均包括引导盘和压铸体,所述压铸体包括引导端和压铸端,所述压铸盘上设有若干个压铸孔,所述压铸端可沿所述压铸孔轴向运动,所述引导盘上设有若干个引导孔,所述压铸端伸过所述引导盘,贯穿所述引导孔延伸至所述引导盘的下方,所述压铸端用于压铸成型元件,所述引导端与所述引导组件接触,且所述下压铸组件中的所述压铸端始终位于所述压铸盘压铸孔内,通过上下侧的压铸组件压铸进而成型元件。
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铸盘呈圆盘形,所述压铸孔位于压铸盘表面且贯穿所述压铸盘上下端面设置,所述压铸端设有压铸头,所述压铸头位于所述压铸盘上压铸孔的正上方,且所述压铸头可匹配插入所述压铸孔内。
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导端包括引导轴,所述引导轴端部套设有滚轮,所述引导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床上且位于所述支撑轴两端的引导台,沿所述引导台的圆周侧
壁的一侧设有引导轨,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引导轨上。
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导轨呈半圆弧形,且位于上方的所述引导轨圆弧中心到支撑柱轴线的连线与位于下方的所述引导轨圆弧中心到支撑轴的连线的夹角不小于90
°

11.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拦截杆,所述拦截杆为湾杆,所述拦截杆一端固定于出料口上,另一端向所述支撑轴轴心延伸,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焊接固定于所述支撑轴上,所述出料斗的出料端端部设有缓冲组件。
1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泡棉。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压铸机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图2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16.图中,1.机床;2.支撑轴;3.引导台;4.压铸体;5.引导盘;6.压铸盘;7.引导轨;8. 啮合齿轮;9.转动电机;10.固定底座;11.主动齿轮;12.元件;401.引导端;402.压铸端; 403.引导轴。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1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20.一种压铸成型模具,一种压铸成型模具,包括机床1、压铸机构、下料管(现有技术) 和出料机构(现有技术),所述机床1上转动连接有支撑轴2,所述压铸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轴2上,所述压铸机构包括压铸盘6和压铸组件,所述压铸组件对称分布于所述压铸盘6 的两侧,且所述下料管的出料端位于所述压铸盘6上,位于底部的所述压铸组件通过齿轮啮合传动,还包括固定于机床1上且位于所述支撑轴2两端的引导组件,当所述压铸组件绕着所述支撑轴2转动时,所述压铸组件可跟随所述引导组件的引导在轴向运动,并与所述压铸盘6同步转动,进而完成压铸,所述出料机构固定于所述支撑轴2上,成品通过出料机构运送至外部。
21.通过上下对称设置的压铸机构,其下方的压铸机构起到提供物料支撑力的作用,其次,在压铸完成后,提供将元件12顶出至压铸盘6外部的力量,从而可轻松将元件12取出,最后,通过设置的出料机构将压铸成型的元件12导出,进而使得本设计自动化程度增高。
22.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铸组件包括上压铸组件和下压铸组件,所述上压铸组件和所述下压铸组件呈镜像对称分布于所述压铸盘6两侧,所述上压铸组件和下压铸组件均包括引导盘5和压铸体4,所述压铸体4包括引导端401和压铸端402,所述压铸盘6上设有若干个压铸孔,所述压铸端402可沿所述压铸孔轴向运动,所述引导盘5上设有若干个引导孔,所述压铸端402伸过所述引导盘5,贯穿所述引导孔延伸至所述引导盘5的下方,所述压铸端402用于压铸成型元件12,所述引导端401与所述引导组件接触,且所述下压铸组件中的所述压铸端402始终位于所述压铸盘6压铸孔内,通过上下侧的压铸组件压铸进而成型元件 12。
2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压铸盘6呈圆盘形,所述压铸孔位于压铸盘6表面且贯穿所述压铸盘6上下端面设置,所述压铸端402设有压铸头,所述压铸头位于所述压铸盘6上压铸孔的正上方,且所述压铸头可匹配插入所述压铸孔内。
24.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导端401包括引导轴403,所述引导轴403端部套设有滚轮,所述引导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机床1上且位于所述支撑轴2两端的引导台3,沿所述引导台3的圆周侧壁的一侧设有引导轨7,所述滚轮位于所述引导轨7上。
25.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引导轨7呈半圆弧形,且位于上方的所述引导轨7圆弧中心到支撑柱轴线的连线与位于下方的所述引导轨7圆弧中心到支撑轴2的连线的夹角不小于90
°

26.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出料机构包括拦截杆,所述拦截杆为湾杆,所述拦截杆一端固定于出料口上,另一端向所述支撑轴2轴心延伸,所述出料口上设有出料斗,所述出料斗焊接固定于所述支撑轴2上,所述出料斗的出料端端部设有缓冲组件。
27.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缓冲组件包括缓冲泡棉。
28.工作原理:本设计机床1为立式机床1,支撑轴2垂直于地面设置,支撑轴2两端固定在机床1上,且机床1上设有引导台3,引导台3分别位于其支撑轴2两端,支撑轴2由上至下依次为压铸体4、引导盘5、压铸盘6、引导盘5和压铸体4,在压铸体4转动时,引导台3引导压铸体4沿引导台3表面轮廓运动,而引导台3上引导轨71/4段呈圆弧形,当压铸体4的引导端401位于圆弧形区域时,引导轨7将其托起,进而给压实的元件12以顶出的空间,以此同时,位于底部的引导台3由于圆弧形区域的引导作用,使得位于下方的压铸端402可在压铸盘6上的压铸孔内进行轴向运动,将压实后的元件12顶出。
29.其次支撑轴2贯穿并延伸出下方的引导台3,延伸出的支撑轴2端部设有啮合齿轮8,而与引导台3水平高度相同的位置还设有固定底座10,底座上设有转动电机9,转动电机9 的输出轴上套设有主动齿轮11,输出轴上的主动齿轮11与啮合齿轮8啮合,从而驱动位于支撑轴2上的压铸机构进行连续工作。
30.最后由拦截杆拦截住顶出的元件12,将其导入到出料口上,再由出料斗引导出去,而缓冲组件端部设有缓冲泡棉,可防止压实的元件12直接撞击到收集篮上,造成元件12损坏。
3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
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